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
摘要:隨著語言教學研究的重點從研究教師如何教轉向學習者如何學,人們更重視學習者個體因素對外語學習結果差異的影響。學者們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重要影響,注意到外語學習焦慮這一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本文將討論外語學習焦慮情感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克服和減輕學生外語學習焦慮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情感;焦慮;外語學習
情感是個體對現(xiàn)實事物產生的內心體驗及其相應的外在表現(xiàn),語言學習本身作為一種人類最為普遍的認知活動,必然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過濾假說認為情感因素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它對語言輸入進行過濾,從而阻礙或加速語言習得。許多專家的研究表明,焦慮情感與學生口語表達的復雜程度有關聯(lián);還有一些專家通過各自設計的量表對外語學習焦慮進行了量化研究。科學家指出動機、焦慮、自信三大因素是導致學習者產生情感障礙的主要原因,語言焦慮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所特有的一種復雜的情感,被認為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情感:動機、焦慮、自信
1. 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者學習的內部動力
它可分為表層動機和深層動機。表層動機通常與個人的前途有關,動力來自于外部,這些學習者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學習,一旦達到目的,往往會停止學習。深層動機則源于學習者的自身需要,如來自對英語語言或文化本身的興趣等,強烈的深層動機能降低學習者的語言焦慮,刺激他們尋找使用語言的各種機會,嘗試采納不同的學習策略,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 焦慮是外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不安、失意、煩躁和害怕犯錯誤的心理狀態(tài)
就其作用而言,焦慮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型和妨礙型,前者可激發(fā)學生努力克服焦慮感覺,將焦慮轉換成一種動力去挑戰(zhàn)困難;而后者則導致學生退縮不前,逃避學習任務。適度的焦慮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的動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焦慮水平過高或過低則對學習不利。
3. 自信心是外語學習者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主觀評價和意識
它是外語學習成功的心理基礎,在外語學習中,自信心強的學習者由于情感焦慮低,學習動機強,對學習保持很高的熱情,能主動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他們能獲得較理想的學習效果和更大的自信。而自信心弱的學習者情感焦慮較高,動機小,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外語,甚至對外語學習產生排斥心理,語言發(fā)展會因此產生嚴重的阻礙。
二、焦慮情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負面影響
1. 交際焦慮。在英語學習的四要素——“聽、說、讀、寫”中,“說”被普遍認為是最能誘發(fā)焦慮情緒的因素,也即是誘發(fā)交際焦慮。當一個人用自己還不熟練的外語進行交際時,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xiàn)威脅壓力和焦慮情緒。而當交際對象是外國人、教師、或外語成績優(yōu)秀的人時,尤其如此。
2. 考試焦慮。這可能是學生學習技能中的缺陷引發(fā)的??匆粋€人考試時憂慮多少事,可相當準確的預測考試成績。這是因為心力用在憂慮這種認知活動時,用于處理其他資訊的心力自然減少。如果學生在考試時不斷擔憂不及格,用在思索考題的注意力必然減少,于是憂慮者往往一語成徽,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預言的災難。
3. 負評價焦慮。負評價會挫傷自尊心、打擊自信心。過于關注他人對自己看法的人,其行為方式就會把可能出現(xiàn)的不利評價因素降到最低程度。
三、語言焦慮產生的原因
學生語言焦慮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
1. 學生本人性格怯懦、缺乏自信心和冒險精神。這樣的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焦慮從理論上講屬于氣質型焦慮,受這種焦慮影響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經常表現(xiàn)為:聽課時不愛抬頭,避免與老師的目光接觸,回答問題時心跳加快、聲音很小,給人一種麻木、“凍僵”的感覺,甚至還會出現(xiàn)手心出汗、語音變調、說不出話、牙齒打顫的現(xiàn)象。
2. 學生的競爭天性和好勝心容易導致其焦慮感。從根本上講,即使是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但當他們把自己與其他同學或與理想化的自我表現(xiàn)做比較、發(fā)現(xiàn)別人比自己成績高或課堂表現(xiàn)好于自己或者認為自己表現(xiàn)不夠理想時,心理便會焦慮不安。
