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周寧
摘 要: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是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思想素質的軌道,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迎接二十一世紀挑戰(zhàn)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學是主渠道,而課堂教學則是主陣地。小英語教學也要適時適量地向學生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做到把教語言、教文化、教育人結合起來。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德育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一、 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這就要求教師在學識上、品德上都應成為學生的榜樣。學生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都應是健康的成長,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對學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須成為對教師的道德要求。師德在學校生活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師德對教師的專業(yè)行為具有激勵、指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師德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師德通過影響教師的專業(yè)行為,影響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教師的身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一般情況下之所以能夠自然而然地實施身教,并不是因為教師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動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確實使人更加大方展現(xiàn)自己的美德。另一方面,處在教育情境中的學生,一般都認為自己的老師確實應當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對教師的道德示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其實,學校德育的成功,最終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和行為表現(xiàn)。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xiàn)它的道德目的。
二、在課前導入中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如果導入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去認真地細致地體會這樣的滲透才是有價值的,興趣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課堂的導入不僅要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的信心,還要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開發(fā)智力,塑造性格,培養(yǎng)意志。
三、結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德育滲透
新編小學英語教科書是一套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艷,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能力培養(yǎng):Learn how to learn(學會學習),Learn how to know(學會求知).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時代感,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學校、家庭、動物、購物、時間、文具和飲食等。這些教學內(nèi)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使他們明確學習外語的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應力求創(chuàng)造傳情的感染的氣氛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鮮明、真實、感人的形象,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愛作者所愛,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各種場合的禮貌用語、富有情感的愛國歌曲和具時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啟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際關系戶的指導作用。通過事例所展示的社會人生的畫卷,幫助學生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學生地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學習、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
四、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契機
教學過程是廣闊的天地,他包括教學方法、課堂管理、教師道德、師德關系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以進行德育教育。課堂中組織教學、分析講解、質疑討論、板書筆記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也能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心理素質,思想道德方面的狀況。教師還要對學生嚴格要求,悉心指導,所有這些都有教育作用。教師高尚的道德,在課堂上主要體現(xiàn)在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熱愛、關心等方面,對學生都是一種很好的品德教育,這是教師師德在課堂上的體現(xiàn)。在教知識的過程中要嚴格要求學生,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習慣,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用學習上的困難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并根據(jù)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fā)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xié)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并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chuàng)造條件,給后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并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xiàn)后,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xiàn)。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還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通過教師的榜樣示范,通過課堂教學,深刻挖掘教材內(nèi)容,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之際汲取情感素養(yǎng)的精華,從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真正讓德育之花綻放在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