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飛(華東政法大學講師)
通奸與干擾婚姻關(guān)系之損害賠償
——以英美法為視角
孫維飛(華東政法大學講師)*
配偶一方與第三者通奸,配偶另一方所遭受的損害能否得到救濟?此法律問題涉及配偶之間的法律關(guān)系以及第三者與配偶另一方之間的法律關(guān)系兩個方面。就前者,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第46條規(guī)定了在離婚時配偶一方可向有婚外同居行為的另一方主張損害賠償責任,但未涉及單純的通奸行為;就后者,《婚姻法》未作規(guī)定,2010年實施的《侵權(quán)責任法》也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
從期刊文獻來看,在2001年《婚姻法》修訂之前,有不少反對受害配偶向第三者請求侵權(quán)損害賠償?shù)囊娊?,?〕例如,周孝正:《“專家高”與“配偶權(quán)”質(zhì)疑》,載《中國青年研究》1998年第6期;周安平:《性愛與婚姻的困惑——“第三者”民事責任的理論與現(xiàn)實之探討》,載《現(xiàn)代法學》2001年第2期。但修訂之后,從解釋論的視角出發(fā),有學者反對就未構(gòu)成婚外同居的單純通奸行為使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也有支持者。也有學者從適用《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的角度持支持的觀點?!?〕參見于曉:《論干擾婚煙關(guān)系的侵害客體》,載《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從司法實踐來看,早在2001年《婚姻法》修正之前,就有支持配偶一方對另一方和通奸第三者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的案例。例如,在本期專題討論案例——“周某某訴王甲等案”中,法院認為,配偶與第三者發(fā)生婚外性關(guān)系,保持長達半年多的婚外情,其“不光彩的做法,嚴重地侵害原告對配偶的權(quán)利,給原告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打擊。因此,兩被告應(yīng)賠償原告的精神損失”?!?〕江蘇省南京市六合縣人民法院(2000)六民初字第731號,載國家法官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編:《中國審判案例要覽》(2001年民事審判案例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頁。2001年《婚姻法》修正后,實踐中仍不乏作出類似處理的案例?!?〕例如,“田某訴王某某一般人格權(quán)糾紛案”,來源:http://www.pkulaw.cn,2013年3月15日訪問。但實踐中,也存在否定配偶一方可向另一方與通奸第三者主張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案例,其中的理由主要是:對配偶來說,《婚姻法》第46條只規(guī)定了離婚時針對發(fā)生婚外同居或重婚的配偶的損害賠償責任,不包含針對不構(gòu)成婚外同居的通奸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5〕例如,“周浩訴韋玉瓊離婚糾紛案”((2005)大民初字第41號),來源:http://www.pkulaw.cn,2013年3月15日訪問。對通奸第三者來說,要求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亦屬欠缺法律依據(jù)。〔6〕例如,“(2008)贛中民三終字第314號”案例,參見《受害配偶對第三人主張侵權(quán)賠償欠缺法律依據(jù)》,載《人民司法·案例》2009年第22期。
另外,在本專題討論的前述“周某某訴王甲等案”中,被告王甲在其和原告周某某的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與第三者王乙(亦為被告)通奸,生有一子。原告得知真相后與被告協(xié)議離婚,并向法院提起訴訟,除了精神損害賠償?shù)恼埱笕缜八龅玫街С滞?,其請求通奸雙方賠償其因夫妻共同財產(chǎn)用于支付該孩子的出生和醫(yī)療等費用而遭受的損失一并得到法院的支持,依據(jù)是其時規(guī)定一般侵權(quán)行為的條款,即《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
本文主要研究上述專題討論案例所體現(xiàn)出的與通奸相關(guān)的精神損害賠償問題,附帶論及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所支出費用的賠償問題,意在通過對關(guān)于干擾婚姻關(guān)系之英美侵權(quán)法歷史與現(xiàn)狀的觀察,結(jié)合我國的實例進行比較,為我國將來實務(wù)或?qū)W說的發(fā)展提供一點或許有價值的借鑒之資。
