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梅
摘要: 教育的本質特征是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以人本教育為理念,力求通過德、智、體等多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人,強調對學生進行廣博訓練而不僅僅是專業(yè)訓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身心全面而協(xié)調發(fā)展,使人真正實現(xiàn)全面價值。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人文教育 人文性
人文精神是一種對人本身價值的尊重與追求,強調的是對人自身的一種認識與培養(yǎng),即通過相關途徑提高人的潛質,使其自身得到全面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又被重新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發(fā)展學生獨立個性是學科的教學目標。作為人文素質教育主陣地的思想思想品德教學,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任。
一、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向學生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政治觀念等,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以講授法為主,進行信息交流,教師講、學生聽,要求學生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課堂成了講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違背了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結果是事倍功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敢問;解放學生的生活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中開闊眼界;解放學生的時間,讓他們能學一點他們渴望的知識,干他們愿意干的事。陶行知先生關于解放思想的觀念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模式中的人性化本質。那種“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既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又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塑造學生健康人格、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二、利用新頒布的中學生守則,對學生進行人本觀教育。
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頒布后,不妨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學習。在學習中主要是針對教材內容中涉及中學生守則規(guī)范的內容進行反復的剖析,讓學生感受到中學生守則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了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例如:在初二的思想品德課本下有這樣的一段文字:我們是未成年人,不僅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更要做到見義勇為,也就是要盡量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講教學這段內容時,就結合了新頒布的《中學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的有關條款,比如在新規(guī)范中取消了原來的勇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內容,要學生學會及時舉報。這些條款,既倡導學生要有正義感和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精神,又強調了在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過程中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珍愛自己的生命,要自救和智救,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學會打110,找大人幫忙和及時向有關機關匯報等其他途徑。這些規(guī)則的修改都體現(xiàn)了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心,同時也體現(xiàn)了生命重于一切的以人為本的觀念。
三、挖掘課本中人文素材,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學中我們要提高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人文素材,學會靈活運用課本內容,體現(xiàn)其人文教育的要求,讓教材的人文思想光芒得以綻放。同時還要樹立新的教材觀,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利用教材人文素材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挖掘出其中的人文因素,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來豐富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內涵。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置身其中,通過積極思考、合作探究,感受道德的力量。例如:在學習“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一課時,就引用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感動中國”、“全國道德模范”等人物評選活動,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課。在學習“家庭保護”一課時,針對家庭教育中,有父母打罵子女行為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還閱讀了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這篇文章,讓學生來聆聽這位著名作家關于怎樣對待父母為什么會打孩子的問題。通過學習,同學們深有啟示,對父母的這種行為又多了一份理解與認同。
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政治是一門社會科學,學科性質決定它要更多地關注國計民生大事,培養(yǎng)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例如:在教學“擁護黨的領導”時,會有學生流露對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陰暗面不滿,甚至羨慕西方所謂“自由、民主”社會。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中國革命的歷程來看中國共產黨偉大的歷史功績,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輝煌成就感受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思想,從先進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領悟黨領導全國人民振興中華的光明前景。讓學生認識這一切都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只有共產黨才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青年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將來好肩負起祖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重任。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思想品德課永久的任務。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靈,陶冶他們的高尚情操,是思想品德課程重要的使命之一。一個人如果沒有人文精神,他的思想就沒有基礎,行為就失去了意義。一個人沒有高尚的情感,他就很難尊重他人、尊重社會規(guī)則。所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借助思想文化傳統(tǒng),弘揚人文精神,為社會培養(yǎng)健康人格和全面發(fā)展的人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顧曉莉.初中思想品德課呼喚人文關懷[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4).
[2]王雅貞.論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J].新課程研究,2009(8).
[3]朱長超.提高人文素質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教育參考,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