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水滸傳》中,宋江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理想壯志等在梁山豪俠中顯得是那樣的格格不入。他正統(tǒng)觀念強烈,對孝順之道念念不忘,對朝廷忠心耿耿,而豪俠之特性在其身上并不突出,可以稱得上是披著豪俠外衣的孝子忠臣。
《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宋江身上的豪俠氣息并不明顯。
《水滸傳》里的豪俠們幾乎個個都擁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對江湖門道爛熟于胸。宋江是個例外,這方面的歷練、素養(yǎng)與其他好漢相形見絀。被虔婆抓住,他無法脫身(21回);被武松揪住,他束手無策(22回);清風寨里十四五個嘍啰就把他捉翻(32回);劉高親隨六七人就把他捉住(33回),無一不說明宋江武藝平平。揭陽嶺宋江被蒙汗藥輕而易舉地放倒了,潯陽江上宋江聽不懂板刀面、混沌等黑話(37回),說明他沒有江湖經驗,不識江湖險惡。
宋江對江湖好漢所推崇的義并不完全認同。其一,善待高俅,不為兄弟報仇。眾所皆知,高俅是林沖的仇人,作為頭領,宋江如若真講義氣,就該替兄弟報仇。但是,宋江并不這么做。高俅被活捉后,宋江完全是把高俅待為上賓,對兄弟們的“怒目而視,有發(fā)作之意”卻視而不見,根本不顧及兄弟們的感受。其二,保全名聲,不惜處死自家兄弟。出征大遼之際,朝廷賜下酒肉犒勞三軍。因官員徇私舞弊,克減酒肉,觸怒了將士,一個小牌手失手殺掉了廂官。就此事而言,固然殺人償命,但畢竟事出有因。宋江得知此事,不去追問是非曲直,為自己兄弟爭取生存的機會,而是擔心自己被連累,“揮淚斬馬謖”,以兄弟的性命換取了自身的平安無事。毒殺李逵也可作如是觀。宋江飲下朝廷毒酒后,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因為害怕李逵“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壞了?!保?00回)叫來李逵同飲毒酒。為了成全自己“清名忠義”的名聲,不惜以兄弟的生命作為代價。其三,替晁蓋通風報信,也不忘借機邀功。一般都認為通風報信很能見出宋江的幾分義氣,其實不然。我們且看宋江當時是如何對晁蓋說的:“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條性命來救你?!薄疤煨易苍谖沂掷?!”“我只推說知縣睡著。”給晁蓋報信,本是十萬火急的事,耐人尋味的是即使緊要關頭,宋江仍處處不忘提自己的冒死相救之恩,這種表白無非是“邀功”。事實上,即使宋江不通風報信,晁蓋等人也能逃脫,因為朱仝、雷橫都有意放走晁蓋,晁蓋也正是在朱仝的護送下逃脫的。因此宋江對兄弟的付出是有限的付出,這與朱仝義釋雷橫相差不啻天壤!
綜觀以上數(shù)例,可見宋江的確是把義氣不太當回事的。就連他那“仗義疏財”的美名,都該大打折扣的,關于這一點,拙作《宋江仗義疏財?shù)默F(xiàn)代解讀》①已有詳細論述,此處不贅。
豪俠每每坦坦蕩蕩,心口如一。宋江則工于心計,擅長權謀,把梁山好漢玩弄于股掌之間。初次露面,就盡顯他這一點。何濤要緝拿晁蓋,宋江心中算計要給晁蓋通風報信,說話卻滴水不漏。一開始就說晁蓋是奸詐之徒,為他的犯事幸災樂禍,使得何濤絲毫不懷疑。接著,安撫何濤,告訴他這事毫無難度,給何濤吃了定心丸,此后,又提出公文必須由何濤親自投給縣令,自己不能拆封,而不湊巧的是,縣令正在休息,所以只有順理成章地等待。再如晁蓋派劉唐下山,感謝宋江及朱仝、雷橫之恩。晁蓋此舉是出于對宋江等人的感激,宋江卻認為“空走一遭”,是多此一舉,因為“此間做公的多,不是耍處?!保?0回)他擔心什么?無非是怕自己與晁蓋等人的交往被人發(fā)覺,卷入官司。所以他自己取了五十兩金子,卻借口朱仝家境富裕,雷橫愛好賭博鬧事會走漏風聲,分別替朱仝與雷橫回絕了,真實的目的是不想暴露自己曾經為晁蓋通風報信。又如發(fā)配江州路上,宋江等被劉唐截住,劉唐要殺押送的公人,宋江假稱自己動手,輕而易舉地就把刀騙過來了,接著以自殺相威脅,使得劉唐不能不放棄殺公人(36回)。當然,最大的輸家是晁蓋,他將宋江視為心腹兄弟,宋江卻在上梁山后架空了他,將權力、威望集于一身。宋江的心機之重,好漢們無人能比。
宋江的本質,是深受封建禮教熏染的孝子忠臣。他的成長經歷與其他好漢不同,“自幼學儒,長而通吏”(120回),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孝順父親,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之凌云壯志。
