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霄,趙杭生
(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和資源應用服務支持平臺的建設則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資源庫建設更具現實意義。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我省教育資源建設現狀,提出我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方向和思路。
“十一五”以來,浙江省加強了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力度,實施了 《浙江省教育資源建設規(guī)劃(2008-2010 年)》、“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高校數字圖書館等建設項目,推進了全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基礎教育建立了以特級教師網絡工作室、農村青年教師成長網絡工作室和學科協作組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資源網,日訪問量5萬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國家精品課程200余門,初步建成數字圖書館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區(qū)初步建成了市、縣、校(高校)三級教育資源應用網站,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提供了資源。師生應用數字資源的能力與積極性得到一定提升,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初具規(guī)模。
雖然我省教育資源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資源建設與教育現代化要求、各類教育發(fā)展需求,資源應用平臺的服務能力與滿足個人學習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目前,我省教育資源在內容上還不夠豐富——基礎教育資源主要限于義務教育段資源,學前教育段與高中教育段資源薄弱,面向學生的資源大量缺乏;職業(yè)教育缺乏支持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資源庫;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分散存儲,沒有得到充分整合與共享;特殊教育資源的形式和內容有待研究與實踐;教師繼續(xù)教育需要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終身學習資源不能滿足不同群體學習者的多樣性、個性化要求。在資源建設上,往往采用從上至下的建設機制,建設的資源與實際使用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省、市、縣(市、區(qū))、學校都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資源建設,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機制,資源建設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資源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在資源的應用上,靜態(tài)資源簡單堆砌的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動性參與、協作性參與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已建設的優(yōu)質資源缺少建立應用推廣與反饋機制,使資源得不到有效的應用和優(yōu)化。
我省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范圍涉及基礎教育到終身教育各學段,資源使用對象多且差別大,資源內容與形式多樣,建設相對復雜,結合當前資源建設和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索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設思路:
教育資源建設的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教育教學。所以,資源的建設應以需求為導向,從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們通過座談調研、發(fā)放調查問卷、總結以往資源建設項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類教育對數字資源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
1.主要建設目標
為緩解各類教育資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蓋基礎教育、中等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社區(qū)與終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學資源庫,加強數字化教育資源體系建設;為增強資源應用平臺的服務能力,基于云計算技術建成以浙江教育資源網為核心,融合各類教育資源網站、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和海量學習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最終實現建立多層次、智能化、開放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和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的建設目標,全面支持教師教育教學和專業(yè)發(fā)展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滿足各類學習者“人人、處處、時時”的學習要求,形成資源廣泛應用的格局。
2.主要建設內容
(1)數字化教育資源庫
一是基礎教育。為促進中小學課程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提供較為完備的課堂教學資源,建設覆蓋各學段的學科資源庫;配合即將啟動的高中新課改,促進高中多樣化辦學,均衡教育條件差異,豐富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建設多學科、多類型的高中選修網絡課程;為大力開展基于網絡的學科教研、資源匯聚、交流討論與教學指導活動,開設特級教師(教育專家)工作室、學科網絡教研組、教育教學論壇等各類網絡教育社區(qū);開辟面向全省學生的網絡學習與活動頻道,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境;建立內容齊全、形式多樣、方便選購的教育資源超市,鼓勵廣大資源廠商、教育機構和教師積極建設優(yōu)質資源,形成有償共享與資源互換平臺,以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二是職業(yè)教育。為加強涉及我省十二五期間重點發(fā)展的先進制造業(yè)、現代服務業(yè)、現代農業(yè)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yè)的專業(yè)教學資源建設,推進全省中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建設涵蓋28個專業(yè)的教育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素材、教案、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項目教學案例、實訓傳真軟件等;建設專業(yè)類網絡工作室和教育論壇,形成職業(yè)教育教學交流的主要陣地;建立以專業(yè)技能證書考試試題為主要內容的考試題庫系統,提供技能知識測試與指導;建立職業(yè)教育數字化資源開發(fā)基地學校的建設機制,提升職業(yè)學校在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能力,建立資源建設教師隊伍。