早期普通法上,丈夫擁有享受妻子陪伴服務(wù)的權(quán)利(a husband’s right to the consortium of his wife),第三人若有誘拐其妻子、傷害其妻子或與之通奸等行為,即構(gòu)成對此種權(quán)利的侵犯?!?〕Evans Holbrook,The Change in the Meaning of Consortium,22 Michigan Law Review,1923,p.2.但是,由于在婚姻共同體中,妻子的人格暫停存在,被丈夫吸收,〔8〕William Blackstone,Commentaries on the Laws of England,Vol.1,Thomas B.Wait&Company,1807,p.442.妻子并不擁有類似的權(quán)利?!?〕Supra note 1,pp.2-3.由于妻子不具有獨立人格,其在通奸中對婚外性行為的同意不具有實質(zhì)意義,第三人與妻子通奸,與第三人毆打、擄掠妻子一樣,對于丈夫來說,都屬于使用暴力的直接侵害行為(trespass vi et armis)?!?0〕關(guān)于直接侵害行為(trespass)和間接侵害行為(trespass on the case)在早期英國普通法上的區(qū)別及其意義,參見[英]梅特蘭:《普通法的訴訟形式》,王云霞等譯,商務(wù)印書館2009年版,第119、120頁。喪失妻子服務(wù)(loss of service of the wife)的財產(chǎn)性損失雖然會使得丈夫得到的賠償額增加,但不是賠償?shù)谋匾獥l件,因為通奸對丈夫的傷害是“玷污了他的床”(dishonor of his bed)、“奪取了他妻子的愛”(alienation of his wife’s affection)、“家庭安慰的破壞”(destruction of domestic comfort)以及“對于妻子所生屬私生子的疑慮”(suspicion cast upon legitimacy of her offspring)?!?1〕Frederick Pollock,The Law of Torts:A Treatise on the Principles of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Civil Wrongs in the Common Law,second edition,London:Stevens and Sons,Limited,1890,p.273.英國1857年頒布的《婚姻訴訟法》〔12〕全稱為《英格蘭關(guān)于修改涉及離婚和婚姻訴訟法律的法令》(An Act to amend the Law relating to Divorce and Matrimonial Causes in England)。(Matrimonial Causes Act 1857)確立了世俗法院對結(jié)婚和離婚事項的管轄權(quán)(第2條),〔13〕See William Searle Holdsworth,the Ecclesiastical Courts and their jurisdiction,in Committee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Law Schools(eds.),Select Essays in Anglo-American legal history,vol.2,Boston:Little,Brown&Company,1908,pp.297-301.雖然其第59條取消了原先的“通奸之訴”(action for criminal conversation),但保留了丈夫在離婚或別居訴訟中對與其妻子通奸的第三者要求賠償?shù)臋?quán)利(一般稱之為“action for damages for adultery”,即“通奸損害賠償之訴”),并且除有相反規(guī)定外,原先適用于“通奸之訴”的普通法的原則和規(guī)則繼續(xù)對其適用(第33條),法庭甚至有權(quán)依裁量要求通奸人支付訴訟所產(chǎn)生的全部或部分費用(第34條)。在“巴特沃斯訴巴特沃斯和恩格爾菲爾德”(Butterworth v Butterworth and Englefield,[1920]P.126)一案中,麥卡迪法官(McCardie J.)細致梳理了既有案例,深入討論了“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多方面內(nèi)容,該案也成為涉及此訴的最為出名的一個案件。依據(jù)麥卡迪法官的主張,從既有的判例中可以看出,在“通奸損害賠償之訴”中,丈夫受到的損害可從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第一個方面考察的因素是“妻子對丈夫所具有的價值”(the actual value of the wife to the husband),對此可從“金錢的視角”(the pecuniary aspect)和“伴侶的視角”(the consortium aspect)進行分析。和“金錢的視角”相關(guān)聯(lián)的因素有:妻子對丈夫事業(yè)的幫助、妻子治家的能力等;和“伴侶的視角”相關(guān)聯(lián)的因素則主要是妻子的純潔、道德品性以及愛等。從“金錢的視角”評估丈夫的損害時,主要依賴于優(yōu)良直覺和經(jīng)驗,通奸第三者的具體因素幾乎不具有相關(guān)性;但是從“伴侶的視角”評估丈夫的損害時,則通奸第三者的行為手段具有相關(guān)性。如果通奸第三者需要動用其財富能力去誘惑某人的妻子,則表明該妻子不是可以輕易被征服的女人,也就表明和那些僅因一次誘惑的暗示就上鉤的妻子相比,她對丈夫具有更高的價值。第二個方面考察的因素則是對丈夫情感或尊嚴的傷害。這方面的因素與“妻子對丈夫所具有的價值”因素相比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得到了教科書和權(quán)威判例的一致認可。判斷丈夫所遭受的情感或尊嚴傷害時,通奸第三者的行為表現(xiàn)非常重要。在此,盡管通奸第三者的財富或社會地位本身不構(gòu)成相關(guān)因素,但財富或社會地位的使用以利于通奸行為會加劇對丈夫情感和尊嚴的傷害,因此應(yīng)成為損害賠償考量的因素。另外,不論是關(guān)乎“妻子對丈夫所具有的價值”或“丈夫所受的情感和尊嚴的傷害”,丈夫自身的品格、行動和愛都是相關(guān)的考察因素,其自身的過失、粗魯或殘忍也可能已經(jīng)毀滅了妻子的愛,從而使自己要求通奸第三者損害賠償?shù)臋?quán)利大為縮減。最后,麥卡迪法官還特別指出,與早期的“通奸之訴”不同,若通奸第三者在通奸的開始和繼續(xù)中都不知其通奸對象已婚時,不應(yīng)承擔損害賠償責任?!?4〕Butterworth v Butterworth and Englefield,[1920]P.126,at pp.142-154.
