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梅
摘要: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論述了公平分配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目前中國收入分配不公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不利影響,探討了解決分配不公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分配公平;和諧社會;收入分配不公
中圖分類號:F0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008-02
收入分配公平是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貫穿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價值。只有實現(xiàn)分配公平,協(xié)調各種利益關系,才能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社會關系逐步融洽、協(xié)調,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
一、公平收入分配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公平分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xiàn)和必然要求,而社會公平又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可見公平分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鄧小平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是分配公平的物質基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分配公平的制度前提,達到共同富裕是分配公平的最終目標。
2.公平分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共富、和諧能夠凝聚人心的核心或基點就是公平分配,公平分配是社會和諧的利益關系基礎。馬克思曾指出,“人們所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1] 恩格斯也指出,“每一既定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表現(xiàn)為利益關系?!?[2]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xiàn),它有助于協(xié)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根除人們在利益分配中形成的矛盾,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和諧。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盵3]
3.公平分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是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來容納和規(guī)范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表達和利益博弈,建立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盵4]分配公平涉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實現(xiàn)公平分配,才能協(xié)調各種利益關系,才能激發(fā)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4.公平分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鄧小平早在1993年他就曾指出:“少數(shù)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shù)人沒有,這樣發(fā)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fā)展起來,現(xiàn)在看,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fā)展時少。”“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5]他還明確地說,“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梢栽O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社會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盵6]
二、收入分配不公嚴重影響社會和諧
1.收入分配不公嚴重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有序。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會使不同收入群體在經濟地位、政治態(tài)度等方面發(fā)生變化,部分經濟困難的群體產生心理失衡和被剝奪感,甚至引發(fā)他們對社會的不滿,有可能會引發(fā)破壞社會秩序、搶劫、偷盜、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甚至引起社會動亂,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
2.收入分配不公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分配不公,收入差距過大會導致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對于高收入者來說,由于大部分需求很容易得到滿足,因此用于消費的支出會減少,消費需求增長的空間不大;而低收入者雖有消費需求,但由于收入有限,沒有能力增加實際消費支出。結果就會出現(xiàn)“有錢的人不想消費,想消費的人沒錢”的局面,使有效需求不足和生產供給相對過剩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制約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3.收入分配不公嚴重影響改革的順利進行。當改革能夠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帶來經濟和社會利益,人們能夠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時,人們自然會成為改革的擁護者,從而促進改革的順利進行;反之如果改革發(fā)展的成果不能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共享,而是向少數(shù)人傾斜時,人們就會質疑甚至反對改革,成為改革的阻礙力量。
三、解決分配不公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1.初次分配注意解決分配不公問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比重,合理確定政府財政收入、企業(yè)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要以GDP的年增長率為參照,確保政府財政收入、企業(yè)收入和個人可支配收入三者的年增長率大致與GDP的年增長率相同。建立指導工資制度,形成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加強最低工資標準的執(zhí)法力度?!盵7]長期以來,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初次分配解決的是效率問題,解決公平問題是再分配的職責,是政府的責任。其實不然,如果初次分配問題太多,再分配很難糾正過來?!俺醮畏峙涫亲罡镜姆峙潢P系,分配金額的90%左右發(fā)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只能起補充作用,所調節(jié)的金額只占10%左右?!盵8]目前的現(xiàn)狀是“國有企業(yè)的真正所有者——全體人民群眾并不掌握企業(yè)的分配權,所有者的代表——政府對企業(yè)分配權下放太多,也就是說全民所有制企業(yè)產權分割不合理,全民所有權未實現(xiàn)”[9]。
2.再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為此,政府必須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在加快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從整體上統(tǒng)籌調節(jié)收入分配。當前要做的主要工作應該是:一是要繼續(xù)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和完善,為人們營造一個自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二是要加大稅收杠桿的調節(jié)力度。主要是調整優(yōu)化稅率結構,體現(xiàn)對低收入者免稅,中等收入者輕稅,高收入者適度重稅的原則,改革企業(yè)所得稅制度,按照公平稅負和國民待遇原則,統(tǒng)一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率,規(guī)范稅前扣除項目,積極做好遺產稅、贈予稅稅法的制定準備工作。其實,許多國家早已開征了遺產稅和贈與稅。例如北歐國家普遍實行“收入均等化”政策,就是利用累進所得稅和轉移支付,使社會各階級之間的收入與消費水平通過再分配趨于平均化。這些稅收絕大多數(shù)都用于國民福利,對于社會上的所有弱勢群體都有全面的照顧政策[10]。三是政府還有必要加快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透明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四是要改革壟斷行業(yè)管理體制,加強對國有企業(yè)收入的監(jiān)管;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管理,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3.充分發(fā)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發(fā)揮各種因素的作用,形成一種合力。慈善捐贈是個人或集體的一種收入轉移,能夠促進社會整體福利,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分配公平。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慈善藍皮書》指出,2009年中國慈善捐贈總額為332億元,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不足。新華網(wǎng)北京2007年2月18日專電現(xiàn)世界首富“股神”沃倫·巴菲特2006年共捐出435億美元,同時2006年有21位美國富翁捐款1億美元以上,創(chuàng)下新紀錄。
(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我們必須堅持兩點論,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厚,又要把蛋糕分得公平,既要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又要注重社會公平,著眼于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睂ふ倚逝c公平的最佳整合點。具體說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xiàn)只有在發(fā)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恩格斯說過,“分配方式本質上取決于有多少產品可供分配?!睕]有效率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
(三)逐步形成“橄欖型”的合理收入分配格局
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有效調節(jié)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收入分配問題涉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協(xié)調各種利益關系、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過程。只有不斷加大利益整合力度,促進分配公平,縮小收入差距,讓發(fā)展成果為人民共享,才能使人民群眾心情舒暢,也才能增強他們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
[3]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2-20(1).
[4]何建華.分配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倫理之維[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3).
[5]冷溶.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364.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7]曾傳國.論初次分配公平的內容、意義及實現(xiàn)途徑[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11).
[8]楊承訓.科學的認識分配關系與所有制結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1).
[9]李濟廣.所有制、收入分配、和諧社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11).
[10]吳飛進.北歐經驗:和諧的前提是分享[N].南方周末,2007-04-26.
[11][美]阿瑟·奧肯.平等與效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116.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1.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