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廢名的魏晉情結(jié)發(fā)微

2013-03-22 08:44:37賀根民
大連大學學報 2013年5期
關(guān)鍵詞:庾信魏晉陶淵明

賀根民

(廣西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廢名的魏晉情結(jié)發(fā)微

賀根民

(廣西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沉浸于社會人性的思考,發(fā)掘一連串發(fā)人深省的人文拷問話題,沖淡的外衣下讓人去咀嚼苦味人生,廢名孤獨的耕耘姿態(tài),顯示了啟蒙和救國話語之外的人文視域。廢名小說的田園敘事,為動蕩頻仍的現(xiàn)代社會提供一方令人反思的人文自然。他盡心領(lǐng)會并消化魏晉文學技巧,形成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廢名;魏晉情結(jié);性情;技巧

文學是一條奔騰不息的藝術(shù)之流,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澆鑄數(shù)座璀璨的文化高標。遠紹前代、繼往開來,民國文人藉以檢討中西文化獲得新文學改弦更張的文化動力,從而為傳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提供契機。歷史境遇的相似,文人情趣的趨同,魏晉文化被大面積認同于民國文學天空,開出一片燦爛的藝術(shù)之花。追逐漸近自然的周作人,廢名參透魏晉文化精髓,既心領(lǐng)神會,又躬耕實踐,進一步強化魏晉文學之于民國的隔代嗣響。

一、追慕魏晉士人性情

現(xiàn)代中國的廢名,可算得上一位孤獨而寂寞的文人學者,連名也廢的馮文炳先生,悄然遠離塵世的紛爭與喧囂,秉持一副遺世高蹈的邊緣姿態(tài)書寫鄉(xiāng)土中國的現(xiàn)代鏡像,廢名以獨具特色的人文主義視野展現(xiàn)現(xiàn)代文人堅守傳統(tǒng)文化的拷問力度。廢名偏嗜魏晉六朝文人如謝靈運、陶淵明和庾信,他這種愛好不是一類葉公好龍式的虛偽做套,而是灌注自我感悟的心理契合。1936年其《三竿二竿》載:“中國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我嘗同朋友們戲言,如果要我打賭的話,乃所愿學則學六朝文。我知道這種文章是學不了的,只是表示我愛好六朝文,我確信不疑六朝文的好處。六朝文不可學,六朝文的生命還是不斷的生長著,詩有晚唐,詞至南宋,俱系六朝文的命脈也?!盵1]342魏晉六朝文學作為中華文學之脈中一個承前啟后的文化存在,因為“人”的解放而導致文學自覺,它昭示了晚唐詩、宋詞的藝術(shù)之路。民國諸多文人具有或重或輕的魏晉情結(jié),從情有獨鐘到刻意效仿和追步,魏晉六朝文學構(gòu)成一個巨大的文化磁場,導引文人去檢討傳統(tǒng)、吸取營養(yǎng)。六朝文不可學的原因固然很多,在廢名看來,魏晉人格及其融在字句里的氣骨的為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峰,廢名認定梁遇春為“白話文學里頭的庾信”[2]290即為注腳。留有《淚與笑》等散文集、英年早逝的梁遇春,既率性而為,又不乏天生的感傷之調(diào),以雋永的筆墨給人耳目一新,他那別開生面的智慧靈光折射了魏晉文學大多只可欣羨而不可效仿的藝術(shù)境界。

