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銘川,田 莉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成都第二臨床學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 成都,610031)
關于腹腔鏡手術切口并發(fā)癥的預防,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與總結,但關于腹腔鏡手術引流管并發(fā)癥的問題,卻極少報道。事實上,我院婦科醫(yī)生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婦科腹腔鏡手術引流管拔管后漏液的問題較多,部分患者漏液可達數(shù)天,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增加了感染,也增加了醫(yī)患矛盾的潛在風險。作者仔細分析了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引流管的特點后發(fā)現(xiàn)以下兩點區(qū)別:(1)腹腔鏡引流管通常于Trocar切口處置入,切口大小并非為引流管量身設定,因而時常有洞口大于引流管管徑的情況發(fā)生;而開腹手術引流管多為單獨開口,即便皮膚切口大一點,皮膚以下的層次一定與引流管緊密貼合。(2)腹腔鏡手術多習慣垂直于腹壁打洞,腹壁各層次的切口均在同一位置,拔管后,腹水直接向外流,缺少單向活瓣樣構造的作用;開腹手術的引流管孔一般為斜行打洞,腹壁各層次的切口通常不在同一水平,拔管后,受單向活瓣作用的影響,腹腔液不容易流出。基于以上兩點區(qū)別,臨床多出現(xiàn)兩種漏液情況:一是大Trocar放置小引流管,引流管如同引流條,腹腔內液體由切緣與引流管間的縫隙溢出;另一種更常見,即在拔除引流管后,洞口不能很快閉合,腹腔液沿洞口不停向外流。這些問題多對患者造成嚴重困擾。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借鑒腹腔穿刺腹腔內置管進腹的手法[1],采取了另一種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方法,既可利用Trocar孔放置引流管,又可有效避免切口漏液的發(fā)生,即腹膜外隧道法放置腹腔引流。Trocar垂直穿透腹壁時,引流管由切口置入后僅到達腹膜外,再于腹膜外鉆隧道旁開2~3 cm穿透腹膜入腹?!般@隧道”時應注意觀察,避開腹壁下動、靜脈,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出血[2]。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160例患者,均為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在我科行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80例。患者均放置腹腔硅膠引流管一根,引流管類型相同,直徑均為5 mm,通過 Trocar孔(5 mm切口)放置引流管。實驗組采取腹膜外隧道法置入引流管,對照組直接通過穿刺孔放置引流管。患者均于術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對照組拔管后均要求患者體位保持引流管口朝上側臥6 h;實驗組拔管后對體位未做任何要求。
1.2 觀察指標 (1)術后第1天,拔除引流管前,仔細觀察引流管處敷料有無浸濕。(2)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口敷料浸濕換藥的次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與秩和檢驗。
術后第1天拔管前,實驗組僅8例患者敷料曾被浸濕,對照組12例;實驗組無一例拔管后因敷料浸濕換藥,8例患者敷料曾少許浸濕,未持續(xù)滲出,因此未換藥。對照組換藥25例(20例拔管后漏液),其中15例換藥1次,6例換藥3次,4例使用棉墊,第2天漏液才停止。對比兩組患者拔管前敷料浸濕情況及換藥情況,從拔管前敷料浸濕例數(shù)看,經(jīng)χ2檢驗,P=0.551,兩組患者敷料浸濕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本研究未單獨對比拔管前漏液情況,實際上,對照組術后換藥患者中部分發(fā)生在拔管前;而術后換藥率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
3.1 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放置引流管的優(yōu)點 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放置引流管,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存在一定區(qū)別。婦科腹腔鏡手術多于腹腔內沖洗,術畢腹腔內留有沖洗液,放置引流管可引出未吸盡的沖洗液;術中一般使用電凝止血,因而缺乏開腹手術縫扎止血的手感,放置引流管可觀察有無出血;電凝創(chuàng)面容易發(fā)生滲出,亦可引流滲出,降低感染率。因此,部分學者提倡腹腔鏡手術應常規(guī)放置腹腔引流管[3]。但引流管的放置可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如切口愈合延遲、漏液、網(wǎng)膜嵌頓等,因而存在一定爭議[4-5]。傳統(tǒng)開腹手術放置引流管具有更明確的指征:(1)手術部位創(chuàng)面較大或腫物等病灶切(摘)除術殘腔不易消滅,有積血及積液的可能。(2)腹腔膿腫、積膿及化膿性腹膜炎時,原發(fā)病灶未能切除或殘存大量壞死組織。(3)減壓作用[6]。
