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華 李曉歡
摘要:為適應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近些年我國高校相繼開設了一些與東亞國家相關的國別經濟學課程,這對于培養(yǎng)適用人才、推動區(qū)域經濟合作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國別經濟學教學也存在著缺乏系統(tǒng)的教學大綱、教材短缺、教學方式不規(guī)范等問題,對此進行研究并加以改進已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國別經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2)02-0011-02
高校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經濟社會提供優(yōu)質適用的人才,也是大學辦出特色、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高校對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給予了高度關注,一些院校相繼成立了與東亞國家相關的學科或專業(yè),并開設了一些國別經濟學課程,培養(yǎng)有助于區(qū)域經濟合作的人才,有力地推動了東亞經濟合作的發(fā)展。但目前我國的國別經濟學課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面臨盡快規(guī)范和改革等課題。
一、經濟類課程設置面臨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新局面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歷史認識問題、經濟發(fā)展狀況、領土領海糾紛以及一些突發(fā)事件的影響,加之美國一直不希望在東亞區(qū)域形成能與之抗衡的力量,作為其在東亞的代言人——日本也極力反對建立個別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區(qū),這些因素導致東亞區(qū)域的經貿合作進展相對緩慢。但近些年受到WTO多哈回合談判受阻、美歐相繼成立個別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區(qū)的影響,特別是以東盟+中國為首的自由貿易區(qū)的簽署,使日本產生了被邊緣化的擔憂,于是日本也改變原有的姿態(tài),開始熱衷于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
2009年9月上臺的日本民主黨內閣一改以往的親美戰(zhàn)略,提出回歸亞洲、致力于推進“東亞共同體”建設的主張。日本的這一舉動令周邊各國受到鼓舞,這使陷于停步狀態(tài)的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速。加之2010年中國—東盟FTA的正式建成,中俄、中韓、中日等國家間友好合作的推進,以及2010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準的“長吉圖開發(fā)開放先導區(qū)” 建設等,圍繞該區(qū)域內的一系列新動向不斷涌現。
我們也看到,擬議中的東亞共同體涵蓋的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除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俄羅斯、蒙古以及東南亞等傳統(tǒng)諸國外,按照一些國家的提議,甚至也可能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中亞五國納入進來。如果此方案得到廣泛支持,將有更多的國家參與東亞經濟合作,隨之而來的是各國之間的相互投資將更加方便,要素的流動將更加容易,貿易規(guī)模將進一步擴大,合作交流將日益頻繁,并將有力地促進各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技術的升級,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將日益增加。這一新局面為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相關的國別經濟學課程提出了現實要求。
二、國別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意義及現存問題
在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在一些經濟類專業(yè)中逐漸增設了有針對性的經濟學課程,如俄羅斯經濟、當代日本經濟、韓國經濟、朝鮮半島經濟與政治、蒙古經濟等。類似這樣的以某一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狀況作為研究對象的課程可概括地稱為“國別經濟學”。
這些課程的開設,第一,有利于創(chuàng)建一批面向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的特色專業(yè),進而形成專業(yè)優(yōu)勢,增強相關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第二,促進我國高校盡快適應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的新形勢,把經濟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同經濟社會的長、短期發(fā)展規(guī)劃緊密結合,融教育、人才、市場于一體,培養(yǎng)更多適合經濟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大學生就業(yè)[1];第三,國別經濟學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改革的推進,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注入式”教學方法[2],運用啟發(fā)、討論、案例分析等新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第四,通過增加相關國家的外語選修課、國別經濟選修課以及各國政治、政策、文化等課程,將有助于增進各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理解,有利于提升我國相關學科的整體實力,助推區(qū)域內各國經貿合作的開展。
當然,在看到這些現實意義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國別經濟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一些問題:(1)目前國
