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遼
關于《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籍貫,歷來就有太原、東原、杭人、錢塘人、越人、廬陵人諸說。進入21世紀后,基本上只有太原人、東原人兩說。《三國演義》研究專家沈伯俊,曾在《關于羅貫中的籍貫問題》[1]一文中主羅貫中東原人說。因為現(xiàn)存的《三國演義》明代刊本,大多署名“東原羅貫中”,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羅貫中本人的題署,比之《錄鬼簿續(xù)篇》作者賈仲明所說“羅貫中,太原人”更權威,更可信。1988年,山西孟繁仁、郭維忠發(fā)表《太原〈羅氏家譜〉與羅貫中》一文[2],謂:他倆在1986年5月,在太原市清徐縣,搜集到羅氏家族“珍藏的《羅氏家譜》一部五冊,另一冊”?!都易V》中的“第六代羅錦及其次子,是兩個應該引起注意的人物”?!傲_錦的這位‘次子’,既不是名家,也不錄去處,這實在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現(xiàn)象?!薄霸凇朵浌聿纠m(xù)編》中被確認為‘太原人’的羅貫中,很可能就是被太原清徐《羅氏家譜》中除名的那位羅錦之子。”“《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插手“‘誨盜、倡亂’之書《水滸傳》等作品的編撰寫作,其罪過不亞于‘亂臣賊子’。所以羅貫中可能是以身兼‘敗子’和‘逆子’雙重身份而被除名的”。簡言之,《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即《羅氏家譜》中第六代羅錦次子、被除名的羅才某。因為當時《三國演義》研究者,誰也不曾看到過《羅氏家譜》,無從置喙。所以孟、郭二人的文章發(fā)表后,并未引起波瀾。
1999年,我在清徐獲贈《羅氏家譜》,回來認真閱讀并作了過細研究。發(fā)現(xiàn)《羅氏家譜》的修纂者即《羅氏家譜》中的第八代羅禮,“禮以正己”,他又名“正己”(或字“正己”)。而那個被孟、郭二人判定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羅錦次子、《家譜》中“除名”的羅才某,正是羅禮的親伯伯,《家譜》中的“才”字輩第七代。《羅氏家譜》寫得清清楚楚,羅禮是在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纂修《羅氏家譜》的,那時羅禮是“大同府儒學訓導”,四十歲上下,他大約生于1527年左右。因此,即使是小學生也能推算出,那位被判定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出外”、“除名”的羅才某,比羅禮大一輩,約生于1500年左右。學術界共知,《三國志傳》成書,雖有宋末、元代后期、元末明初等說法,但庸愚子(蔣大器)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后來以《三國演義》書名流行)寫“序”的時間為明朝弘治甲寅,公元1494年。其時,那位后來“出外”被“除名”的羅才某還沒有出生呢!他怎么能寫出《三國演義》呢?因此說羅才某即《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完全是一項誤斷。我以考證、研究所得,先后寫成《太原清徐羅某某絕非〈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3]、《羅貫中找到了嗎?》[4]兩篇論文澄清事實,避免以訛傳訛。2001年,在安徽蕪湖舉行的《三國演義》研討會上,孟繁仁先生當面向我承認:“在羅貫中籍貫問題上,我錯了!”此后,我以為孟繁仁先生一定會轉告清徐縣不要再在“羅貫中是清徐人”、“清徐是羅貫中故里”一事上炒作了。
