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義
(江蘇省南京市職業(yè)病防治院功能科 2100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與生活行為高度相關(guān)的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慢性疾病。COPD患者因長期吸煙或接觸粉塵,導致肺實質(zhì)破壞和小氣道病變,臨床上以持續(xù)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并進行性加重為主要癥狀,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功能和基本生活質(zhì)量。本組資料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矽肺合并COPD患者,經(jīng)過給氧、排痰、呼吸肌功能鍛煉、食療及心理疏導等護理措施使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癥狀得到改善,臨床效果滿意。
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COPD患者。年齡62—86歲,平均年齡74歲。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0例。126例患者均因長期接觸粉塵作業(yè),經(jīng)南京市粉塵診斷組診斷為矽肺,因咳嗽、咳痰伴胸悶、氣短被收住我院,臨床上診斷為矽肺合并COPD,126例患者均好轉(zhuǎn)出院。
2.1 體位及皮膚護理 COPD病人通常取半臥位或身體前傾位。舒適的體位有利于呼吸氣促,呼吸困難、發(fā)紺、煩躁等的癥狀的改善。病情較重的病患因長期臥床休息,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壓較重應(yīng)保持被褥柔軟清潔,干燥、無渣屑、定期更換床單。定時用溫水擦浴并協(xié)助患者翻身,預防褥瘡發(fā)生。
2.2 給氧(氧療護理)遵醫(yī)囑給病人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氧濃度在35%以下,目前是保持動脈血氧分壓在PaO260mmHg以上,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在90%—92%對病人行雙鼻塞吸氧,密切觀察病情預防CO2潴留,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經(jīng)常觀察管道有無脫落,分泌物有無阻塞,以免影響療效。
2.3 呼吸肌功能鍛煉 可采用腹式呼吸和縮唇呼氣,以前兩者相結(jié)合的方式來增加膈肌運動提高通氣量,減少耗氧量,提高肺氣腫病人呼吸肌的耐力和強度,改善肺功能。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吸,呼氣要緩而長。呼氣時盡量把氣吹完。必要時可用手輕壓腹部來增加腹壓,吸氣時,經(jīng)鼻盡量把氣吸足,訓練初始,指導病人每日兩次每次10—15min呼吸每分鐘6—8次??s唇呼吸:指導病人用鼻深呼吸,呼氣時口唇收攏呈口哨樣,讓氣體均勻地從雙唇中吹出。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1︰2或1︰3。
2.4 排痰護理 COPD患者因肺功能低下,咳痰無力,造成粘液聚集,阻塞氣道。通過霧化吸入,可以增加纖毛的運動能力,促進痰液排出。方法:在霧化吸入中加生理鹽水8ml、α-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4×104u,吸入時指導病人做深吸氣,屏氣5S后做深吸氣,直到霧化液吸完。在霧化的同時遵醫(yī)囑及時使用有效抗生素及祛痰藥,并了解分泌物所在部位,進行拍胸,扣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并注意觀察痰的性狀,顏色,量及排痰的難易程度。對無力咳嗽者,鼻導管吸凈痰液同時注意口腔護理,補充水分,始終保持呼吸的通暢。
2.5 心理護理 COPD因本病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逐年加重。急性期呼吸困難加重,病魔纏身,經(jīng)常是采用被動體位,使病人煩躁不安。這時,護士應(yīng)同情和理解病人視病人為家人,護士需耐心解釋病人的病情并給予安慰,并指導病人進行放松訓練,如深呼吸,聽音樂等娛樂活動,分散其注意力,更好地配合治療。
2.6 營養(yǎng)支持 因此病乃老年人居多,消化功能減退,各種消化酶減少,腸蠕動減弱。在病人急性期遵醫(yī)囑給予靜脈高營養(yǎng)物。如脂肪乳。在病人能自理的情況下,護士應(yīng)主動給病人急家屬講明飲食對疾病的重要性。合理配膳,指導病人多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魚,果汁。蔬菜等。避免進食淀粉或粉分過高食品,以免體內(nèi)CO2潴留,加重缺癢。并囑病人少食多餐。在進食前后做好口腔護理。必要時,在進食前后給予病人吸氧3—5mi,以減少缺氧。
2.7 出院指導 勸病人戒煙戒酒,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粉塵和櫥房油煙的吸入。護士指導病人合理休息與睡眠,加強營養(yǎng)。堅持呼吸肌功能訓練,提高肌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向病人講述家庭氧療對阻塞性肺氣腫的重要性,堅持持續(xù)低流量吸氧1—2L/min,每日12—15h,在睡眠時注意用氧安全,保持呼吸道通暢。正確服藥及觀察病情,定期復查。若有感染或病情加重應(yīng)立即就診。
通過對COPD患者精心的護理,及家屬的積極配合,有針對性地確定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呼吸困難等癥狀減輕,阻止病情發(fā)展,改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患者壽命,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