陶淵明是魏晉文學領(lǐng)域的一株參天大樹,以詩賦揚名后世,然而將其還原到魏晉文化的在場,陶淵明并非代表當下的主流書寫姿態(tài),充其量不過是一位非正宗的、邊緣化的另類文人。醉心于好讀書、不求甚解的陶公,其詩歌所流露的曠達和淡泊之味在歲月的流逝中亦積聚為一種文化向標。這種頗有幾分“自由主義“色彩的人文姿態(tài)倒引起民國文人的心靈共鳴,緣于相似的文化生態(tài),淳樸的陶公一度成為廢名的精神導師。藉以莫須有先生之口,廢名企羨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而折腰事權(quán)貴的傲岸氣骨,躬耕稼穡、敦族勸農(nóng)的陶淵明頗有入世的儒家風范,就此而論,“在魏晉風流之下有誰象陶公是真正的儒家呢?”[1]264廢名所欣賞的并非陶公的隱逸人格,而如同其師周作人,標舉陶淵明參與社會、與鄉(xiāng)下人共處的平易態(tài)度,這是一種質(zhì)樸可愛的人格向度。廢名將這種贊許之情一直延續(xù)到1936年的《陶淵明愛樹》,他認為陶公《閑情賦》中“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之語,必定是直接躬耕者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陶詩《讀山海經(jīng)》(其九)所建構(gòu)的“馀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的夸父人格,即寄托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之意,其又何嘗不是儒家用世精神的顯影:“夸父杖化為鄧林,故事又很美。陶詩又何其莊嚴幽美耶,抑何質(zhì)樸可愛。陶淵明之為儒家,于此詩可以見之?!盵1]341根植于儒家的入世之心,又不乏老莊的幽默,陶淵明的平易人格更透出一份擔當和責任。愛樹成為廢名神交陶淵明的物象表征,孤獨而寂寞,同樣喜歡栽樹、愛樹的廢名何嘗不秉持一份杖化鄧林的淑世情懷。

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廢名從北大書齋回歸故鄉(xiāng)黃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廢名并非一如陶淵明式的隱居,而躬耕三尺講臺來回報家鄉(xiāng)和社會,屬意于家鄉(xiāng)民俗民風,重新再塑自我身份。廢名著文喜構(gòu)幽僻的人文場景來展示與現(xiàn)代文明的對立,古樸自然的山水,質(zhì)樸善良的翁媼男女,帶有些許蒙昧味道的中國鄉(xiāng)土社會,構(gòu)成廢名筆下的桃花源。象《竹林的故事》中的竹林、《菱蕩》中的陶家村、《橋》中的史家莊、《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中的臘樹窠和水磨沖,這些地方往往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人與人和睦相處,保持醇厚的古道風情,簡單和睦的人際關(guān)系彰顯桃花源世界的文化魅力。譬如水磨沖:“水磨沖這地方真算得桃花源,并不是說它的風景,在亂世是沒有人想到風景的了,是說它的安全性,它與外面隔絕,四邊是山,它落在山之底?!盵1]269而臘樹窠更是一個不知秦漢、無論魏晉的人間勝境:“臘樹窠民眾對于日本佬如談故事,如談‘長毛’而已,這里真是桃花源,不知今是何世,而空間的距離此鄉(xiāng)與縣城只不過相隔三十五里。”[1]226一般說來,廢名筆下的桃花源,并非定格于空間意義上的與世隔絕,而在于其醇厚的人性背后所負載的宗法社會傳統(tǒng),即便是雞鳴狗吠的世界,亦裹挾對古老民風民俗的禮贊和褒獎。抱樸守真、見良使性的人文鏡像抒寫他于現(xiàn)代文明之外的價值拷問,如此人間勝境,不只是抖露民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人文理想,更顯示他們對傳統(tǒng)宗法體制的趨同態(tài)度。

正如一枚錢幣的兩面,文字建構(gòu)的桃花源幾乎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宗法社會,因為它一頭托起民國文人的精神世界,一頭連著現(xiàn)實社會的悲涼之霧。魏晉文人以青山秀水相寄托,不無營構(gòu)精神避難所的色彩,相對而言,傾心佛禪的廢名則屬意墳、碑、落日、孤雁等意象,于靜謐之中見苦澀和哀愁。在1927年的《桃園》中,他塑造了忠厚善良、相依為命的王老大、阿毛父女,他們生活單調(diào)而純樸,守護著精神的桃園。但這孤寂、略有冷氣的桃園外就是宗法勢力的代表——縣衙門,旁邊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殺場:“照墻外是殺場,自從離開十字街頭以來,殺人在這上面。說不定王老大得了這么一大塊地就因為與殺場接壤哩。這里,倘不是有人來載樹木,也只會讓野草生長下去?!盵1]62桃園承載傳統(tǒng)宗法社會千年不變的價值規(guī)范,殺場外那阿毛母親的墳?zāi)?,則表示綱常名教的維系效應(yīng),而阿毛的染病身亡宣告了桃花幻夢的破滅。廢名是現(xiàn)代文壇少有的以“厭世詩人”自稱的文人,他鐘愛“千里逐墳”,斤斤于庾信式的“月逐墳圓”意象,切實感受魏晉文人的厭世情愫:“讀庾信文章,覺得中國文字真可以寫好些美麗的東西,‘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霜隨柳白,月逐墳圓’,都令我喜悅?!轮饓瀳A’這一句,我直覺的感得中國難得有第二人這么寫?!盵1]345廢名的小說繪制了一系列陰冷鬼氣的死亡場景,《浣衣母》中酒鬼李爺和駝背姑娘之死、《竹林的故事》中的老程之死、《阿妹》中阿妹之死、《桃園》中阿毛之死、《火神廟的和尚》中的金喜之死……一連串冷靜而客觀的死亡敘述,宣告生命解脫的巨大能量。1923年《阿妹》有一段淡然面對“死”的文字:“至于‘死’,——奇怪,阿妹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件事,——仿佛,確實如此,很欣然的去接近,倘若他來。母親有時同她談笑:‘阿蓮,算命先生說你打不過三,六,九?!虿贿^無非是死?!懒四悴慌聠幔俊率裁茨??!阋粋€人睡在山上,下雨下雪都是這樣睡?!盵1]2廢名筆下死的寂寞,即為生之美麗,“死”成為人類社會的“公共花園”,正因為有生命的耗損,才會懂得珍惜生命。拋棄茍活的原則,去體味生命的永恒價值,“死”便成了人生最美好的裝飾。人間桃花源的文化感召力糅合生命解脫的瞬間美好鑄造廢名特有的超脫姿態(tài),這是一類正視生命輪回的人生拷問,活現(xiàn)了魏晉文人如陶淵明、嵇康之于死亡的坦然和曠達。

