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群
(三峽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的主述位分析
程愛群
(三峽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原型范疇理論是認知語言學(xué)的理論基礎(chǔ),是認知語言學(xué)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原型范疇理論中對原型成員、非原型成員和邊緣性成員的劃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對語句信息的主述位劃分中的標準。在語篇分析的情況下,原型范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們理解語篇的構(gòu)成,了解行文的技巧,以提高語篇的欣賞和寫作能力。
原型范疇理論;主述位;語篇
主位( 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最初是在1939年由捷克語言學(xué)家馬泰休斯(V. Mathesius)提出的。以韓禮德(Halliday)為代表的系統(tǒng)功能學(xué)派發(fā)展了這一理論并提出了更全面的看法。他從另外的角度對主位進行了劃分,分成了標記性主位和無標記性主位。凡成為標記性的是特殊的,非標記性的則是一般的,后者相當(dāng)于計算科學(xué)的“默認”(default) (Halliday, 1994:38)。Halliday認為:“在陳述句中,當(dāng)主語充當(dāng)主位時,這個主位無標記,其他成分(如補語、狀語)充當(dāng)主位時有標記”(Halliday, 1994:44) 。
國內(nèi)的研究者在主位的劃分上基本按照 Halliday 的標準來進行。對于這一結(jié)構(gòu),國內(nèi)的研究者進行了不同范疇的研究,劉景霞分析了主位在話題連貫和中所起的作用(劉景霞,2006),以及主位結(jié)構(gòu)的層次性和在語篇生成中的作用(劉景霞,2008:406)。還有很多研究者研究了主位結(jié)構(gòu)分析在多種文本類型中的運用。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xué)的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探討主述位的劃分帶來的意義,以及對語篇分析的啟示。
原型范疇理論也稱原型了理論,是認知語言學(xué)的主要理論之一。根據(jù)這一理論,語言是人類認知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人類對事物認知的表征。
“原型” 指范疇內(nèi)的典型代表,也稱之為典型成員、中心成員或原型成員。從功能語言學(xué)家的角度上說就是那些具有無標記性、已經(jīng)熟知的信息。人們識別范疇的各成員時,對于典型成員所付出的認知努力最少,因為這類成員在人們的認知系統(tǒng)中的缺失信息最少。范疇的原型成員通常具有認知上的顯著性,概念的建立是以原型為中心,對范疇的確定是一個圍繞原型建構(gòu)的模糊的識別過程。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范疇的原型成員最容易被儲存和提取,也是最接近人們的期待和預(yù)料(李艷平,2011)。繼Langacker之后,Lakkoff,發(fā)展了維氏的家族相似性理論,提出了理想化的認知模型,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強調(diào)范疇化過程中的主觀認知能力和想象力(王寅,2007)。
原型范疇理論廣泛應(yīng)用于語言研究之中,大部分都是關(guān)于詞匯語義的研究。較有代表性的有對英漢模糊語言的差異研究(黃琦,2010),對“from”的空間隱喻研究(岳好平,2009)。另劉曉璇(2010)和戴祿華(2010)對詞匯教學(xué)的研究,龔曉斌(2010)對漢英成語的研究。
可以看到,目前利用原型范疇理論研究詞匯的居多,對語篇的研究還不多見。
2.1 英語語句的范疇
傳統(tǒng)語法分析中,英語語法主要包括時、體、人稱和數(shù)等范疇。這是在純傳統(tǒng)語法結(jié)構(gòu)的框架下理解一個句子。從20世紀30年代的布拉格學(xué)派到60年代以來的以Halliday為首的系統(tǒng)功能學(xué)派一直以語篇的信息分布作為研究的焦點,并將主位結(jié)構(gòu)與信息分布結(jié)合起來研究。
在Halliday 的表述中,涉及到了標記性主位和無標記性主位之分。那些違背人們的信息分布規(guī)律的主位形式,我們通常稱之為標記性主位。而把句子按通常順序排列,句子的主位和主語一般情況下重疊的主位叫做無標記性主位。英語中,大量的是含無標記性主位的句子,含有標記主位的句子打破了句子一般的排列方式,具有自身明顯的語義特征。陳述句中的無標記主位,即主位與主語是疊和的。當(dāng)小句中充當(dāng)主位的成分不是主語時,該主位是有標記性主位。標記性主位用英文表示為Marked Theme,以下簡稱MT;無標記性主位為Unmarked Theme,以下簡稱UT。例:All the work (MT), // we’ll do for you. 就是有標記性的主位。疑問句中的起動詞(Operator)如do, have, should, can等和主語一同構(gòu)成主位,也就是說,一般疑問句中的主語是主位的一部分,這樣的主位屬于無標記性主位,如 Do you (UT) // like the book you read? 有標記主位比較罕見,例如:You (MT) // have been to Japan? 祈使句中的主語常常是被省略的,因此它的無標記主位是一句子的謂語來充當(dāng), 如Let’s (UT) // go for a walk, shall we? 但有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明白,或為了表達特定的含義,就使用有標記性的主位,例如:Mary (MT) // come here; the rest of you stay where you are. 感嘆句主位和述位的劃分和特殊疑問句相似,感嘆句和其修飾成分一同構(gòu)成無標記主位,主語是述位的一部分。如What a fool (UT)// that girl is!但有的感嘆句并不是由how或what引導(dǎo)的,筆者認為應(yīng)該把它們列入到標記性主位中.如:Wasn’t (MT)// it a great match! (= It was a great match!)
