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雪菲
清華大學
“生物”,在高中林林總總的科目里,地位很尷尬。對文科生來說,它是理科陣營,不屬于高考范圍,若沒有額外強大的興趣和熱情,怕只是淺學稍通;對理科生來說,它雖然不容忽視,卻也不甚重視,是理科中有些“偏文”的科目,少了數(shù)學的精確計算、嚴謹邏輯和物理的模型分析,與化學對于物質(zhì)的探討有些相似,在分值上卻又處于下風。
因為高中與生物競賽的不解之緣,我“有幸”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泡在生物的書山題海中,從高中生物的必修、選修課本,到競賽輔導(dǎo)書《動物學》《植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生態(tài)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名目繁多分科細致的課本里,“生物”的面貌變得可愛可親——它不只是一門課程、一紙試卷,更是一個我們看到聽到觸到的世界。
學習生物的過程,就是一個對生命世界的認識、感受、探索的過程。
最初的生物學習,就是我們對生物的認識,什么是生物,它由什么構(gòu)成,再進一步到生物的化學本質(zhì)……這個過程,我們要把握著由宏觀可見的生命體,我們本身、花草鳥獸,到微觀的細胞、細胞構(gòu)成……就好像對生命一步步的放大,還可以帶著由差異到共性的思想。當這些姿態(tài)各異的生命被解構(gòu)之后,它們的組成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對于其中接觸到的大量新的認識、概念,要有精確的把握,但絕不是也不要死記硬背。用記憶力去挑戰(zhàn)“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得勝的可能微乎其微。
我想起同宿舍里一個專攻物理競賽的標準“理科女”,她的物理和數(shù)學很“強悍”,拿起生物書的時候,卻少不了皺眉和牢騷——“都是什么呀,好難記??!”不要忘了,在生物里面,再抽象的概念,都是來自新鮮形象的生命,好比病毒,就在這個春天里,那個叫作“H7N9”的禽流感病毒,不就在以鮮活的方式更新著我們的知識庫嗎?它極簡極小,卻可以對大它無數(shù)倍的生命進行入侵,完成著它的復(fù)制、生產(chǎn)、裝配、釋放……生命的精彩和奇妙令人訝異,這個我們書本中用文字和圖片刻畫出的東西,不就這樣變得形象豐滿了嗎?
完成對生物的認識之后,我們要接觸的很大一部分內(nèi)容便是生命的活動?!吧铩敝詾樯?,就是在于它是不斷生活、發(fā)展、變化著的,我們書中,用了“新陳代謝”四個字來概括它的本質(zhì)特征。
我依然想提到“順序”這個詞,不同的內(nèi)容常常需要我們帶著不同的思維順序去感知。在這一部分,由部分到整體的思想似乎更受用。由被稱為“生命活動基本單位”的細胞開始,這個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是怎樣精準有序地運轉(zhuǎn)的?而當細胞一個個聚集合作,構(gòu)成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出現(xiàn)在動物學習中),構(gòu)成另一個獨立的植物體、動物體的時候,這個生命體的活動,又是如何進行和調(diào)節(jié)的?
我們能夠清楚地體會到當微小的單元發(fā)生聯(lián)系結(jié)合后,新的有機體與部分的機械總和之間奇妙的差異。生命真的太過神奇,以它的方式講述著的,不也正是哲學中,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guān)系嗎?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jié)構(gòu)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而在更大的尺度上,當我們把“生物”作為一個整體時,它的“新陳代謝”,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繁衍更新,物種的進化演替了。
我到現(xiàn)在仍清楚地記得,當我第一次從初中的生物課堂上了解到?jīng)Q定我們ABO血型系統(tǒng)的機制,學會從父母的血型推測出子女可能的血型時那種恍然的快樂和滿足。原來我們的血型,與是不是雙眼皮、頭發(fā)的鬈與直、笑起來有沒有小酒窩……這些相同與不同,就是生命的遺傳與變異。這一部分的學習,恐怕是生物里面需要邏輯與推理、分析與計算最多的部分,也算為它不夠“理”正名了。
這其中認識與分析的精彩過程,我們可千萬不要錯過。一方面是細胞、染色體、基因,DNA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另一方面就是遺傳在細胞尺度的“分裂活動”和宏觀尺度我們熟知的“孟德爾遺傳定律”之間的對應(yīng)聯(lián)系和應(yīng)用。不管是細胞分裂的過程還是涉及遺傳計算的問題,“列出圖表”都是一個很好用的法寶。列表分析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思維上推理分析的過程。時間長了,運用的熟練了,無須動筆,頭腦中就可以完成這樣的過程,“秒殺”掉許多題目不成問題。要是去記所謂解遺傳題的“口訣”,也許有一時的省事好用,但那絕不是“萬能鑰匙”。若沒有真正理清其中的過程,既缺失了遺傳學的樂趣,也會為以后的“失分”埋下隱患。
生命令人著迷,而生命之外,每個有機體生存繁衍、新陳代謝不可能離開的生存環(huán)境,也是我們在生物學習中不容忽視的內(nèi)容。如果說前面對于生物的認識,需要我們帶著放大鏡甚至顯微鏡,對生命一步步的解構(gòu),那么這一部分的學習里,我們就好像執(zhí)行航拍任務(wù)的直升機一樣,更多的是需要放寬自己的視野。
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我們所在的高度要隨著學習尺度的變化步步提升。把握住不同層次上生物體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不同,涉及的專有名詞、概念之間存在差異,我們在生物學習上的思路就要清晰。例如,“種群”作為物種存在的基本單位,它所具有的數(shù)量、分布、種內(nèi)關(guān)系的特征,都是生物個體所不具備的;同樣,種群組成為新的層次結(jié)構(gòu)“群落”時,又會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演替”等新的群體特征。在預(yù)習、復(fù)習的時候多看看目錄、標題,是我們避免混亂、理清思路的好方法呢。
只是我想,如果一個人可以將書上的“生物知識”爛熟于心,可以在生物考試里所向披靡,卻沒有學會,沒有試著用眼睛、鼻子、雙手和一整顆心去感受一個真實親近的生命世界,是一件太可惜的事情。生命,你對她越深入越親近的感知,她講述出的故事就愈發(fā)的精彩。尋來一片葉子,它的表面有沒有厚厚的角質(zhì)覆蓋,它用來溝通和呼吸的氣孔是什么樣的分布和姿態(tài),甚至微小到它葉肉細胞的高矮胖瘦……它是在講述著屬于它的生命故事呀:它的祖先是來自沙漠還是雨林,它喜不喜歡陽光和雨露……
用心,和生物,來一場生命之間的對話。生物,真的很精彩。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