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紅 曹榮華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108-02
上消化道憩室為突出于上消化道腔外的圓形或橢圓形囊狀膨出的部分,其組織結構內有完整的粘膜層、肌層、漿膜層,與憩室所在部位的組織結構一致⑴。本文回顧我院消化內鏡中心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間的內鏡檢查資料,分析上消化道憩室病的內鏡下特點,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3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間我院消化內鏡中心上消化道內鏡檢查者9284例,其中上消化道憩室患者108例,共114處憩室病灶。
1.2 器械:胃鏡為OlympusGIF-cv70
1.3 方法:患者在常規(guī)消化道準備(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后進行上消化道檢查,檢查者為熟練掌握消化道內鏡操作的消化道科醫(yī)生。統(tǒng)計憩室患者的性別、年齡、消化道癥狀,憩室的部位、大小、數量及其并發(fā)癥。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108例患者中,男64例、女44例,年齡13-85歲,平均49.5歲。其中13-20歲中男2例、女0例,21-30歲中男7例、女2例,31-40歲中男11例、女8例,41-50歲中男20例、女18例,51-60歲中男10例、女8例,61-70歲中男6例、女6例,71-80歲中男6例、女2例,81-85歲中男2例、女0例。114處憩室病灶中食管憩室57處(50﹪),胃憩室15處(13.16﹪),十二指腸球部憩室29處(25.44﹪),十二指腸降部憩室13處(11.4﹪)。上消化道憩室室發(fā)病特征
上消化道各部位憩室的檢出情況如上表:①食管憩室57例,上段2例,中段38例,下段17例,憩室直徑0.5-4.0cm,均為單發(fā)。49例(85.96﹪)為無癥狀憩室,余病灶部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憩室炎,憩室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糜爛。②胃憩室13例,有15處,胃竇處8處,胃體5處 (3起胃大彎,2處胃角上方),胃底部2處。2例為多發(fā)憩室,1例病灶位于胃竇和胃體大彎,另1例病灶位于胃底和胃角上方,其余11例為單發(fā)憩室。2例胃角上方憩室內有少許食糜存留,經沖洗后粘膜輕度充血、水腫,無潰爛、出血。其余憩室表面粘膜光滑,未見食糜存留,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或癌變。③十二指腸球部26例,有憩室29處,憩室直徑0.4-5.5cm,2例為多發(fā)憩室,其中1例為2處病灶,1例為3處病灶,其余24例為單發(fā)憩室,所有病例粘膜光滑,未見充血水腫、潰瘍形成,未見活動性充血、穿孔。④十二指腸降部憩室12例,有13處,1例為多發(fā),病灶位于十二指腸乳頭上、下方,其余均為單發(fā)憩室,其中多發(fā)病例十二指腸乳頭下方病灶內有食糜存留,入口周邊粘膜充血水腫、糜爛,觸之滲血,未見潰瘍、穿孔。
3討論
上消化道憩室的發(fā)生與消化道局部解剖結構、年齡、人種及膳食結構等諸多因素相關⑵。上消化道憩室的發(fā)現主要依靠鋇餐及手術⑶,消化內鏡雖然也能發(fā)現,但對于一些開口小的憩室易漏診,常需借助于鋇餐檢查。上消化道憩室患者多為無典型癥狀,尤其是一些憩室開口寬,囊袋小的患者常于鋇餐造影或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時發(fā)現。而有癥狀的患者,內鏡下發(fā)現憩室多呈盲袋狀,食物易滯留其內,易并發(fā)炎癥、出血、潰瘍,甚至穿孔。本組病例中1例十二指腸降部多發(fā)憩室患者,疼痛癥狀明顯,用藥效果不好,手術后證實為十二指腸乳頭下方憩室伴有潰瘍。
研究本組上消化道內鏡診斷上消化道憩室的資料發(fā)現:①食道及十二指腸憩室常見,胃憩室相對少見。食道憩室多發(fā)生于食道中段,胃憩室多發(fā)生于胃竇部,而十二指腸球部明顯多于降部,很大程度上與內鏡醫(yī)師的主觀判斷有關,不少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期疤痕因素形成的假憩室,醫(yī)生誤診為憩室。②上消化道憩室隨著年齡的增大,發(fā)生率逐步升高,在40-50歲段發(fā)生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生活壓力增加,加之飲食結構不合理及飲食習慣,使得上消化道調節(jié)能力減弱;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40-50歲階段主動就醫(yī)率明顯提高,不少企事業(yè)單位、機關定期體檢,陽性率增加。
對上消化道憩室的處理方式,因憩室的類型不同而異,對于一些無癥狀,無并發(fā)癥的患者,短期內不必處理,定期復查。而對于開口小、盲袋狀憩室,因食物殘渣易滯留其內,易導致憩室并發(fā)癥,如炎癥、出血、梗阻、急慢性穿孔等,患者常有明顯癥狀,如疼痛、進食困難、呃逆等,對于這類患者要及時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或鋇餐檢查確診,爭取早發(fā)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肖勇,余保平,劉軍,于紅剛,劉和生.消化內鏡診斷消化道憩室316例臨床分析.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0,27:437-439.
[2] 賈林,黃開紅,李瑜元等.國人消化道憩室的發(fā)病學特點及其并發(fā)癥.中華消化雜志,2002,22:419-422.
[3] 于經瀛,顧占軍,林瑞蘭.無癥狀上消化道憩室的增齡性改變.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24: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