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錄
摘要: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動下,《物權法》首次在法律層面上明確規(guī)定應收賬款可以出質, 解決了中小企業(yè)不能提供合法擔保物的困境,也為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業(yè)務掃清了法律障礙。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為應收賬款質押登記提供了具體操作依據。然而,我國有關應收賬款質押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本文以銀行為視角,對應收賬款質押的配套制度缺失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性的梳理與分析,并就完善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制度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應收賬款質押;配套制度;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2)05-0045-06
一、應收賬款質押的界定
(一)應收賬款的界定
應收賬款一詞原本是會計學術語,是指企業(yè)因銷售商品、產品或提供勞務等業(yè)務,應向客戶收取的款項或代墊的運雜費等,是企業(yè)享有的現(xiàn)有已產生的債權,是付款請求權。
《物權法》未明確界定應收賬款的內涵?!稇召~款質押登記辦法》(下稱《登記辦法》)第4條規(guī)定:“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包括現(xiàn)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及其產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本辦法所稱的應收賬款包括下列權利:(1)銷售產生的債權,包括銷售貨物,供應水、電、氣、暖,知識產權的許可使用等;(2)出租產生的債權,包括出租動產或不動產;(3)提供服務產生的債權;(4)公路、橋梁、隧道、渡口等不動產收費權;(5)提供貸款或其他信用產生的債權。”因此,我國法律意義上的應收賬款可界定為:未被證券化表彰的(即不以流通票據或債券為代表的)、反映了金錢給付內容的現(xiàn)有以及將來的合同債權或收費權??梢?,一是《登記辦法》采用了雙重定義的方式,一方面概括地界定了應收賬款的概念,另一方面又以列舉方式界定了可以作為應收賬款的具體事項。二是《登記辦法》所規(guī)定的應收賬款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會計學上的合同債權,還包括未來定能或可能產生的合同債權與收費權。三是《登記辦法》對應收賬款的出質沒有任何限制,不問其是否存在爭議及訴訟時效期間已過等情況。
(二)應收賬款質押的界定
我國未規(guī)定應收賬款質押概念,學界也無通說觀點。應收賬款質押雖屬權利質押,但《物權法》、《擔保法》均無權利質押概念,因而我們只能依照《擔保法》第81條“權利質押除適用本節(jié)規(guī)定外,適用本章第一節(jié)的規(guī)定”的規(guī)定,從動產質押的規(guī)定中去歸納它的概念?!稉7ā返?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guī)定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庇捎趹召~款屬于無形財產權,不以證券化形式表彰,無法實現(xiàn)權利占有的移交。立法者也認識到這一點。《物權法》第228條規(guī)定,應收賬款“質權自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時設立”,這是對占有移交的制度安排,是我國的立法創(chuàng)新。綜上,可將應收賬款質押界定為: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對特定或不特定債務人的應收賬款出質登記于債權人,作為債權實現(xiàn)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應收賬款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它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
(三)應收賬款質押的特點
與其他權利質押相比,應收賬款質押有自己的明顯特點:
1. 應收賬款質押的標的僅限于未被證券化的金錢給付之債或收益。其他權利質押標的多為以證券化表彰的權利,質權的實現(xiàn)通常需要評估等繁瑣程序,而應收賬款質權人可直接請求第三債務人向自己給付。
2. 應收賬款可以是既已存在的債權,也可以為有穩(wěn)定預期的未來權利,既已存在的債權無論是否已屆履行期,均無妨作為質押標的。其他權利質押的標的,均為既已存在的財產權利。
3. 應收賬款質押在實質上是以一種請求權擔保另一種請求權的實現(xiàn),其實現(xiàn)依賴于第三債務人的履行能力,擔保功能有限,在某種程度上帶有信用擔保的痕跡。因此,應收賬款質押兼具物權和債權兩種特性。
二、應收賬款質押的配套制度缺失
(一)應收賬款權利證明制度缺失
銀行在審查擬出質權利時,首先要通過查看其權利證明憑證來判斷該權利是否真實存在。但對依靠何作為權利證明憑證來判斷應收賬款是真實存在的,銀行始終無法在《物權法》、《登記辦法》中找到依據。
實務中,由于單憑《物權法》確立的“書面質押合同+登記”的應收賬款質權設立模式不足以阻止“權利虛假”、“價格虛高”等失信行為的發(fā)生,即不能保證出質應收賬款的真實性,銀行不僅要在登記系統(tǒng)中詳細具體地載明應收賬款的金額、期限、支付方式、第三債務人的名稱和地址、產生應收賬款的基礎交易合同、履行程度等要素,以盡可能使出質應收賬款特定化,而且還要求出質人提供合同債權的基礎交易合同、納稅發(fā)票等或收費權的政府部門批準或核準文件,以驗證出質應收賬款的真實性。不過,對這種操作方式能否經得起司法實踐檢驗或法律給予認可,銀行無法把握。加之,在基礎交易合同、納稅發(fā)票等或收費權的政府部門批準或核準文件被提供后,銀行仍無法排除它被撤銷、解除、變更的可能。因此,銀行擔心這種操作方式不能完全阻止出質人失信行為的發(fā)生,當然更無法阻止政府部門對收費權批準或核準文件的更改或撤銷。鑒于這些根源于應收賬款權利證明制度缺失的問題,銀行對接受應收賬款質押往往持謹慎態(tài)度。
(二)應收賬款質押通知制度缺失
雖然《物權法》未作明確規(guī)定,但銀行對應收賬款設質時是否需要通知第三債務人,仍是持有疑慮的。銀行認為,按照《物權法》第209條、第223條的規(guī)定,可轉讓性是設質的前提,因此,應收賬款質押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一種附條件的債權轉讓;如果設質時不通知第三債務人,那么就存在違反《合同法》第80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之規(guī)定的風險,在實現(xiàn)質權需啟動應收賬款轉讓程序時,也就可能不會得到第三債務人的配合與支持,從而使應收賬款質押擔保失去應有意義。實務中,銀行也是參照《合同法》第80條的規(guī)定,不僅將應收賬款質押事宜通知于第三債務人,還要求其確認出質人是否享有應收賬款債權及其數(shù)額、該債權能否轉讓和承諾到期會將款項付至指定賬戶并出具書面承諾函或簽署相關協(xié)議。不過,對這種操作方式,包括第三債務人承諾后能否再行使解除權、撤銷權等權利,能否經得起司法實踐檢驗或法律給予認可,銀行也是無法把握。況且,銀行還擔心這種操作方式會涉嫌泄漏出質人商業(yè)秘密和影響出質人聲譽。另外,對集合應收賬款設質時是逐一通知還是廣而告之,未來應收賬款設質時第三債務人如何確定,在無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銀行均難掌握。鑒于此,銀行擔心應收賬款質押通知制度缺失會使其處于不利地位。
不過需要指出,銀行主張通知并不是要否定現(xiàn)有登記公示框架。
(三)設質標的權利限制制度缺失
所謂設質標的權利限制,是指對出質人、第三債務人就出質應收賬款所主張或所行使的權利予以必要限制。依《物權法》第228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后,除質權人同意外,出質人不得擅自轉讓。但對出質人擅自轉讓的,銀行用以阻擋或救濟的法律手段是什么,其能否要求第三債務人以“已質押”為由拒絕受讓人的付款請求等,均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由此,銀行認為,該條對設質后應收賬款的轉讓限制,尚未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制度。
如果第三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符合法定抵銷條件的債權,其能否主張該債權與出質應收賬款相互抵銷,或雖不符合法定抵銷條件,但雙方能否協(xié)商抵銷,銀行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銀行擔心,一旦第三債務人與出質人相互抵銷,將會使應收賬款部分或全部消滅,其相對應的質權也就隨之消滅。而在無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銀行還擔心其有關此種抵銷無效的主張,法官在判定上會有自由裁量的空間(變數(shù)),使其質權實現(xiàn)存在不確定性。實務中,銀行均要求出質人、第三債務人就出質應收賬款不行使抵銷權出具書面承諾。不過,對該承諾能否經得起司法實踐檢驗或法律認可,銀行仍是無法把握。
