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漢情態(tài)助動詞在否定詞位置、否定范圍和疑問式的構成方面具有諸多差異,漢語的情態(tài)表達式由于否定詞位置的不固定、在疑問句答語中肯定否定形式的不一致而體現(xiàn)了較強的標記性。由于標記性導致母語遷移,探討英漢情態(tài)句的跨語言差異并確定其標記性強度,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師促進英美留學生漢語情態(tài)習得過程中的正遷移,避免負遷移。
關鍵詞:情態(tài) 否定 疑問 英漢對比 標記性
標記性指語言項目的特殊性,表現(xiàn)為:不常用、不規(guī)則,或比較例外(Ellis,1999)。從跨語言的角度來說,母語和目的語共有的規(guī)則是無標記,一種語言中有而另一種語言中沒有的特有規(guī)則為有標記(Ellis,1999),換言之,具有類型普遍性的為無標記,具有類型專有性、類型不一致性的為有標記(Zobl,1984,見Ellis,1999)。比如,在情態(tài)助動詞肯定和否定形式的一致性方面,英語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有標記項目很少,而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形式常常與其肯定形式不一致、不對稱,體現(xiàn)為漢語情態(tài)否定方面有標記的項目多。標記性強弱與可遷移性有因果關系。本文對情態(tài)否定句和疑問句進行英漢對比,通過探討跨語言差異顯示漢語作為目的語的有標記性情態(tài)規(guī)則,有利于確定英美留學生在漢語情態(tài)習得過程中的難度所在和偏誤生成原因所在,有效避免來自母語英語的負遷移。
一、英漢情態(tài)否定式的構成對比
(一)否定詞位置的不同:“后否定”與“前否定”及其標記性強度
就否定詞的位置而言,漢語基本上屬于情態(tài)助動詞前否定,英語基本上屬于情態(tài)助動詞后否定。(李建芳,2003)
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式在情態(tài)助動詞后面加否定詞“not”構成,在口語中一般縮略為“nt”附著在情態(tài)助動詞后面,如:can not/cant,could not/couldnt,may not/might not,will not/wont,would not/wouldnt,should not/shouldnt,must not/mustnt等??梢姡⒄Z情態(tài)助動詞無一例外是“后否定”,結構為:情態(tài)助動詞+not+動詞。這與英語中實義動詞的否定方式不同,實義動詞都是在其前加“助動詞的否定式”構成的(如:dont go,didnt come,havent finished)。因此,英語實義動詞屬于“前否定格式”,而且“前否定”也是多數語言中動詞的通用否定格式(漢語中動詞的否定格式也是如此)。相對于這點來說,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后否定格式”是有標記的,即:非典型的、非通用的。
在漢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式一般是在情態(tài)助動詞前加否定詞“不/(沒)”,因此漢語情態(tài)結構為前否定格式:不/沒+情態(tài)助動詞+動詞,如:不會、不能、不要、不應該、不可以、不可能等。這跟漢語實義動詞的否定方式是一致的:不/沒+實義動詞,如:不去、不來、不上課、不干活等。因此在漢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方式是無標記的,即典型的、與通用規(guī)則一致的。
但漢語中部分情態(tài)助動詞可以后接否定詞“不/沒”,如:會不……,能不……,可能不……,應該不……,這是把推測型認識情態(tài)(后否定)與非推測型根情態(tài)(前否定)區(qū)分開來的一條規(guī)則;但部分情態(tài)助動詞在表根義時也可以后接否定詞“不”:你應該不理他,你可以不管他,對這樣的事情你要不聞不問才行。在漢語中,這種格式是不同于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后否定格式”的,因為“會不……,能不……,可能不……,應該不……”中的否定詞“不”否定的不是其前的情態(tài)助動詞,而是其后的實義動詞,所以不能被稱作情態(tài)助動詞的“后否定格式”,只能屬于“主動詞否定”,與漢語前否定格式所表的“助動詞否定”相對。這是因為在漢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不但可以修飾肯定形式的動詞,而且可以修飾否定形式的動詞(紀漪馨,1986),如:“你可以|不來,你應該|不管他”。這種后接否定詞的方法在漢語中是非典型的,不是普遍的用法,因而是有標記的。漢語和英語中否定格式的標記性情況可以用圖表概括如下:
從二語習得的普遍情況來看,不同語言特征的可遷移性取決于它們有標記性特征的強度對比。當對應的目的語形式為無標記時,學習者會拒不遷移母語中的有標記形式(Ellis,1999)。這也是學習者不會遷移英語中有標記的“后否定格式”到漢語中來的原因。由于對應的漢語中的情態(tài)句“前否定格式”是無標記的,無標記格式符合通用原則,所以把“我不會游泳”(I cant swim)說成“我會不游泳”這樣的偏誤在習得語料中是沒有出現(xiàn)的。根據Eckman的有標記區(qū)分假說(Ellis,1999),目的語中不同于母語而且相對來說標記性強于母語的項目學習難度大,目的語中不同于母語但標記性不強于母語的項目難度不大。所以漢語情態(tài)句的“前否定格式”雖然不同于英語,但符合普遍否定規(guī)則,不具有強標記性,所以不易引致偏誤。