3. 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操練就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容易產生緊張不安的心理。這種在某一特定時刻產生的焦慮屬于一次型焦慮,具體表現(xiàn)為:語言表達不流暢、結巴,有時還會夾雜一些口頭語,如“這個”、“那個”、“不是”、“不對”等等。
4. 英語課的考試成績、水平測試成績、口頭和書面表達任務、英語學習中的自尊心等也都會使學生產生焦慮情緒。通過與學生接觸、交流以及對平時教學經驗的總結,在英語課堂上,當學生被老師要求用英語進行交流或表達時,覺得自己沒有用漢語表達準確、流暢、充分,因此擔心同學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太低。
四、重視情感培養(yǎng),克服焦慮情緒
(一) 情感教育與語言實踐相結合
情感是外語學習成功的心理基礎,必須重視外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了解自身與他人的情緒、動機與工作習性;如何將這份了解運用到學習、生活上以促進人際的和諧、學業(yè)的發(fā)展。
(1)認識自身的情緒。不了解自身真實感受的人必然淪為感覺的奴隸,反之,掌握感覺才能成為學習的主宰。
(2)認知他人情緒。具有同情心的人較能從細微的信息中覺察出他人的要求。這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外語交際環(huán)節(jié)中是十分必要的。
(3)自我激勵。保持高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動力,撇開天賦不論,自我激勵是影響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情緒代表我們發(fā)揮心靈力量的極限,因而也影響人生成就。
(4)妥善管理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即如何自我安慰,擺脫焦慮、灰暗與不安。這方面匾乏的人常須與低落的情緒交戰(zhàn),掌控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外語學習中的低潮,重新出發(fā)。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人際關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師生關系是人際關系之一。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將學習進程導入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因素。一個知識淵博、態(tài)度和善而又嚴厲有加的教師常常博得學生的欽佩。如這個教師更善于與學生溝通、善于營造友善、和諧、輕松的學習氣氛,那么,在這種沒有“誘導焦慮情緒”的場景中,教學工作勢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愛與溫柔會引發(fā)自主神經系統(tǒng)警覺狀態(tài),全身籠罩在平靜與幸福感之中,極有利于外語的學習。除此之外,外語教師還應該注意激發(fā)、促進學生,使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提高動機水平,努力達到學習目標進而產生更積極的學習動力。
(三)保持樂觀心態(tài)
樂觀,意指面對挑戰(zhàn)和挫折時不會滿腹憂慮,不會抱持失敗主義或意志消沉的態(tài)度。面對焦慮情緒時,每個人的做法因心態(tài)而異。最樂觀的學生決定要更用功,并想到各種補救的辦法;次樂觀的學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比較沒有實踐的毅力;最悲觀的學生則根本宣布放棄,一躍不振。樂觀的人認為失敗是可以改變的,結果反而可以轉敗為勝。悲觀的人則把失敗歸諸于個性上無力改變的恒久特質。不同的解釋對人生的選擇造成深遠影響,一定程度的能力加上不畏挫折的心志才能成功。因此可以說,學業(yè)成績的好壞與心態(tài)是否樂觀呈正相關。
(四)進人“神馳”狀態(tài),提高學業(yè)成績
當我們充滿希望保有樂觀情緒以后,焦慮情緒便會自行萎縮。焦慮狀態(tài)是外語學習的大敵,“神馳”才是外語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這是一種狂喜到近乎忘我的境界,能夠自如地駕馭情感、充分發(fā)揮潛力、全神貫注、精神與行為合二為一。個人對所做的事情表現(xiàn)出自如的掌控能力,且能應對挑戰(zhàn),同時并未孜孜追求表現(xiàn),成敗根本不曾關心,動力完全來自行為本身的樂趣。
總之,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有相當?shù)拿舾辛Γ?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尤其要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中的一些消極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極因素的影響,使學習活動在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師要善于消除學生的語言焦慮,對學生要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打擊,使學生經??吹阶约旱膬?yōu)點和進步,以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和努力達到學習目標的勇氣,進而實現(xiàn)整體優(yōu)化英語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文衛(wèi)平,朱玉明.外語學習情感障礙研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3]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張志佑.外語學習焦慮理論與外語教學[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