應收賬款出質后,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能否部分或全部解除合同,或收費權能否被撤銷或調整,銀行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銀行擔心,合同被解除或收費權被撤銷、調整后,應收賬款自始部分或全部不存在,進而會導致其質權自始部分或全部無效。在無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銀行還擔心其有關此種解除、撤銷(調整)無效的主張,法官在判定上會有自由裁量的空間(變數(shù)),使其質權實現(xiàn)存在不確定性。
對出質人放棄或以贈與方式間接放棄部分或全部出質應收賬款,或出質后補充約定合同債權不得轉讓的,有何法律后果,銀行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對出質人放棄合同債權,銀行可依《合同法》上“撤銷權”的規(guī)定,申請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出質人的權利放棄行為。但銀行還是擔心,若第三債務人主觀善意,以及出質人將權利贈與第三人,法官可能出于保護第三債務人或第三人權益,不會支持其請求。對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出質后補充約定合同債權的,在無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下,銀行擔心該補充約定是否影響質權效力,法官在判定上有自由裁量的空間(變數(shù))。
綜上,銀行認為,我國對設質后的應收賬款權利限制制度的規(guī)定,基本是缺失的。而該項制度缺失對銀行不利,影響了其對應收賬款質押標的的選擇和偏好度。
(四)質押登記公示強化制度缺失
《物權法》上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的規(guī)定源于國外動產擔保電子登記制度。然而,銀行發(fā)現(xiàn),國際上推行電子登記制度的國家具備良好的社會信用基礎,而我國社會信用基礎總體比較薄弱,濫用制度漏洞或缺失的行為屢見不鮮。銀行認為,表現(xiàn)在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上的制度漏洞或缺失為登記公示強化制度缺失,即缺少登記公示對他人(即出質人、質權人之外的人)有約束力的條款。雖然《物權法》第228條第二款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后不得轉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xié)商同意的除外),但是銀行卻沒有找到有關他人不得受讓已出質的應收賬款,以及第三債務人不得向受讓人付款的規(guī)定。這讓銀行擔心,似乎受讓人、第三債務人不受質押登記公示的約束,加之,應收賬款轉讓無需登記公示,讓其感到可能無法控制出質人對設質應收賬款的轉讓。因此,銀行認為,《物權法》第228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維護其質權利益是無實際意義的,其質權隨時有可能因應收賬款被轉讓而失去意義。
(五)代位逕直行使權利制度缺失
所謂代位逕直行使權利,是指出質人或第三債務人怠于行使其權利,損害或可能損害質權的,質權人直接代出質人行使權利,并具有與出質人行使的相同法律后果。銀行擔心,出質人可能會對設質應收賬款漠不關心。此種情形下,對能否代位逕直行使出質人的相關權利,以維護其質權利益,銀行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銀行認為,合同類應收賬款受訴訟時效約束,過時效之債權將會蛻變?yōu)樽匀粋鶛?,喪失勝訴權,將得不到法院保護或支持;如果出質人漠視時效利益,不行使或怠于行使時效權利,以中斷、中止合同類應收賬款訴訟時效,那么將可能使合同類應收賬款發(fā)生過訴訟時效之事實,成為自然債權,除非第三債務人自愿履行,否則,其質權實現(xiàn)將發(fā)生嗣后不能。銀行還認為,對第三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無償或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和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使其責任財產減少、償債能力隨之減弱并損害出質人的行為,雖然出質人可行使撤銷權、代位權,但如果出質人不行使或怠于行使的,可能會使應收賬款無法得到清償,進而可能會影響其質權的完全實現(xiàn)。同樣,對可申請延期的收費權,仍存在出質人怠于申請延期致使設質收費權消滅、進而導致銀行質權無法實現(xiàn)的可能。鑒于此,銀行認為,質權人代位逕直行使出質人相關權利,有設立之必要。實務中,銀行往往通過合同約定來要求出質人、第三債務人承認代位逕直行使權利的效力。不過,該約定能否經得起司法實踐檢驗或法律認可,銀行無法把握。