英國《1970年法律改革(雜項規(guī)定)法令》(Law Reform[Miscellaneous Provisions]Act 1970)第4條明確規(guī)定,自該法生效后,任何人不得再以妻子通奸為由提起損害賠償之訴。關(guān)于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廢除,不妨參看1967年英國法律委員會在其工作報告《婚姻及相關(guān)訴訟——財產(chǎn)性救濟》(Matrimonial and Related Proceedings:Financial Relief)中提出的一些理由。例如,該報告認為:該訴體現(xiàn)的是將妻子當作丈夫的財產(chǎn);其過程將會鼓勵當事人相互傷害對方的尊嚴,加劇夫妻雙方之間的痛苦;另外,如果丈夫和妻子串通,此訴還方便了他們合謀對所謂通奸第三者進行敲詐。在報告人看來,僅被告和原告妻子發(fā)生了性行為的事實就可以要求賠償,其顯示的是很粗野、不文明的理論基礎(chǔ)(rather barbarous theoretical basis),其他許多可導致他人婚姻破裂的情形都沒有責任,而和配偶一方通奸導致婚姻破裂就要承擔財產(chǎn)性責任是不合邏輯的,屬不合理地區(qū)別對待。另外,所謂損害賠償?shù)娘L險有助于抑制通奸行為的觀點在報告人看來也是不可信的。〔15〕The English Law Commission Working Paper No.9(1967),paras.128-132,來源:http://www.worldlii.org/ew/ other/EWLC/1967/c9.html,2013年3月15日訪問。另外,已故的英國丹寧勛爵在其書中所描寫的關(guān)于有人決心通過控告他人通奸而撈一筆錢的故事也許可以為所謂的“敲詐”(盡管不是與妻子合謀)作一小小的注腳,參見[英]丹寧勛爵:《法律的界碑》,劉庸安、張弘譯,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128頁。
如本專題討論案例所示,通奸經(jīng)常伴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受欺騙錯誤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問題。英國高等法院2007年報告的“A訴B”一案,雖然涉及的不是通奸,但和錯誤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有關(guān)。對其觀察或許有助于了解在通奸損害賠償之被取消的情況下,錯誤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情形中問題的特異性。此案中,原告A與被告B曾是工作中的同事,各自皆無婚姻關(guān)系。雙方在發(fā)生性關(guān)系后,1997年被告懷孕生子Y,原告以為是自己的親生子女,并為其撫養(yǎng)支出了各種費用。2002年A和B相處得不太好,原告并得知Y并非自己親生子女。后來雙方關(guān)系鬧僵后,A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B在有機會告知真相的情況下隱瞞了Y并非A親生子女的真相,構(gòu)成欺詐(deceit)的侵權(quán)行為。此主張被法官約翰·布羅菲爾德(John Blofeld)接受,認為案情符合欺詐的要素,因此,原告有權(quán)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判決為7500英鎊)。但是,就原告要求賠償其因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而支出的費用的主張,法官卻未予支持,除了公共政策的考慮外,其中一個理由是:原告A在得知真相前也從其和非親生子女Y的關(guān)系中獲得了很大的快樂?!?6〕A v B[2007]EWHC 1246(QB)(03 April 2007).
