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勇
(貴州省銅仁公路管理局)
(1)考慮到現(xiàn)場的地質情況,底座基礎開挖后,先鋪70 cm厚8%石灰土,后用推土機推平,打夯夯實,防止底座下沉。
(2)底座基礎長26 m,寬1.4 m,底座基礎采用40 cm 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上澆筑10 cm 厚混凝土臺座,考慮到底座兩端受力較大,每四道臺座兩端連成一個整體。
(3)底模為厚3 mm 的鋼模,上涂優(yōu)質機油,兩側用槽鋼架立,槽鋼內(nèi)安置Φ4.0 cm 橡膠軟管,防止漏漿。為便于模板支設,底座每隔50 cm 設Φ7.5 cm 拉桿孔一道。
(1)底板鋼筋直接在底模上,一次綁扎成型。
(2)每側腹板鋼筋分五段,預先綁扎成型后運至現(xiàn)場安裝、連接。
(3)頂板鋼筋分五段,預先綁扎成型,待內(nèi)模支好后,再安放就位。
(4)鋼筋的連接方式:鋼筋直徑≥12 mm 時采用焊接,鋼筋直徑<12 mm 時采用綁扎。綁扎和焊接長度符合規(guī)范要求。
波紋管的彎折處采用圓曲線過渡,管道必須曲線圓順。預制箱梁定位鋼筋,焊在受力筋上,曲線部分以間隔為50 cm、直線段間隔為100 cm 設置一組。頂板負彎距鋼束的定位鋼筋焊成方格骨架,每隔100 cm 設置一組焊在頂板鋼筋上。
端跨梁的支座預埋件、毛勒縫預埋鋼筋,邊梁護欄預埋件及泄水孔位置嚴格安放,與骨架筋焊接,保證混凝土澆筑時不移位。
內(nèi)模采用竹膠板作面板,方木作支撐,一套內(nèi)模由7 片組成,模板表面光潔、平整,接縫嚴密不漏漿。
拌合的混凝土材料嚴格按配合比要求進料,下料時嚴格按照配料單確定材料用量,投料順序為:粗 骨料水泥細骨料水粗骨料。攪拌時間不少于1.5 min,隨時要測坍落度,按要求制作和養(yǎng)護試件。
需注意的問題是:
(1)澆筑腹板時,嚴禁振搗棒觸動波紋管。
(2)澆筑頂板時,要輕落滿鋪,防止重落沖擊芯模。
(3)澆筑完成后,由專人將表面抹壓、找平、拉毛和達到一定強度后鑿毛。
(1)檢查現(xiàn)場混凝土試塊是否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90%;
(2)千斤頂、壓力表,錨具進場前均應檢查和校驗,具有合格的張拉機具才能進入現(xiàn)場使用。
鋼絞線下料時采用砂輪機切斷,下料長度=孔道設計長度+張拉機具工作時所需的長度。若交角為0°時,對于中跨梁,每束鋼絞線長度N1=25. 88 m,N2=25. 94 m,N3=25.70 m;對于邊跨梁,每束鋼絞線長度:N1=25.93 m,N2=25.95 m,N3=25.80 m,對于交角10°時,對于中跨梁,每束鋼絞線長度N1=25.83 m,N2=25.89 m,N3=25.65 m;對于邊跨梁,每束鋼絞線長度:N1=25.90 m,N2=25.92 m,N3=25.77 m,鋼束制作要順直、均勻,綁扎應牢固,編好的鋼束應妥善保管,在堆入、運輸和安裝過程中不得發(fā)生物理和化學損傷。
(1)鋼絞線張拉順序:預應力張拉應對稱平衡,箱梁的三種鋼絞線的張拉順序為N1、N2、N3對稱均勻張拉。
(2)預應力張拉工藝
預應力張拉采用兩臺150 t 千斤頂,從兩端同時張拉。
①將每束要張拉的鋼束理順整齊,嚴禁交叉擠壓。
②裝工作錨環(huán)和卡片,要求兩卡片外露面平齊,間隙均勻。
③裝限位板。
④裝千斤頂;務使千斤頂、限位板、錨環(huán)、錨墊板都在同一軸線上(即四對中),鋼絞線在千斤頂內(nèi)不得交錯。
⑤開動油泵稍許打油,千斤頂保持適量油壓后,稍松千斤頂?shù)跛?,調整千斤頂達到四對中。
(1)分級張拉操作中,張拉鋼束兩端油壓上升速度同步穩(wěn)定,使鋼絞線受力均勻。
(2)達到初應力稍停,記錄張拉缸行程,作為實際延伸量的起點數(shù)據(jù),每級測量一次至超張拉。
(3)鋼束張拉完畢后,延伸量用鋼尺量,測量用鋼尺量15%FK ~100%FK 之間的伸長量,計算實際伸長值ΔL(mm)。
式中:ΔL1為從15%FK 到100%FK 間的伸長值,mm;ΔL2為15%FK 以下的推算伸長值,采用相鄰級的伸長值(mm)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差值控制在6%以內(nèi)。
(4)盡量避免斷線和滑絲現(xiàn)象,每一片梁允許發(fā)生一絲,如超過規(guī)定則換束重拉。
(5)張拉缸回油即進行錨固,全部回零卸除工具錨和千斤頂?shù)葯C具。
(6)張拉時隨時觀測箱梁起拱度和梁體的變化,張拉完畢后,量測起拱度,并切割端頭多余的預應力筋,嚴禁用電弧焊切割,可用砂輪機切割,外露長度不小于30 mm,立即用水泥漿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