(六)逕直受償應收賬款制度缺失
對合同類應收賬款,在實現(xiàn)質權時,銀行能否逕行向第三債務人直接請求付款,或能否直接接受第三債務人的付款,而就收費權質權而言,當出質人為被擔保人的,銀行能否要求出質人用已經實現(xiàn)的收費收益直接清償債務,以及銀行逕直受償?shù)姆珊蠊?,銀行在《物權法》中找不到相應的規(guī)定依據。如果需經由出質人再向其付款,銀行擔心其可能會面臨如下風險:一是當?shù)谌齻鶆杖藢⒖铐椊唤o出質人或劃轉至出質人賬戶后,應收賬款會隨之消滅,質權當然也會一并消滅,此種情形下,銀行對該款項將不再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更無法對抗法院等有權機關對該款項的凍結與扣劃。二是出質人可能會挪用該款項,此種情形下,因無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加之質權已消滅,銀行向出質人的訴訟追償將可能不會得到法院支持,當然也會增加時間與財務成本支出。三是在出質人已破產或將要破產的情況下,該款項可能會被納入破產財產,銀行可能需要依照破產程序才能獲得受償,但根據我國破產實踐,全額受償可能無法得到保障。同時,在法律未明確出質人對第三債務人的相應應收賬款隨質權人逕直受償而消滅的情況下,第三債務人可能會拒絕銀行的直接付款請求。鑒于此,銀行認為,逕直受償應收賬款制度也有設立之必要。
三、對策建議
前述存在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物權法》采取了比較謹慎的態(tài)度,僅作原則性規(guī)定,而沒有配套制度和輔助措施,致使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確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讓銀行等實務界開展應收賬款質押業(yè)務時面臨制度上的“先天不足”。因此,銀行期盼能對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制度予以完善。筆者試就法律對策建議加以陳述與分析。
(一)應收賬款權利證明制度構建
對現(xiàn)有合同類應收賬款、收費權證明制度構建可作如下安排:(1)規(guī)定現(xiàn)有合同類應收賬款的權利證明憑證可為基礎交易合同、納稅發(fā)票之一或二者結合,第三債務人對應收賬款的書面確認函也可視為權利證明憑證之一,收費權的權利證明憑證只能為發(fā)改委等政府有權部門的批準文件。(2)可參照大陸法系一般債權質押的“書面合同+通知第三債務人+債權證書交付”的模式,規(guī)定出質人有交付權利證明憑證的義務,即出質人應將應收賬款的全部權利證明憑證交付給質權人,如為部分應收賬款份額質押的,應在全部原件上注明質押份額,然后將有注明內容的原件復印并移交復印件,以凸顯質權的支配控制權和對交易安全的保障。但該交付憑證行為,并非質權的成立或生效要件,而僅是出質人的一項合同義務。(3)規(guī)定在登記系統(tǒng)除對金額、期限、出質人、第三債務人等信息進行詳細描述外,還須將權利證明憑證的掃描件掛入該系統(tǒng)的“質押財產描述附件”中,如不掛入的,不得對抗他人。這既是證明制度內容又是登記制度內容,目的是能確定出質應收賬款,使應收賬款質權實現(xiàn)不存在內容上的不確定性。(4)規(guī)定如第三債務人對權利證明憑證或應收賬款予以確認(認可)的,不得撤銷并按其確認(認可)的應收賬款(數(shù)額),在質權實現(xiàn)時向質權人承擔責任。(5)規(guī)定確認(認可)后第三債務人不得以確認前已存在或發(fā)生之事由,單方解除合同,或縮減應收賬款額度,更不得與出質人協(xié)商解除合同,或縮減應收賬款額度,但確認(認可)后所發(fā)生或出現(xiàn)的,仍可行使,不過須同時告知質權人。而對收費權權利證明憑證之撤銷、變更,屬行政許可行為,應賦予質權人的利害關系人身份,允許其依行政許可法等予以救濟。
對未來合同類應收賬款,只能對出質人、未來期限、金額等信息作概括性描述,對權利證明憑證,因暫未形成,出質時無法提供。倘若一旦形成,應要求按現(xiàn)有合同類應收賬款的規(guī)定完善有關手續(xù)。如出質人不配合的,質權人有權宣布所擔保債務提前到期或解除合同,提前行使質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二)應收賬款質押通知制度構建
