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梅
非相同性別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臨床研究
李翠梅
目的 研究非相同性別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收治的總共60例非相同性別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患者, 分為三組, 命名為甲組、乙組、丙組, 每組各20例, 分別采用單一潑尼松, 采用潑尼松加環(huán)磷酰胺, 以及采用潑尼松加霉酚酸酯等三種不同的方法治療。結果 經過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20%, 乙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45%,丙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0%, 三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在不同性別的成年人中比較常見, 通常采用糖皮質激素加霉酚酸酯的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并且副作用較少, 能夠大幅度地減少蛋白尿, 恢復腎功能。
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臨床研究;臨床治療
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由于有著較為復雜的臨床癥狀表現, 因此一直以來, 對這種疾病的有效治療是醫(yī)學界的一大難題。通常只有對患者進行非常細致的檢查, 采取全面綜合的治療手段, 才能使患者的康復概率高一點[1]。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收治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患者60例, 其中20例采用單一潑尼松治療, 男13例, 女7例, 平均年齡(41.2±9.4)歲, 命名為甲組;20例采用潑尼松加環(huán)磷酰胺治療, 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齡(39.6±10.8)歲, 命名為乙組;20例采用潑尼松加霉酚酸酯治療,男14例, 女6例, 平均年齡(41.4±8.6)歲, 命名為丙組。三組患者均出現了蛋白尿、血尿、高血壓、腎功能異常等癥狀。三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癥狀表現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組患者均采用免疫抑制治療以及抗血脂、抗血小板、抗凝等輔助手段治療。在治療的核心部分, 免疫抑制治療的內容中,三組患者的治療方案存在著較大的差別。甲組采用單一的潑尼松治療, 藥量視患者的體重而定, 一般每日服用0.9 mg/kg左右的潑尼松, 在服藥一月以后可視情況進行減藥處理,開始減藥之后每三周縮減藥物用量的10%, 當減到每日口服藥量只有10 mg時, 可采取隔日服藥的方法, 最后減到最小有效劑量時方可停止, 一般治療時間在半年以上。乙組采用潑尼松加環(huán)磷酰胺的方法治療, 一方面采用潑尼松, 采取和甲組治療相同的方案進行藥物口服, 另一方面, 向患者體內每日靜脈推注0.2 g的環(huán)磷酰胺, 或者每月靜脈滴注0.8 g左右的環(huán)磷酰胺, 當注射總量累計達到7 g左右時, 可停止注射[2]。丙組采用潑尼松加霉酚酸酯的方法治療, 潑尼松每日的服用量為0.5 mg/kg, 霉酚酸酯每日的服用量為1.5 g, 每日分兩次服用, 在服藥3個月之后, 可視情況采取減藥措施, 將霉酚酸酯的服用量降至每日1.0 g, 服藥時間在一年以上。三組患者中均有一部分患者存在新月體形成的現象, 對于這類患者, 在上述治療方案的基礎上, 加入了每日靜脈滴注500 mg甲基潑尼松龍的附加治療手段, 3 d為一個靜脈滴注療程, 當新月體消失后停止滴注。
1. 3 評價指標 在進行治療一年之后進行效果評價, 一般可分為三個級別:將患者癥狀表現消失, 腎功能恢復正常, 尿蛋白量<0.3 g/ d評價為顯效;將患者癥狀表現部分消失, 腎功能有所恢復, 尿蛋白量有較大程度的降低評價為有效;將患者癥狀表現無改善, 腎功能紊亂, 尿蛋白量>3.5 g/d評價為無效。以顯效例數加上有效例數作為總有效例數。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院60例患者的研究數據通過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以( x-±s)表示, 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以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一年的治療之后, 三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甲組患者有1例顯效, 3例有效, 16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20%;乙組患者有3例顯效, 6例有效, 11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45%;丙組患者有8例顯效, 6例有效, 6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70%。三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醫(yī)療預防水平的逐漸提高, 許多地方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發(fā)病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下降, 但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為落后的地區(qū)來說, 這種疾病依然困擾著許多人, 破壞了人們的健康幸福生活。一般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臨床癥狀表現非常復雜, 包括了蛋白尿、血尿、腎功能衰竭、貧血等主要癥狀, 治療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一般采用單一的潑尼松藥物治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有效率非常低, 而在治療過程中加入環(huán)磷酰胺, 雖然能夠短時間內使患者的尿蛋白量有所降低, 但難以對腎臟形成真正的保護作用, 在不久之后尿蛋白量就會重新上升,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3]。因此, 需要采用新的治療方法, 才能夠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尿蛋白量, 使患者的腎功能重新恢復正常。
從本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來, 在對患者使用潑尼松加霉酚酸酯的方法之后, 治療的總有效率相比于原來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患者在這種方法的治療下, 有一大半都能夠大幅降低尿蛋白量, 恢復腎功能, 使病情得到緩解甚至完全治愈。對于依然被膜增殖性腎炎所困擾的患者來說, 這種新穎的治療方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更對相關醫(yī)學領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而在不同年齡段的發(fā)病概率有較大的差別, 通常兒童出現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情況較為少見, 并且即使出現了相關癥狀, 其病情一般也比較輕。而成人則更加容易發(fā)生較為嚴重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 嚴重影響了腎功能, 腎臟衰竭的現象十分嚴重, 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
[1] 張亞莉, 馮婕, 姜莎莎, 等.不同性別的原發(fā)性膜增殖性腎炎的臨床及病理分析.中國綜合臨床, 2012, 28(9):951-954.
[2] 吳東, 蔡建芳, 陳嘉林, 等.腎病綜合征.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1, 10(9):655.
[3] 郭丹.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臨床治療.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9(13):189.
R693.13
A
1674-9316(2013)22-003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3.22.014
048000 山西省晉城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心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