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珍
人性化服務在產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劉麗珍①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在產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778例入院分娩的初產婦,按照隨機原則分為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及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采用HAMA對兩組初產婦的焦慮情緒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定。結果:產前觀察組的HAMA總分、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在軀體功能、整體健康狀況得分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上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人性化護理服務可有效緩解產婦的焦慮情緒,從而裨益于預后,防止產后焦慮癥的產生。
人性化服務; 初產婦; 護理; 焦慮情緒
人性化是指依據護理人員對于疾病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技巧,對個體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心身的整體護理模式[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與疾病的關系日漸重視,人性化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兩種護理方式哪種更適用于產科圍手術期的臨床實踐,目前未見相關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2月,在本院產科因見紅、破水或不規(guī)律宮縮而入院待產分娩的產婦778例,均為初產婦且為單胎頭位,無妊娠合并癥;年齡最小23歲,最大31歲,平均(23.5±3.3)歲;孕齡37~42周。
按照臨床研究的隨機對照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即給予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及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每組各389例。兩組在年齡、孕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入院伊始,即密切監(jiān)測各項生命指征,進入待產室時,按規(guī)定時間間隔聽取胎心音,觀察宮縮頻率的同時,確保輸液管、導尿管等的通暢,并鼓勵產婦做深呼吸。住院期間,囑產婦注意休息,告知產婦勤翻身,進食高熱量、易消化食物,保證充分的體力和足夠的熱量,以適應分娩時的體力消耗,從而減輕痛苦,縮短產程。盡早下床活動,并給予腹部包扎上置沙袋以壓迫子宮,定期按摩以利于宮腔淤血的排出[2]。
1.2.2 人性化護理 針對初產婦對產程的恐懼、焦慮心理,關注每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癥狀表現,一旦發(fā)現不良征兆,及時報告上級主管醫(yī)師,進行對癥治療,并且應告知在分娩過程中予以麻醉,使其降低對疼痛等的恐懼心理[3]。同時在產前以易懂的言語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相關知識和術前必要的檢查程序等,盡可能與產婦及家屬建立互相信任的護患關系。
1.3 觀察指標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兩組初產婦的焦慮情緒進行評定。隨訪3個月,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簡體中文版的生活質量調查核心問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2.1 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情緒狀態(tài)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前觀察組的HAMA總分及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的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方式對HAMA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理方式對HAMA評分比較(±s) 分
*與對照組產前比較,P<0.01
組別 HAMA總分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
2.2 兩組護理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隨訪3個月發(fā)現,觀察組在軀體功能、整體健康狀況得分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上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s) 分
表2 兩組護理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s) 分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感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 整體健康狀況觀察組(n=389) 65.7±10.4 88.1±90.6* 86.9±l6.4* 62.5±18.7 67.7±17.8 69.8±18.6對照組(n=389) 63.1±10.8 66.8±19.6 63.7±l5.1 65.5±14.4 66.4±l8.8 69.7±l6.5
業(yè)已證實,產婦中尤其是初產婦,焦慮等不良情緒約占90.00%以上,同時,不良情緒對于分娩及產后影響較大,以產后抑郁癥、焦慮癥等多見[4],因此,探尋有效的初產婦護理措施與方法,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對于分娩的順利進行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有鑒于此,本院婦產科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加之對產婦進行的基本需求調查分析,自2012年以來以人性化的護理方法對初產婦進行干預,本研究結果提示:產前觀察組的HAMA總分、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的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在軀體功能、整體健康狀況得分上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上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初產婦,可有益于緩解產婦的焦慮情緒,從而裨益于預后,尤其改善社會角色與情感方面效果明顯,可有效防止產后焦慮癥的產生。
[1] 王書霞.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干預[J].家庭護士,2006,4(4):16-18.
[2] 涂開蓉.產前指導對孕婦產前焦慮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12(5):58-59.
[3] 李紅帥,李帥. 術前訪視在手術室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 2010,7(33):366-367.
[4] 陳彩霞,李國云,顧欣.80例初產婦分娩前后焦慮抑郁狀況調查[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3):251-25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7
①浙江省瑞安市婦幼保健院 浙江 瑞安 325200通
訊作者:劉麗珍
2012-06-29) (本文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