在應收賬款質押通知制度構建上可作如下安排:(1)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應通知第三債務人。(2)規(guī)定“通知”不是應收賬款質權生效的條件,而只是應收賬款質權對第三債務人發(fā)生效力的條件。(3)規(guī)定是否通知、何時通知以及由誰通知等,由出質人與質權人通過契約來確定,對集合應收賬款設質的,應允許以公告方式進行通知。(4)引入第三債務人的抗辯權,允許第三債務人在受通知時以權利不存在、有瑕疵、無效、可撤銷變更或附條件等事由,向質權人提出異議,異議一經提出,第三債務人便不再受通知約束,但質權人、出質人可就此異議申請仲裁機構或法院予以判定,倘若第三債務人未提出異議,或雖提出但被仲裁機構或法院判定無效的,嗣后不得再行使之,如若還出具確認函、承諾函的,應受該函件約束,未經質權人同意,第三債務人不得向出質人付款,擅自付款的,對質權人無約束力,質權人仍有權要求第三債務人支付出質應收賬款。(5)規(guī)定質權人按約定履行通知手續(xù)的,對出質人不承擔任何責任。(6)規(guī)定未來合同類應收賬款設質的,由出質人在能確定第三債務人時履行通知手續(xù),并將情況告知質權人。如出質人違反此義務的,質權人有權宣布所擔保債務提前到期或解除合同,提前行使質權。(7)規(guī)定即時實現(xiàn)收費的,無須通知。
(三)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制度完善
在《物權法》第228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基礎上,可從如下方面入手來完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制度:(1)在前述已確定收費權屬應收賬款的前提下,規(guī)定收費權出質僅在信貸征信機構辦理出質登記即可。(2)規(guī)定《登記辦法》中的“登記期限”、“質押登記失效”不具有法律效力,如因登記系統(tǒng)強行控制而使質權受到損害的,相關機構須向質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以此促使其按《物權法》規(guī)定及物權原理設計登記系統(tǒng),或對其進行修訂完善。(3)規(guī)定質押登記對他人(即出質人、質權人之外的其他人)有約束力,其不得對出質應收賬款享有或行使權利,如代位權,但受讓權利后有滌除權,即可以代替清償債務,使質權消滅,并向出質人、債務人追償。(4)規(guī)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均可查詢應收賬款質押登記信息,且不以注冊為系統(tǒng)用戶為前提條件,如因登記系統(tǒng)強行控制而使他人無法查詢質押登記信息的,相關機構應對由此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5)規(guī)定按約定內容進行登記的,出質人或質權人對對方或第三債務人不承擔任何責任。(6)規(guī)定出質期間,未經質權人同意,出質人不得接受第三債務人的付款。
(四)應收賬款權利限制制度完善
在《物權法》第228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基礎上,可從如下方面入手來完善應收賬款權利限制制度:(1)規(guī)定以轉讓、贈與等方式轉移或可能將轉移現(xiàn)有應收賬款,應一并移交全部權利證明憑證,部分轉移的,應在全部原件上注明權利轉移份額,然后將有注明內容的原件復印并移交復印件。如不移交,不發(fā)生轉移效力,以此防范“倒簽”(系國際貿易中的專門術語,在此是指合同等相關材料的形成或落款時間被人為提前)行為。這與權利證明制度中的交付權利證明憑證的規(guī)定是相輔相成的,目的均是通過制度以盡可能制止出質人的虛假出質、擅自轉讓等失信行為的發(fā)生。(2)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后,出質人不得將其轉讓、再質押、抵銷、放棄等,以確保質押物在出質期間的存在,但如要限制第三債務人行使抵銷權,無疑是給其附加義務,違背法理,當然,第三債務人以承諾等方式自愿放棄抵銷權的,應當允許并使其受之約束。(3)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后,第三債務人不得接受出質人放棄的出質應收賬款權利,更不得以損害質權為目的,惡意解除合同、放棄債權等,未經質權人同意,第三債務人不得向出質人清償。(4)規(guī)定出質人擅自轉讓的,質權人有權要求第三債務人不得向受讓人清償應收賬款,第三債務人也有權拒絕受讓人的付款請求。(5)規(guī)定應收賬款出質后,出質人與第三債務人之間的任何縮減份額或限制出質的行為,均對質權人沒有約束力。(6)規(guī)定未來應收賬款在第三債務人確定時,按照前述要求執(zhí)行。
(五)應收賬款質權實現(xiàn)制度完善