在美國部分州的普通法上,對婚姻關(guān)系的干擾可構(gòu)成侵權(quán),分為間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和直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Indirect/Direct Interference With Marriage Relation)。當?shù)谌藢ε渑家环皆斐缮眢w傷害時,對該配偶構(gòu)成侵權(quán),此侵權(quán)不屬于干擾婚姻關(guān)系;同時,因為該行為也使配偶另一方遭受了家庭服務(wù)喪失等損失,對配偶另一方也可構(gòu)成侵權(quán),即所謂間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而當?shù)谌伺c配偶一方通奸時,對該配偶(因其同意)不構(gòu)成侵權(quán),但卻可能對配偶另一方帶來財產(chǎn)或精神損害。此時,只有對配偶另一方的侵權(quán),即只存在干擾婚姻關(guān)系的侵權(quán),不存在其他不屬于干擾婚姻關(guān)系的侵權(quán),如對配偶一方人身傷害的侵權(quán),〔17〕Peter B.Kutner,Law Reform in Tort:Abolition of Liability for“Intentional”Interference with Family Relationships,17 Western Australian Law Review,1987,p.34.因此屬于直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
美國普通法上,“通奸之訴”(Action for Adultery)的特點可從其與另一種英國法上從未存在的訴——“失愛之訴”(Action for Alienation of Affection)的區(qū)別來看,失愛之訴亦屬直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的訴訟,其核心在于侵權(quán)人采取了使配偶一方脫離另一方的行為等從而使配偶另一方不能享受家庭服務(wù)和夫妻之愛,而通奸之訴的核心并不是家庭服務(wù)或愛之喪失,而是對于夫妻性行為的排他的權(quán)利(exclusive rights to marital intercourse)?!?8〕William E.Geer,Criminal Conversation:Civil Action for Adultery,25 Baylor Law Review,1973,p.496.這樣的權(quán)利原先和英國一樣只允許丈夫享有,但現(xiàn)在,在沒有取消通奸之訴的州,丈夫和妻子都享有?!?9〕W.Page Keeton et al.(eds.),Prosser and Keeton on Torts,fifth edition,West Group,2004,p.916.Restatement (Second)of Torts§685(1977),Comment d.依據(jù)《侵權(quán)法重述》(第2版)對美國普通法的總結(jié),即使通奸第三者不知其通奸對象為有配偶之人亦須負損害賠償之責任,“一個人和已婚者有性關(guān)系承擔他或她已和他人結(jié)婚的風險”;在決定對配偶精神損害(emotion distress)的賠償額時,須考慮各方因素,第三者和通奸配偶的通奸越頻繁的,其賠償額越高,作為原告的配偶對通奸配偶無視或漠不關(guān)心時其可獲賠償額應(yīng)降低,而通奸配偶之前還和其他人有通奸行為的,作為原告的配偶的可獲賠償額也應(yīng)降低?!?0〕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685(1977),Comment e,f,g.
在美國,通奸之訴呈消亡之勢,目前只有個別州還保留著?!?1〕至2012年,只有四個州(夏威夷、伊利諾斯、新墨西哥和北卡羅來納州)還保留著通奸之訴。See Laura Belleau,F(xiàn)arewell to Heart Balm Doctrines and the Tender Years Presumption,Hello to the Genderless Family,2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Matrimonial Lawyers,2012,p.372,note 38.早在20世紀初,美國印第安納等州就開始了立法廢除諸如通奸之訴等直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之訴的進程。See Nathan P.Feinsinger,Legislative Attack on“Heart Balm”,33 Michigan Law Review,1935,p.979.通奸之訴是對性行為不檢點的指責和追究,廢除它的理由包括:通奸之訴為敲詐和勒索提供了便利之機,訴訟更可能是出于純粹的貪圖錢財或報復的動機,體面而有尊嚴的人不會去進行這種帶來家庭不名譽的訴訟,其情感傷害也難以通過金錢加以彌補;通奸行為很少出于刻意的計劃安排,損害賠償無助于對其進行抑制;另外,如下觀念也越來越多地被接受:配偶任何一方都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誰都不是對方獨享的財產(chǎn)。〔22〕W.Page Keeton et al.(eds.),Prosser and Keeton on Torts,fifth edition,West Group,2004,p.930.1935年,新澤西州通過廢除通奸之訴的立法,一名法官表達的如下見解也許亦值得參考:“不可能既對那些誠實、善意且真正受傷的配偶提供救濟而不為那些‘詐人錢財者”打開方便之門。因此,善意要求救濟的配偶,作為社會的一員,必須服從為保護社會而設(shè)計的法律”(Bunten v.Bunten,15 N.J.Misc.532,192 Atl.27(1937)).See Clark W.Toole,Comment,Domestic Relations-Constitutionality of“Heart Balm”Legislation(Illinois),4 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1947,p.186,note 6.