十二年以后,有人告我并給我寄來材料,山西清徐縣竟大張旗鼓地于2011年9月24-25日舉辦了“《羅貫中全集》與第二十一屆全國《三國演義》學術研討會”,向與會人員散發(fā)了《羅貫中紀念館簡介》、《羅氏祖塋簡介》。會議日程中有:參觀“羅貫中紀念館”和“羅氏祖塋”。在《羅貫中紀念館簡介》中,毫無根據(jù)地肯定《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清徐人”;在《羅氏祖塋簡介》中,公然把《羅氏家譜》中那位被“除名”的“出外”的羅才某徑直說成是“游離于羅氏家族之外長達六百余年之久的七世祖羅公諱貫中”,并把他列入“名人紀念墻”。這已經不是錯誤地張冠李戴,而是肆無忌憚地搞偽劣假冒了。當著100多位《三國演義》研究者之面,公開地大言不慚地假冒《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不只是《三國演義》研究史上從所未有,就是世界名著研究史上也是僅見的。
此事關系到中國學術界的聲譽,關系到國人的誠信形象,關系到我們要不要像魯迅那樣持續(xù)地與“瞞和騙”的國民性負面作斗爭,因此我不能不在1999年著文十二年后再寫這篇論文,以正視聽。
在一篇題為《羅貫中籍貫“山西太原說”及“東太原說”之辯證》一文最后,講了“羅貫中籍貫在山西太原”,“其結論可以概括為四”。前三個結論,都是學術上正在爭議的問題,沒有什么新見,不必贅論;第四個結論是:“山西太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幾部《羅氏家譜》,記載有羅貫中的里籍及其行蹤,證實了羅貫中確為山西太原人。”所謂“證據(jù)”,仍是《羅氏家譜》[5]。
另一篇題為《羅貫中籍貫“山西太原說”》的文章,把羅貫中的籍貫由山西清徐人改為:“羅貫中仍是‘太原’人,即今祁縣西六支鄉(xiāng)河灣村人?!弊C據(jù)是“近年在該村發(fā)現(xiàn)了兩種《羅氏族譜》以及《羅氏神軸》、硯臺、祠堂、墓葬等文物”[6]。證據(jù)還是《羅氏族譜》,不過是祁縣河灣村的兩種《羅氏家譜》。
又一篇題為《羅貫中是太原人——兼評羅貫中籍貫諸說之謬》,一方面對孟繁仁所說清徐《羅氏家譜》中的“外出之次子是羅貫中”,認為“系空穴來風”;對孟繁仁“用《善惡圖全傳》中的羅定去印證‘外出次子’是羅貫中,”“更是捕風捉影”。另一方面,該文卻對山西祁縣河灣村的《羅氏家譜》情有獨鍾,以為“河灣村的羅氏家譜與該譜經過歷代人不斷重修”,“不能輕易抹煞”;“河灣村還發(fā)現(xiàn)了”“有父五訓、謙母劉氏,已生貫中等字的扶簽”等其它文物,因此,若能繼續(xù)研究,揭開太原羅氏由清徐遷往祁縣之謎,發(fā)現(xiàn)清同治本《羅氏家譜》闕失羅貫中的部分,則羅貫中是太原人(按:該文傾向于羅貫中為祁縣人)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7]證據(jù)仍是祁縣的兩種《羅氏家譜》和清徐的《羅氏家譜》。
還有一篇《羅貫中里籍》“山西太原清徐說”的“四點理由”的文章,其中第二點理由是被文章作者作為“支撐‘山西太原清徐說’的第二塊基石”的,仍是清徐《羅氏家譜》[8]。
既然上述諸文,都是以《羅氏家譜》作為羅貫中為山西清徐人、羅貫中為山西祁縣人的可靠“證據(jù)”,因此有必要對這三個《家譜》認真加以辨析。
先辨析清徐的《羅氏家譜》。
一、《羅氏家譜》由《家譜》中的第八代羅禮于明隆慶元年(1567)最早纂修,當年他寫了《清源羅氏家譜序》,署名“正己”,他的身份是“太原府學貢生除大同府儒學訓導”。過了十七年,到明萬歷十二年(1584),他又寫了一篇《序》,署名“禮”,這時他已是“致仕教授”?!岸Y以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羅禮便是羅正己。我們再看《羅氏家譜》第八代對羅禮的介紹:“才寶子,貢生,任大同府教諭升大同府教授”,和羅正己、羅禮的自我介紹完全一樣??梢娛乔逶戳_氏第八代子孫羅正己即羅禮纂修了《羅氏家譜》。
二、我們合理假定羅禮(羅正己)纂修《羅氏家譜》時為四十歲,那么,他大約生于1527年左右。到萬歷十二年(一五八四),他已五十七歲,已作為“教授”而退休了。
三、羅錦的那個沒有名字的“次子”“羅才某”,正是羅禮非常熟悉的嫡親伯伯,“羅才某”與羅禮的父親羅才寶為親兄弟。這位“羅才某”應該比羅禮早生二十七歲左右,即生于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左右。
四、人所共知,創(chuàng)作《三國志傳》(《三國演義》的祖本)的羅貫中,他的年齡,魯迅據(jù)《錄鬼簿續(xù)編》的推算為1330至1400年左右(按:我的推算和魯迅不同,此處從略)??梢姟读_氏家譜》中的第七代“羅才某”比羅貫中晚生了約二百年,兩人除了同姓“羅”之外,風馬牛不相干。
五、我們可以作出結論:清源《羅氏家譜》中的“羅才某”是明弘治以后出生的人,乃《羅氏家譜》纂修者羅禮的嫡親伯伯。
這一學術失誤是怎樣產生的呢?