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無標記性主位就是我們在原型范疇理論中提到的這一主位類型中的典型范疇,也稱為這一范疇內(nèi)的中心成員或典型成員,是人們理解一個句子的首要出發(fā)點,也是信息的出發(fā)點,是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舊信息。人們在理解這類主位時,由于是典型的主位類型,也就是主位類型的中的典型成員,讀者接受和理解時無需付出太多的認知努力就能立即抓住句子的主題或要義。
為了論證這一觀點,筆者收集了100篇議論文,大多選自Taking Sides( John T. Rourke,1998),《名人演說一百篇》 ( 石幼珊,1987),其他則選自1999至2002年大學(xué)英語四級考試中的閱讀短文。所有的短文都在輸入電腦后進行人工的主述位劃分,且所有語篇都是出自英美作者之手。以此找到這種類型文體中典型范疇類型的無標記性主位的分布特點并由此找到這類特點的可能性原因。
通過對這100篇議論性文章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充當(dāng)無標記性主位的為名詞性詞組(nominal groups)。具體情況如下表:
主位類型百分比marked/unmarkedthemeNominalgroups55.55%UnmarkedAdverbial7.9%MarkedPrepphrase15%MarkedTextual13%MarkedClause9.05%Marked
從表中可以看到,名詞性詞組充當(dāng)?shù)臒o標記性主位所占比高達55.55%,是主位類型中的典型成員。這一特點反映了議論性語篇的寫作特點。議論性語篇意在發(fā)揮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的意見,最終說服讀者,證明作者的觀點的合理性,這就需要人們在認知上以最快的速度獲取作者的意圖,了解作者的主張或論點,因此其中的主位會在較大程度上采用 Nominal group類型的主位,這樣有利于將作者意欲闡明的主題或要旨提到最顯著的位置上來。(文章中各例都用//將主位和述位分開,述位均為斜體。)
例1 Knowledge of world geography, for example, // has never been strong in this country. (Taking Sides, 1989)
在這一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提出的話題或是主題就是Knowledge of world geography,作者把這一主題置于句首,從認知的角度來說,先入為主的觀念在讀者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讀者想要關(guān)心的是這一主題,作者想要在以下的部分告知什么樣的新信息?而議論文的要旨就是開門見山地陳述作者的觀點再輔以嚴謹?shù)恼撟C。這才使得這類主位成為議論文中主要的主位類型,也就成了原型范疇理論中的典型成員。
但是,在文章中,并非所有的句式都會采用統(tǒng)一模式,也就是說,從人們的認知角度出發(fā),典型性的成員具有顯著效應(yīng),但同時如果采用同一結(jié)構(gòu),勢必會使語言顯得單調(diào)、枯燥,達不到使讀者印象深刻的目的,同時也違反了語言的多變性特點。因此,在大量使用無標記性主位這種典型成員的情況下,作者還會使用其他不同的非典型成員,但其比例遠遠小于典型成員,但也呈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非典型成員型的主位類型。在議論文中,使用較多的還有副詞性結(jié)構(gòu)、介詞短語結(jié)構(gòu)、語篇結(jié)構(gòu)和從句結(jié)構(gòu)型等標記性主位結(jié)構(gòu)。
例2 According to Turner,// global communications have made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so interdependent that there is no longer any such thing as foreign.
