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國
(寧夏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系 寧夏吳忠 751100)
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魏建國
(寧夏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系 寧夏吳忠 751100)
根據(jù)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采用主體性、非指導性、鼓勵性、實踐性等體驗式教學原則,運用情境體驗、角色扮演、案例、榜樣示范、辯論等體驗式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能有效地增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原則;方法
當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實踐證明,體驗式教學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死守學科知識體系,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填鴨式”教學的弊端,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體驗中,生動活潑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要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效果,我們必須把握一些基本的教學原則和方法。目前,我國雖有不少關于體驗式教學的研究,但對其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總結歸納比較欠缺,因此掌握體驗式教學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運用體驗方式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體驗的學習功能和優(yōu)勢,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觀和教學方式。[1]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喚醒學生內(nèi)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來造成個體內(nèi)心的認知沖突,通過探究互動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維的碰撞中進行體驗、探究、感悟、實踐,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心理素質(zhì)。
體驗式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主體的體驗性和參與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吸收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學習觀長處的基礎上,通過“情境—體驗—應用”的活動模式,在生動活潑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其主體作用,釋放他們的心理能量,展示他們的個性風采,促進人際關系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學生在輕松、愉快、有趣、和諧的氛圍中體驗心靈碰撞的樂趣,從而引導大學生心理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知識性、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必須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態(tài)度,除遵循課堂教學的一般原則之外,還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自身所特有的原則,它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課體驗式教學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發(fā)現(xiàn)學生身邊經(jīng)常遇到的心理問題,并借題點撥,促其自悟,使學生真正領悟問題實質(zhì),提高認知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其內(nèi)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和存在的問題來進行,只有這樣,心理健康教育課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為學生自覺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課要鼓勵學生“唱主角”,增加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能夠多說、多想、多做,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實現(xiàn)自我體驗、自我啟發(fā)、自我教育。同時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留有余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非指導性原則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的,他認為心理輔導應以雙方的真誠關系為基礎,這種關系不是一種灌輸?shù)年P系,而是一種啟發(fā)或促進成長的關系。[2]在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處于決定、控制、指導學生的地位,而是處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是學生的傾聽者和幫助者,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使課堂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探索價值觀,獲得情感體驗及正確答案是學生自己的任務。非指導性原則既體現(xiàn)了教育者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與信任,又體現(xiàn)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學生調(diào)動自我的力量,發(fā)揮自我指導的作用,解決自我發(fā)展與調(diào)節(jié)問題。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蒂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3]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啟示、激勵、引導及創(chuàng)設一系列科學的教學程序和學習氛圍,會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投向?qū)W生的每一份愛、每一份期望和鼓勵,都會通過激勵的語言,讓每個學生每天都在成功中體驗歡樂,提高自信心和成功的勇氣,從而獲得再進一步的動力。這就要求心理健康課的教師要相信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抓住閃光點,正面誘導、鼓勵,要使學生感到我能學會。教師應杜絕使用諷刺、挖苦、譏笑、揭短、打擊學生積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敞開心扉,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學生對問題答得不準確甚至錯誤,也應立即肯定這位學生敢于發(fā)言的精神,而當學生答得正確而精采時,教師不妨帶頭為之鼓掌,也可用動作、眼神的贊許信息。總之。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教師應盡量做到多贊美、少批評,創(chuàng)造出一種朋友間互傾衷腸的氛圍。
正確的思想來自于不斷的實踐,真切的感情體驗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到。這一原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不要只一味地靠傳授知識來教育學生,要花費較大的精力來設計活動情境,讓每一位學生都心情愉快的參加到活動中來,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不斷交互接觸感染,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得到各種深切的感情體驗,使各種健康的心理因素不斷得到沉積,心理不斷得到健全。教師在提高大學生認知水平的同時,重點應放在大學生行為的塑造上,行為乃是心理素質(zhì)的顯著標志。大學生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是學會自我分析、自我體驗和自我調(diào)控,學會排除生活、學習及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困惑、煩惱、焦慮等不良情緒,能夠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心理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心理發(fā)展方面都有一個提高。