第一、某些學者缺少譜牒學的基本知識。按照譜牒學,某氏家譜的第一代與某氏的先祖、遠代祖宗不是一個人。譬如,曲阜孔氏家譜,把孔子作為第一代。但孔子之父為叔梁紇,在叔梁紇之前還有“先祖”,還有“遠代祖宗”。因此不能把家譜中的“第一代”與“先祖”、“遠代祖宗”劃上等號。羅禮在第一篇《序》中說得很清楚:“祖宗支派,除遠代外不敢妄附。姑據(jù)先人口傳,有前京畿紀述者云:吾先祖根于蜀郡,自唐仕于青州仆射,即今梗陽也?!痹诘诙缎颉分杏终f:“吾聞遠代祖宗乃四川成都府人也,仕于青州即今清源也?!彼麤]有在《家譜》中寫出他的“先祖”和“遠代祖宗”的名字,但在“第一代”欄內,卻寫明“始祖”(羅)仲祥。這是說,羅禮得知的清源羅氏的第一代是羅仲祥。羅禮是第八代,羅禮的生年約在1527年左右,上推七代,以每代二十五年計,羅仲祥的生年約在1352左右??墒牵搅饲蹇滴醵辏?687)羅氏十四代子孫羅鱉寫《梗陽羅氏家譜序》時,羅鰲竟把“先祖”和“始祖”(第一代)混為一談,說“始祖仲祥于后五代唐時游宦為青州仆射”,這就大錯特錯了。羅鰲連想都沒有想一想,后唐(924-936)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已有七百五十多年,以每代二十五年計,從羅仲祥到他自己,應有三十代,他自己怎么會是羅仲祥的第十四代子孫呢?然而,從羅鰲起,《羅氏家譜》的纂修者都因襲了這一說法(按:羅氏有的后代子孫如羅守謙甚至把八世祖羅禮說為“九世祖”,粗枝大葉由此可見一斑),即所謂清源羅氏“第一代”羅仲祥于后五代唐時即“游宦為青州仆射”。不僅如此,到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羅氏第十九代子孫羅益亨纂修《家譜》時,更干脆在羅仲祥名下,添上“原籍四川成都府人,自唐仕為青州仆射,青州即梗陽也”的宇樣(也可能是羅鰲所添)。于是《羅氏家譜》的后代纂修者便把清源“先祖”、“遠代祖宗”,“自唐仕於青州仆射”篡改為清源羅氏“第一代”羅仲祥“自唐仕為青州仆射”??上У氖牵瑢ふ伊_貫中的山西某些學者竟未能看出羅鰲、羅益亨等人在修譜中的失誤,也說什么清源羅氏“第一代”羅仲祥在五代后唐時仕為青州仆射。
第二、尋找羅貫中者沒有做最簡單的四則運算。即使羅仲祥于后唐(924-936)仕為青川仆射,那么,他的第七代子孫“羅才某”的生年應在1116年左右,這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生年也是根本搭下上界的。
第三、尋找羅貫中者為了自圓其說,還編造出這一說法:“在譜中所記的這幾代人之間,一定存在著比較大的‘闕帙參錯’”。其實,,羅禮纂修的《清源羅氏家譜》從第一代至第九代,世系分明,每一代生幾個兒子,都書寫得清清楚楚,并不存在“闕軼參錯”的問題。尋找羅貫中者自己也照抄過羅氏第一代至第八代毫無“闕軼參錯”的名單。
再辨析祁縣的兩個《羅氏家譜》。
祁縣有兩本《羅氏家譜》,其一保存在會善村(以下稱“會善村家譜”);其二保存在河灣村(以下稱“河灣村家譜”)。這兩本家譜都是真實的?!皶拼寮易V”纂修于乾隆十三年(1447年)。會善村羅氏的始祖是羅滿,是清徐《羅氏家譜》第三代羅景中的兒子,第二代羅文秀的孫子,這在清徐羅氏家譜中記載得很清楚。所以,祁縣會善村的羅氏家族是羅滿從清徐遷至祁縣后,由羅滿一家繁衍而成的。河灣村羅氏的始祖是羅世。河灣羅氏第九世羅賓、羅賢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所寫的《羅氏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中說得很清楚:“我祖羅翁諱世者,生于清源(按:即今清徐),遷于祁土。所生四子,其名失傳,是以神圖上有像無名。至三世祖羅翁諱節(jié)者,次祖諱元者,三祖失名,所生子息,各各顯盛?!钡拦馊沙侥?1832年)《重修家譜序》中又說:‘我祖生于清源,遷于祁土,由來久矣。於康熙年間,九世祖生員諱賓,創(chuàng)修家簿?!钡烂髁恕读_氏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的作者是羅賓,系河灣羅氏第九世。我們假定羅賓于康熙二十九年撰寫《羅氏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時為40歲,那么他的生年約在1650年左右。其后,“河灣村家譜”又于咸豐十年(1866年)重修,再次肯定:“幸我族自九世祖、生員諱賓創(chuàng)修支家簿籍,長幼尊卑,秩然無紊,甚為盡?!笨梢姟昂訛炒寮易V”的真實性也是無可懷疑的。
