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軍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 統(tǒng)戰(zhàn)與文化教研部,遼寧 大連 116013)
對恩格斯關(guān)于斯拉夫民族歷史命運論斷的再思考
孫 軍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 統(tǒng)戰(zhàn)與文化教研部,遼寧 大連 116013)
泛斯拉夫主義是19世紀初期在中東歐斯拉夫人中間出現(xiàn)的,為謀取各斯拉夫民族文化自決和民族獨立而形成的政治運動。恩格斯從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全局利益出發(fā),對泛斯拉夫主義運動持有反對的態(tài)度,并對斯拉夫民族的地位、作用和未來命運做出了諸多否定性的論斷。正確評價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中對斯拉夫民族歷史命運做出的論斷,不僅有助于我們?nèi)胬斫饨?jīng)典作家的民族理論,而且對于我們認識當代世界的民族問題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恩格斯;泛斯拉夫主義;民族運動
從19世紀中葉起,歐洲主要國家相繼爆發(fā)社會革命,波蘭、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傳統(tǒng)多民族國家也被卷入這場革命之中,進而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民族獨立運動。在對這些國家的歷史與現(xiàn)狀進行細致的考察之后,恩格斯獨立撰寫了大量關(guān)于民族運動的理論著述,集中探討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與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些文章中,恩格斯盛贊了德國、波蘭和馬扎爾人的革命的民族運動,并對這些運動給予理論指導。但是對于泛斯拉夫主義的民族運動,恩格斯則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并對斯拉夫民族的地位、作用和未來命運作出了諸多否定性的論斷。這些論斷不僅在當時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片面解釋和歪曲,即使在今天,也被很多研究者認為有偏頗和值得商榷之處,認為恩格斯忽視了斯拉夫民族有爭取獨立自主的歷史趨向。本文認為,正確評價恩格斯在1848年革命中對斯拉夫民族歷史命運作出的論斷,不僅有助于我們?nèi)胬斫饨?jīng)典作家的民族理論,而且對于我們認識當代世界的民族問題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一
19世紀中葉的歐洲,由于各民族內(nèi)部的階級分化程度尚不足以使相對弱小的無產(chǎn)階級成為推動社會革命的主導力量,因此這一時期歐洲的政治斗爭,主要還是圍繞國家和民族之間展開。正如英國學者康納所言,“是一些民族,而不是階級,在進行階級戰(zhàn)爭。”[1]151848年歐洲革命的主要特征即是民族問題的重要性得以持續(xù)凸顯,甚至成為制約革命全局和發(fā)展進程的關(guān)鍵因素。對于廣大被壓迫民族來說,革命的目標既要消滅封建專制制度,又要推翻異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848年革命的目的,到處(法國除外)都是既要滿足自由要求又要滿足民族要求?!盵2]464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民族問題的重要性引起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視?!啊缎浴钒l(fā)表后幾個月里事態(tài)的發(fā)展促使馬克思和恩格斯寫下了大量的論述這方面問題的文章?!盵3]30
這些評論文章當時主要發(fā)表在《新萊茵報》上,這份報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歐洲大革命期間用以發(fā)動和組織革命力量、宣傳革命思想的主要武器和陣地,由馬克思親自主持編輯工作。在《新萊茵報》的組織里,由于國際問題的討論主要由恩格斯負責,所以大多數(shù)關(guān)于民族運動的評論都是由恩格斯負責撰寫。[3]40在這些文章中,恩格斯站在國際工人運動的立場之上,著眼于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整體利益,對各民族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guān)系做了大量的論述,并以“是否真正代表革命要求”和“是否有利于打擊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國結(jié)成的神圣同盟”為原則,對這些民族獨立運動的性質(zhì)做了劃分,進而區(qū)分出革命的民族運動和反革命的民族運動兩種類型。1848年革命就是“強迫歐洲的一切民族表明態(tài)度:是擁護這次革命,還是反對這次革命?!盵4]337恩格斯認為,在這場革命中,波蘭、匈牙利、意大利等國所爆發(fā)的民族解放運動是革命的,他們的斗爭直接削弱了沙俄、普魯士和奧地利等歐洲幾大反動勢力;而捷克、斯洛伐克和南部斯拉夫人等中東歐地區(qū)的廣大斯拉夫民族盡管也是被壓迫民族,但是他們的民族運動因為受到“泛斯拉夫主義”思潮的干擾和影響,已經(jīng)不帶有任何的革命色彩,在事實上充當了封建專制勢力鎮(zhèn)壓和摧毀革命的主要工具,成了“一切革命民族的壓迫者”,因而被恩格斯定性為反革命的民族運動。這種將“民族”整體性地視作革命或反動、進步與黑暗的分析視角,與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對階級作用的強調(diào)形成了鮮明的對比[3]30。