例2中“According to Turner”, 屬于主位類型中的非典型成員,但還不是所占比率最少的主位類型,在這里,作者借用according to 這一介詞短語,將句子后半部分中觀點的提出者置于句首,使讀者在心中對觀點的提出者有了鮮明的印象。Langacker(1991) 早在1991年就提出了認知參照點模型(Reference-Point Model),又叫the Principle of 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下文簡稱CRP):認知參照點是人類一種基本的認知能力,普遍存在于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中。Langacker(1991)指出:世界可被想象成有無數(shù)各種不同特征的事物,這些事物對于特定的觀察者來說,其突顯度有很大差異。
在議論文中,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在逐漸由非典型成員向邊緣成員過渡的標記性主位類型還有,textual,clause 和adverbial groups。
例3 Secondly, pruning // may be done to make the tree healthier.
例3 屬于前面所說的textual theme。 這類主位類型在議論文中還是占有相當(dāng)大的比率。因為議論文強調(diào)論述時的條理性和嚴謹性,這類主位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這幾種主位類型的交替使用,使得原本以語言嚴謹、句式變化較小的議論性文章顯現(xiàn)出了語言的細微變化,增加了語言的豐富性和可讀性。
2.2 英語語篇的范疇
主位推進概念最早由F. Danes提出( 1974)。在完整的語篇中,句子前后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間會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和變化,這種聯(lián)系或變化就叫推進(Danes 1974) 。主位推進的模式有不同的劃分方法。F. Danes提出3種主位推進模式, 國內(nèi)著名語言學(xué)家徐盛桓(1985)提出4種,黃衍(1985)提出7種,黃國文(1988)提出6種。在筆者所進行的基于語料庫的議論性語篇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4種主位推進模式被廣泛使用即 TP with same theme(40.7%,共使用了700次),TP with same rheme(27.1%),Simple linear(25.75%)和 TP with continuous theme(10.6%)。
那么從原型范疇理論的視角下,我們該如何看待主位推進模式的這一分布情況呢?
眾所周知,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它主要用概念、判斷、推理來表明作者的觀點或闡明道理,或反駁別人的意見或指出其謬誤。議論文的語言是以議論為主,而記敘、說明、抒情等也有,但都是為議論服務(wù)的。議論文的語言講究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性,表達要求準確、鮮明。從議論文的寫作目的來看,要求準確鮮明地闡述作者的觀點,有很強的說服力,這就決定了在行文時必須簡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進行邏輯嚴謹?shù)呐袛?、推理或駁斥。那么將要闡述的要點直接置于句首,或是文章的第一段就會使觀點明確,形成開門見山的行文方式。
例4 (1) Secondly, Americans// lag behind their European and Asian counterparts in knowing a second language. (2)Less than 5 percent of Burson Marchall’s U.S. employees know two languages. (3)Ogilvy and Mather has about the same percentage.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Why is America lagging behind in the global PR race? 這一句分析的是第二原因。很明顯,此例中的 T1是 Secondly , Americans,T2為Less than 5 percent of Burson Marchall’s U.S. employees,T3 則是 Ogilvy and Mather 也就是Americans中的一部分。盡管這3個小句的主位并不完全一樣,但主位之間有著包含與被包含的關(guān)系,因此這類情形也屬于主位同一型。當(dāng)然,在很多的語篇中主位同一型所呈現(xiàn)的是主位完全一致的。如:
例5 (1) Uniforms// also have many practical benefits. (2) They //save on other clothes. (3)They //are same on laundry bill. (4) They //are tax-deductible. (5) They //are often more comfortable and more durable than civilian.