3.2 腹腔引流管的常見并發(fā)癥 放置引流管給患者帶來諸多益處的同時,也可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常見并發(fā)癥有:(1)切口愈合延遲;(2)引流管斷裂;(3)拔管困難;(4)引流管阻塞;(5)網(wǎng)膜嵌頓;(6)引流管漏液;(7)切口感染等。合理放置引流管,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首先,我們在選擇切口時,切口應與引流管直徑相當。如切口太小,容易使引流管對局部皮膚造成持續(xù)壓迫,切緣缺血,從而引起愈合延遲。引流管的材質應滿足:質軟可彎曲且不易被壓或吸癟;對組織無刺激或刺激性較小,不易誘發(fā)感染;面光滑,不易堵塞;不易斷裂、變質;X線不能透過[7]。我們選擇的硅膠引流管具備上述特性,屬于理想的引流裝置。剪側孔時一定注意引流管縱向應力的問題,剪出的側孔應為橢圓形、長徑、與引流管中軸方向一致,面積與引流管口徑相當[3];如側孔太小,容易導致引流不暢、引流管阻塞;太大,容易損傷引流管,抗牽拉能力差導致拔管時斷裂,而且可發(fā)生網(wǎng)膜嵌頓導致拔管困難。而引流管漏液一直是臨床醫(yī)生困擾的問題,各界學者也在不斷探索解決之道,如Urostomy bag可用于引流管阻塞拔管后的漏液[8]。頻繁換藥、滲出液浸泡多是造成感染、影響切口愈合的重要原因。如果在放置引流管時多加注意,可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更重要的是減少患者痛苦。
3.3 腹膜外隧道法置入引流管可防止拔管后引流管口漏液 腹膜具有超強的愈合能力,腹膜做5 mm切口,24 h后基本可自然閉合。腹膜外隧道法放置引流管,拔管時,原來Trocar所造成的腹膜穿刺孔已基本閉合,拔管后,腹水一般不會經(jīng)此孔漏出。此外,由于腹腔內的正壓,拔管后,腹膜外引流管走行的隧道由于腹膜的單向活瓣作用,自然壓閉,腹腔液亦難以經(jīng)引流管腹膜孔漏出。
消化內科、腫瘤內科多會遇到需腹腔內置管引流腹水的情況,我們在行腹腔穿刺時,垂直穿透皮膚后,采取斜行入腹的方式,使腹膜穿刺孔及皮膚穿刺孔不在同一位置,這樣可有效避免拔管后穿刺孔由于腹內壓較高導致漏液發(fā)生[1]。有學者提出,采用引流口“U”形縫合腹壁下留尾線延期打結的方法[9],以預防拔管后引流口漏液及延遲愈合,療效較好。
總之,我們認為腹膜外隧道法經(jīng)腹腔鏡Trocar孔放置引流管,有效避免了拔管后的漏液問題,減輕了拔管時打結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而且由于避免了引流口漏液問題,拔管后引流口可很快地自然閉合,不易出現(xiàn)愈合延遲的問題,值得推廣應用。
[1] 陳文彬,王友赤.診斷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82.
[2] 伍曉汀,周勇.腹腔引流管的正確選擇和合理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1):35-36.
[3] 何玲,劉志洪,姚遠,等.婦科腹腔鏡手術放置腹腔引流在快速流程模式中的應用[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11,27(5):361-364.
[4] 王營,曲明,史彥芬,等.肝移植術中腹腔引流的相關問題[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0,27(7):598-599.
[5] De Rougemont O,Dutkowski P,Wember M,et al.Abdominal drain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useful tool or useless dogma?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Liver Transpl,2009,15(1):96-101.
[6] 金秋艷,舒建廠,張明.腹腔引流的合理應用與管理[J].腹部外科,2005,18(6):380.
[7] 姜洪池,孫備.正確應用外科引流[J].臨床外科雜志,2000,8(6):325-326.
[8] Li GQ,Zhang F,Lu H,et al.Drainage by urostomy bag after blockage of abdominal drai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undergoing hepatectomy[J].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3,12(1):99-102.
[9] 郭權,劉貴鵬.微創(chuàng)婦科術后腹腔引流放置方法的改進及臨床觀察[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2,2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