二、技巧的借鑒

魏晉文人主體精神的解放,為拓展文學表現(xiàn)的廣闊天地提供了種種可能,打破經(jīng)學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文學表現(xiàn)技巧亦獲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廢名曾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和東北人民大學(即現(xiàn)在的吉林大學),為大學生開設(shè)過陶淵明、庾信等課程,據(jù)卞之琳回憶:“馮自己說推崇魏晉六朝散文,但從他喜歡《詩經(jīng)》、《論語》、五古等看來,肯定會喜歡《世說新語》一路文字?!盵1]6由喜愛魏晉六朝文本到對其表現(xiàn)技巧的借鑒,廢名可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廢名服膺于周作人,極力稱許陶詩的高境,認為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生活的人之一,能享受生活,也是頂會做文章之人。廢名多次提及:“一部陶詩是不隔,他好像做日記一樣,耳目之所見聞,心意之所感觸,一一以詩記之?!盵2]152陶詩之佳,一言以蔽之,曰自然,在于其唯物的中庸之境。游仞萬方的悠游姿態(tài)煉就陶淵明的澹泊情懷,寫實的生活強化陶淵明文字的自然呈現(xiàn),形成其獨具特色的文字技巧。廢名稱贊陶淵明嫻熟的文字功夫:“然而我喜歡許多文章,好比說‘別’罷,我喜歡陶淵明的別,他說形影有時也別離,‘悲高樹之多陰,慨有時而不同。’他卻拿別來寫了一個境界。”[2]262用心體悟、注重煉字,屬意另格獨具的文字表達就成為廢名一個潛在的文學追求,職此之故,廢名的小說被指具有濃郁的詩性特征,哀愁的文字常常會造成語意的晦澀難懂。

文學接受是審美主體情感灌注的過程,廢名因人及文,他稱羨陶淵明的淡泊人格,亦對他詩賦的白描之力贊嘆有加。即便在解放之后,廢名跟青年談研究魯迅,多次以陶詩為標準言明魯迅小說的白描手法頗類陶淵明。以現(xiàn)代文人來比照魏晉士人成為廢名一個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jié),其實,他不但拿同時代的文人對比魏晉士人,還惺惺惜惺惺,將其灌輸?shù)阶约旱奈膶W創(chuàng)作實踐之中?!丁磸U名小說選〉序》言:“我最后躲起來寫小說乃很象古代陶潛、李商隱寫詩?!盵1]393此類夫子自道,可謂他創(chuàng)作生活的一個總結(jié)。為《馮文炳選集》作序的卞之琳依稀記得廢名曾送他一部木刻的《庾子山集》,亦為廢名鐘情魏晉文學具體而微的反映?!翱∫蒗U參軍、清新庾開府”,廢名著文好引庾信的文字,《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中“我生平很喜歡庾信”一句道盡他對庾信稱許之情。至于具體緣由,廢名藉以莫須有先生之口說出了究竟,一則他喜歡用典的六朝文章,這對于他關(guān)于新文學的定義毫發(fā)無損,“因為他認庾信的文學是新文學”,[1]238不滿韓愈的文以載道,板著面孔說話,倒對清新自在的庾信贊嘆不已,因為后者有真情、不做作、用活典,這恰恰是廢名神交古人的心理基點。二則因為“我喜歡庾信是從喜歡莎士比亞來的,我覺得庾信詩賦的表現(xiàn)方法同莎士比亞戲劇的表現(xiàn)方法是一樣”,[1]239無論是表現(xiàn)生活,抑或突出意境,藝術(shù)技巧是二者具有獨特藝術(shù)魅力的一個主要原因,或許這也是廢名走近二者的真正緣由。

