《都是精靈》是舒乙先生的一篇隨筆。平時在設計這一課教學時,我總是圍繞“隨筆不隨”來展開的,習慣從“選材緊扣文章題,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構思巧用多對比,主旨引人深處思”這四個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來準確把握文體特點。2012年,在泰州市初中語文文本解讀專題培訓活動中,揚州大學王乃森教授說:“文本解讀有三大要求,分別是準確性、獨立性、教學性。準確性就是要準確地理解文章的詞句、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獨立性就是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不人云亦云;教學性就是在解讀過程中要關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關注課文內容對學生的思想影響?!币罁?jù)王教授的“三性”原則,我再讀《都市精靈》,反思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獨立性解讀還顯不足。
在《都市精靈》后面有一篇散文,季羨林先生的《幽徑悲劇》。通過對《幽徑悲劇》的深入解讀,我領悟到《都市精靈》原來也是有悲劇色彩的。
一.讀語言,知悲意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舒乙先生的悲意在文章的語言中已然顯現(xiàn)。先說“一景”和“一寶”?!耙痪啊睙o疑蘊含著作者的自豪之意,但出現(xiàn)“一景”的前提是“幽雅的行宮、游人稀少”,言下之意在人類眾多的別處,這些鳥兒也許無處容身;“一寶”是一只小松鼠,但是它“長在北京城里真不容易”,雖有對“生命力頑強”的贊嘆,但不難看出作者心中莫名的憂傷,為小松鼠的明天擔憂。再說“難逢的幸事”一語,一個“難”字可以讀出小鳥生活的艱難,讀出作者幸運邂逅小鳥時的難過。最后看看那一對老鴰。作者這樣形容它們——“它們并不叫,呆呆地蹲著,居高臨下地瞧著這忙碌的大城市,像兩個孤獨而寂寞的旁觀者”。顯而易見這對老鴰生活慘淡、凄涼,作者心中的悲意溢于言表。
二.析對比,明悲感
作者表達悲意的語言如果是簡單地疊加,也許不能引人深思,所以在分析文本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在一系列對比中作者內心深沉的悲感。
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對比是北京城的今昔對比。作者在這一處對比中突出的重點是“老鴰”。幾十年前,老鴰是一景、成群結對、叫著、鬧著、伴奏、生物鐘,可見北京城中人與自然的和諧;而現(xiàn)在老鴰是久違、無所事事、不敢叫。因此,作者“常為現(xiàn)在我院中的那兩只大呆鳥感到難過”,為不老呱的老鴰感到可憐??梢韵胂?,當舒乙先生在第一段中自豪地說“瞧,這是我們的一景”時,心中涌現(xiàn)多少對往日美好的回憶,隱藏多少對現(xiàn)狀慘淡的悲傷?。 氨瘎【褪菍⒚篮玫氖挛餁缃o人看”(魯迅語),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地將作者心中的悲感挑破,是理解文中“悲劇色彩”的一把鑰匙。
文中另一處比較典型的對比是北京城與其他大都市之間的對比。上海、舊金山等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動物,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作者的羨慕、佩服、驚訝、向往之情。其實細細分析,作者并不是羨慕、向往那些擁有都市動物的都市,而是佩服、驚訝那些都市的人類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北京人對常見的鳥類厭惡之至,甚至是“大圍剿”;而其他都市的人對待動物卻是放養(yǎng)、喂食、觀賞,甚至是成了“傳統(tǒng)節(jié)目和一大享受”。通過這一處對比,我們能強烈感知“如今,老鴰和燕子在北京已經很稀有了,麻雀經過大圍剿也元氣大傷,都構不成北京的景致了,實在是非常的可惜”這一句中蘊含了作者內心無盡的傷感。
三.品主旨,悟悲情
這篇課文要表達什么,其實已經很清楚了,但作者這樣說道:“同在一個藍天下,同飲一江水,共同生長在一塊土地上;只是由于人類的霸道和生存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鳥、魚、獸漸漸退避三舍或漸漸滅絕?!边@句話中用三個“同”和三個“一”,表達出了鳥、魚、獸必須與人同在的思想,而人類的霸道卻讓環(huán)境不斷惡化,鳥、獸、魚不斷消逝。愈演愈烈的環(huán)境悲劇都源自于沒有責任意識的人類,最后只能接受“孤城寡人”的悲慘結局。細細品味文章的主旨,我們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作者的惋惜、難過、悲痛之情,也不難看出作者對“與狼共舞”的強烈渴望。
《都市精靈》不僅僅是一篇倡導環(huán)保的隨筆,而是作者用心血揉成的悲情禱告;不是簡單呼吁要愛護都市動物,而是提醒人類要深刻反省。文本解讀需要關注課文內容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更要關注文章自身的語言、手法和情感。語文文本的解讀不是說教、論道,而是欣賞、品味,要從作者的內心感悟最本真的寫作意圖。我想,悲劇也好,隨筆也好,走進作者內心的文本解讀才是語文教學真正的需要。
張震義,教師,現(xiàn)居江蘇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