“泛斯拉夫主義”思想的產(chǎn)生有其深刻而復雜的歷史背景。斯拉夫人并非某個具體的民族實體,而是對操印歐語系斯拉夫諸民族的統(tǒng)稱,也是歐洲大陸各民族和語言集團中人數(shù)最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東南部。斯拉夫人不僅語言各異、信仰有別,而且有著錯綜復雜的歷史恩怨,并不具備形成統(tǒng)一的斯拉夫民族的條件。但是由于受到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發(fā)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從19世紀初開始,居住在中歐、東南歐地區(qū)的斯拉夫人的民族復興意識逐漸增強,隨之掀起了要求廢除封建剝削、擺脫異族統(tǒng)治、爭取獨立的民族運動。泛斯拉夫主義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chǎn)生。最早是在斯拉夫人的知識分子中間出現(xiàn)了熱衷研究斯拉夫各族語言、歷史和文學藝術(shù)的高潮,以此凝聚斯拉夫人的民族精神,表現(xiàn)共同的斯拉夫意識。隨著歐洲1848年民主革命的風起云涌,特別是在捷克人和南方斯拉夫各族的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竊取了民族運動的領(lǐng)導權(quán)之后,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思潮的泛斯拉夫主義很快轉(zhuǎn)變?yōu)檎芜\動,并開始顯露出它的反動性。他們利用斯拉夫人對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仇視,反對與德國和匈牙利的民主革命運動采取聯(lián)合行動,將虛構(gòu)的斯拉夫人的“民族特性”看得高于一切,進而提出要在保全哈布斯堡王朝的框架下建立一個所謂的“各民族平等聯(lián)邦”。其實質(zhì)在于將狹隘的民族要求置于民主革命的綱領(lǐng)之上,阻撓歐洲的民主革命運動。這就是所謂的“泛斯拉夫主義”思潮。
二
1848年6月,第一次斯拉夫人代表會議在布拉格召開。這次會議,正式提出了泛斯拉夫主義的政治主張,泛斯拉夫主義運動從此在歐洲活躍起來,并引起了恩格斯的高度警覺。從1849年1月開始,恩格斯在《新萊茵報》上用大量篇幅對泛斯拉夫主義思潮作了徹底批判,嚴正批駁了“泛斯拉夫主義”者試圖“開歷史倒車”,復辟封建專制,破壞工人運動的反動實質(zhì),及時澄清了歐洲民族獨立運動中出現(xiàn)的這種思想混亂。
(一)泛斯拉夫主義是缺乏歷史和實踐基礎(chǔ)的社會思潮。恩格斯將斯拉夫民族看作是“喪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的殘存民族。從歷史上看,這些殘存民族在被征服以前從來沒有建立過獨立的民族國家。在《民主的泛斯拉夫主義》一文中,恩格斯詳細列舉了奧地利境內(nèi)斯拉夫人和南方斯拉夫人的歷史,以證明這些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不僅未能形成一個“堅固、獨立并且有生命力的民族”,而且“從達到文明發(fā)展的最初階段即最低階段的時候起就陷于異族統(tǒng)治之下,或者只是由于異族的壓迫才被強迫提高到文明發(fā)展的最初階段的民族”[4]328。
從現(xiàn)狀來看,這些斯拉夫民族所處的文明發(fā)展階段也不盡相同。波蘭和捷克有著相對發(fā)達的現(xiàn)代工業(yè)和文化,克羅地亞和保加利亞則幾乎處于“游牧性質(zhì)的野蠻狀態(tài)”[4]201。奧地利的斯拉夫人則在歷史、文學、政治、貿(mào)易和工業(yè)方面都依賴于德國人和馬扎爾人。居住在土耳其的斯拉夫人則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土耳其人所同化。而由于長期的動蕩遷徙,斯拉夫民族早已處于四分五裂之中,并不存在整片的土地和集中的人口,到處是和別的民族混居雜處。恩格斯據(jù)此認為,幻想依據(jù)所謂虛構(gòu)的斯拉夫人的民族特性,而重新分割領(lǐng)土,顯然有悖于政治上趨向集中的歷史發(fā)展方向。
在語言方面,斯拉夫民族也并不存在所謂的“共同語”?,F(xiàn)存的10個至12個斯拉夫民族的語言,是由同樣數(shù)目的方言組成的,這些方言大部分互不相通,并且已經(jīng)變成了“真正的民間土話”。除了少數(shù)例外情形,這些方言都是以非斯拉夫的語言作為自己的標準語。以至于恩格斯嘲笑說,在1848年布拉格召開的斯拉夫人代表大會上,“那些發(fā)言人都無法講一種大家都能聽懂的共同的斯拉夫語言?!谑牵@些可憐的斯拉夫族狂熱分子……最后不得不用與會人都懂的唯一語言,即可恨的德語來表達意見。”[5]402