雖然包括通奸損害賠償之訴在內(nèi)的直接干擾婚姻關(guān)系的訴訟形式在絕大數(shù)州都已消失,但是,在通奸配偶生下子女,而配偶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該非親生子女共同生活、建立了感情并支付了撫養(yǎng)費的情況發(fā)生時,仍有訴訟出現(xiàn)。例如,在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審理的“凱斯特勒訴波拉德”一案中,〔23〕Koestler v.Pollard,471 N.W.2d 7.在原告與其妻子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被告和其妻子通奸,并生下一子。原告主張:被告明知自己為孩子的親生父親卻故意使原告不知情,使原告在和該非親生子女建立感情紐帶后,卻因得知真相而遭受嚴重的精神傷害,被告的行為構(gòu)成“故意造成精神痛苦”(Intentio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的侵權(quán)行為,故應(yīng)賠償原告所遭受的精神損害?!肮室庠斐删裢纯唷痹诿绹ㄉ鲜且环N有別于干擾婚姻關(guān)系的獨立的侵權(quán)類型,依《侵權(quán)法重述》(第2版)對美國普通法的總結(jié),故意造成精神痛苦的行為人賠償?shù)臈l件是其實施了“極端惡劣的行為造成(他人)嚴重的精神痛苦”(Outrageous Conduct Causing Severe Emotional Distress)?!?4〕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46(1965).但是,原告利用“故意造成精神痛苦”的這一侵權(quán)類型以避免訴諸已經(jīng)被廢除的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做法,遭到了州最高法院的否決,其理由是:原告的主張實質(zhì)上就是已經(jīng)廢除的通奸損害賠償之訴,應(yīng)被駁回,以實現(xiàn)州立法廢除該訴所要實現(xiàn)的公共政策。路易斯法官(Louis J.)對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他首先將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要求事項列出:(1)婚姻關(guān)系之存在,(2)被告和配偶一方發(fā)生性行為;然后又將原告所主張的事項列出:(1)原告和其妻子存在著一個婚姻關(guān)系,(2)被告在原告和其妻子的婚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發(fā)生性行為,(3)前述性行為導致原告妻子產(chǎn)下一子,(4)被告封閉消息和原告后來知道真相。最后,路易斯法官作對比認為:兩類事項中(1)和(2)是相同的,而剩下的原告所主張的事項(3)和(4)都是通奸事實的自然的、直接的后果。更具體地說,即(3)事項是(2)事項的自然和很有可能的(natural and probable)的結(jié)果,因為發(fā)生性行為生了孩子是很自然而可能的事;而(4)事項又是(3)事項的結(jié)果,因為隱瞞孩子為通奸所生無疑是普遍會發(fā)生的事(undoubtedly common occurrence)。對路易斯法官將原告所主張的事項看成實質(zhì)上是在訴諸通奸損害賠償之訴,亞布拉罕森法官(Abrahamson J.)提出不同見解,他認為:一個特定事實可能符合多個侵權(quán)之訴的構(gòu)成,但并不表明這多個之訴是相同的,它們?nèi)允仟毩⒌南嗷ビ袇^(qū)別的侵權(quán)之訴。通奸損害賠償之訴著眼點是原告的婚姻關(guān)系,并不要求被告的行為是極端惡劣(outrageous),而故意造成精神痛苦之訴著眼點是原告的幸福(well-being),則不要求原告必須在侵權(quán)行為發(fā)生時是已婚的。〔25〕Koestler v.Pollard,471 N.W.2d 7,at p.9,per Louis J.;at p.12,per Abrahamson J.另一個俄克拉荷馬州最高法院審理的案件——“米勒訴米勒案”或許可以為亞布拉罕森法官的觀點提供一個補充說明。〔26〕Miller v.Miller,1998 OK 24,956 P.2d 887.此案中,被告婚前謊稱其所懷的孩子是原告的,其父母(亦為被告)也一起撒謊,原告于是和被告結(jié)婚,孩子出生后雙方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原告才知道真相。因此,原告提起訴訟主張被告其行為構(gòu)成故意造成精神痛苦的侵權(quán),應(yīng)承擔賠償責任,并得到法院支持。原告同時主張其為孩子支出的撫養(yǎng)費的返還(restitution),但法院認為:一方面,其撤銷父親身份(disestablish paternity)的期間已過,由此不得要求以撤銷父親身份為前提的不當?shù)美乃骰?recovery of unjust enrichment);另一方面,其依據(jù)確定終局判決向孩子的母親支付孩子撫養(yǎng)費時,亦不得主張不當?shù)美姆颠€。〔27〕“除非一份有效判決被撤銷,根據(jù)該判決作出的付款將不可索回,即便該判決為通過欺詐而取得”,此項英美法上關(guān)于不當?shù)美颠€的原則,參見[英]皮特·博克斯:《不當?shù)美?,劉橋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66頁。就此,順帶說明的是,在美國一些州,即使父親身份被撤銷,其立法也明確規(guī)定不允許其向收取了孩子撫養(yǎng)費的母親或國家要求返還?!?8〕例如懷俄明州的立法:2010 Wyoming Statutes 14-2-823(m),available at:http://law.justia.com/codes/wyoming/2010/Title14/chapter2.html,2013年3月15日訪問。更多關(guān)于父親身份被撤銷引起的撫養(yǎng)費返還問題的美國各州的立法和法院判決情況。See Paula Roberts,Truth and Consequences:Part III Who Pays When Paternity Is Disestablished,37 Family Law Quarterly,2003.