孝順是宋江的一個突出特點,在誤聽父親死訊時,他痛苦自責,“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做下非為,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燕順、石勇抱住。宋江哭得昏迷,半晌方才蘇醒。”(35回)恨不得死去的是自己?;剜l(xiāng)之后,雖然得知“事已遇赦”的消息,心中卻憂愁百轉,“容顏不樂,眼淚暗流”,“家中官事且靠后,只有一個生身老父歿了,如何不煩惱!”(36回)對父親仙逝的痛惜何其感人。在宋江上梁山之前,豪俠們沒有家庭的拖累,沒有后顧之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大家可以率性而為。不過,當宋江上梁山之后一切發(fā)生了變化。宋江上了梁山后,首先牽掛家中父親的安危,不顧晁蓋再三勸解,表示“若為父親,死而不怨”,冒著生命危險,執(zhí)意下山去接父親。最終見到父親平安而至,宋江喜不自禁。重逢后,宋江第一句話就是表達對父親的歉意:“老父驚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負累了父親吃驚受怕!”(42回)為自己連累了父親而內疚不已。宋江的孝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種孝順也感化了公孫勝、李逵,公孫勝要回鄉(xiāng)探母,李逵也要把母親接來享福。當然,也不是說豪俠們就不能孝順長輩,只是粗獷豪放是他們的生活本色,柔情細膩與他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不太相稱。李逵在母親被老虎吃掉后,也只是一怒之下殺死一大三小四只老虎,很快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后了。
《水滸傳》中,大部分豪俠追求的不過是“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宋江卻志存高遠,心騖功名,他曾規(guī)勸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保?2回)這其實也就是宋江的理想,青史留名是他的追求。這種思想在他的詩詞中多有流露。潯陽樓題反詩,是在他喝醉酒且飽覽了江州的壯觀風景后有感而寫,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讓宋江寢食難安的是自己“名又不成,功又不就”。菊花會上,宋江乘著酒興寫下《滿江紅》一詞傾訴心聲,“中心愿,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保ǖ?1回)這個重陽節(jié),讓他縈繞在心的仍然是功名未遂。見到李師師后,“宋江乘著酒興,索紙筆來,磨得墨濃,蘸得筆飽,拂開花箋”,“盡訴胸中郁結”。讓他“郁結”于胸的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第72回),屈居梁山而無法建功立業(yè)。
有人認為,宋江上梁山是與朝廷割裂,是他思想上的一個巨大轉折。事實并非如此。他上梁山,是為了保命,是權宜之計。上梁山并不意味著宋江對朝廷的背叛,他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他真實想法是,“現(xiàn)今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保?6回)對此,李贄頗為反感:“若夫宋江,逢人便拜,見人便哭,自稱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學真強盜也?!雹谄鋵嵾@對宋江是一種誤解。“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確實是宋江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白。正是出于對朝廷的忠心,他積極部署招安,為此,借口元宵觀燈,打通李師師門路,又買通宿太尉,打通關節(jié),對于被俘虜?shù)某⒐賳T,宋江更是委曲求全,低聲下氣,多加厚待。在宋江的心目中,忠是壓倒一切的,忠的地位遠遠超出了義。宋江對朝廷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且不期待朝廷相應的回報。他勸武松,要“封妻蔭子”,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宋江等好漢大多數(shù)是沒有妻室的,是不近女色的,又何來妻子后人接受封賞?招安后,宋江也是竭盡所能,為朝廷分憂。攻打大遼時,遼國君臣承諾與之高官厚祿,可宋江不為所動,大敗敵國,表現(xiàn)出對國家的忠誠。宋江的忠,是一種沒有選擇、沒有條件的絕對服從,即使朝廷賜下毒酒,宋江想到的是:“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天子信聽讒佞,賜我藥酒,得罪何辜!我死不爭……”“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100回)。面對朝廷的昏庸,宋江絕無半點牢騷,非常順從地接受這種命運,完全是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臣,無怪乎李贄稱宋江為“忠義之烈者”。對于明哲保身、見機而退的道理,宋江并非不知,他曾經先后向長老、羅真人問自己的前程,說明他對自己的前途也覺得迷茫,但是,“以為見幾明哲,不過小丈夫自完之計,決非忠于君,義于友者所忍屑矣。”③對于朝廷不公正的待遇,宋江絕對沒有絲毫決裂的念頭。