上述各項教學原則是密切聯(lián)系的,在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任務、內(nèi)容,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應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是指向特定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nèi)容所制約、為師生所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guī)范和步驟,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技能而采用的方法。[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不同于一般學科的教學,因為它的教學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的知識,而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能夠從活動中懂得認識與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重要性,進而能夠主動的去發(fā)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zhì)。活動是體驗的載體,心理健康教育課可運用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創(chuàng)設情境是心理活動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為基點,創(chuàng)設出一系列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參與有關的活動,獲得心理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設計是體驗式教學的基礎,沒有好的情景設計猶如沒有好的劇本,即使演員再棒,也不可能演出好的電影。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新穎、獨特、豐富多彩的場景和畫面,盡快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氛圍中,用生動的情景,緊緊抓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設計的情景必須具備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易于操作和寓意深刻相結合的特點。
角色體驗法就是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或仿真情境,讓學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互動。通過自己的角色活動,獲得心理體驗,并分享體驗,分析角色行為,糾正錯誤,以形成特定的心理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在角色扮演中,人們能親身體驗和實踐他人的角色,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處境,體驗他人在不同情況下的內(nèi)心情感,同時,反映出個體深藏于內(nèi)心的感情。它的作用就是于在扮演角色過程中可以顯露當事人行為、個性上的弱點與矛盾之處,給當事人宣泄壓抑的情緒提供了機會,讓其能夠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使其從中學會合理而有效的行為方式。而作為觀眾的學生雖不扮演角色,也可能對扮演者發(fā)生認同作用。
案例體驗法主要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具體內(nèi)容將課前準備的有關案例提供給學生,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思考、討論,鼓勵學生既要暢所欲言,又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還要大膽討論,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進一步理解理論原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案例體驗法中,每位個體在發(fā)揮自己智慧的同時,也學習了其他人的智慧,形成了集全員智慧于一身,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理想學習效果,尤其在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觀點、原理的理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大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如在講授“心理健康”這一章節(jié)時,首先給同學們呈現(xiàn)“選擇休學的大學生”這樣一個案例,引發(fā)大學生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以及如何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討論,通過激烈的討論,他們意識到心理健康不僅僅是成績好、循規(guī)蹈矩、聽家長的話、不惹事生非的乖孩子,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并悅納自己、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較強的挫折承受能力等等;同時他們對心理健康對自己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積極的認識。
榜樣示范體驗法是指教師運用典型形象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或者奮進精神等影響學生,促進他們個性習慣或者優(yōu)良品質(zhì)形成的方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種教育方式有很強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講到“如何面對人生的困境和挫折”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先講述了一個貧困大學生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然后告訴他們這個學生就在他們之中,他們立刻驚訝地張望,看得出身邊同學的故事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以身邊的優(yōu)秀同學做榜樣,現(xiàn)身說法,言傳身教,更容易獲得同學的認同,對于處于同樣或相似境況下的同學,這種榜樣的深刻觸動有助于他們重新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反思,從而改變他們的認知行為,同時,也加深了其他同學對于挫折的認識理解,從中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辯論式體驗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具體內(nèi)容,提供一個共同的話題,把學生分成持不同意見的多方,要求各方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他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如針對“大學生談戀愛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一問題,辯論各方踴躍發(fā)言,積極陳述自己的觀點,力爭說服他方,激烈的辯論,激發(fā)了他們對問題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在反駁他方的觀點時,也了解了問題的多角度看法,最后教師對各方的辯論結果進行融合總結,促進他們對問題的全面深刻認識,同時有助于他們今后對社會問題的積極理解以及主動適應。
上述各類體驗式教學方法各具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須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教學任務,以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為出發(fā)點,恰如其分地選定不同情境下效果比較滿意的教學方法,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使用的方法除了以上論述到的以外,還有許多其它的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游戲法、自述法等。為使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應把多種教學方法緊密結合起來,以一種方法為主導,多種方法為輔助進行教學,不能孤立地去適用某一方法。
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并不排斥和否定課堂教學常用的其他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而是強調(diào)各種教學原則和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使它們統(tǒng)一于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選擇和運用體驗式教學原則和方法會受到一定的課程時間和必要的前期準備工作的制約和影響,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既通過體驗式教學實現(xiàn)個別化的教學目標,又在團體互動、相互合作中達到更高的學習水平,并且能更加長久地把學習效果移植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1]朱海娟.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12).
[2]黃濟,王策三.現(xiàn)代教育理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P373-375.
[3]葉彩娟.課堂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0(9).
[4]鐘啟泉,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P210-211.
本文為寧夏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寧高教[2011]271號)
魏建國(1964-),寧夏青銅峽市人,碩士,副教授,寧夏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