T1 uniforms
T2 they
T3 they
T4 they
T5 they
T1——R1
T2(T1)——R2
T3(T1)——R3
T4(T1)——R4
T 5(T1)——R5
在這一例子中,第一小句也可以說是全段的主題句。小句中的述位practical benefits 包括了全段其他的述位即(R1=R2+R3+R4)。如果將語篇中的主位推進模式的類型加以改變,那么,這種簡潔的、有說服力的、有邏輯性的語言形式將無法實現(xiàn)。在所收集的議論語篇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兩例中所看到的都是議論文中最典型的主位推進模式類型,可以算做是原型范疇理論中的典型或中心成員,其他的均以此為中心,向邊緣發(fā)展。處于最外圍的就是TP with continuous theme。 這一類型的主位推進模式在話題之間逐漸轉(zhuǎn)換,語言的變化性較強。讀者在閱讀時需要付出的認知努力將比典型的主位同一型(TP with same theme)要多得多。在所有收集的100篇議論文中,這種典型的主位推進模式共使用了700次。正是這樣使議論性文章的論證主題簡明扼要。
但是,議論文在論證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論證方法,因此在語言上也會有一些記敘、說明、抒情的出現(xiàn),但這些都是為了議論服務(wù)的。 因此也就決定了主位一致型的推進模式是處于中心地位,一旦主位推進模式發(fā)生改變就意味著語句要強調(diào)的要點處于標記性位置,也就是信息凸顯的位置。同時也可以看到述位同一型(TP with same rheme)的推進模式也有相當(dāng)?shù)谋壤?27.1%),共有88篇議論性語篇中使用了這一推進模式。和 TP with same theme一樣,這一模式對于語篇的發(fā)展有益是因為這兩種推進模式均圍繞著同一主題而展開。下面引用的是本研究中運用的一個例子。
例6 (1)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large population // have long been a subject of discussion among economists.(2)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 the supply of good lad is limited. (3)To feed a large population, // inferior land must be cultivated and the good land worked intensively. (4)Thus each person // produces less and this means a lower average income, than could be obtained with a smaller population. (5)Other economists // have argued that a large population gives more scope for speci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such as ports, roads and railways, which are not likely to be built unless there is a big demand to justify them。
T1——R1
T2——R2(T1)
T3 ——R3(T1)
T4——R4(T1)
T5——R5(T1)
原型范疇理論在認知語言學(xué)中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將這一理論用來進行語句和語篇的分析,讓讀者有了對信息的全新把握能力。這一理論有著很深的哲學(xué)基礎(chǔ),在本文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原型范疇理論中關(guān)于典型成員、非典型成員和邊緣成員的論述。在議論文的語言中處于中心地位的無標記性主位和語篇推進中的主位一致性主位推進模式的大量運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議論性語篇的語言特點以及這類特點的成因。
[1] Danes,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M]//F.Danes(ed.).Papers i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Prague:Academia,1974:279-376.
[2] Geoff Th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643.
[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1994:38-44.
[4] Langacker, 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Ⅰ: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506-520.
[5]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Ⅱ: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336-350.
[6] 戴祿華.原型范疇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xué)的啟示新探[J].懷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0(9):155-158.
[7] 龔曉斌.原型范疇理論對漢英成語相互轉(zhuǎn)換的啟示[J].山東外語教學(xué),2010(2):104-107.
[8] 黃琦.原型范疇理論下的英漢模糊語言的差異[J].河北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0(1):159-164.
[9]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36.
[10]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67.
[11] 黃衍.試論英語主位和述位[J].外國語,1985(5):102-106.
[12] 劉景霞.主位、話題與連貫[J].南華大學(xué)學(xué)報,2006(10):96-99.
[13] 劉景霞.主位結(jié)構(gòu)的層次性與語篇的生成[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8(4):406-409.
[14] 劉曉璇.原型范疇理論下的英語多義詞詞匯教學(xué)[J].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0(12):164-166.
[15] 李艷平,朱玉山.英語語法教學(xué)的原型范疇理論觀[J].外語教學(xué),2011(1):62-65.
[16] 石幼珊.名人演說一百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7:384-390.
[17] 王寅.認知語言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99-112
[18] 徐盛桓.再論主位與述位[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85(4):47-50.
[19] 岳好平.原型范疇化理論視域下“from”的空間隱喻拓展[J].湖南大學(xué)學(xué)報,2009(7):94-98.
[責(zé)任編輯:孫義清]
G642
A
1671-6876(2012)03-0282-04
2012-07-05
程愛群(1970-),女,湖南益陽人, 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xué)及英語教學(xu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