誰也沒有想到,到了20世紀90年代,“河灣村家譜”突然多出了一份《羅氏族譜創(chuàng)修原序》,據(jù)說是“新發(fā)現(xiàn)”的,《原序》的作者又據(jù)說是為萬歷癸卯年(1630年)新科舉人羅應旭。該序中出現(xiàn)了如下文字:“本朝初,吾祖諱本字貫中,流他鄉(xiāng),有鉅著”;“我朝以來,羅族人才濟濟,遍布各地,墓志載之,故績存之,古譜牒之?!薄跋茸尕炛性疲骸?照抄“河灣村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的原文,略)。于是,“河灣村家譜”搖身一變成為“羅貫中家譜”,羅貫中就落實為山西祁縣人了。
然而,稍有譜牒知識的人細讀這篇《羅氏族譜創(chuàng)修原序》將會立即發(fā)現(xiàn),所謂“羅貫中家譜”的河灣村新《羅氏家譜》完全是一件假文物:
第一、舉凡家譜,最早為之作序的,后來重修家譜的,必將它置之家譜的前頁。而“河灣村家譜”中只有羅賓寫的《羅氏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并無羅應旭的《羅氏族譜創(chuàng)修原序》。道光、咸豐年間纂修的“河灣村家譜”也都沒有這篇羅應旭的《原序》。
第二、偽造《羅貫中家譜》者毫無譜牒學知識,該《原序》中竟出現(xiàn)了三個“先祖”:其一、“據(jù)前朝先祖羅翁諱孝祖古譜所載”;其二、“追原羅氏先祖夏祝融氏之后也”;其三、“我羅氏先祖周,居長沙,徙房州”。一般家族纂修家譜,都是炫耀其先祖赫赫有名,姓李的稱其先祖為李耳(老子);姓曾的稱其先祖為曾參(曾子);姓孟的稱其先祖為孟軻(孟子),等等。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家譜說他們的“先祖”有三個人之多。即此,即可揭露所謂“羅貫中家譜”是偽造的文物。
第三、在偽造的“羅貫中家譜”中,羅本(貫中)在羅氏族譜中是第13代,是羅五訓的兒子?!读_氏族譜創(chuàng)修原序》中說始祖諱無名也;二世祖四位,名皆失也,神圖繪有像而無名;三世祖羅翁諱節(jié),次諱元,所生子息,興哉旺哉!”這段話與“河灣村家譜”《創(chuàng)修原序》中的那段話“我祖羅翁諱世者,生于清源,遷于祁土。所生四子,其名失傳,是以神圖之上有像無名。至三世祖羅翁諱節(jié)者,次祖諱元者,三祖失名,所生子息,各各顯赫”相對照,“我祖羅翁諱世者,生于清源,遷于祁土”,被纂改為“始祖諱無名也”;“生于清源,遷于祁土”,則被全部刪除。但河灣羅氏的第二代,第三代則一仍其舊??梢?,河灣村羅氏的第一代仍是羅世。我們在上面已經考證,河灣村羅氏第九代的羅賓約生于1650年左右,那么,身為河灣村羅氏第十三代的羅貫中,其生年至少晚于羅賓80年左右,即1730年左右,這時已是雍正八年前后了。這個羅本與《三國演義》原作者羅貫中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第五、據(jù)看到過“新發(fā)現(xiàn)”的所謂“羅貫中家譜”的孟繁仁先生說:“世系內容中所使用的簡化字、異體字、不規(guī)范字(如:門、闖、開、潤、闊、發(fā)、號、懷、壽、歸、學……)竟多達十二字、一百二十六例之多?!盵9]
第六、“羅貫中家譜”中還出現(xiàn)了“人才濟濟”這樣的現(xiàn)代詞組。從先秦到明代的著作中均不見“人才濟濟”這一詞組,直到清代的《鏡花緣》和晚清的《老殘游記》方見“人才濟濟”。即此可知《羅貫中家譜》中所謂:“羅族人才濟濟,遍布各地”,乃造假者所言,反而戳穿了“羅貫中家譜”的西洋景。