(二)泛斯拉夫主義運動是反革命的民族運動。恩格斯認為,泛斯拉夫主義運動的出現(xiàn),混淆了民族運動的正確方向,掩蓋了民族運動的真正敵人,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到了民族運動和民主革命的死敵沙皇俄國和奧地利當局一方,共同維護起封建君主專制?!胺核估蛑髁x的浪潮,在德國和匈牙利的斯拉夫人地區(qū),到處都掩蓋著所有這些無數(shù)的小民族力求恢復獨立的企圖,到處都與歐洲的革命運動相沖突,同時,斯拉夫人雖然自稱為自由而戰(zhàn),卻總是(除了波蘭的一部分民主派之外)站在專制主義和反動勢力一邊?!盵5]430
以匈牙利的斗爭為例。在1848年革命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極其重視匈牙利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并將其看作是歐洲革命重新進入高潮的標志。在這一過程中,恩格斯注意到當時分布在奧地利帝國境內(nèi)的眾多民族,尤其是斯拉夫民族的政治態(tài)度對于匈牙利革命的成敗有著重要影響。事實證明,正是在如何處理匈牙利的民主革命與民族獨立的關(guān)系問題上,各斯拉夫民族和馬扎爾人之間產(chǎn)生了原則性的分歧?!胺核估蛑髁x”者無視斯拉夫民族由于歷史和階級所形成的差異和矛盾,到處把虛構(gòu)的同一民族的特性凌駕于革命之上,幻想成立所謂的斯拉夫人國家,反對匈牙利和德國的民主運動,從而在斯拉夫人與德國人和馬扎爾人之間制造了深深的“民族對立”。在恩格斯看來,這種“不顧各族人民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發(fā)展階段而硬要把它們聯(lián)合起來建立各族人民普遍的兄弟同盟的理論”[4]326,是注定要陷入空想和失敗的。
(三)泛斯拉夫主義是沙皇俄國推行擴張政策的理論工具。恩格斯反對泛斯拉夫主義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這一運動恰好迎合了沙皇俄國對外擴張的侵略野心。恩格斯注意到,活躍在中東歐地區(qū)的泛斯拉夫主義運動的背后,始終浮現(xiàn)著“俄羅斯帝國這一可怕的現(xiàn)實”,“這個帝國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出它想把整個歐洲變成斯拉夫族、尤其是斯拉夫族的唯一強有力的部分即俄羅斯人的領(lǐng)土的野心”[5]401。這樣一來,原本產(chǎn)生于中南歐斯拉夫人知識分子中間的泛斯拉夫主義,在被俄國的上層人物利用之后,就成為沙皇俄國對外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政治綱領(lǐng)。恩格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由俄國人操縱的泛斯拉夫主義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由俄國統(tǒng)治的,從厄爾士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直到黑海、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的斯拉夫國家?!盵4]201
19世紀上半葉,沙皇俄國作為歐洲反動勢力的頑固堡壘和總代表,既是維護1814—1815年維也納體系的支柱,也是鎮(zhèn)壓1848年歐洲革命的憲兵,是歐洲各國革命最兇惡的敵人。自1789年以來的歐洲大陸,“實際上只存在著兩種勢力:一種是俄國和專制,一種是革命和民主”。[4]18如果不能推翻沙皇俄國的專制統(tǒng)治,中東歐各被壓迫民族爭取實現(xiàn)民族獨立的解放運動就不能成功。因此,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的對外政策很簡單:支持一切革命民族,號召革命的歐洲對歐洲反動派的強大支柱——俄國,進行一場普遍的戰(zhàn)爭?!盵6]187
三
需要指出的是,恩格斯在談到那些在泛斯拉夫主義運動中發(fā)揮了反革命作用的斯拉夫民族時,也對斯拉夫民族的民族特性以及在未來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歷史命運做了論斷。尤其是在談到斯拉夫民族在歐洲革命進程中充當?shù)倪@種反革命的歷史角色時,恩格斯使用了很多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貶義性詞匯。諸如“反動民族”、“落后民族”、“殘存的民族”、“被歷史拖著走的小民族”、“沒有前途的民族”、沒有歷史的“垂死的民族”等表述常常見諸這一時期恩格斯的評論文章之中。本文認為,正確認識恩格斯對斯拉夫民族作出的這種消極評價,必須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之上,立足于19世紀歐洲工人運動的客觀實際和恩格斯本人民族思想的發(fā)展軌跡,只有這樣,才能對恩格斯的相關(guān)論斷得出切合歷史實際的認識和評價。
