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馬迎基, 張凡
馮氏捏積療法[1]是北京地區(qū)廣為流傳的兒科外治法,由已故全國著名老中醫(yī)馮泉福教授在馮氏祖?zhèn)魉拇鷼v時150多年的臨床經驗基礎上,經過長期臨床總結歸納出的安全、無創(chuàng)傷、成熟的中醫(yī)特色療法[2]。此療法簡、便、驗、廉,具有技術成熟度高,群眾認知度高的特點。因無痛無創(chuàng)傷,廣泛應用于兒科,臨床上常用于小兒積滯、厭食、腹脹、便秘等的治療。
積滯是兒科臨床常見的病癥,各年齡段兒童均可發(fā)生,但以嬰幼兒多見。其主要病因是喂養(yǎng)不當或病后失調,乳食不節(jié)。傷于乳者多因哺乳過量;傷于食者多因添加輔食不當,偏食嗜食,損傷脾胃。小兒脾常不足,若乳食不節(jié),脾胃受損,運化受納失職,脾胃升降失調,乳食停聚,積而不化,形成積滯。其臨床表現(xiàn)為不思乳食,脘腹脹滿,嘔吐酸腐食物或乳塊,夜寐不安,大便酸臭或秘結,舌質紅,苔白膩或黃厚膩,指紋紫滯[3]。中醫(yī)治療原則消食化積,理氣導滯。在臨床上因多見嬰幼兒發(fā)病,服藥比較困難,因此采用馮氏捏積療法治療,起效快,療效好。
1.1 馮氏捏積操作手法 操作者手心朝上,雙手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對準食指的前半段,從患兒尾椎下的尾骨開始,沿著督脈自下而上捏拿至大椎穴,如此循環(huán),捏拿六遍。捏第五遍時,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地刺激背部的腧穴,在脾俞、胃俞、大腸俞施以重提手法,如兼見煩躁易怒,夜寐不安加心俞、肝俞;脘腹脹,大便夾雜不消化乳塊、食物者,加三焦俞;便秘、口氣酸腐者加三焦俞。最后一遍捏拿結束后,揉按腎俞穴10次。
1.2 馮氏消積散內服、馮氏化痞膏外敷 捏積治療第4天,晨起空腹服用馮氏消積散;捏積治療第5天,捏積后貼敷馮氏化痞膏,第6天早晨揭下膏藥。馮氏消積散均為馮氏祖?zhèn)黩灧脚渲频尼t(yī)院制劑,具有消積化滯,通便行氣功效;馮氏化痞膏具有消積化痞,散結理氣的功效。
1.3 馮氏捏積療法治療小兒積滯的機制 小兒積滯基本病位在脾胃,屬于脾胃病范疇[3]。脾胃為倉稟之官,脾主運化水谷精微,生化氣血,其氣主升;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主降,二者相和,為后天之本。脾胃運納相成,升降相因,共同完成納運之職,因此,乳食不節(jié)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成為積滯之因。馮氏捏積療法在推、捏、捻、放、提的基礎上,結合揉、按手法,配合特有內服馮氏消積散、外敷馮氏化痞膏,形成了由外治手法、貼敷、內服的一整套完整的療法。
馮氏捏積療法是在中醫(yī)經絡學說指導下,通過對循行于背部的督脈、膀胱經的刺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治療作用。中醫(yī)認為背為陽,脊在背部正中乃督脈所在,故督脈為陽中之陽。督脈統(tǒng)領全身陽氣,與沖脈、任脈“一源三岐”,故捏督脈可使沖任協(xié)調、銜接,陰陽和諧。馮泉福教授的“督脈通諸脈通”正是言此。督脈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是臟腑腧穴所在[4],如脾俞、胃俞、肺俞、大腸俞等。捏積療法以捏、提、按、揉的手法,作用于膀胱經上,具有鼓舞胃氣的作用;而經絡本身具有雙向調節(jié)陰陽的作用,通過捏積刺激經絡,減有余而補不足,調整人體陰陽并使其達到相對平衡,促進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以達到治療目的。
商某,女,22個月。2012-08-16初診。家長代訴“不思乳食1周”。伴脘腹脹滿,曾嘔吐酸腐食物,夜寐不安,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指紋紫滯。追問病史,患兒在1周前曾喂食肉餡餃子后開始出現(xiàn)上述諸癥。中醫(yī)診斷:積滯。治療原則:消食化積,理氣導滯。因患兒年齡較小,喂服中藥比較困難,遂予以單純采取馮氏捏積療法治療1個療程(6d)?;純簛碓\時脘腹脹滿明顯,拒絕喂乳,哭鬧煩急不安。運用馮氏捏積療法治療針對上述癥狀,在捏積過程中捏第五遍,采用“重提”的手法時,有針對性地重提背部的脾俞、胃俞、大腸俞、肝俞、心俞,起到健脾和胃,消積導滯、清心柔肝的作用[5]。捏積治療3d后,家長反映患兒開始接受喂乳,腹脹有所緩解。捏積1個療程后復診,患兒飲食恢復正常,夜啼、腹脹、便秘等諸癥消失。囑家長注意合理喂養(yǎng),痊愈而歸。
小兒臟腑嬌嫩,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喂養(yǎng)不當、飲食不節(jié)或不潔,容易損傷脾胃,常累及心、肝等臟,從而出現(xiàn)厭食、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煩躁、夜啼等癥狀。馮氏捏積療法施術于督脈和膀胱經上,督脈的作用是統(tǒng)帥、督導全身陽氣,調節(jié)全身陽經脈氣,為“陽脈之?!薄W闾柊螂捉浀淖饔檬遣亟蛞?,司氣化,有保衛(wèi)體表,抗御外邪侵入的功能。此外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有著許多重要的腧穴,馮氏捏積療法是沿著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進行操作的,同時也刺激了這些腧穴,起到了協(xié)調臟腑、氣血的作用,促進了小兒機體的機能活動。督脈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脊旁1.5寸是脾俞、胃俞、肺俞、大腸俞等腧穴所在。具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尤其是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更為突出。
應用馮氏捏積療法治療小兒積滯起效快,一般捏積治療3d后見效,患兒食欲增加,脘腹脹滿、嘔吐酸腐、煩急不安等積滯癥狀有所改善。輕癥1個療程即可痊愈,重癥患兒1個療程可緩解癥狀,可以根據情況再治療1個療程。因治療方便簡捷,患兒家長樂于接受。臨床上兒童服中藥比較困難,而捏積治療既可免去喂藥的困難,同時又不單純治療積滯,還能夠綜合調理其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腹脹、睡眠不實、夜啼等癥狀,故深受患兒及家長的歡迎。
[1]廖品東.小兒推拿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8.
[2]佘繼林.馮氏捏積療法[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5:1.
[3]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38-139.
[4]王華.針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06.
[5]佘繼林.小兒捏積療法[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