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蘭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非常重要,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就可以獨立獲取知識而終身受益,我覺得教師應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加以指導。
關鍵詞:自學能力 指導 有計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91-01
1 基本條件
語文自學能力既有綜合性和獨立性,又有其復雜的多層次的結構性能,因而它的形成是不可能一促就成的。它必須在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學生的主觀努力之下,在語文學習的活動中,經(jīng)過由不能到能,由不會到會,再由會到熟練,進而由初級至高級的不斷反復鞏固、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形成的。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的形成有賴于以下幾方面。
1.1 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是形成語文自學能力的基礎
(1)語文知識是語文自學能力的基礎。語文知識是語文學習的對象,同時又是語文學習的工具。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已有的知識是理解新知識,探索新問題的階梯。學生語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語文自學能力的水平。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沒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就不能讀懂語文,可見,語文自學能力是離不開語文知識這個基礎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決不能忽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2)掌握語文技能,是形成語文自學能力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技能是指人們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行為方式。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就是完成語文學習活動的基本技能。技能介乎知識與能力之間,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把一部分知識轉(zhuǎn)化為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才能為語文自學能力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如果不能形成語文的基本技能,自學語文將是不可能的。學生如果不熟練地寫字,就不可能有正確流利的書寫能力;學生如果不掌握朗讀和默讀的技能,那么理解文章就會發(fā)生困難;如果沒有聽話、寫話造句連段、布局謀篇等寫作技能,要順利的寫出讀書心得體會也就不可能??梢姡瑢W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在使學生運用語文知識,掌握和使用語文技能這個工具的訓練過程中形成的。
(3)認識能力是形成語文自學能力的支柱。觀察、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能力,在一切認識活動中,都起著支配、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如果離開認識能力,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將是不可能的。語文自學能力也就無法形成。因此,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必須把發(fā)展認識能力作為基點。
1.2 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獨立學習活動相結合,是形成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由語文知識和技能轉(zhuǎn)化而來的。它既需要老師指導這個外因條件,也需要學生自學這個內(nèi)因條件。在語文自學能力的形成過程中,若沒有學生的自學活動,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技能就不能轉(zhuǎn)化為語文自學能力。這就是“滿堂灌”不利于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老師的指導是對學生的自學活動進行有計劃的引導,可以加快學生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既要給學生一定時間,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學生的自學活動,又要給予學生以方法、步驟方面的指導,作出必要的示范。
2 如何培養(yǎng)
2.1 設計好適合于指導和訓練的體系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可以把聽、說、讀、寫能力加以分解,排出由簡至繁的細目。如讀的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評判能力、速讀能力。而認讀能力又包括拼音能力,使用工具書的能力、朗讀能力、默讀能力。每種能力都必須以一定的語文知識為基礎。這樣就可設計出縱橫聯(lián)系有交叉效應的訓練體系。例如:理解語句的能力就可以設計以下的訓練項目:(1)根據(jù)語脈推斷詞語的含義,對句中關鍵詞語的發(fā)現(xiàn)和理解;(2)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表意特色;(3)根據(jù)語意情形,從復雜的或含蘊深奧的表面形式正確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運用語法、修辭知識,對復雜的句子進行有利于理解的轉(zhuǎn)換練習;(4)對長句意思進行劃分和概括;(5)對煉字、譴詞、造句的范例作理性分析,體會其中的技巧和要領,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語意提供的情景進行想象或補充。
2.2 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增強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方法這一問題不解決,學習效果肯定不會好,能力也不會提高,所以要十分重視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而從培養(yǎng)語文自學能力的角度看,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訓練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
具體要求做到:①聽:動筆動腦,記住概要,把握重點,提出疑難,概括中心,發(fā)表意見。②說:中心明確,內(nèi)容具體,發(fā)音清晰,態(tài)度自然,聲音洪亮,感情充沛。③讀:勤查字典,詞典,鉆研“提要、注釋”勾畫圖點評注,理清文章脈絡,概括中心意思,提出疑難問題,自覺做好預習、練習、默讀、朗讀、積累有用資料,完成課后練習。④寫:言之有物,說實在話,仔細觀察,準備材料,編寫提綱,認真修改,字跡清楚,符合格式,語句通順。
(2)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既能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順序思考問題,并且還能夠正確地運用比較與對照,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推理與論證等各種思維方法。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的方法如假設的方法、比較異同的方法、變換角度的方法、重新組合的方法等。
(3)教給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的方法。
對于不同文體,應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注意教給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的特點,掌握分析理解同類體裁文章的一般方法,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3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
語文課本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而課堂上的自學時間是極為有限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只讓學生局限于課本的學習,局限于課堂內(nèi) 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把語文自學的訓練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去。書讀得多了,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會自然增強了。因此,課外閱讀是提高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開展課外活動,關鍵在指導。首先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推薦適合于他們閱讀的讀物,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計劃性以至形成習慣性。其次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課內(nèi)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使課外閱讀活動成為課內(nèi)的訓練的延伸。
總之,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學習的機會,并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加以指導。這樣持之以恒,使語文教學逐步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1]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語文書簡[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