如前所述,宋江是一個披著豪俠外衣的孝子忠臣形象。之所以讓宋江以這種形象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筆者認為,一是因史上確有宋江其人,“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曾經作為起義者的領袖讓官軍聞風喪膽;最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參加了平定方臘起義的戰(zhàn)爭。但歷史記載相當簡陋,這就為作家的再創(chuàng)作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因此,宋江形象的最終形成,主要受制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契訶夫曾經指出,“文學家是自己的時代的兒子,因此應當跟其他一切社會人士一樣受社會生活外部條件的制約?!雹堋白髡咄ㄟ^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以表達他的感受,并試圖以此喚醒讀者相應的感受。”⑤水滸故事在《水滸傳》問世之前就已經在民間流傳了,表現(xiàn)的是市民階層的理想趣味;但經過文人的加工、整理再創(chuàng)造,市民階層的品味被沖淡了,而表現(xiàn)出文人特有的心理,強化了人物的社會責任感、對朝廷的忠心。在古代,文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儒家思想,強調的是氣節(jié)和德操,注重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追求事功,強調對國家的忠誠,“即使在政治生活中遭受不公平待遇,仍當忍辱負重,忠于君王,不能犯上作亂。”⑥這樣的特征,在作者身上也具有,在宋江身上同樣也可以看到。明人王道生說:“先生之身世可謂不幸矣!而先生雖遭逢困頓,而不肯卑躬屈節(jié),啟口以求一薦。遂閉門著書,以延歲月,先生之立志,可謂純潔矣?!雹呤┠外质莻€正統(tǒng)文人,張士誠造反,邀請他加入,他婉言拒絕,不屈服于強權,保持人格的獨立與尊嚴,可見他確實是個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文人。將這種思想貫穿于寫作中,他就強調了對朝廷的忠誠,“相傳其成書之日,拍案大叫曰:‘足以亡元矣?!外种氖拢诖艘徽Z,躍躍然如見焉。”⑧他的心事,是“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是故憤二帝之北狩,則稱大破遼以泄其憤;憤南渡之茍安,則稱滅方臘以泄其憤?!雹崾┦嫌懈杏诔⒉荒苈?lián)合起義軍一道抗擊異族,以致江山易主,所以塑造了宋江的形象,以彌補現(xiàn)實的遺憾。趙小雷指出,“縱觀宋江的一生,作為其行為內在動力的,就是封建士大夫的報效朝廷和建功立業(yè)的正統(tǒng)觀念。因此宋江的矛盾是主觀愿望與客觀現(xiàn)實的矛盾,即能不能盡忠和如何盡忠的問題;而不是主觀愿望本身的矛盾,即想不想盡忠的問題?!雹馑谓詈笾员欢舅?,是因為在現(xiàn)實歷史的制約下,作者不能給宋江以更好的結局。但是,作者的態(tài)度卻非常明顯,結尾處,作者寫下律詩:“生當廟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鐵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嘯暮云稠。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弊髡呖隙ㄋ谓üαI(yè)、忠心耿耿,雖然對宋江的無辜被害而痛心,但是,畢竟壯志已酬,也算是死得其所了。而作者要讓宋江披上豪俠的外衣,無非是以此來網羅天下豪杰罷了。
總之,宋江是個披著豪俠外衣的孝子忠臣,這是我們解讀宋江、解讀《水滸傳》的一把鑰匙。
①張瓊《宋江仗義疏財?shù)默F(xiàn)代解讀》,《作家》,2009年第8期
②《水滸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1頁。
③⑦⑧⑨朱一玄《水滸傳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 172、121、127、171 頁。
④汝龍《契訶夫論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36頁。
⑤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頁。
⑥王同舟、陳文新《水滸傳——豪俠人生》,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頁。
⑩趙小雷《宋江忠義觀新論》,《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