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
摘 要 刑事和解是一種正在我國倡導和推行的刑事糾紛解決機制。特別是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同時刑事和解對于刑法價值與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xiàn)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我國司法實踐中和解的事實與新時期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則之間的關系值得探討。
關鍵詞 刑事和解 罪刑法定 寬嚴相濟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刑事和解是一種正在我國提倡和推行的刑事糾紛解決機制。一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我國現(xiàn)在提倡構(gòu)建和諧社會,要求通過各種方法,包括法律手段,化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矛盾,使社會得以長治久安。而刑事和解作為解決刑事沖突的有效方式之一,為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一條新的實踐思路。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新刑訴法在第五編特別程序中用了一章的篇幅對刑事和解作出具體規(guī)定。本文欲通過對刑事和解的概念、特點等方面的探討,淺析刑事和解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罪刑法定的關系。
一、刑事和解的特點
刑事和解是對刑事案件進行和解的一種結(jié)案方式。主要通過中間人使被害人和加害人直接交談、共同協(xié)商達成經(jīng)濟賠償和解協(xié)議后,由司法機關根據(jù)具體情況作了有利于加害人的刑事責任處置的訴訟活動。刑事和解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可和解性。這類刑事案件大多發(fā)生在熟人社會中的過失或者輕傷害案件,雙方矛盾并不大,只是因為一些瑣事而發(fā)生糾紛,事發(fā)后雙方當事人之間均有和解的意愿,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多數(shù)案件通過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形式就可以處理。
2、自主性。刑事和解制度貫徹自愿與合法原則。犯罪行為發(fā)生后,在可和解的案件范圍內(nèi)被害人有權選擇和解或者是不和解,被告人也有同意和解或不同意和解的自主權。雙方當事人能不能達成和解,能在多大范圍內(nèi)達成和解,和解的形式等完全取決于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權衡。
3、以過失犯罪、輕微犯罪為主。在輕微刑事案件中,以故意傷害案(輕傷);過失致人重傷、盜竊案等居多,多是刑法第四章、第五章中,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
4、互利性。刑事和解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利益互惠關系。從被害人的方面來看,刑事和解是以保護被害人利益為中心,被害人可通過刑事和解保障自己實質(zhì)的利益,使自己得到物質(zhì)上的賠償。同時通過刑事和解被害人還得以在一定的場合宣泄對被告人的不滿,傾訴內(nèi)心的情緒,從而在精神上達到安慰和治療。從被告人方面來看,在和解中被告人對自己犯罪行為有了正確的認識,并真誠、積極悔罪,有利于被告人重新回到社會中來。這樣通過刑事和解使被告人與被害人及親屬,與社區(qū),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得以修復,即不妨礙刑罰權的實現(xiàn),又使社會正義與秩序得到更好的恢復。
二、刑事和解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
隨著對刑事和解制度的討論越來越熱烈,刑事和解制度與罪刑法定原則的沖突與統(tǒng)一的爭論也日趨熱烈。筆者擬對這一問題作一淺析。
罪刑法定原則是現(xiàn)代刑法中的基礎性原則。罪刑法定要求: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有罪類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罪刑法定是對個人自由的基本保證,這一原則是對公民權益的保護,可以使公民免受公權力的擅斷。罪刑法定最核心的內(nèi)容、思想基礎就是保障人權。從罪刑法定的要求中可以看出,該原則保護著人民大眾的權利,也同樣的保護著被害人與被告人的人權。今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對于刑事和解制度設專章加以規(guī)定,在新刑訴法第277條、第278條、第279條中對刑事和解適用犯罪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充分說明了刑事和解也是以保障公民的人權為目的。從這方面看罪刑法定與刑事和解是有共同追求的目標的,即都以人權保障為目標,二者不存在本質(zhì)的沖突。同時又有了另一個問題:既然罪刑法定保護每一公民的合法權益,那么為什么又要實行刑事和解?這背后涉及到社會的變遷、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中的理念傳承等等問題。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堅持罪刑法定主義,只會導致適用法律的僵化。而靈活的應用法律,允許在法律規(guī)定的案件范圍內(nèi)適用刑事和解,將有利于解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糾紛,有利于幫助被害人得到應有的補償和撫慰,幫助其從受害的陰影中脫離出來,也有利于加害人盡早的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改過自新,早日重新回到社會中來。
因此,刑事和解與罪刑法定不存在本質(zhì)上的沖突,他們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保障人權。刑事和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罪刑法定很好的補充與完善。
三、與寬嚴相濟形事政策的關系
就刑事法律而言,特別是在今年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中明確強調(diào)懲罰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權。其中懲罰犯罪是手段,而最終目的則是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社會正義,法律程序只是保證實體權利得以實現(xiàn)的依托。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形勢下提出的一項重要的刑事政策,是對過去的刑事政策的一種修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jù)犯罪事實,實行區(qū)別對待,將“寬”“嚴”相濟;要求正確把握“寬”與“嚴”的關系,切實的做到在處理案件時寬嚴并用。這樣就能實現(xiàn)罰當其罪,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矛盾,進而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