用典是我國文學一種常見的修辭,援古以證今,它生動含蓄地抒情達意,增加了語句的典雅之氣,用典不當,自會平空設(shè)障,阻礙閱讀。庾信是魏晉時期的用典大家,用古典敘今事,其《哀江南賦》標領(lǐng)一代風騷。關(guān)于用典,廢名確實在感同身受,《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敘述莫須有先生居住鄉(xiāng)下以后,鄉(xiāng)人愿意同他親近,“本著這個心情,他覺得他可以乞食,尚不是詩人陶潛的乞食,而是比丘的乞食,乞食本身便是修行?!盵1]2531948年《談用典故》一文就多次例以庾信的詩賦來闡明中國文章的佳境:中國文人以典故寫文章,拿典故來敘述故事,拓展了文章的表現(xiàn)空間。在其看來,典故可以使文辭變得妍麗,亦見出文人的性情思想,而庾信的文章恰好是藉典故營構(gòu)境界的典范。對于庾信,廢名幾乎滿是仰慕之情:“我頂喜歡庾信這兩句寫景的文章:‘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年之雪?!蠹s沒有典故他不會寫這樣的美景,典故是為詩人而天造地設(shè)的了。”[2]279用典強化了文字的表現(xiàn)功效,精短的語言涵括豐富的內(nèi)容。至于盤點古人的用典功夫,廢名倒有幾分心得,他認為評價用典速度,庾信最快,李商隱次之,陶淵明稍慢,而一度效仿庾信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其“典故是來得非常之慢的,較之庾信是小巫見大巫?!盵2]287姑且不說其斷論是否得當,倒側(cè)面說明他對魏晉六朝文學的精心體悟。

由靜心揣摩到參伍行之,廢名作品的語言簡潔而空靈,帶有一種騰挪跌宕之態(tài)。語言的跳躍性,需求讀者充分調(diào)動想象力,去填空、去玩賞,一如魏晉文人所醉心的言意之辨。卞之琳評價廢名小說章法:“思路飄忽,意象跳動,一則象雨打荷花,一則象蜻蜓點水”,[1]6如此斷論,倒扣住了廢名作品語言的奇崛多變之貌。廢名承認他中期的小說深受唐人絕句的影響,“不肯浪費語言”,[1]394正因如此,當下學術(shù)界不無斤斤于探究廢名作品風格之于唐人絕句關(guān)系的杰構(gòu)佳什,個中多有發(fā)現(xiàn),但作為接續(xù)前代又能創(chuàng)新的唐人絕句,勢必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魏晉六朝詩文的影響。既然標榜不浪費,也就是極力做到惜墨如金,省略常常是廢名樂于采納的技巧?;蚴÷栽捳Z交流的雙方,或隱去對話的情境,刻意求簡,讓人去體悟言外之意,標舉了民國文壇廢名式的文字禪。象在《火神廟的和尚》中,廢名盡情調(diào)動筆墨展現(xiàn)金喜的幻覺:“抬頭,一片青天,點綴著幾朵浮云,——好大的鏡子呵!一,兩,不是他們的倒像嗎?金喜頭上也有一朵云哩。月亮已經(jīng)射不過屋頂,坐的又是矮凳,遠遠看來,一只沒有歸窠的狗,然而金喜以為他將驚動他們了,——消融于月色之中了……”[1]38隱約閃爍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跳躍的筆墨、多暗示的手法繪制悲寂的氛圍。為了追求古拙的意趣,廢名常常摭拾魏晉文人詩句或化用其旨,象《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載:“從此懦弱的余校長也同‘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一樣,他同縣太爺談話旁若無人了”,[1]243《浣衣母》敘述浣衣姑娘的歡欣之情,也運用了相似的章法:“洗衣在她們是一種游戲,好象久在樊籠,突然飛進樹林的雀子”。[1]21盡力吸取魏晉文學的語言之長,接續(xù)了魏晉詩學注重言外之意的傳統(tǒng),但是,由于語言表達中過多“留空”,客觀上卻造成其作品的艱深晦澀。周作人《〈棗〉和〈橋〉的序》披露:“廢名君的文章近一二年來很被人稱為晦澀。據(jù)友人在河北某女校詢問學生的結(jié)果,廢名君的文章是第一名的難懂,而第二名乃是平伯。本來晦澀的原因普通有兩種,即是思想之深奧或混亂,但也可以由于文體之簡潔或奇僻生辣,我想現(xiàn)今所說的便是屬于這一方面?!盵3]作為其師,周作人此論道出了廢名文字的艱澀之由。廢名孤獨的耕耘姿態(tài),顯示了啟蒙和救國話語之外的人文視域,他盡心領(lǐng)會并消化魏晉文學技巧,其本身就是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三、結(jié)語