(二)否定范圍的不同:情態(tài)內否定與情態(tài)外否定及其習得難度
“情態(tài)助動詞后接否定詞(否定其后主動詞)的格式”(= 情態(tài)外否定)作為漢語中的有標記結構,什么時候可以用、什么時候不可以用,并沒有明確的區(qū)分,有時是用于區(qū)分兩種不同的情態(tài),如前文講到的“不應該(知道)”(情態(tài)內否定表非推測型根情態(tài))和“應該不(知道)”(情態(tài)外否定表推測型認識情態(tài))(在英語中都是shouldnt),有時表同一種情態(tài)但否定范圍不同,如:“不可能”(cant/couldnt)和“可能不”(might not)都表推測型認識情態(tài),“不可以(cant/may not)”和“可以不”(dont have to)都表非推測型根情態(tài),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會對學習者造成一定的語內干擾。在這種情況下,英語的“后否定格式”分化成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前后兩個否定位置,根據二語習得中常用的困難等級排序模式(Ellis,1999),學習難度屬五級,為最高。
英語也有情態(tài)助動詞否定(內否定)和主動詞否定(外否定)兩種否定,但否定詞總在同一個位置(情態(tài)助動詞后),如果情態(tài)動詞表推測型認識義,則否定詞是否定其后主動詞(例1:He may not be at home),如果情態(tài)動詞表非推測型根義,否定詞否定其前情態(tài)動詞(例2:He may not go home)(李頻,2005)。英語否定詞具有在句中位置比較固定的特點,對于情態(tài)助動詞來說,一律加在其后,要體現(xiàn)對句子不同部位的否定,主要通過上下文或語音、語調來完成(王金生,2001)。上兩個英語例句中,例1為主動詞否定(推測/認識義:外否定),重音在否定詞;例2為助動詞否定(非推測/根義:內否定),重音在助動詞。簡言之,英語否定詞只有一個位置,但否定范圍是表非推測根義還是表推測認識義而有不同。推測用法的情態(tài)助動詞不在否定范圍之內而在其外(外否定,=主動詞否定),非推測用法的情態(tài)助動詞在否定范圍之內(內否定,=助動詞否定),內外否定的概念來自Leech(1971)。雖位置相同,但根義與認識義有不同的否定域(白世俊,2000)。漢語中則通常用前否定位置、后否定位置來區(qū)分內否定與外否定、根義與認識義。否定位置在目的語中一分為二,增加了習得的難度。
另外,同表根義的情況下,“mustnt”(不要、不許)為主動詞否定(外否定),“neednt”(不用)為助動詞否定(內否定)。同表認識推測義的情況下,想“neednt”(可能不)是主動詞否定(部分否定),“cant”/“couldnt”(不可能)是助動詞否定(全部否定)。即:英語有時使用不同的情態(tài)助動詞來表示主動詞否定或助動詞否定,顯示否定范圍的不同。
總而言之,英語否定詞具有在句中位置比較固定的特點,對于情態(tài)助動詞來說,一律加在其后。漢語否定詞則位置靈活,一般加在被否定的詞前,通過否定詞位置的改變來對句子的不同部位進行否定(王金生,2001),以此顯示不同的否定范圍。因此,與英語慣用的后否定格式相比,漢語的助動詞否定(內否定、前否定)格式是有標記的。
由上可知,英語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后否定格式”(may not/cant)譯成漢語為“前否定格式”(“不可以”),而“可以不”這種意義在英語中可能通過語法上對動詞或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來實現(xiàn)。如“你可以不來上課:You dont have to attend the lecture”;也可能使用含否定義的詞匯來表達,如“我可以不去出席這個會議嗎?;May I be dispensed from attending the meeting?”可見,在英語中實現(xiàn)否定時,語義手段也是常用的,不單單使用語法否定詞。因為英語中有些詞包含否定前綴或否定后綴,本身具有否定義,如“disagree”。而漢語中通常需要借助否定詞(“不同意”)。所以,否定詞的位置在漢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否定詞位置的變換對語義的影響在漢語中很顯著,與英語否定詞位置固定相比,漢語否定詞位置的不固定具有較強的標記性,不利于習得。
二、英漢情態(tài)疑問式的構成及其答語對比
英漢情態(tài)句疑問語氣的構成也是不同的。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疑問語氣是通過主語與情態(tài)助動詞的倒置來實現(xiàn)的,結構十分固定,而漢語的主語與情態(tài)助動詞從不倒置,形成情態(tài)句的疑問語氣有多種不同的方式。
1.句末語氣助詞或問號
(1)你能對付得了嗎? Can you cope with it?
