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姬
內容摘要: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最集中、最系統(tǒng)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論,杜威并不是倡導教育無目的,他的教育其實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對外在的、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長為教育目的,認為教育要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要促進社會的民主和諧。
關鍵詞:教育目的 生長 課程
約翰·杜威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與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爾》被稱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個里程碑。在世界教育史上,不乏偉大的教育家,但是像杜威這樣既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有切身的實踐經驗,而又恰當地把教育理論和實踐貫穿起來的教育家,可是屈指可數的。在歷史的不同時期,他的教育理論雖然也曾遭到過非議,但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改造美國舊教育,建立新教育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對亞洲好多國家,如中國、日本、土爾其等國的教育改革,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杜威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少數幾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而他的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最集中、最系統(tǒng)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論。我認為,要真正地理解杜威的思想,就必須認識到他提出“教育無目的”的目的。其實,杜威并不是倡導教育無目的,他的教育其實是有目的的,杜威反對外在的、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他以生長為教育目的,認為教育要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要促進社會的民主和諧。杜威非常注重兒童和青年獨立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的培養(yǎng)。杜威認為,在教育上有三種錯誤:(1)不考慮兒童的本能和先天的能力;(2)不發(fā)展兒童應付環(huán)境的首創(chuàng)精神;(2) 過份強調訓練和其他方法,犧牲個人的理解力,以養(yǎng)成機械的技能。這三種錯誤,都是把成人的環(huán)境與標準強加給兒童,其后果不堪設想。就我對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的理解,杜威是一個將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結合起來的教育論者。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教育即生活。所謂教育即生活,顯然這種生活是兒童的生活,它能比較大地吸引兒童的興趣,是兒童取向的;學校即社會,是將現實社會凈化,放進學校以塑造兒童的心靈,這又有社會取向的因素。教學做統(tǒng)一就是通過主動作業(yè),將凈化的活動作為兒童的課程和生活的內容。分開論述,只是為了認識得方便,這顯然打破了杜威思想的整體性。他對“教育是什么”的詮釋,是把社會和兒童統(tǒng)一起來的。
二.杜威的課程論和教學論
杜威根據兒童認知和情感的特殊情況,主張主要從社會需要和兒童的心理兩個因素來設置課程。這種課程就是主動作業(yè)。主動作業(yè)改變了以往的課程把整個的知識分成碎片,遠離兒童生活的情況,有利于調動兒童的積極性。同時這種主動作業(yè)是精選的,是將社會上曾存在過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后引進學校的??梢钥闯?,他有一個社會的目的。通過活動,兒童之間相互溝通理解,富有同情心等是民主主義社會所看中的優(yōu)良品質。對杜威教育思想不足的估計杜威在對歷史上各種教育理論分析和批判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建立了龐大的教育理論體系。杜威理論在整體上是嚴密的,但是我認為至少有一點值得我們討論。即杜威對當時社會是否真正地具備建立民主主義的社會條件估計不足。杜威認為,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人民閑暇時間的普遍增多等等因素,為消除個人與世界,勞動階級和貴族階級以及自然主義和人文主義等等對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是人與人,團體和團體,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隔閡和沖突就那么容易消除嗎?二次世界大戰(zhàn)證明他對當時世界形勢估計的錯誤?,F在的世界和人類的現狀也說明他期望的條件還沒有至少沒有完全到來。
不過杜威對當時條件估計的不足,恰恰說明了他的理論的偉大。杜威的理論是有一些理想的成分的?;蛟S把他的書更名為理想國也不是很不恰當。但是,杜威的理想不是空中樓閣,他不像許多教育學者,僅僅談理想,沒有教育的起點,沒有可操作的途徑。杜威的偉大之處在于:他不僅提出教育理想,而且提出教育的起點和過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的理論又是很現實的。也許這種現實的基礎還沒有來到。