沒有復雜激烈的矛盾沖突,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廢名以民國文人荷戟獨彷徨的邊緣姿態(tài),沉浸于社會人性的思考,發(fā)掘一連串發(fā)人深省的人文拷問話題,沖淡的外衣下讓人去咀嚼苦味人生。廢名小說的田園敘事,展示20世紀鄉(xiāng)土小說的生機和活力,為動蕩頻仍的現(xiàn)代社會提供一方令人反思的人文自然。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言廢名“過于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象先前一般的閃露,于是從率直的讀者看來,就只見其有意低徊、顧影自憐之態(tài)了?!盵4]魍魎世界魑魅影,疏離于當下語境下的生存渴望,廢名以其所特有的苦澀悲吊歲月的流逝,杯空音咽的凄楚聲中雜有孤獨者無可奈何的嘆息和對生命價值的審視,發(fā)黃的文卷復活了魏晉文人昔日的風采,反進化論視角凸顯現(xiàn)代文人繼承傳統(tǒng)的力度,這就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廢名現(xiàn)象。文章的婆娑之態(tài),得益于技巧的運用,廢名小說的詩化和散文化路徑,接續(xù)了魏晉文學注重言意之辨的審美特質(zhì),他亦儒亦佛的思想姿態(tài),構(gòu)成了20世紀人文主義者精神塑形的突出個案。

[1]馮文炳.馮文炳選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342.

[2]止庵.廢名文集[G].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290.

[3]陳振國.馮文炳研究資料[G].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0:157.

[4]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44.

The Complex of Fei Ming o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HE Gen-min
(College of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Guangxi 530001,China)

Fei-Ming,with a lonely attitude in the work,immersed in thinking about the human society,tapped into a series of topics on humanistic torture,and made people to chew bitter lives under the cloak of diluted words,showcasing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out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national salvation discourse.The rural narration by Fei Ming provided a human nature for the modern society.He managed to understand and digested Wei-Jin literature skills,achieving a creative transfor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Fei Ming;The complex o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Disposition;Skills

I2

:A

:1008-2395(2013)05-0042-04

2013-07-16

賀根民(1971-),男,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論研究。

基金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12YJA751021)

猜你喜歡
庾信魏晉陶淵明
Gratitude for the Source of Benefit
尺子在量人的時候別忘了量己
知識窗(2023年1期)2023-02-16 01:08:27
你好,陶淵明
220kV電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處理
沒落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代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不為五斗米折腰
魏晉風流,縱是靜坐也繁華……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4:01
美人骨——回到魏晉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11
崇左市| 舞钢市| 蓬溪县| 旅游| 朝阳区| 建昌县| 石泉县| 广水市| 阿拉尔市| 湘阴县| 石嘴山市| 泰兴市| 醴陵市| 青海省| 东明县| 施秉县| 广平县| 怀来县| 报价| 香港 | 尚义县| 建昌县| 行唐县| 金堂县| 漳平市| 闽侯县| 商洛市| 永丰县| 南涧| 海南省| 娱乐| 赣州市| 碌曲县| 晋中市| 南乐县| 鹤山市| 三亚市| 开封县| 扶余县| 武威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