刑事和解的處理方式,意味著在公權力行使的領域內(nèi)可以存在部分區(qū)域由個人自主選擇糾紛解決方式。在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意見中提到正確把握寬與嚴的關系,做到當寬則寬,當嚴則嚴,罰當其罪。并且在意見中指出要正確的把握和適用依法從“寬”的政策要求。這與上述提到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理念、要求、目的、適用范圍是基本重合的,不存在沖突。可以這樣說在實踐中推行的刑事和解就是對于寬嚴相濟形勢政策的一種合理的嘗試。眾所周知,犯罪破壞社會和諧,而懲罰犯罪就更應該考慮如何更好的恢復受損的社會關系。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的同時在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前提下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對于減少對抗,化解矛盾有很大的成效。同時在今年正式施行的新刑訴法中對于刑事和解的具體規(guī)定也就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對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實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是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
四、刑事和解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有利于節(jié)約訴訟成本。
現(xiàn)代法律制度不僅要實現(xiàn)秩序、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訴訟經(jīng)濟。西方經(jīng)濟分析法學派認為,法律制度的正義與否取決于立法者的意圖,善與惡的評價是由倫理學解決的問題,任何法律制度只要能夠促進效益,減少交易成本,就是可以適用的,否則就應該改革。因此,一個理性的法律制度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性,促進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的最優(yōu)化利用??偠灾?,法律程序應當在適用中盡力縮小訴訟成本,進而達到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對于刑事訴訟制度而言,這本是應有之義。在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的環(huán)節(jié)中訴訟經(jīng)濟是必須要被提及的。刑事和解就是充分體現(xiàn)訴訟經(jīng)濟原則的一項制度。刑事和解使得特定的案件在不交付審判的情況下得以終結(jié),縮短了訴訟時間,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使司法機關得以集中精力去處理更為重要的案件,從而達到訴訟經(jīng)濟的目的,提高了司法操作中處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二)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
當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發(fā)展方向,并且我國現(xiàn)階段正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上升期,社會矛盾正是比較激烈的時候,案件數(shù)量大幅上升,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fā)沖突和激化社會矛盾。因此在處理刑事案件時,將一些輕微的刑事案件、群眾矛盾相對突出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將刑事和解推廣,將法理與情理統(tǒng)一起來,并切實落實到司法、執(zhí)法辦案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執(zhí)法辦案水平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以此來減少社會沖突。這對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化解社會矛盾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被害人權利的保障。
在司法實踐中常出現(xiàn)被告人受到了刑法處罰,被害人卻沒有得到應有賠償?shù)默F(xiàn)象。而刑事和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雙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保證了被害人的訴訟權益,使被害人遭受的損失可以得到賠償。并且讓被害人可以參與到訴訟中來。在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可以陳述被告人對他的傷害,可以訴說自己的冤屈,可以主張自己的權利,亦可以主張對被告人予以懲罰。
(四)刑事和解有利于加害人重歸社會。
適用刑事和解的案件一般都是比較輕微的刑事案件,若是依照罪刑法定和傳統(tǒng)的刑罰處罰,對加害人處以刑罰將會使其被限制人生自由,遭遇牢獄之災,并且在其重新回到社會后將是一個有前科的人,對其就業(yè)十分不利,還很可能導致加害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再次走上犯罪的不歸路。那么采用刑事和解,由加害人與被害人自愿選擇和解,通過與受害人面對面的交談認識到自己所犯之罪,認識到給被害人帶來的痛苦。從而真誠悔罪并積極賠償以彌補被害人所遭受的損失,重新修復與被害人之間的關系。并且能夠通過與加害人之間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或者不被起訴或者免于刑事處罰,從而避免了犯罪行為帶來的負面效應,有助于加害人重新回歸社會,重新做人。
五、結(jié)語
我國正處于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在這個社會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為一種新型解決糾紛的方式,順應了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號召,在司法實踐中起到了傳統(tǒng)刑事司法制度所無法達到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在新刑訴法實施以后,對傳統(tǒng)刑事司法、執(zhí)法起到很好的完善作用。當然在新刑訴法生效以來,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新問題。面對新問題,我們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作者:西南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法學)
注釋:
李衛(wèi)紅:《刑事和解與罪刑法定的關系》,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付子堂:《法理學初階》,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