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戴云飛
(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作為新興的知識產權類型,地理標志承載著特定產品的信譽與品質,蘊含著極為重要的商業(yè)利益,其實質在于財產利益與文化價值的權利復合體,因而在TRIPS協議中得以明確規(guī)制。在經濟時代,地理標志在經濟發(fā)展、文化傳承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然而,我國現行法律對地理標志的規(guī)制較為混亂,地理標志的權利邏輯難以撇清,地理標志與商標權的沖突尤為明顯。因此,地理標志何以成為知識產權,如何正確審視地理標志的權利屬性,地理標志與商標權的博弈如何解決便成為本文研究和闡述的重點。
地理標志的權利生成是由純粹意義上的地理名稱轉化為法律意義上知識產權的過程。作為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客體,地理標志表彰的不單單是現實意義的地理方向。由于單純地理名稱往往只產生純粹的方位指示作用,缺乏地理標志本身用以表彰商品特定來源、品質或信譽的實質內涵或功能,因而并不具有知識產權法上的特殊意義。事實上,地理名稱在法律上的符號意義是微弱的,正是因為地理標志具有在方位指示功能之外的產品表彰與文化傳承等功能,最終使得地理標志具備了知識產權法上的權利屬性,成為獨立的知識產權類型。
1.權利生成的邏輯起點
TRIPS協定認為,地理標志為標示某產品來源于某一地域或者該地域中的地區(qū)或地點的標識,該產品的特定質量、聲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歸因于該地理來源。雖然純粹地理名稱不足以使地理標志具備知識產權屬性,但地理標志權利生成的邏輯起點卻恰恰在于地理名稱的指示意義,這種指示意義即為純粹的符號意義。先于TRIPS協定產生之前的WIPO存在著與地理標志極為近似的兩組概念,即貨源標記以及原產地名稱。然而,不管是地理標志、貨源標記還是原產地名稱均擺脫不了其作為地理名稱的符號意義。近似于商標的表彰功能,地理標志的首要功能仍然是其方位指示功能,而非其信譽功能或品質保障功能。對于鎮(zhèn)江陳醋這一概念,其功能首先表彰為鎮(zhèn)江的陳醋,鎮(zhèn)江作為地理名稱,而陳醋則表明物質產品。單純的符號指稱通常無法直接產生法定權利,而地理名稱與物質產品的結合則彰顯了地域產品的顯性特征以及質量聲譽,實現了符號意義的轉換,形成了法律意義上的地理標志。
2.權利生成的根源所在
地理標志作為一種符號指稱,不管是直接的、描述性的表達,還是地理名稱與特定產品的排列組合或者地理名稱與商標的混合體,最終決定其成為知識產權客體的致因在于隱藏于其后的財產價值,即符號游戲背后的財產利益。地理標志的核心意義在于能夠創(chuàng)造財產價值,財產有用性促使地理標志實現由純粹意義上的地理名稱到知識產權的變化。“地理標志產品在長期的經濟交往中,成為了某種特定產品的代稱。它的存在使消費者一見到標有地理標志的商品,就會聯想到該商品所具有的優(yōu)良質量、信譽或者其他不同于同類商品的獨特品質,這對于消費者的購物選擇,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樣就意味著標有地理標志的產品,具有巨大的潛在的市場購買力,從而使地理標志具有了財產權的性質?!保?]
地理標志成為知識產權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地理標志包含文化價值,而包含文化價值的事物往往成為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對象,這在邏輯上奠定了地理標志權利生成的自恰性基礎,提供了地理標志成為獨立知識產權類型的可能性。
TRIPS協議同我國商標法均重視地理標志的文化價值,以至于“在現有的知識產權范疇中,唯一可以直接用來保護傳統(tǒng)知識的可能就是地理標志?!保?]造就地理標志的是特定地域特征與文化產品對地域知名度的彰顯,地理標志具有了特定文化價值的外觀,產生了類似于商標的顯性特征,具備了知識產權屬性。應當看到,“地理標志作為一個地區(qū)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長期以來共同作用的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而在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3]保護地理標志是對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特定情況下地理標志的文化價值要遠甚于經濟價值。如果說安徽宣紙、貴州茅臺給人的第一印象在于地理名稱,那么其第二印象無疑體現為一種宣紙文化和酒文化。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不僅是對財產利益的考量,還包含著特定文化價值傳承的良苦用心。
財產利益與文化價值的社會有用性最終促使地理標志成為獨立的知識產權類型,對地理標志何以成為知識產權也作出了合理解說。
作為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對象,地理標志所表現出的權利層次是復雜的。正確解構地理標志權利的法律邏輯,必須解決地理標志的權利歸屬和權利形態(tài)問題。權利歸屬明確了地理標志的身份地位,權利形態(tài)則理清了地理標志的權利范疇,指明合理利用的方式與途徑。
