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芬,鄔曉嵐,趙 燕
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理改變[1],隨著胰島細胞功能的進行性減退和內(nèi)源性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單純口服藥治療無法達到理想效果[2]。研究表明,及早使用胰島素除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外,同時還可以保護內(nèi)源性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本組研究探討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診治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糖尿病診斷符合1999年WHO診斷標準?;颊呔?jīng)2種及以上口服降糖藥治療半年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8.0 mmol/L,HbA1c>7.5%。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及妊娠、哺乳期婦女。126例患者中,男64例,女62例,年齡38~70歲,中位數(shù)年齡56.9歲。將12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60例,觀察組6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血糖水平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及運動控制,給予二甲雙胍(格華止)0.5 g,每日3次口服。對照組睡前皮下注射諾和靈N,從8 U開始。觀察組睡前注射甘精胰島素(來得時),初始劑量為0.2 U/kg,治療12周。初始每日檢測血糖7次,根據(jù)血糖情況調(diào)整胰島素用量,以后每3d左右檢測血糖,直至血糖達標為止。
1.3 評估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糖、血糖達標時間、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及低血糖發(fā)生率的差別。血糖達標標準:餐前4.4~6.1 mmol/L,餐后2 h 4.4~8.0 mmol/L。低血糖標準:患者出現(xiàn)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癥狀或者檢測血糖≤3.5 mmol/L均視為低血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yīng)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5.72±1.17)d vs.(9.89±2.18)d,P <0.05];治療前兩組血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糖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C肽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餐后2 h C肽值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比較
2.3 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嚴重低血糖事件及夜間低血糖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例,%)
研究表明,部分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B細胞功能已喪失約50%,隨著病情進展,胰島功能持續(xù)下降,導致口服磺脲類藥物效果不理想。持續(xù)的高血糖不僅使B細胞對葡萄糖刺激的分泌反應(yīng)減弱,同時也影響胰島素基因的表達,引起B(yǎng)細胞功能出現(xiàn)不可逆損害[3]。因此,當2型糖尿病患者單純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效果不理想時,應(yīng)早期行胰島素治療,目前主張首先給予基礎(chǔ)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
本文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餐后2 h C肽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甘精胰島素控制血糖更為理想,可有效改善胰島功能,且低血糖反應(yīng)少。甘精胰島素是采用重組DNA技術(shù)生產(chǎn)的新型胰島素類似物,皮下注射后形成微顆粒,最后分解成單聚體吸收,注射24 h無峰值,可顯著減少低血糖的發(fā)生[4-11]。研究表明,與諾和靈N相比,甘精胰島素可減少基礎(chǔ)胰島素的用量,控制患者體重增加,降低低血糖的發(fā)生率,且不會使視網(wǎng)膜病變加重。而諾和靈N的吸收和作用有峰值,作用時間較短,血糖波動大?;颊哂谝归g經(jīng)皮下注射諾和靈N后,往往在2~18 h之內(nèi)就已達到最大血藥濃度,而在次日清晨,由于體內(nèi)藥物濃度逐漸下降,患者極易發(fā)生“黎明現(xiàn)象”。本組研究結(jié)果表明:甘精胰島素的使用可使餐后2 h C肽值顯著增高,改善胰島功能。胰島功能的減退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減少的主要因素,胰島功能的恢復有利于胰島素介導葡萄糖攝取機制的改善[12]。
二甲雙胍藥理機制是抑制肝臟葡萄糖的產(chǎn)生和輸出[13-14],通過肝細胞膜G蛋白恢復胰島素對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抑制作用[15]。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肌細胞葡萄糖的無氧酵解,減輕胰島素抵抗[16-17]。
綜上所述,與諾和靈N相比,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降血糖效果更為理想,可改善胰島功能,且安全性好。
[1]Nathan DM,Buse JB,Davidson MB,et al.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J].Diabetologia,2009,52(1):17-30.
[2]王賓,胡桂榮,何麗,等.加用甘精胰島素對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控制不佳患者的療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6):438-440.
[3]全會標,高勇義.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6):1586-1590.
[4]戴慶,戴榮峰,邵敏潔,等.格列美脲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跩].中國臨床醫(yī)學,2010,17(4):533-534.
[5]劉巧玲,孟云霞,任利群.不同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療效及生存質(zhì)量影響的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1):1835-1837.
[6]楊穎,田源,高凌.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島素或甘精胰島素的療效比較[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3):140-142.
[7]張穎,李冬梅,李倩,等.甘精胰島素治療對2型糖尿病患者丙二醛及C反應(yīng)蛋白水平的影響[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1,24(1):49-54.
[8]畢明慧.甘精胰島素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18(3):367-368.
[9]鄭鳳鳴,俞娉,吳佳麗.甘精胰島素聯(lián)用格列齊特緩釋片治療2型糖尿病28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4):626-627.
[10]孫濤,齊林.甘精胰島素與預混胰島素的療效對比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9,5(6):17-18.
[11]陳莉,韓萍.甘精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30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比較[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1,14(4):344-345.
[12]齊艷紅,張曉丹,張曼力.甘精胰島素強化治療初診2型糖尿病33 例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4):63-63.
[13]周偉榮,常文閣.二甲雙胍和格列吡嗪早期聯(lián)合強化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2011,6(5):547-548.
[14]曲建昌,祝開思,王彤,等.羅格列酮和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1,6(3):286-287.
[15]麗文琴,殷洪二,薛慶培.胰島素聯(lián)合二甲雙胍短期強化治療對2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功能的影響[J].臨床薈萃,2006,21(5):325-327.
[16]陳勁松,欒曉軍,胡利東.甘精胰島素、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磺脲類繼發(fā)失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20):3479-3480.
[17]唐平,李紅輝,覃國珍.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口服降糖藥治療糖尿病的療效[J].中國藥師,2008,11(11):134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