從通奸損害賠償之訴在英美的一些共性來說,其中有些理由值得深思。筆者認為,英美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共性在于其核心都是將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作為一種權(quán)利,并使之成為侵權(quán)法保護的客體。這可以解釋美國法上為什么通奸配偶之間就和他(或她)人有通奸行為的會減少賠償額,也可以解釋英國法上為什么妻子越難被他人利用金錢等引誘通奸則所受損害越大。這兩種情況下衡量的實際都是配偶的貞潔。僅配偶的貞潔與否就可以影響損害賠償額的大小。配偶另一方的服務(wù)喪失或情感傷害是另外考慮的內(nèi)容。既然英美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核心是將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作為一種權(quán)利并使之成為侵權(quán)法保護的客體,那么取消該訴也就意味著不將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作為可受侵權(quán)法保護的權(quán)利。
假定要借鑒并采納英美取消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做法(此處只是假定,是否應(yīng)借鑒并采納的問題有待后文分析),用大陸法系的語言來說,就需要在判斷侵權(quán)行為的違法性時認定侵害“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的通奸行為不具有侵權(quán)責任法上的不法性,因此單純因侵害“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的通奸行為而造成的損害結(jié)果不予賠償。不過,即使如此,尚須考慮的問題是:若妻子對丈夫隱瞞二人婚姻關(guān)系中出生的子女為其與通奸第三者所生,并對丈夫造成了損害,此種情形是否屬于單純因侵害“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的通奸行為造成損害結(jié)果的情形?在筆者看來,從邏輯上說,否定答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上述損害的核心是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帶來的情感傷害或財產(chǎn)損失。從這個核心出發(fā),侵害“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的通奸行為引起此種損害雖屬常態(tài),但非必然,不具有夫妻關(guān)系的同居者中男方也有可能受此種損害,前文所述英國法上的“A訴B”一案即如此,前文所述美國法上的“米勒訴米勒”一案也是如此,因為此案中被告是因婚前性行為而生下了其丈夫的非親生子女,該性行為發(fā)生時夫妻關(guān)系尚不存在,因此也就談不上對“獨享配偶性行為利益”的侵害。另外,在原被告有婚姻關(guān)系的情形下,前文所述美國法上的“凱斯特勒訴波拉德”一案中的路易斯法官認為原告所主張的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損害賠償實質(zhì)上就是通奸損害賠償,其推理不完全成立。在不認可通奸損害賠償?shù)那疤嵯?,一方面,其認為對由通奸自然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不應(yīng)借助于“故意造成精神痛苦”的其他侵權(quán)訴訟形式進行賠償?shù)睦碛墒浅闪⒌?,否則,取消“通奸之訴”的宗旨或目的就會被變相破壞;但另一方面,其認為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正屬于此自然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之列的道理不一定成立,在筆者看來,是否成立涉及價值判斷。就一國法制來說,通奸合法化或不予處罰并不一定意味著欺騙導致他人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也合法化或不予處罰。本文之所以著力討論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問題,是因為我國大陸的通奸損害賠償中較多涉及的正是此類問題。下文即介紹我國大陸涉及通奸損害賠償?shù)囊恍┧痉ò咐?,觀察其特點。
在北大法寶和北大法意的司法案例數(shù)據(jù)庫中,以全文中出現(xiàn)“通奸”、“性行為”或“性關(guān)系”,并且全文中出現(xiàn)“損害賠償”或“不當?shù)美边M行檢索,得出相關(guān)案例?!?9〕北大法寶(http://www.pkulaw.cn),北大法意(http://www.lawyee.net),2013年3月15日訪問。在北大法意的檢索中,另加案由是離婚糾紛為檢索條件。僅就這些案例來說,可以看出:(1)除一篇外,〔30〕張某某與王某某離婚糾紛上訴案((2009)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608號),以上案例出自北大法寶。其他案例都有這樣的特征:在通奸被告生下孩子的案件中,其配偶都獲得了精神損害賠償,〔31〕周某訴王某等確認生身父母糾紛案(即本專題討論案例),鄒某某訴李某等返還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費用和侵犯配偶權(quán)索賠案,陳某與那某撫養(yǎng)費糾紛上訴案,陳某與肖某等撫養(yǎng)權(quán)糾紛上訴案,彭××訴鄧××撫養(yǎng)糾紛案,田某訴王某某一般人格權(quán)糾紛案,應(yīng)小明訴陳淑紅配偶權(quán)侵權(quán)案,張建芬訴朱德?lián)P離婚案,以上案例源自北大法寶;曹a與黃a,林承桂與郭曉丹,王林瑞與丁紅英,以上案例出自北大法意。反之,則法院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32〕周浩訴韋玉瓊離婚糾紛案,張建芬訴朱德?lián)P離婚案(此案中,通奸致懷孕但引產(chǎn)),羅梅清與伍建雄離婚糾紛上訴案,以上案例出自北大法寶。