(一)歷史地看待民族問題,將泛斯拉夫主義與斯拉夫民族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當權(quán)利區(qū)分開來。具體的、歷史的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研究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方法論原則,在民族問題上也是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一般地揭示了民族的歷史屬性,將其視作有著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自然歷史過程”,而且把對民族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自覺放置于具體的歷史背景之中。列寧將其看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并且高度贊揚了恩格斯在對待斯拉夫民族運動上所持有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認為恩格斯在1848年對待各斯拉夫民族運動的這種立場和政策是各國無產(chǎn)階級的典范,是一切馬克思主義者解決民族問題及評價民族運動的光輝范例。列寧此論當顯公允。正是在斯拉夫民族問題上,恩格斯始終遵循歷史唯物論的分析方法,將泛斯拉夫主義運動與斯拉夫民族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當權(quán)利明確地區(qū)分開來。
1848年革命期間,在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竊取民族運動的領(lǐng)導權(quán)之前,恩格斯對由民主派領(lǐng)導的斯拉夫民族的解放運動給予了高度關(guān)注。恩格斯不僅在文章中熱情地贊揚和支持斯拉夫民族的革命運動,而且明確指明了斯拉夫民族爭取民族解放的條件和途徑,即只有通過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有勝利的可能。以波蘭為例,革命爆發(fā)以后,恩格斯始終堅定捍衛(wèi)著波蘭人民的利益。他在《法蘭克福關(guān)于波蘭問題的辯論》中指出:“爭取波蘭獨立的斗爭同時也就是反對宗法封建的專制政體而爭取土地民主制(東歐民主制的唯一可能的形式)的斗爭?!盵2]391布拉格的起義爆發(fā)以后,恩格斯又堅定的站在捷克人民一邊。他稱贊這是一次真正人民群眾——人數(shù)眾多的產(chǎn)業(yè)工人和農(nóng)民的起義,是革命的民主性質(zhì)的起義。與此同時,恩格斯還在其所領(lǐng)導的《新萊茵報》上號召壓迫民族的德國人民支援被壓迫的斯拉夫人的解放斗爭,特別是支持波蘭人民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運動。因為德國的革命是同斯拉夫人的解放運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德國將來自由的程度要看它給予毗鄰民族的自由的多少而定。”[2]178
上述論述充分表明,在泛斯拉夫主義運動興起以前,恩格斯以一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全部熱情,支持被壓迫的斯拉夫民族的革命斗爭和解放運動,極力維護斯拉夫人的民族利益。因此,客觀認識恩格斯對斯拉夫人歷史命運作出的論斷,必須基于歐洲1848年革命的歷史背景之上,深刻把握民族解放運動與民主革命之間的從屬關(guān)系,將泛斯拉夫主義鼓吹者的政治態(tài)度與斯拉夫人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當權(quán)利區(qū)別看待。
(二)恩格斯對“泛斯拉夫主義”的批判,是基于對歐洲一切形式的泛民族主義思潮危害性的深刻認識。“泛斯拉夫主義”受到恩格斯的批判,還在于其本質(zhì)上是一種與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相對立的泛民族主義的社會思潮和政治運動。所謂泛民族主義,是以歷史上同源或同一民族為依托,利用語言、宗教和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同一性,宣揚歷史上曾有過的帝國輝煌,圖謀實現(xiàn)大民族國家或建立大民族共同體[7]。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19世紀,泛民族主義思潮不僅影響到歐洲的社會政治秩序,更會對歐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和民主革命造成不可低估的危害。這一時期,恩格斯在很多著述中,對被壓迫國家的民族主義運動和民主革命之間的關(guān)系做了實事求是的分析。他認為,在19世紀中葉,歐洲大陸普遍爆發(fā)革命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分析和評判某個具體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不能單純從狹隘的民族主義視角出發(fā),而應該站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全局的立場,觀察這種民族運動是否符合時代發(fā)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歷史潮流。