2.在例(1)的基礎上省略主語:
(2)能對付得了嗎? Can you cope with it?
3.使用情態(tài)助動詞的正反并列形式(此時不用疑問詞“嗎”,主語可有可無):
(3)他會不會已經走了?Could he have left?
(4)能不能給我多一點時間?Can you allow me more time?
4.也可以把情態(tài)助動詞+疑問詞“嗎”放在句末附加部分:
(5)借你的字典用一下可以嗎? May I borrow your dictionary?
可見,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疑問語氣比英語復雜,而且同一句問話用“嗎”和不用“嗎”含義可能不一樣。比如:她會跳舞嗎?(表真實疑問:Can she dance?);她會跳舞?(表質疑、不信:She can dance?)。而“嗎”這一類句末語氣助詞/疑問助詞是英語中沒有的,情態(tài)助動詞的正反并列形式也是英語中所沒有的,一語中無而二語中有,屬于目的語中的全新形式,在困難等級排序中為四級難度(最高難度為五級)(盛炎,1990)。在疑問句中省略主語的做法(如例(2)、(3)、(4))在英語中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判斷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疑問式是習得難點。
下面是對情態(tài)助動詞一般疑問句的答語:
問: Can you type 200 words a minute? 你能一分鐘打200字嗎?
答: Yes, I can. 能。
通過以上英漢例句,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1.對于情態(tài)句來說,情態(tài)助動詞在兩種語言中都是答語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這說明情態(tài)助動詞部分是情態(tài)疑問句中的疑問點(疑問焦點)。說明情態(tài)助動詞所包含的主觀信息是整個句子的語義重心(除了在疑問句中,在肯定/否定句中也是如此)。疑問句中的疑問點是問話人求取信息的標志,是疑問句的重心,答句都指向這個疑問點。(朱曉亞,2001)
2.在英語中,主語和情態(tài)助動詞都出現(xiàn)在答語中,主語不能省略,剩余部分省略。而在漢語中只有情態(tài)助動詞出現(xiàn)在答語中,主語和剩余部分省略。
3.英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在答語中的形式與問句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形式通常保持一致,而情態(tài)助動詞在漢語中有些可單獨回答問題,有些不可單獨回答問題,即使同一個情態(tài)助動詞在它的不同義項下也不同,有些義項可單獨回答問題,有些義項不可單獨回答問題(如:能不能把你的電話告訴我?我有事能找你嗎?答:可以,我的電話是……。而一般不回答“能”)。因此,漢語答語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可能與問句中的不能保持一致,標記性強,不利于習得。由此可以推測,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這方面較易產生偏誤,而且很可能受英語影響而在答語中不省略主語(見以上第2條),或者因為不了解“該情態(tài)動詞可否單獨回答問題”這條原則而在答語形式上不會作相應變化,導致形式偏誤。
4.與英語不同,漢語中不能以主語和情態(tài)助動詞的先后順序或主語的有無來反映句子的語氣,即不能憑主語和情態(tài)助動詞的倒置與否來區(qū)分陳述和疑問,也不能以有無主語來區(qū)分陳述和祈使。漢語中表疑問語氣要在句末使用語氣助詞或問號或者情態(tài)助動詞的正反并列形式(“會不會”“能不能”等)。這是英語中所沒有的結構形式。“一語無而二語有”,在習得難度上屬于比較高的四級(盛炎,1990),具有強標記性。
下面以一組三人對話來顯示英語和漢語在肯定句答語和否定句答語方面的情況:
在以上兩段對話中列出乙和丙的不同回答是為了對比顯示在表示肯定和否定時英語和漢語的不同。由這兩段對話可以看出,英語多數時候在肯定和否定答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都是同一個,而漢語答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形式可能有變化。在這一例中是肯定句答語與問句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一致,而否定句答語的情態(tài)助動詞采用了其它形式,通常助動詞的否定式(如:“不可以”“不能”)在沒有后置成分的情況下需要變?yōu)椤安恍小薄?/p>
再看另一組三人對話:
與前例不同,漢語在這一例中是否定答語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與問句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保持一致,而肯定答語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采取了其它形式。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肯定句答語和其相應的否定句答語中的情態(tài)助動詞形式通常是保持一致的(但“must”有時例外,表推測時其否定式是“cant”;表根義時其否定式可以是“neednt”;另一例外是,推測性疑問句用“Can”而不能用“May”提問,其肯定性答語用“May”而不能用“Can”回答,“Could/Might”則不受此限制,因而能在問句、肯定答語和否定答語中保持一致)。在漢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卻存在肯定和否定形式不一致的問題,尤其是在單獨回答問題時會有所變化,如表允許的“可以”的否定形式在整句中是“不可以”,但在單獨回答問題時是“不行、不成”;表推測的“會”可以用在肯定式的整句中,但不能用在肯定答語中,即它在單獨回答問題時只有相應的否定形式“不會”卻沒有肯定形式,而在肯定答語中采用“很可能”等其它形式。
這種不一致問題是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典型特征。由此可以判斷,由于情態(tài)助動詞的應答語(是否可單獨回答問題、肯定形式是否與否定形式一致)在漢語中有特殊變化,比英語復雜而且無一定規(guī)律,標記性相對比英語強,很可能會是學習者產生應答性偏誤較多之處。而應答是互動交際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情態(tài)助動詞使用規(guī)則的習得對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十分重要。
三、結語:標記性強度與習得難度
綜上所述,在否定、疑問、肯定答語和否定答語的構成中,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規(guī)則化程度比較高,例外較少,標記性較弱;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規(guī)則化程度比較低,例外較多,不一致的情況多,標記性強。語法規(guī)則的標記性強,這是引起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習得困難的重要原因。
由以上情態(tài)句英漢差異對比可知,由于漢語中情態(tài)助動詞的否定位置不固定,而且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有可能不一致,英美國家的留學生如果不了解漢語目的語的這個特點,就很容易造成情態(tài)句否定和疑問形式上的偏誤。Zobl認為,當對應的二語規(guī)則因類型不一致性(如本文所示漢語情態(tài)助動詞的肯定否定形式有時不一致)而顯得不清晰的時候,學習者會借助母語(Ellis,1999),由此導致遷移。不同語言特征的可遷移性取決于它們有標記的強度,無標記的可遷移性大,有標記的可遷移性小。具體而言可表述為以下兩點:1.當對應的目的語形式為有標記時學習者會遷移母語中的無標記形式;2.當對應的目的語形式為無標記時,學習者會拒不遷移母語中的有標記形式。(Eckman,見Ellis,1999)
對比英漢情態(tài)句的差異并確定其標記性強度,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師預測情態(tài)習得的困難所在和遷移發(fā)生的可能性,從而有效地促進正遷移,避免負遷移。
(本文系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課題[項目編號:11Y0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建芳.漢語語序與英語語序特征對比分析[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
范學院學報,2003,(4).
[3]紀漪馨.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與漢語能愿動詞的比較[J].語言教學與
研究,1986,(3).
[4]李頻.英漢情態(tài)動詞用法比較研究[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
2005,(2).
[5]王金生.英漢語中一些表達法之異同[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1,(1).
[6]Leech,G. 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London:Longman,
1971.
[7]白世俊.論英語情態(tài)助動詞意義假說及其單義回歸[J].外語與外
語教學,2000,(11).
[8]盛炎.語言教學原理[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9]朱曉亞.現(xiàn)代漢語句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0]Palmer,F(xiàn).R. Mood and Mod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賴鵬 廣州 中山大學外語教學中心 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