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恩偉
【摘要】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可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計算教學. 計算教學,除了發(fā)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完全可以與數學思維相隨相伴. 這樣才能真正達成數學教育的思維訓練目標.
【關鍵詞】 計算教學;數學思維;變式
數的計算無論是從現(xiàn)實生活還是后繼學習,都是作為一個公民未來應掌握的基本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計算教學,對計算本身的育人價值認識不足. 計算教學,除了發(fā)展學生的計算能力,完全可以與數學思維相隨相伴.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由于數學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感到枯燥、乏味,但當他們對數學發(fā)生興趣時就會覺得“其樂無窮”,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 所以,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 例如:() + () = 10有幾種填法?運用數的組成,學生很快就一道不漏地做完了. 0 + 10,1 + 9,2 + 8,3 + 7,4 + 6,5 + 5,交換位置就有11種填法,5 + 5交換位置還是5 + 5. 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再如:在一年級《乘法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 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雖然是一年級小學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 而后,教師又出示3 + 3 + 3 + 3 + 2,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3 + 3 + 3 + 3 + 2 = 3× 5 - 1 = 3 × 4 + 2 = 2 × 7……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二、注重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本身就來源于生活,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把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與生活中的情境相連,使學生主動貼近所學知識,例如教授一年級《購物》一節(jié),先讓學生認識元、角、分,然后讓家長陪同到超市或市場體驗購物的過程,并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和購物中遇到的問題和收獲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在交流時興致勃勃. 有的學生記錄:我買了一支鉛筆花了8角錢,一只雪糕花了5角錢,一盒橡皮花了2元錢,一袋小食品花了1元錢,我給售貨員阿姨5元錢,找回7角錢,一共花了4元3角錢. 在實踐中有意識地將計算融入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計算的必要性,親身感受到通過計算可以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再如:結合課上內容經常讓學生算一算,全校有多少學生,校園操場的面積有多大等,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多角度理解所學知識,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關注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算法多樣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 質的方面是指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有序思考,想得全,不重復,不遺漏,有規(guī)律地找出全部方法、結果. 量的方面主要指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方法精煉.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大都注意了引導學生找出盡可能多的方法,從量的角度發(fā)展學生思維,但往往忽略了有序思維,從質的方面發(fā)展. 如何從質的方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解解決問題的思路.
如在教學“7+5”時,學生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① 7 + 3 = 10,10 + 2 = 12;② 5 + 5 = 10,10 + 2 = 12;③ 7 + 6 = 13,7 + 5 = 12;④ 8 + 5 = 13,7 + 5 = 12;⑤ 8 + 4 = 12,7 + 5 = 12;⑥ 有的7后面接著數出5個是12……在找出方法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整理、歸類. ①②⑥的方法可以歸為一類,它們都是根據算式的內部關系構造出的算法. 進一步細分①②根據加數特點,利用“湊十”法計算. ⑥根據數的順序通過數數解決問題. ③④⑤的方法可以歸為一類,它們都是根據這個算式與其他算式的關系推出結果的. 當然一年級的兒童不可能使其形成如此完整、清晰的過程,但我們仍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簡單的反思、比較,使其對這些思路有所領悟,有所體會,有所發(fā)展,從而鍛煉促進他們的思維有序化.
四、運用“變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深刻性
“變式”是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在計算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變式”教學,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而且對思維的深刻性、流暢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例如教學“乘法的交換律”時,在用語言敘述的同時,利用“變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用算式直接表示交換律的含義,由形象思維進入抽象思維,進而為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開拓了學生思路,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計算是眼、腦、耳、口等多種感官同時并用協(xié)調的動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訓練形式. ”但由于計算題較抽象、枯燥,學生在計算時容易產生煩躁情緒,甚至影響計算的準確性,因此在設計練習時,要根據兒童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方法,使形式多樣化,促使學生心理始終保持積極狀態(tài),確保思維活動的持久與流暢. 如低年級用“幫小動物找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等有趣的形式練習;中年級設計一些判斷、選擇、連線、歸類等變式練習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 如:寫出得數是6的算式,學生可通過小組討論再進行回答,有3 + 3,2 × 3,6 × 1,636 ÷ 6,36 ÷ 9 + 2,2 + 2 × 2,18 ÷ 2 - 3,等等,當學生發(fā)現(xiàn)有許多答案時,就會引發(fā)求異思維,迸發(fā)出很高的學習熱情. 這樣既加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訓練,又確保了思維信號的順暢,提高了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思考,重新認識計算教學的功能,切實改革計算教學,讓學生在掌握計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還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如何把學生從紛繁的計算中解放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思考更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啟發(fā)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尋找解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要讓計算教學與數學思維相隨相伴,真正達成數學教育的思維訓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