第七、所謂“羅貫中家譜”的撰寫人羅應旭,據(jù)看到過上述三種《羅氏家譜》的孟繁仁先生指出,“羅應旭不是河灣村羅氏后裔,而是祁縣會善村羅氏家族成員,與河灣村羅氏不屬同一支祖?!盵10]這是作偽者無意間露出的又一馬腳。
第八、至于所謂羅貫中硯臺、羅貫中扶梁簽、羅貫中古墓,等等,簡直是笑話,用不著再費筆墨。這里,我要補充的,就是楊小平《羅貫中籍貫諸說質疑》一文“祁縣說辨誤”一節(jié)所申述的“六點辨誤”:一、“祁縣《羅氏家譜》記載:‘本朝初,吾祖,諱本,字貫中,流他鄉(xiāng),有鉅著。’”楊小平指出:《家譜》1986年本與1996年羅瑞錄家本內容互相抵牾,其中只能有一種為原始真件,而另一件系今人加工改造的贗品偽件。“羅氏由清源遷祁縣約在明宣德年間,而第十三代之羅本約生活在清嘉慶道光年間。這就否定了此羅本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可能性。二、現(xiàn)存祁縣博物館的羅氏神祗,長約3.85米,寬約2.3米,制作年代為“永樂十年合族公議照舊繪制”。楊小平指出:“永樂十年為1412年,這么大小的畫布要畫238位肖像,并書寫1400余名姓名,匪夷所思,難于服人。而且羅貫中死于1400年,死后“十二年照舊繪制時就把他與妻盧氏以及他的親叔僅兄弟羅善、羅經、羅緯、羅紳寫上去,不符合邏輯、情理?!比?、“羅氏祠堂”。東一間梁下的一條扶梁簽上有“本村扶梁功德主羅云貴、祖母陳氏、父五訓、謙母劉氏,已身貫中、妻盧氏,學盛、妻王氏施銀五錢”字樣。楊小平指出:“扶梁簽獨保留下羅貫中的,令人生疑?!薄岸摇焉怼斪鳌荷怼:炆掀渌酥庇浶彰?,獨羅貫中寫了社交場尊重對方才稱的‘字’。而且不是捐銀,而是‘施銀’。這是否有點傲慢了乃父乃母,褻瀆了列宗列祖?”四、“羅貫中用過的硯臺”。1996年夏發(fā)現(xiàn)?!俺幣_底有‘湖海置’3個刻字,旁邊有4個小字:‘時年十六’?!睏钚∑街赋觯骸傲_貫中生平不明,何以知道其十六就使用‘湖?!??”“而且,硯臺的使用者一般不會刻字,更不用說注明年歲了。五、“羅氏后人”。楊小平指出:“這條實證根據(jù)都不可靠,而且羅氏后人就一定是與羅貫中有關的嗎?”六、“羅貫中墓”?!澳怪臼峡逃小_本’、‘天歷’、‘永樂’等字樣?!睏钚∑街赋觯骸暗缆犕菊f,不足為據(jù)。古代的墓志埋在墓中,何以可以讓人看到這些字樣,明顯虛假?!盵11]楊小平的六點辨誤,證明祁縣的《羅氏家譜》以及所謂與羅貫中有關的文物“證據(jù)”,或為后人、今人所加;或為后人、今人做假;或為后人、今人道聽途說;都不能成為祁縣《羅氏家譜》中的羅本即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證據(jù)。
綜上所述,三部《羅氏家譜》中所謂羅貫中是清除人或祁縣人的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但仍有人利用媒體,隨意炒作,誤導讀者、觀眾,那就是個學風問題,在學術上弄虛作假了。
山西清徐羅才某、祁縣羅本都是假羅貫中[12],那么,這兩個“魚目”特別是清除羅某某這個“魚目”何以能“混成”羅貫中這顆“珠”的呢?除了地方政府出于地方旅游經濟利益的考慮、個別學者在《三國演義》研究學風上不誠信這兩個因素外,還因為這個“魚目”得到了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長劉世德的支持。
劉的支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他并未看到清徐的《羅氏家譜》,就輕信了孟繁仁的“考證”,因此同意了孟的說法。這樣做,雖然欠慎重,還可以諒解。第二階段,他于1999年收到了山西清徐《羅氏家譜》,但他仍支持清徐羅某某即羅貫中的荒唐說法。2011年5月28日清徐縣“羅貫中紀念館”落成典禮大會上,劉世德以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長的身份公開表示:關于羅貫中的籍貫問題“在未發(fā)現(xiàn)新的歷史資料前,羅貫中是清徐人,不應該有懷疑”[13]。人所共知,《紅樓夢》研究中有許多爭議問題,《紅樓夢》學會的歷屆會長,都以個人名義、學者身份參加爭鳴,他們從不以學會會長的身份發(fā)表意見。