在他的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杜威全面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對當時傳統(tǒng)的教育脫離兒童,脫離日常經驗的現象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組與改造、教育無目的”等著名的教育思想。下面就“教育無目的”論發(fā)表一點淺薄的見解。
杜威說,教育是無目的的,教育的目的就是獲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目的存在于過程之中。因此他的課程論、教學論、方法論、德育論等理論都是圍繞這一理論展開的。杜威一再指責不顧兒童的生長實際制定了不切實際的教育目的。這種由外部強加給兒童的所謂教育目的是脫離兒童生活實際的,是超出他們的理解的,這樣制定的教育目的使學習變成了死記硬背的苦差事,教學變成了“為滿足成人的需求而施于兒童的虐待”;教師只是把接受下來的上級機關的命令施加給兒童,其智力的發(fā)展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完全違背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理。他對當時流行的教育目的理論“生活準備說”、“形式訓練說”、“復演說”等逐一進行批判和分析,反對單純的把自然發(fā)展、社會效率、文化的傳遞作為教育的目的,以此來證明“教育無目的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當然杜威對這種教育目的的批評是有合理性的,因為這些教育目的的提出由于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都是為了應對各個時代發(fā)展的不同要求提出的,在當時曾是起到過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它們只是照顧到教育的某些方面,而忽視了別的方面。正如杜威所說的“在一定的時期或一定的世代,在有意識的規(guī)劃中,往往只強調實際上最缺乏的東西”。在專制統(tǒng)治時代,自由成了人們主要的追求目的;在一個自由散漫的時代,社會控制也是必要的手段;在只注重金錢與利益的社會,強調一下文化修養(yǎng)是有效的舉措。教育是一種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中,當然不能不考慮社會發(fā)展的這種客觀需要。杜威的“教育無目的”論當然也是應時代的要求提出來的,杜威所處的時代是工業(yè)發(fā)展但并未高度發(fā)達的社會,這樣的社會要求不需要高度發(fā)達的文化和個人的發(fā)展,只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就可以進行機械的操作,一個人的一生只能固定在一種職業(yè)或者是一種操作上,人的智力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人的創(chuàng)造才能得不到應有的發(fā)揮,社會追求的是生產的物質產品,全然不顧生產產品的人,杜威的理論就是針對這種單純的職業(yè)培訓的社會現象提出的。這種理論在重視人的身心發(fā)展上不光在當時起過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我們這個看重分數和升學率的形勢下,也是一個提示,一個告誡,即無論在什么時代什么條件下,人的發(fā)展是最主要的。
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目的是應該有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目的的指導下進行的,否則就成了本能的沖動或盲目的行動了。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是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內心已有一明確的目的。馬克思說“(最絀略的工匠強于蜜蜂,)就是因為工匠在行動之前在心目中已有房子的形象”這個目的可以起導向、激勵、檢驗行為過程的作用,教育目的也是如此。杜威在教育目的一章中也說“任何目的,只要能進時時刻刻幫助我們觀察、選擇和計劃,使我們的活動行以順利進行,這就是有價值的目的”。騰大春在給《民主主義與教育》所作的序言中說:“實際上,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祁爾德說那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杜威也說“教育始終有一個當前的目的,只要一個活動具有教育作用,它就達到這個目的,即直接轉變經驗的性質”。這就是說教育只是不能確定一個千篇一律的遙不可及的目的,但是短期的具體的即我們所說的目標是必不可少的。杜威反對的只是一般的或是終極性的教育目的。細細品味杜威的無目的論,其實跟我們現在的教育目的——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不謀而合的,杜威的教育即生長,也就是要求學生要全面發(fā)展,發(fā)展和成長都是有方向性的,是一個矢量,否則我們只能稱之為是運動,我們可以不成熟但不能不成長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所提出的教育目的是不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向更好更高級的方向發(fā)展,杜威也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多更好地生長,而這種生長不光是身心的,而且是理性的和道德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城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