泛民族主義思潮的危害性,正在于將所謂民族的“民族特性”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凌駕于革命之上,從而將民族運動引入歧途。盡管這樣的“民族主義”運動可能打著“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的旗幟,但在實際效果上,卻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某些反動勢力謀求封建復辟的動員工具。從這個意義上說,恩格斯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主義,既反對泛斯拉夫主義,也反對泛普魯士主義或泛日耳曼主義。
由于泛民族主義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并且主張改變既有的民族歸屬和主權(quán)國家界限,因此也成為民族分離主義可資利用的理論依據(jù)。當前,世界范圍內(nèi)的民族分離主義運動常與泛民族主義思潮交織在一起,成為冷戰(zhàn)后世界民族問題的突出特征。西班牙的恐怖組織“埃塔”一直堅持泛巴斯克主義,主張法國和西班牙的巴斯克人獨立出來,建立統(tǒng)一的巴斯克國家。在部分蒙古人中間,則存在著以現(xiàn)存蒙古國版圖為核心,試圖統(tǒng)一俄羅斯和中國境內(nèi)的蒙古族人的“三蒙統(tǒng)一”運動。長期困擾中國安全的“東突”民族分裂活動,更是在國際上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兩股思潮的雙重影響下直接產(chǎn)生的。因此,恩格斯對以“泛斯拉夫主義”運動為代表的泛民族主義思潮的批判,不僅對當時歐洲各民族的獨立運動起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即使在當代世界,對于我們堅持無產(chǎn)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識別和反對披著各式宗教和民族主義外衣的民族分離主義思潮,也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恩格斯對斯拉夫民族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過程。由于恩格斯對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進步的經(jīng)濟形態(tài)的高度重視,使他在評價斯拉夫民族歷史命運的過程中,也做出了某些激進、甚至值得商榷的論斷。恩格斯過于看重各民族所處在的文明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并以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水平的高低作為評價各民族是否具有“生命力”和能否獨立建國的標準。于是在斯拉夫人的問題上,恩格斯以“沒有具備為獨立和維持生命力所必需的歷史、地理、政治和工業(yè)的條件”和“沒有成熟到能夠進行革命”為理由,將斯拉夫人稱為是“被歷史拖著走的小民族,必然要成為反革命的民族。”[4]334恩格斯一度認為,這些在奧地利統(tǒng)治下的南方斯拉夫民族在未來的歷史發(fā)展中已經(jīng)不能起到任何進步作用,注定要遭到滅亡,而不能作為獨立的民族存在。在《民主的泛斯拉夫主義》等文章中,恩格斯還把德國人對斯拉夫民族的侵略活動視作是“先進民族”向“落后民族”傳播文明的過程,雖然過程很“殘酷”,但在客觀上卻推動了歷史進程,扮演了“歷史工具”的角色。
對恩格斯上述觀點的認識,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歷史態(tài)度。一方面,應當承認,恩格斯關(guān)于斯拉夫民族沒有前途的論斷是不夠科學和嚴謹?shù)摹D承┤跣∶褡宓纳υ诋敃r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可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這些民族的生存條件也在發(fā)生變化,民族運動也有趨向進步的可能。遺憾的是,恩格斯沒有注意到這一歷史趨向。相反,他認為,資本主義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趨向是集中,弱小民族會在這一過程中喪失自己的獨立性,而被更大的和具有更強生命力的民族所并吞。恩格斯在這里忽視了弱小民族也有爭取民族獨立,建立自己國家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在19世紀中葉,恩格斯對民族現(xiàn)象的認識和民族問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思想體系還不夠完善。盡管這個時候隨著《共產(chǎn)黨宣言》的發(fā)表,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論已經(jīng)誕生,但是接踵而來的歐洲革命風暴,使恩格斯以全部的精力投身到這場革命運動之中。緊張的革命活動使恩格斯在主觀上沒有足夠的條件對民族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很難集中精力對民族的一般理論,以及某個具體民族的情況作出專門研究。