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婧 王乃仟
摘 要 工作倦怠是當前組織行為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熱點問題之一。普遍認為倦怠與社會壓力、工作環(huán)境等有關,而對影響倦怠的人格因素研究較少。文章就此進行闡述,并提出改善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 工作倦怠 人格因素 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B844文獻標識碼:A
The Influence of Job Burnout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Coping Mechanism
XIE Jing, WANG Naiqian
(Th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Job burnout is the hot spot of curr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search. Generally thought of burnout and social pressur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levant, and the personality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burnout less. This article expound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Key words job burnout; personality factor; coping mechanism
0 前言
在現(xiàn)有的心理學文獻研究中,工作倦怠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用來描述工作中的個體所體驗到的一組負性癥狀,如長期的情感耗竭、身體疲勞、工作卷入降低,對待服務對象不人道的態(tài)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①工作倦怠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廣大研究者的密切關注,特別是工業(yè)與組織行為學研究者。現(xiàn)今多數文獻都是圍繞影響工作倦怠的外部因素,如社會壓力、工作環(huán)境、同事關系等展開,較少關注造成工作倦怠個體內部的原因。本文從人格角度分析影響倦怠形成的因素。
現(xiàn)在應用最多的測量工作倦怠的工具,是由Maslach編制的工作倦怠問卷,簡稱MBI。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已發(fā)表的文獻中,有關工作倦怠的文章90%以上都采用MBI作為測量工具。MBI共包含3個分問卷: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問卷的項目均是用陳述句呈現(xiàn),要求被試依據自己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對項目進行7級評分。一般來說,倦怠程度高的個體在人格解體和情感耗竭分量表上得分也相對較高,而在個人成就的分量表上得分比較低。②其次運用最廣泛的是倦怠問卷BM,該問卷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身體耗竭、情感耗竭和心理耗竭,共包含21個項目。問卷要求被試就各個項目在其工作或生活經驗中發(fā)生次數的多少作出評定,依然為7級評分,選項1:從來沒有到7:一直是這樣。最后將問卷所有項目的得分加起來得到一個簡單的數值,即為倦怠分數。
1 影響工作倦怠形成的人格因素
有研究表明,個體個性的堅韌性越高,那么他的職業(yè)應激反應越低,工作倦怠的程度也就越低。Pierce和Molloy的研究說明,人格堅韌性特征高的人群較不易體驗到工作倦怠。③Maddi和Kobasa也對此進行過研究,結果顯示,人格堅韌性影響個體的倦怠形成,整個過程有四種方式。首先,人格堅韌性能促進個體積極的應對發(fā)生的事物,調節(jié)自身適應環(huán)境;其次,人格堅韌性可以改變個體對突發(fā)事件的認識和評價,以合理的觀念面對;第三,人格的堅韌性可以通過社會支持間接影響一個人對事物的應對方式;最后,堅韌性的人格特征更易使人改變個體的生活習慣,改掉不良的作息,有利于身心健康, 最終會減少疾病。④
大五人格模型涵蓋五個維度:神經質、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與責任意識。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也是影響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其中,神經質能加劇情緒衰竭的程度、提高非人性化的程度以及降低個人的成就感;而外向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責任心四個維度都能降低非人性化的程度,提升個人成就感。⑤
Anderson和Iwanicke發(fā)現(xiàn),低自尊會對工作倦怠的三個倦怠維度產生影響,教師自尊的缺乏與情感耗竭和人格解體兩個維度的分數密切相關。⑥Malanowski和Wood的研究也支持這一觀點,那些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教師更容易體驗到倦怠。⑦這些研究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將自尊看成一個一維的概念,沒有能夠考察到自尊的各個維度與倦怠之間的關系。Friedman和Farber將職業(yè)自尊劃分為三個方面:職業(yè)勝任感、職業(yè)滿意感和個人勝任感,并考察工作倦怠與職業(yè)自尊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工作倦怠與低職業(yè)自尊相關。
2 提高個體耐挫力,培養(yǎng)健康人格品質
2.1 保持樂觀主意精神,正視工作倦怠現(xiàn)象的存在
個體應正確認識到工作倦怠是經常性、普遍性存在的問題,能夠意識到工作倦怠及其所造成的負性行為不是個性的弱點,也不是個人能力差的表現(xiàn),而是每個人都有可能體驗到的正常心理現(xiàn)象。⑧正確認識倦怠問題,勇于面對現(xiàn)實,學會進行自我心理矯正與調適,反思自己的壓力來源,主動尋求幫助,以避免異常心理的出現(xiàn),或在出現(xiàn)后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修復。
2.2 進行體育鍛煉,增加信心和勇氣
個體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而適當的體育鍛煉與合理的飲食結構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更可以舒緩精神壓力。在體育鍛煉中給情緒一個“排泄口”,使長期倦怠的心情得到發(fā)泄和緩解。體育運動還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在身體活動中,彼此可以不需要語言作為媒介就可以相互交流,這樣,人們不僅可以使身體得到舒展,又通過這種與平時以語言作為主要交流工具的方式不同的體驗,加深彼此的信任與了解,增進感情,可以使每個人心情開朗,互相產生親近感。
2.3 增強社交適應能力,發(fā)展人際關系
個體要學會自我調適,積極地進行社會交往,參加社會以及單位的集體活動,與同事、領導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會交往,增加彼此之間的友誼,寬以待人,誠信待人。通過與人的交往培養(yǎng)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緩解壓力消除倦怠,保持身心健康。
注釋
① 李永鑫,張闊.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趨勢.心理科學,2007.30(2):478-481.
② 李永鑫,張闊,趙國祥.教師工作倦怠研究綜述.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3):234-238.
③ Thomson W C,Wendt J C.Contribution of hardiness and school climate to alienation experienced by student teachers.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5.88(5):269-274.
④ Michelle R W.Skills training in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stress and occupational burnout.Current Psychology,2000.19(3):215-228.
⑤ 孫夏蘭.初中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教育探索,2011.1:117-118.
⑥ Anderson M B,Iwanicki E F.Teacher motiv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urnout.Educational Quarterly,1984.20(2):94-132.
⑦ Friedman I A,Farber B A.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as a predictor of teacher burnout.Jout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2.86(1):28-35.
⑧ 殷佳琳.高職教師職業(yè)倦怠探析.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