(2)在通奸被告生下孩子的案件中,原告主張賠償撫養(yǎng)費的請求都得到了支持,但都沒有引用《民法通則》不當?shù)美麠l款(第92條);〔33〕在“鄒某某訴李某等返還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費用和侵犯配偶權(quán)索賠案”的材料中附有評析,評析者認為判決支持了原告鄒某某有關(guān)支出撫養(yǎng)費的訴訟請求,但在適用法律時未援引不當?shù)美囊?guī)定欠妥。(3)在非通奸的唯一一例因婚前性行為懷孕,但婚后隱瞞了該孩子為丈夫親生子的案例中,原告以侵犯人格利益為由起訴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法院未予支持,理由是被告未違反夫妻忠實義務(wù)。〔34〕張某訴李某一般人格權(quán)糾紛案((2009)浙甬民一終字第760號),以上案例出自北大法寶。
英國法律委員會在其有關(guān)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雖傾向于取消通奸損害賠償之訴,但是這通常是社會道德感決定的事項,其或許會感覺在令人氣憤的事例中一個富有的引誘他人配偶的人應(yīng)當付出金錢代價。我們將歡迎法律人或非法律人表達其意見?!薄?5〕The English Law Commission Working Paper No.9(1967),para.142,來源:http://www.worldlii.org/ew/other/ EWLC/1967/c9.html,2013年3月15日訪問。就中國的通奸損害賠償問題來說,同樣,它也是由社會道德感決定的事項,不過它是由中國,而非英國,亦非美國的社會道德感決定的事項。以此而言,英美兩國法律中就通奸損害賠償問題的法律發(fā)展所顯示的價值觀對中國就此類問題的處理有多大借鑒意義實屬可疑,重要的是本國社會就此問題的感受和態(tài)度。即使從普世價值的角度言,通奸造成損害是否應(yīng)予賠償似乎也與之無涉。但是,從對本國現(xiàn)行實證法的解釋論的角度言,需要關(guān)注的是我國實證法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法官斷案須受現(xiàn)行實證法約束,其應(yīng)采用解釋論的視角,不過其結(jié)果是否體現(xiàn)了其所處社會的道德感卻難以評定。本文于此姑且采用一個假設(shè),即假設(shè)本文搜集的數(shù)目極其有限的司法案例體現(xiàn)了現(xiàn)行實證法約束下的社會道德感(或者說未與現(xiàn)行實證法相沖突的社會道德感)。在此假設(shè)下,下文將試圖在解釋論的視角下尋求如何從現(xiàn)行實證法的角度為上述司法案例作體系化的法教義學上的解釋,并在此過程中從英美有關(guān)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普通法中尋求借鑒,盡管并非借鑒其價值觀。
首先,從我國現(xiàn)行實證法的角度看,單純的通奸行為似乎并不能引致精神損害賠償?shù)暮蠊?001年修正后實施的《婚姻法》第4條明文規(guī)定了“夫妻應(yīng)當相互忠實”,但是在第46條有關(guān)離婚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中并無通奸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盡管通奸顯然是違背夫妻忠實義務(wù)的行為。同年實施的婚姻法司法解釋(《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30號)第3條規(guī)定:“當事人僅以婚姻法第四條為依據(jù)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jīng)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庇纱丝梢?,撇開《婚姻法》第46條,就未達到該條第2項“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夫妻一方與第三者通奸的行為,主張其可構(gòu)成侵犯配偶權(quán)并引致?lián)p害賠償責任的見解并不妥當。對于單純通奸行為的夫妻一方和第三者,本文亦不贊成依據(jù)《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追究其損害賠償責任,〔36〕參見于曉:《論干擾婚煙關(guān)系的侵害客體》,載《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理由是,對單純通奸行為的干預(yù),《婚姻法》所顯示的克制態(tài)度應(yīng)予尊重,避免其因《侵權(quán)責任法》之適用而遭遇沖突,以維護法律體系的價值觀上的和諧。
其次,借鑒前述英美法中有關(guān)區(qū)分因單純通奸的損害賠償與因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損害賠償?shù)囊娊?盡管并非屬于一致見解),筆者認為,在否定單純通奸損害賠償?shù)慕忉屨撉疤嵯?,不妨認可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損害賠償,因為前者涉及的保護客體是“獨享配偶性行為的利益”,而后者涉及的保護客體則是與之有所不同的人格利益,無以名之,不妨稱其為一般人格利益。這種人格利益受侵害造成的精神損害不是指尊嚴或名譽受損,而是指因和非親生子女共同生活等所建立的情感紐帶遭遇打擊,以致情感上的失落,甚至還可包括錯過生育自己親生子女的機會或最佳機會所帶來的精神傷害。上述見解可以較好地對本文前述的我國司法案例作較為連貫的體系化的解釋,即可以解釋為什么司法案例中多顯示為通奸生子時支持賠償,未生子時則不支持。若否定單純通奸的損害賠償,將視角轉(zhuǎn)為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所產(chǎn)生的精神損害時,解決案件時側(cè)重的不再是通奸行為的持續(xù)時間等因素,而應(yīng)是欺騙的持續(xù)時間以及丈夫與非親生子女是否共同生活和感情深厚等因素。由此,如同前文所述英國法上的“A訴B”一案一樣,即使行為人并非通奸,也可承擔使他人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所產(chǎn)生的侵權(quán)責任。前述我國的一則司法案例就類似情形未能作相似處理,也許正因為未能認識到可對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中的精神損害作不同于通奸造成精神損害的理解,仍只從是否違反夫妻忠實義務(wù)的角度去理解使他人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行為。