三是高等教育。為加強高校優(yōu)質資源建設與共享,以覆蓋高校重點學科和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的課程資源為主要內容,提供面向全省的高校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享與應用服務,開展校際“資源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的活動,并形成課程優(yōu)質資源開發(fā)、管理、評價和資源共建共享的體制和政策機制;開展研修和培訓,積極引導新一輪課程資源建設;整合大學特色優(yōu)質資源,擴大藏品數量和規(guī)模,加強資源的展示與共享,建成多學科融合的大學數字博物館體系;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提升文獻保障服務水平。
四是特殊教育。加強特殊教育資源建設研究與實踐,針對視障、聽障、智障建立包括培智學校教材、中國手語、語言康復訓練資源、盲教育的資源庫。為提供個別化教育參考性教學建議,開發(fā)各種標準化的測驗和評估工具,制定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階段目標、發(fā)展規(guī)劃與相關的配套教育計劃方案,同時供家長和學校行政部門查詢。為豐富學生的生活,增長其見識,建設有聲讀物采編錄制系統,制作各種有聲讀物素材;為指導視障教育工作者掌握從事視障教育訓練的科學有效的手段、方法,建設包括視障成因及類別指導分析、功能視力檢測、視功能訓練與指導等基本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培訓視頻教程的視覺康復視頻教學系統,以提高視障教育的質量。
五是教師繼續(xù)教育。為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加強優(yōu)質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資源開發(fā),內容包括開發(fā)、評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精品網絡培訓項目,開發(fā)、評選優(yōu)秀校本培訓項目和課程,選擇購買、引進、征集優(yōu)質網絡教師培訓課程資源。建設教師自主選擇培訓、培訓信息與課程管理、培訓機構項目申報審核、教師培訓信息統計分析等為一體的教師培訓服務平臺,創(chuàng)新教師培養(yǎng)培訓模式,共享優(yōu)質教師培訓資源。
六是社區(qū)與終身教育。著眼于建設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省的全局,滿足全民學習者的多元化、多樣性需求,匯聚優(yōu)質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內容上的縱向銜接、橫向覆蓋,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學科的學習資源體系,實現學分銀行等功能的資源庫應用服務。培育一批開展終身學習資源建設的骨干學校、若干資源建設課程組和工作室,開展資源建設活動的合作。
(2)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
基于云計算技術建成以浙江教育資源網為核心,融合各類教育網站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和海量學習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多層次、智能化、開放式的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包括在線學習系統、資源交換與共享系統等,并拓展在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上的應用。
一是在線學習系統。在線學習系統以多樣化、自主性學習需求為目標,建立集資源智能搜索支持、課程學習支持、專家指導幫助、學習社區(qū)建立、個人空間管理、協作學習開展、學習評價反饋、資源智能推送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資源整合靈活、可擴性強、人機界面簡潔、使用方便的個性化學習平臺,并支持移動學習。
二是資源交換與共享系統。建立用于分布資源及異構資源整合歸類的數據交換和融合系統,實現資源目錄集中管理與同步更新,并提供資源站點信息查詢的強大檢索系統。建立內容授權訪問機制,實現不同站點間的系統互訪,達到共享資源的目的。建立整合各地各校資源網站,支持教師快速有效查找、下載、交流資源的業(yè)務系統,對各種形式可使用的數字資源按照標準進行充分交換與共享,發(fā)揮資源利用效益。
目前,我省教育資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投入進行建設,一般采購建設的資源是建設完成后再使用,對資源的使用效果方面無法控制和制約,不利于優(yōu)質資源的建設。針對相關問題,我們改革了資源采購方式,提出了部分資源按照瀏覽、下載數量向資源提供者支付采購資金,確保優(yōu)質資源的建設,同時也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雖然政府發(fā)揮了主導作用,但其他資源建設單位與個人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沒有得到調動。所以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資源的建設與運行機制,并積極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主要在基礎教育段資源建設中,引入市場機制,探索實踐教育資源超市模式,為各方搭建資源交換共享平臺,以滿足資源的個性化、專業(yè)化需求。資源超市的開設為資源需求者提供更多特殊性要求的通道,為資源建設者創(chuàng)造了更多商機,可以調動建設的積極性。資源超市采用交換與購買支付的形式,來獲取所需的優(yōu)質資源。此外,在地市與學校建設層面上,設立教育資源開發(fā)基地單位,通過課題申報評審等形式遴選好的資源建設項目,在解決實際需求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資源建設研究隊伍,不斷加強有關資源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逐步形成資源建設的指導理論。
目前我省建設了很多靜態(tài)資源,以教師資源為主,使用存在單向性的缺點,今后更需要有類似三大系列網絡工作室的互動性參與的資源,所以還將繼續(xù)建設工作室、論壇等多種形式的互動性資源,形成網絡社區(qū)。在未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式下,學生資源的建設也非常重要。應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應用,加強有助于引領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有效學習的資源建設,初高中通過網絡課程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要,培養(yǎng)學生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在資源服務支持平臺建設上,操作使用簡便是網站功能設計的目標。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個人應用門戶系統,網站所有重要信息及資源可以映射在個人門戶中,為用戶過濾不必要的繁雜信息。同時,根據用戶對資源的使用情況建立數據倉庫,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需要的有關資源信息,網站實現智能化推送服務。每個用戶又是平臺資源的生產者,優(yōu)質的資源都可以被推薦與交流,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加強優(yōu)質資源的推廣也是不可缺少的。建立長期穩(wěn)定、規(guī)范可行的應用培訓機制,在全省范圍內挖掘應用典型,宣傳示范推廣,充分調動廣大師生應用資源教學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資源評價評星等功能,建立資源應用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掌握廣大師生對資源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和完善資源的內容與使用功能,提高資源質量。建立資源應用激勵機制,制定資源應用的獎勵考核辦法,對各地、各校資源應用情況進行統計與通報,形成教育教學資源廣泛應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