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解讀穆青作品中的情感符碼

2012-04-29 18:17:00陳戈
新聞愛好者 2012年9期
關(guān)鍵詞:穆青

陳戈

【摘要】本文將對穆青的《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涑水情》兩篇通訊進行剖析,以發(fā)掘其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的人民情結(jié),探討情感因素在文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分析穆青在塑造人物情感時寫作方式的運用。

【關(guān)鍵詞】穆青;《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涑水情》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穆青的文品和人品一直被視為記者的標(biāo)桿?;仡櫮虑嗟男侣勛髌?,從最初的《趙占魁同志》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再到新時期的《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難忘那雙手》,這些作品的主人公多是人民群眾和模范人物,作品中除了他筆下熠熠生輝的先進人物外,還有他用“心”采寫的真性情。

穆青的作品中常暗含著“情感”二字。他的這種情感既含有對黨偉大事業(yè)的大愛,也有對勞動大眾的關(guān)愛及對祖國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熱愛。其中,《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和《涑水情》這兩篇寫吳吉昌的通訊中,就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穆青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真摯情感。穆青曾經(jīng)多次說過,一個無產(chǎn)階級的記者,最重要的是兩點,即對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高度的責(zé)任心和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人民群眾是一切新聞報道的豐富源泉。[1]顯然,這兩篇通訊不僅讓我們認(rèn)識了種棉模范吳吉昌,更從穆青的細(xì)膩文筆中捕捉到了他與吳吉昌之間的真摯友誼,感受到了情感因素在其人物通訊作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甄選主題,真情之中緊扣時代

穆青作品所記錄的事跡大都與時代需要相契合,有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正是這種情感促使他在“文化大革命”剛剛破除但還籠罩于兩個“凡是”的陰影之時,與陸拂為、廖由濱合作完成了《為了周總理的囑托》這樣一部被認(rèn)為是中國新聞媒體上首篇公開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作品,在還相對僵化的社會氛圍中,文章描述了吳吉昌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具有典型的時代意義,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審視這種無畏精神,其勇氣令后輩新聞工作者敬仰。

《涑水情》是穆青繼寫《為了周總理的囑托》12年后,重訪吳吉昌所寫的另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此篇是穆青獨立創(chuàng)作并以第一人稱的口氣完成的,通篇貫穿了穆青本人極具散文式的通訊手法,重憶了這位視棉花為生命的農(nóng)民科學(xué)家,動情又質(zhì)樸的細(xì)節(jié)描寫與情感氛圍,再次讓那種“至死不忘周總理囑托”的農(nóng)民科學(xué)家精神感染著沉浸在新生活中的人民大眾。這兩篇通訊,雖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不同,但卻都蘊涵著對當(dāng)時那個時代的呼應(yīng),及穆青本人對吳吉昌惦念不忘的那份情誼,作品始終堅持弘揚新聞的主旋律,以宣傳先進典型為己任。

重視與采訪對象的情感搭建

往往有些記者下去采訪,只滿足從被采訪人那里獲取現(xiàn)成的“材料”,資料搜索到一點就心滿意足,覺得寫文章有了底氣。穆青卻恰恰相反,他重視與采訪對象的情感溝通,挖掘大量的新聞素材。

在采寫這兩篇通訊時,穆青與主人公已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從寫下《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到《涑水情》,間隔12年之久,雖然一個是國家通訊社的社長,一個是種棉高手;一個遠在北京,一個扎根于山西省聞喜縣東鎮(zhèn)涑陽村。這看似產(chǎn)生不了關(guān)系的距離,卻早在1978年就鑄就了穆青與吳吉昌之間多年的親密、深厚、真摯的友情。這種情感在穆青的《涑水情》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老人早早就在家門口等我,一見面就拉著我的手,高興得不知說啥好,又像怕人聽見似的小聲對我說:‘人家都說想啥夢見啥,俺夜里做夢,夢見地里的棉花長得可神氣哩,就等著你來看了??刹恢獮樯叮晦D(zhuǎn)眼都凍死了,急得俺直跺腳,棉花死了,俺還讓你看啥呀?一傷心,眼淚嘩嘩流下來,夢也醒了。俺尋思,是不是老天爺給俺通個信兒,你忙得顧不上來啦?”吳吉昌的激動之情表露無遺,若不是建立在深厚的友誼基礎(chǔ)之上,一位晉中農(nóng)民也不會對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有如此的熱情。