地理標志的權利生成與地理名稱不可分割,而地理名稱的介入則容易將行政權力牽扯進地理標志法律關系中來,模糊私法權利與公法權力的邊界,增加地理標志權利歸屬認定的難度。TRIPS協定揭示了地理標志的概念,確認了地理標志的利益方,但并未明確界定地理標志的權利屬性。地理標志權首先不應成為公權,它不具有公權的強制性、行政專屬性;其次,不宜將地理標志權認定為個人所有權,因為地理標志權利主體乃是特定地域范圍內的不特定個人或群體。通說認為,“地理標志是特定區(qū)域內的生產者、加工者長期以來共同建立的具有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征的一種知識產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地理標志涉及到特定地域的特定集體內部各個體的共同利益。因此,地理標志不應由某個特定的生產者、加工者獨自享有及使用,而應當由該特定區(qū)域內產品符合特定品質的生產者、加工者共同享有及使用”[4]?!皩τ诘乩順酥径?,更多的是強調該集體成員應持續(xù)相同的實踐,才能確保該地理標志資源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其強調的是通過實現集體公共利益從而實現個人利益”[5]。“由于地理標志所具有的共用性質,決定了它不應為某一經營者注冊為自己的商標而被專用”[6]。因此,地理標志利益方的主體范圍擴張至集體成員,從而形成集體共同共有的權利歸屬形態(tài)。
1.共同共有的是知識產權利益
地理標志作為特定地域范圍內利益方的一種專屬權與共有權,其權利主體的范圍是特定的。利益方的共同共有應當視作對地理標志知識產權利益的共享而非對同一地理標志個體產出利益的共有。地理標志范圍內的任何人享有的是機會均等的利用權,任何個人與群體都只是潛在的權利人,而非直接權利人。例如,宜興紫砂壺地理標志范圍為:從事紫砂壺制造的個人或群體享有該地理標志權,而該地域范圍內從事服裝生產的制造者與銷售者便不直接享有該項地理標志權,亦不得主張自己對他人基于地理標志所獲收益的共同共有。但是,一旦服裝制造者與銷售者從事宜興紫砂壺的制作行業(yè),并使其產品達到宜興紫砂壺的標準,便將這種機會平等轉化為現實平等,實現了由潛在權利人到現實權利人的轉換,從而與其他紫砂壺生產者對宜興紫砂壺地理標志享有共同共有權。
2.共同共有權利瑕疵的矯治
地理標志的生成致因具有多樣性,地理標志所標識商品的特定品質、聲譽或特征主要由該商品地理來源的地理環(huán)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所決定,地理標志權利生成最為典型的形態(tài)乃在于地理環(huán)境作用的結果。對基于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因素生成的地理標志利益方的保護,現行法采同等保護模式,保護動機雖好,卻存在瑕疵。應作更為細致的區(qū)分保護,建構更為公平的保護機制。
(1)基于自然環(huán)境所獲地理標志權界分
特定自然環(huán)境因素對地理標志權的生成往往不牽涉智力或勞動成果,地理標志權的取得是天時、地利的直接后果。因此,地理標志范圍內的權利人應當對地理標志享有共同共有權,這在形式與實質上符合地理標志權利保護的機會均等原則。例如,云南普洱茶之所以聞名不是因為它是普洱茶(普洱茶在其他地區(qū)亦廣泛存在),而是云南特有的自然地理、氣候等原因使其口味獨特,有別于其他地區(qū)的茶。由于致使云南普洱茶成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環(huán)境而非人文環(huán)境,該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權利人應對此地理標志享有共同共有權。
(2)基于人文環(huán)境所獲地理標志權界分
此種情境下,地理標志權的獲得主要是人文環(huán)境的結果,有必要對其權利形態(tài)進行再厘定,應當承認對該項地理標志權取得作出貢獻的個人或群體的共同共有權。問題在于,地理標志所表彰的乃是特定地域范圍內的產品,而此地域范圍內的個人或群體并不可能皆對地理標志的取得作出貢獻,難以排除部分人坐享其成之嫌,籠統(tǒng)地承認坐享其成之人對地理標志的共同共有權,很大程度上有損貢獻者的利益,有失公允。例如,假設白蒲黃酒地理標志地域范圍內生產者共有50家,而對該項地理標志取得作出貢獻的只有30家,對另外20家施以平等的地理標志保護顯然有損于作出貢獻的30家的利益,這確是現行法上的重要疏漏。對此,可由政府設立專門的地理標志管理部門,對相關個人、企業(yè)進行審核,一方面,承認對地理標志的取得未作出貢獻的主體享有的共同共有權;另一方面,對無貢獻群體實行有別于貢獻群體的賦稅政策或其他政策,以平衡二者間的利益關系。
作為兩種知識產權客體,地理標志的本質屬性是財產利益,用以表彰特定區(qū)域產品的優(yōu)良品質,而地名商標的本質屬性亦為財產利益,本質屬性的一致性最終導致了二者的權利競爭。在地理標志與地名商標權利主體一致的情形下,就形成了地理標志共有權與地名商標專有權并存的雙層保護機制。侵權行為發(fā)生以后,權利人得依侵犯地理標志權或侵犯商標權為由維權。如果地理標志與地名商標權分屬不同主體,則無可避免發(fā)生權利競爭。這就引發(fā)了當“馳名中外的金華火腿的金華二字被浙江省食品公司注冊成商標后,金華地區(qū)金華火腿的生產者一夜之間被剝奪了再生產金華火腿的權利,而注冊人生產的火腿即使不是產自金華,也可以對外宣稱只有他的產品才是唯一正宗的金華火腿,而他人生產的金華火腿都是假冒的現象。”[7]事實上,如果任由地理標志被個人或企業(yè)隨意注冊為地名商標,將造成該地方傳統(tǒng)品牌的淡化,最終損害傳統(tǒng)品牌凝結的集體利益[8]。