再加上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這就很難避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對某個民族的歷史命運作出不夠準確的論述。隨著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的深入,恩格斯在晚年已經(jīng)開始更正自己早年在斯拉夫民族問題上的某些觀點。他在1882年2月7日致考茨基的信中指出,“1848年革命的實際任務之一,是恢復中歐那些被壓迫、被分割的民族,因為一般說來當時他們是有生命力的,特別是已經(jīng)成熟得可以獨立了?!盵8]260
還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恩格斯在斯拉夫民族的歷史命運問題上也沒有完全否決任何可能性,而是始終持有辯證的觀點?!叭绻估蛉嗽谒麄兪軌浩鹊哪骋粋€時期開始新的革命歷史,那末他們僅用這一點就足以證明自己是有生命力的。從這個時候起,革命就會要求他們求得解放,而德國人和馬扎爾人的局部利益就會在歐洲革命的更重要的利益面前消失?!盵4]334恩格斯的意思是說,斯拉夫民族一旦“加入到革命民族的行列中來”,主動干預了歷史進程,推動了民主革命的向前發(fā)展,那么這些民族爭取民族解放的獨立運動就是值得肯定的?!岸?zhàn)”結(jié)束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斯拉夫民族在蘇聯(lián)和本國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領(lǐng)導下,相繼獲得獨立,并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這些斯拉夫民族后來的歷史命運,無疑為恩格斯在斯拉夫民族問題上留有余地的論斷做了最好的注解。
[1]WalkerConnor.TheNationalQuestionin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ew Jersey.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澳]伊恩·卡明斯.馬克思恩格斯與民族運動[M].柯明,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栗獻忠.跨境民族問題與邊境安全芻議[J].學術(shù)論壇,2009(3).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
Rethinking on the Engles'Theory about Slavdom Historical Destiny
SUN Jun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Dalian Municipal Committee,Dalian 116013,China)
Pan-Slavism was born in central and East Europe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and was a kind of political movement for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independence.From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Engles took an attitude against the Pan-Slavism movement,and made many negative judgments on the Slavonic status,role and fate in the future.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Engels'point of view about Slavdom historical destiny in the 1848 revolution,not only helps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theory of Marxism classical writers,but also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ethnic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Engles;Pan-Slavism;National movement
A72
:A
1008-2395(2013)05-0136-05
2013-06-12
基金課題: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1BMZ002)
孫軍(1982-),男,中共大連市委黨校統(tǒng)戰(zhàn)與文化教研部,法學博士,主要從事統(tǒng)戰(zhàn)理論與民族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