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艷
在數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探究活動的引導者,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 學生作為探究性學習的主體,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
一、探究活動是對教學內容的再探究
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預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將出現的不同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根據探究教學內容,對其進行增刪與重組,強化學生的理解,注重引導學生去挖掘相應的數學方法,不過分關注探究結果的正確與否,主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 也就是說,增刪、重組的教學內容應從“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f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能力.
二、探究活動應是知識與情感的統一體
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探究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首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的動機. 問題情境要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增強探究的興趣及動機,在探究中陶冶情操,產生情感體驗. 其次,探究過程不是老師叫學生“依葫蘆畫瓢”的過程,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以平等的身份出現,共同選擇探究的問題,共同提出探究的方法,共同總結探究的結論等. 最后,探究活動是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過程. 交流、學習、探究應同步進行. 通過交流,使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融為一體.
三、探究活動應與實際聯系在一起
我們進行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時,要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 很多的教學內容是不能設計成探究性教學的,應尊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們可以把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類比成建筑施工的圖紙的設計. 進行施工圖紙設計之前,總要先了解建筑地的地理條件、環(huán)境等因素,再進行圖紙的設計. 進行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也應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與探究的能力等,這是進行探究性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同一班的學生差異性明顯增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及類型,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讓每名學生都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逐漸形成能力.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未預料到的新問題,如學生的探究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可能部分或完全與設計不相符,導致部分或完全拋開原來的教學設計的步驟,因此我們需在設計的基礎上,隨機應變,靈活調整,并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
四、探究活動是探究與講授相輔相成
探究教學側重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但鑒于中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能力以及教學任務等各不相同,教師應該使學生的探究方式清晰,探究問題明確,使探究更有實效,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探究之中,使探究形成的成果讓每名學生都能聽到并感受到,從而內化成自己的體驗. 這樣的探究和交流才具有價值,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和延續(xù).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應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第一位,合作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由教師指導進行.
五、探究活動要防止的一些偏差
1. 防止談“講”色變,用無休止的追問式探究來代替必要的講解. 探究活動倡導學生自我感悟,自我發(fā)現,提出要淡化分析講解. 于是,教師上課時就很忌諱“講”,這實在是對探究式教學的一種誤解. 探究是一門藝術,會講則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境界. 有些數學問題還真要“講”,而且要講得清楚明白. 探究活動從不拒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地講,講得多與講得少也不一定是注入式和探究式的分水嶺,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當講則講,不需要講則堅決不講.
2. 防止談“思”色變,用不停息的“實驗”來代替必要的思考. 因為探究活動是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要一味地“實驗”,動手剪、畫、量、比……大多數學生一看便知的內容就不必去探究了.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只停留在動手這一層面,而沒有動腦思考,這樣的數學教學是失敗的.
3. 防止談“獨立”色變,用生搬硬套的合作來代替必要的獨立學習. 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已經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重視,且大部分教師有意識地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 探究活動需要合作嗎?要一節(jié)課從頭至尾都合作嗎?不合適!一方面,有的“小組合作”只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另一方面,學生的合作能力有限,況且有些地方還確實需要獨立解決. 如果在探究式教學中對獨立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學習控制不當,長久下去,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會大打折扣的. 因此,在嘗試探究式教學時,既要唱好獨立學習這支歌,又要譜好合作學習這首曲.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研究知識,并形成數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過程. 課堂中以活動為主線,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解決過程. 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少教師走入了一種誤區(qū),認為只要課堂上氣氛活躍了,學生活動充分了,并在活動中間題目得到解決了,就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體現了課改的理念. 若深入分析,往往在表面熱烈的景象下,很多教師忽略了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東西:數學思維的形成和培養(yǎng). 很多教師動輒讓學生討論,或者學生交流,難道在課堂上所有的問題都必須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探究的形式來解決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的基礎應該是學生獨立的數學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 確立合適的教學起點,以探究(學生、教師的探究)為特征的課堂教學除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在知識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