最后,支持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精神損害賠償,可依據(jù)《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因為從該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quán)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quán)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看,其并未將精神損害賠償限定于“侵害他人人身權(quán)”。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草案)》第22條則有此限定。〔37〕來源: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flca/2009-11/06/content_1525914.htm(中國人大網(wǎng)),2013年3月15日訪問。合乎立法史的解釋應(yīng)當是,人身權(quán)之外的一般人格利益并未一概被排除在《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的保護范圍之外。因此,雖然前文并未將使他人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行為定位于侵犯具體的人格權(quán),而是一般人格利益,其保護依據(jù)《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仍屬有據(jù)。另外,關(guān)于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所支出撫養(yǎng)費用的賠償請求,前文所述的我國司法案例都予以支持,且并未引用不當?shù)美麠l款,即《民法通則》第92條,實際上是將其作為侵權(quán)造成財產(chǎn)損失的賠償問題加以對待。不過,若從侵權(quán)的角度追究非親生子女的親生父親的責任時,必須以其有過錯為要件,若親生父親不知自己有該子女存在的,就有關(guān)撫養(yǎng)費的損害賠償來說,似乎難以談得上過錯,因此不應(yīng)予以賠償。但是,和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不同,上述撫養(yǎng)費屬本該由孩子的親生父親承擔的費用轉(zhuǎn)由其非親生父親支付了,是否可從不當?shù)美嵌确治隹芍笛芯?。考慮到受欺騙撫養(yǎng)親生子女的人在得知真相前通常也會從和非親生子女的共同生活中獲得過天倫之樂,這一點并不會因為由得知真相而來的事后的失落而溯及地消滅。再加上保護兒童等公共政策的考量,不論是侵權(quán)的財產(chǎn)損失賠償,還是不當?shù)美С鲑M用的返還,都有進一步探究的余地?!?8〕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則《關(guān)于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男方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離婚后可否向女方追索撫育費的復函》([1991]民他字第63號)中曾指出:“經(jīng)研究,我們認為,在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一方與他人通奸生育子女,隱瞞真情,另一方受欺騙而撫養(yǎng)了非親生子女,其中離婚后給付的撫養(yǎng)費,受欺騙方要求返還的,可酌情返還;至于在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受欺騙方支出的撫育費用應(yīng)否返還,因涉及的問題比較復雜,尚需進一步研究”。此種謹慎的態(tài)度在本文所引述的司法案例中似乎并不存在,對此究竟應(yīng)如何解釋頗費思量,亦當是進一步研究的主題。
通奸損害賠償事涉及各國不同文化,價值判斷可能各異。本文介紹了英美取消通奸損害賠償之訴的大致情形,在對其借鑒的問題上,并不側(cè)重于英美法對通奸損害賠償事項處理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而是側(cè)重于其中區(qū)分通奸損害賠償和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損害賠償?shù)囊娊?。從本文所搜集的我國既有的案例出發(fā),結(jié)合對現(xiàn)行實證法的分析,本文所支持的解釋論的見解為:因單純通奸造成的精神損害不予賠償;因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而產(chǎn)生的精神損害可依據(jù)《侵權(quán)責任法》第22條作為侵犯一般人格利益造成的精神損害予以賠償;至于受欺騙撫養(yǎng)非親生子女的撫養(yǎng)費賠償或返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點學科——“民法與知識產(chǎn)權(quán)”(項目號J511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