別經濟的教學還沒有形成一套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與方法,基本上由任課教師自行設計思路并授課,以致同一門課,不同教師講授的內容差別較大;(2)國別經濟課程的開設時間、考核辦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3)多數學校尚缺乏面向蒙古、朝鮮、俄羅斯、澳大利亞、東南亞諸國等國別經濟學師資,導致課程或無法開設,或勉強開設但授課教師感覺壓力較大;(4)由于國別經濟學課程缺乏實用性教材,已有教學資料內容單一且較為陳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影響。
正因如此,對國別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有關國別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經濟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一門教學效果良好的國別經濟課,應擺脫傳統(tǒng)框框的束縛,將多種知識融入到教學之中,從而使教學內容豐富,信息量充足,并能及時跟蹤經濟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將變化中的經濟信息及時傳授給學生。因此,國別經濟課應讓學生不僅能了解該國經濟發(fā)展的歷史,也能把握經濟發(fā)展的現在;通過國別經濟課程的學習,既能了解該國的文化,還能對該國的外交、民情有所涉及,這樣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提升教學效果;國別經濟課程不僅要關注該國經濟史中的重大事件,也要突出教學的時代感和應用性,要及時吸收經濟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動向、新案例。
當前的重要工作是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盡快制定國別經濟課的規(guī)范性教學大綱,編寫可供各校參考使用的教材,制定相應的考核方式,以使國別經濟課程走向規(guī)范。
關于國別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時間,我們認為,應放在學生入學兩年以后進行。此時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授課時不必過多地講解理論知識,可更多地講授與該國經濟緊密相關的鮮活內容,以提高課程的新穎性;此時開設國別經濟學課程,能減少對主干課程的干擾。
針對已有經濟學基礎的學生講授國別經濟課,在內容上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不然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陷入就經濟論經濟的怪圈。特別要注意的是,國別經濟課程的講授內容不應面面俱到,而應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案例加以介紹,也不能把國別經濟課當成一國的經濟發(fā)展史來講授,否則會令學生感覺索然寡味。
再有,國別經濟教學中要注重國家之間的比較,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特別是應關注該國與我國的經濟、政治以及外交關系,將兩國之間正在開展的項目或新近發(fā)生的案例及時引入課程之中,使教學與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內容更具有鮮活性。
此外,各高校要重視國別經濟學師資的培養(yǎng)。條件具備的院校應派遣任課教師赴相關國家留學或接受培訓,熟練掌握該國的語言并熟悉該國的文化,這樣才能及時跟蹤經濟狀況的變化,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生動,減少因使用二手資料所帶來的時效性低的問題。為盡快提升教學效果,當前的要務是,各高校應打破校際界限,通過師資共享來解決一些學校師資缺乏的問題。
四、當代日本經濟課程的教學體會
近些年,由于歷史認識、領土領海糾紛等問題的影響,中日經貿合作的進展相對緩慢,一些學生有明顯的厭日情緒。但不論我們喜歡還是討厭,這個國家將永遠是我們的近鄰。而且日本經濟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日本今天遇到的經濟問題有可能在未來的中國經濟中出現。這樣一個對我們有重要借鑒意義的國家,我們需要了解它;為使中華民族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你志向于在綜合國力上超越日本,那就需要好好了解它,否則就無法做到“知己知彼”,更無法實現自己的夙愿。日本從來沒有放松過對中國的研究,近些年,日本通過吸納一些在日留學的中國學生充實研究團隊,鼓勵他們加入日本國籍,以此加大針對中國的研究力度。相對而言,我們對日本的研究還很不足,現在已到了必須認真地研究這個鄰國的時候了。每學期的第一課,我都以這樣的開場白開始當代日本經濟的教學。
本文第一作者早年是日語專業(yè)畢業(yè),因此在當代日本經濟的教學方面,能夠借助自身日語的優(yōu)勢,直接從日文網站或收音機的日語新聞節(jié)目中了解日本經濟發(fā)展的動向,將積累的各方面數據、資料及時在課堂上利用動畫、圖片等方式加以介紹。能將中日外交中的一些敏感問題以及正在發(fā)生的事件及時融入到教學之中,增加課堂的信息量。自2004年黑龍江大學開設當代日本經濟課程以來,經過幾年的積累,本門課的教學內容日益豐富,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學生愿意聽,出勤率高,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在成績考核方面,我們注重平時的積累。在100分的期末成績中,平時成績占30分,主要通過課堂討論、課堂作業(yè)、回答問題等方式給分。有些班級學生人數多,每堂課能夠提問到的學生有限, 2009年以后又增加了新的考核形式。我們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10人左右的小組,布置調研的題目,讓學生自行分配角色,分別負責查閱資料、案例分析、文字寫作、PPT的制作以及在課上發(fā)表等工作。通過這樣的設計,增強了學生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動手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大家的合作機會,在討論中也經常能夠收獲一些富有見地的觀點。
上述教學及考核方法,可以作為今后國別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參考。我們也希望各位同行能夠總結自己的授課經驗與體會,通過一系列交流活動,共同探討國別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進方法,以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秋蘭.提高經貿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8).
[2]金麗,張守鳳.參與式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探析——以
“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