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濤,李秀增,戴 明,吳志彬,陳月英
(本文編輯:潘雪飛)
各種應激社會心理因素使糖尿病患者處于應激性狀態(tài),干擾了血糖代謝[1];糖尿病和抑郁癥存在一定相關性,而糖尿病和抑郁癥共患時更是增加治療難度[2]。對糖尿病并抑郁癥患者予以降糖、抗抑郁聯(lián)合治療,在減少藥物用量,降低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旨在觀察對糖尿病并抑郁癥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二甲雙胍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米氮平治療的療效,現(xiàn)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門診和住院首診的2型糖尿病并抑郁癥60例。納入標準: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及《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障礙診斷標準。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分。排除標準:①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②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③不愿或不能完成臨床研究者;④對本藥過敏者。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聯(lián)合組、對照組各30例。聯(lián)合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56.43 ±4.99)歲。對照組:男19 例、女11 例,年齡(55.87 ±5.13)歲。兩組在性別、年齡、HAMD評分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藥方法 在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基礎上,兩組均根據血糖值調整二甲雙胍劑量,第1周二甲雙胍500 mg/d,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第2周增至1000 mg/d,及第3周1500 mg/d,餐前30 min口服,治療期間飲食控制及活動與治療前相符不變。聯(lián)合組加用米氮平(歐加農公司)(15~45 mg/d)治療;治療期間不用其他降糖藥物。
1.2.2 抑郁情緒評定量表選擇及測評方法 抑郁情緒評定選用HAMD[3]。該量表共分7大項24小項,由測試者決定每項調查得分,各項得分之和即為受試者總得分。測試時間應在開始治療前1周內和治療結束后1周內進行,對照組測試與標本檢驗同期進行。
1.2.3 血糖控制監(jiān)測指標 治療前后抽血測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時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
1.2.4 療效評定標準 主要觀察HAMD評分值、體重指數(BMI)、FPG、2hPG及 HbA1c值。以HAMD減分率[4]作為情緒改善的標準,減分率 =(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減分率≥75%為痊愈,50% ~74%為顯著好轉,25% ~49%為好轉,<25%為無效)。
1.2.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lián)合組HAMD減分率達59.45%,明顯高于對照組10.41%,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HAMD 評分、BMI、FPG、2hPG、HbA1c,聯(lián)合組下降幅度較對照組大(P<0.01,表1、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BMI的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BMI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n HAMD治療前 治療后BMI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30 28.97 ±3.06 11.77 ±2.67*☆ 25.59 ±1.11 25.61 ±0.93*☆對照組 30 28.83 ±4.10 25.83 ±3.76 25.57 ±1.23 24.12 ±1.17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PG、2hPG、HbA1c變化的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FPG、2hPG、HbA1c變化的比較(mmol/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n FPG治療前 治療后2hPG治療前 治療后HbA1c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30 9.73 ±1.40 5.31 ±0.73*☆ 16.21 ±2.74 8.26 ±1.67*☆ 10.10 ±1.59 6.89 ±1.12*☆對照組 30 9.67 ±1.17 8.38 ±0.85 16.31 ±3.02 12.33 ±1.93 10.21 ±1.54 8.87 ±1.40
兩組試驗過程中二甲雙胍平均日劑量分別為941.67 mg/d 和937.50 mg/d,無明顯差異?;颊叻?~2周時有惡心、食欲不振、伴輕微腹瀉,但可耐受,繼續(xù)服藥4周后癥狀基本消失。隨訪期間無一例發(fā)生心血管事件、低血糖反應,無一例無效病例。
糖尿病與抑郁癥共患時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糖尿病的部分病理生理改變可導致抑郁,抑郁癥使患者對糖尿病治療的依從性降低,血糖控制不佳,增加了治療難度。
本研究觀察到二甲雙胍聯(lián)合米氮平組治療后的HAMD評分、FPG、2hPG及HbA1c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且優(yōu)于對照組。因此,在糖尿病治療方案中積極納入抑郁癥治療方案不僅緩解抑郁情緒,而且可有效協(xié)同控制血糖,其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功能使抑郁癥狀好轉,逆轉抑郁狀態(tài)對血糖的負面影響,減輕負性情緒的胰島素抵抗,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5]。另外,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后可出現(xiàn)惡心、腹脹,但程度輕,可以耐受,并且有自限性,服藥4周后胃腸道不良反應基本消失,這與丁虹伶等[6]報道相符。
米氮平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能和5-羥色胺(5-HT)的抑制劑,具有加強去甲腎上腺能和5-HT神經功能的雙重機制,下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性;治療1周即起效,極大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減少自殺率[7]。米氮平對中樞 α2受體的親和力比對外周高10倍,且對5-羥色胺1型受體(5-HT1受體)的親和力較低,故對胃腸道不良反應少,對性功能影響較其他抗抑郁類藥物小且改善睡眠質量,對老年患者安全性高,可作為首選用藥。
[1]孫學禮,劉濤生,唐 莉,等.2型糖尿病患者生物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37(4):215-219.
[2]許搖敏,鄧大同,王佑民.糖尿病與抑郁癥[J].安徽醫(yī)藥,2011,15(5):631-634.
[3]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等.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220-223.
[4]黃繼輝,吳秀娟,鄭秀霞,等.米氮平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比較[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8,21(1):40-41.
[5]吳毓敏,郭選賢,韓瓊政.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心理干預加抗抑郁藥物治療療效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9(29):114.
[6]丁虹伶,程訓民,駱合德,等.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5,7(2):112-113.
[7]李 杰.米氮平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比較[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8,2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