第三階段,因中國三國演義學會20年未登記,國家民政部于2009年8月向劉世德指出:“(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沒有登記,就不算合法”;“在完成登記之前,暫停公開使用學會名義”之后,劉世德仍以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名義公開活動,支持清徐開“《羅貫中全集》與第二十一屆《三國演義》學術研討會”,并在《羅貫中全集》的《前言》中寫道:“二十多年以來,太原市清徐縣在民間發(fā)現(xiàn)《羅氏家譜》的基礎上,成立了清徐羅貫中研究會,先后建起三國演義城和羅貫中紀念館,兩次舉辦全國性的羅貫中與“三國演義研討會……”[14]依然肯定《羅氏家譜》中的羅才某即《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這就不僅在學術上不問是非,而且和民政部對著干,罔顧法紀了[15]。
山西清徐《羅氏家譜》中的羅某某、祁縣《羅氏家譜》中的羅本即羅貫中的兩個“魚目”,如再企圖“混珠”,可以休矣!
注釋
[1][6][7]〔海口〕《海南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2]〔北京〕《文學遺產》1988年第3期。
[3]〔成都〕《中華文化論壇》2000年第1期。
[4][13]朱桂紅、陳曉春:《山西太原清徐羅貫中研究紀事》,〔香港〕《大公報》1999年12月17日。
[5][11]見《羅貫中研究(二):第二十一屆全國《三國演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8]見《羅貫中研究(一):論羅貫中與山西》論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9]《清代人河灣“羅本”不是羅貫中》,清徐縣羅貫中研究會《羅貫中研究論文選集》(一),2001年。
[10]孟繁仁:《山西祁縣河灣村考察所見羅氏家族史料》,載《羅貫中與〈三國演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
[12]詳見陳遼:《三本〈羅氏家譜〉否定兩個假羅貫中》一文,載〔成都〕《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
[14]《羅貫中全集》,〔太原〕三晉出版社2011年版。
[15]2009年8月18日下午,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找劉世德及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沈伯俊談話,明確通知劉世德:“學會沒有登記,就不算合法”,“在完成登記之前,暫停公開使用學會名義?!鄙虿≡谡勗捄?,隨即將民政部派員找劉和他談話的情況,以《通報》的形式轉告了其他副會長,并請劉世德立即通知將于2009年10月在許昌舉行的三國演義研討會,“在正式通知中和今后的會議過程中,不再將(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列為主辦單位。”從2009年8月下旬至2009年10月,憑現(xiàn)代通訊工具,劉世德完全可以通知許昌方面,將“主辦單位: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去掉的。然而,劉世德對民政部的通知仍不加理睬,因此,許昌的三國演義研討會的會議手冊上“主辦單位”仍是“中國三國演義學會”。2010年8月,在鎮(zhèn)江舉行三國演義研討會,沈伯俊、陳遼和鎮(zhèn)江三國演義學會會長王玉國堅決執(zhí)行民政部的通知,主辦單位為鎮(zhèn)江三國演義學會,未將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列入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