地理標志與地名商標權利之爭的制度致因在于行政管理權之爭?!拔覈壳皩Φ乩順酥镜墓芾泶嬖趦煞N并行的行政管理方式,即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和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依照不同的職權同時管理地理標志。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的地理標志上的權利與在先注冊的地名商標權發(fā)生了沖突。這兩種權利在形式上都有法律根據,但都要得到完全實現是不可能的,于是沖突便不可避免?!保?]當前我國地理標志的商標法保護水平非常有限,法律條文微乎其微,保護效果不明顯,存在重商標而輕地理標志的現狀?!耙試倚姓侄螢檫\作方式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卻以更強勁的保護力度滿足了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要求。所以實踐中的地理標志產品注冊比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注冊更受生產者青睞。”[10]由于地理標志用以表明商品來源的區(qū)分功能,與商標的區(qū)分功能并無實質差異,因此將地理標志納入商標法規(guī)制,建構一元化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統(tǒng)一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進行監(jiān)管,未嘗不是避免二者惡性競爭的可行之徑。
在一元保護模式下,地理標志同地名商標一樣都為商標的類別,統(tǒng)一適用商標法保護規(guī)則,可以有效避免地理標志同地名商標保護規(guī)制的沖突。當前,國際上對地理標志采用商標法保護模式的基本做法是:“通過允許地理標志作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注冊,而將其納入到商標法律體系之中,并遵循商標法的基本原則、管理制度來對地理標志施以保護?!保?1]然而,集體商標的重要特征在于表明集體組織中的成員資格,而非產品的資格;證明商標則側重于表明該商標由特定監(jiān)管組織所控制,而非地理標志權利框架下的生產者與經營者。雖然商標法規(guī)定可以將地理標志申請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但實踐中該種做法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商標法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并不充分,不足以讓申請者產生足夠信賴感。此外,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體現的所有權實質在于個體化權利,顯著有別于地理標志的共有權屬性?!暗乩順酥倦m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身份屬性,但這只是意味著地理標志是產品的身份標志,而不是生產者的身份標志?!保?2]作為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綜合產物,地理標志應當是獨立的,而不應該附屬于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而是作為一項獨立商標存在。將地理標志作為獨立商標納入商標法體系不僅能夠體現對地理標志的重視,對于構建地理標志的商標法特殊保護規(guī)則也至關重要。
作為一項新興的知識產權制度,地理標志的社會影響力是與日俱增的,健全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不僅是對經濟利益的一種追求,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甚或民族文化的一種傳承。充分發(fā)揮地理標志的功能,將地理標志納入到商標法規(guī)制體系,將TRIPS協議中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轉化為適合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的具體舉措,仍是我國知識產權法制建設的一項要務。
[1]孔耀聞.地理標志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Tomber Broude.Taking“trade and culture”seriously: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culture protection in WTO law[J].Express Opreprin Series,2005,(9).
[3]趙小平.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余裕武.論地理標志的法律屬性及其規(guī)制[D].廣州: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李娟.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研究——TRIPS協定下我國地理標志保護模式之淺析[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7]張文昊,陳宏海.金華火腿:注冊商標與地理標志爭議引發(fā)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1,(6).
[8][9]馮琳.地名商標與地理標志的沖突與解決[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0]杭冬婷.農產品地理標志與地名商標的沖突與解決[J].法學之窗,2010,(7).
[11]衛(wèi)筱衛(wèi).地理標志國際保護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2]董炳和.地理標志知識產權制度研究——構建以利益分享為基礎的權力體系[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