擔保權利的實現(xiàn)及其方式是任何一種擔保制度的核心,應收賬款質押也不例外。因應收賬款非有體財產而屬于一般債權,除可采用參照市場價格變賣或拍賣質押應收賬款的傳統(tǒng)實現(xiàn)方式外,還應建立應收賬款質權特殊的實現(xiàn)方式,具體規(guī)定可如下:(1)質押期間,出質人或第三債務人怠于行使其權利,損害或可能損害質權的,應賦予質權人具有與出質人同等的法律地位,可代位行使追償權、撤銷權或主張時效中止、中斷等,或代位申請收費權延期,確保質權人能夠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質押期間,對第三債務人提前清償、應收賬款先于質押期間屆滿日到期且第三債務人依約付款、行使收費權獲得現(xiàn)金的,質權對應收賬款變現(xiàn)款項有追及效力,并賦予質權人對一般應收賬款的收款賬戶和收費權的收費專戶內等額資金以特殊的控制效力,包括限制出質人使用上述賬戶內的資金、對抗法院等有權機關凍結與扣劃等。(3)質押期滿(包括提前屆滿),應允許質權人可直接接受第三債務人的付款,或直接要求第三債務人付款,無需征得出質人同意,當質權人逕直受償后,在受償額度內,視為第三債務人已向出質人履行了相應義務,這既符合應收賬款作為額度確定的金錢債權的性質,又可簡化實現(xiàn)程序,降低實現(xiàn)成本,提高應收賬款質權實現(xiàn)的效率和效益。(4)當被擔保債權的清償期限晚于應收賬款的清償期限時,因第三債務人負有清償?shù)狡趥鶆盏牧x務,而質權人因主債權清償期限尚未屆滿又不能直接收取應收賬款用于清償其債權,此時,倘若允許出質人收取該應收賬款,則質權人的權利將可能因無法實際控制設質應收賬款而遭受重大損害,因此,可由質權人與出質人協(xié)商用于提前清償債務或者辦理提存。實務操作中亦是將相應的資金款項直接存入出質人在質權人處開立的特定保證金賬戶或將有關款項直接轉換為出質人在質權人處開立的定期存款存單,并繼續(xù)作為主債權的質押擔保。(5)當被擔保債權的清償期限早于應收賬款的清償期限時,因第三債務人的清償期限尚未屆滿,其所享有的期限利益依法不應剝奪,因而此時質權人僅能首先要求被擔保債權的主債務人及時足額清償,待應收賬款的清償期限屆滿時方可向第三債務人請求支付,或依《物權法》第219條的規(guī)定,直接將應收賬款折價、拍賣或變賣以優(yōu)先受償。(6)在主債務人不清償?shù)狡趥鶆?,第三債務人又拒絕履行到期應收賬款債務或不予配合的情況下,應允許質權人以主債務人、出質人為被告,以第三債務人為訴訟第三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或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以減少質權實現(xiàn)成本和訴累,避免不同法院可能出現(xiàn)不同判決。(7)當對出質人的破產申請受理后,質權人對出質應收賬款享有別除權。(8)對第三債務人的破產申請受理后,將導致未到期主債務與應收賬款一并到期,質權人可請求主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第三債務人破產管理人申報債權,在其申請債權范圍內,具有與出質人申報相同的法律效力。
參考文獻:
[1]黃松有主編,最高人民法院物權法研究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2]王勝明主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3]劉萍.應收賬款擔保融資創(chuàng)新與監(jiān)管[M].中信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4]程嘯.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M].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5]胡開忠.權利質權制度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王利明.收費權質押的若干問題探討[J].法學雜志,2007,(2).
[7]高圣平.擔保法論[M].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8]葛力偉,段維明,張芳,吳中明.析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制度的立法缺陷[J].金融論壇,2008,(2).
[9]趙萬一.應收賬款質押法律問題.中國民商法律網http://www.civillaw.com.cn/,2010-5-31.
[10]高圣平,秦鑫.應收賬款出質登記制度研究[J].煙臺大學學報,2009,(2).
(責任編輯 耿 欣;校對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