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超 楊玉飛
新課標對語文閱讀的本質做了準確的解讀, “對話”成為語文閱讀的重要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材編者、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閱讀的本質就是對話,這就意味著閱讀教學要精心設計組織不同對象,多種形式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實實在在經歷對話的過程,在對話過程中展開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交融。對話,是人格對等基礎上的心靈相約;對話,是相互信賴的精神的交融;對話,也是教學相長基礎下的相互切搓。
既然語文閱讀是心靈的相約、相碰、相容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就是通過對話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那些豐富多彩的內容,那些人生的所有的悲喜,那些自然世界的風花雪夜,都在豐富滋長著學生渴望增長的心靈世界。只有這樣文字才不會那樣可怕,而是有生命的顯得生機勃勃。
在閱讀教學中讓“對話”充滿生機和活力,需要深入的對文本的進行研究?!皩υ挕苯^不應拋棄文本搞一些形式和一些所謂活動。對文本的研究不僅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與學生此刻是平等的,是心靈的相約,當然也有編者的閱讀與體驗在里面。讀懂文本就需要選擇富有時代特征讓學生容易讀懂的文章作為教材,而教師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教一些參考書中一些定性的分析。讀懂文本讀懂作者,才會讀出自己。
1.“對話”過成中教師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而學生是真正的參與者
閱讀的本質是對話決定教師不再是一個表演者演講家,課堂教學的獨裁者,而是扮演引領者的角色。學生則要真真實實的參與和體驗到語文課堂的對話和交流。例如:再講《我的叔叔于勒》這節(jié)課時,在充分把握文章的情節(jié)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有學生提出問題:于勒是好人還是壞人?小說中于勒這個人物的復雜性引起學生的質疑,我們沒有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評價,而是抓住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掀起課堂討論的高潮,請從課文找出依據。學生分成兩派熱火朝天的進行辯論,在課堂上展開爭鳴。語文不再是教師一言堂,得到尊重的學生們的激情得以釋放。
由于農村中學學生基礎較弱,對文言文理解力較差,所以給古詩文教學帶來難度。在講授李清照《醉花陰》這首詞時,介紹清楚李清照寫詞的背景之后,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那些不懂?圍繞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學生紛紛發(fā)言:老師我從“愁”字中讀出了李清照內心的愁苦;我從“半夜涼初透中”讀出詩人內心的凄涼……老師我不懂為什么“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學生紛紛解答:是因為李清照想他丈夫。老師趁機進一步解釋此句是運用比喻修辭以人喻花,一個“瘦”寫出了詩人在亂世中對丈夫思念之深、思念之苦,千古之下令人緬懷不已。
令人向往的語文課堂要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對話氛圍,強化平等對話的主人意識,真正意義上做到人格上的尊重,使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意義上的知識接受者。教師要善于捕捉、設置符合學生語文能力的對話話題,激發(fā)學生平等對話的欲望,動員學生全體參加,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從實現語文教學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2.“對話”的核心尊重學生的語文個性化閱讀和理解
語文閱讀要因人而異,要有個性化理解。
同樣面對花開花落,在封建社會的大觀園里,林黛玉感受的是生命的無常,因此在《葬花吟》里歌唱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而我面對花開花落卻有別樣的感覺:花兒明知道自己必然的凋零,仍然競相開放,而是要把美麗留給人間。
因此語文教學中更應愛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理解,激發(fā)學生豐富、美麗的情感世界,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馳騁想象的閱讀空間。
例如我在講授泰戈爾的《孩童之道》時,引導學生通過對詩句的理解,知道孩子的世界是那樣的純真爛漫,孩子無所不能、無所不有、無所不知、無拘無束、無憂無慮。
在對文本的對話的交流過程中,師生之間呈現出的是真誠和愛的合作的過程,語文閱讀教學因此充滿了新鮮的、積極地精神追求。
3.“對話”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語文閱讀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質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語文教學應該給學生閱讀的質疑的空間,質疑的本身就是對文本的對話和交流,是語文閱讀深化的必然選擇。《犀糞蜣》一課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質疑的空間,有學生提出一對情侶犀糞蜣為什么故意給他分開,它們總能找到對方忠誠對方。學生紛紛思考,有的說是氣味,有的說長得像,有的說有粘液等等,然后我總結說: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在法布爾沒有給我們以科學解釋的情況下,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學習生活中找到科學解釋去告慰偉大的科學家法布爾。
語文閱讀的本質是對話,準確定位了學生、編者、教師與文本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平等的對話鑄造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師道”變成平等的“人道”。在走向對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從獨霸講壇的“獨奏者”角色轉變?yōu)椤鞍樽嗾摺苯巧瑥膫鬟f知識的“權威者”越來越多地變?yōu)樗伎嫉摹凹钫摺?,成為學生的顧問、交換意見的“參與者”,進而幫助學生發(fā)現真理,堅持真理。語文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彼此向對方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與溝通,相擁、相伴行走在人生路上的精神之旅。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