吳吉昌也把穆青當(dāng)做自己的親人和知己,每次去北京都要專門去看穆青,到他家做客吃飯,有時候還給穆青帶點棉花、小米等農(nóng)作物。在《涑水情》一文中吳吉昌就曾交代老伴說:“俺老了,離該走的日子不遠了,等俺走時,啥也不帶,就把老穆送給俺的這兩本掛歷給俺帶上?!痹趨羌及┌Y動手術(shù)期間,穆青給他安排了醫(yī)院而且還常去看望他。吳吉昌去世以后,穆青還專門寫了兩副挽聯(lián)讓秘書送去:“謀求老百姓的幸福沐雨櫛風(fēng)披星戴月一生艱辛從不曾謀私逐利,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滿腔心血都付于棉樹銀花?!保?]從這許多的細(xì)節(jié)來看,他們更像是一對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情同手足的老兄弟,而非記者和他的采訪對象。這是當(dāng)下很多新聞工作者所做不到的。

以真情實感、真人實事為寫作基點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無論是交往情誼還是新聞事件都要真誠、真實。這種歷經(jīng)時代的打磨與檢驗的真實,才能將新聞作品推為經(jīng)典佳作。在修改《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時,穆青秉承實事求是、真人實事的原則,對每一句話都反復(fù)斟酌?!八劬珪?,全力以赴,從夜晚9時開始寫作,有時要寫到深夜”,“初稿叫《棒打不低頭,銀花遍地開》,陸拂為寫的二稿叫《偉大的使命》,三稿改為《莊嚴(yán)的使命》,穆青三易其稿,第四稿定為《為了周總理的囑托》”[2]如此的幾易其稿,最終成就了這篇震動全國的著名新聞通訊。由于《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中涉及吳吉昌在“文化大革命”中遭批斗的內(nèi)容,在當(dāng)時“文化大革命”剛消散的僵化氛圍中發(fā)表這篇通訊,就是穆青敢于求真的具體表現(xiàn)。

穆青把自己的心血、情感、靈魂都融入作品之中,力求每一篇文章都能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用“心”感知人物內(nèi)心世界,這就需要采訪者帶著真實情感與被訪者溝通。在采訪吳吉昌的過程中,穆青對他本人也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在與吳吉昌的交往過程中,穆青意識到這是一個堅強不屈、勇于探索、淳厚樸實的農(nóng)民科學(xué)家。因此,在他的文筆之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立體、真實的吳吉昌。當(dāng)他被批斗、被火燒、被誣陷“偷棉籽”時,他從未低過頭。在死神向他招手時,他斷斷續(xù)續(xù)地說:“我不怕死,可我不能死……我還沒有完成總理給我的任務(wù)……”吳吉昌那倔強的韌勁呼之欲出。在《涑水情》中當(dāng)吳吉昌幾次前去探望穆青時,“幾句話說得我心里熱乎乎的,我想老人的一片真情,我怎能不領(lǐng)呢”,當(dāng)老人為回去種棉花不住院時,穆青“聽著老人這滾燙的心里話,望著他手術(shù)后蒼白的面容,我能說什么呢”,兩個反問句極富情感共鳴,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吳吉昌老人不忘周總理囑托的淳厚樸實的誠摯感情,更看到的是穆青對吳吉昌老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如同手足的深厚情感。

巧妙運用細(xì)膩文筆升華情感

樸實文風(fēng)貼切人物原型。如果說文風(fēng)是思想作風(fēng)的反映,那么歷來對人民群眾飽含關(guān)愛的穆青,在寫作上更是追求樸實的文風(fēng)。穆青在這兩篇通訊中摒棄了華麗詞藻,多采用不加修飾的白描手法進行寫作,力求將最真實的吳吉昌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在1985年吳吉昌老兩口到北京,穆青請他們吃海味時,《涑水情》中寫道:“‘系白圍裙干啥?聽的人想不通,以為北京請人吃飯還讓人下廚房哩,以后才知道那是餐巾而不是圍裙。惹得大家好笑了一陣。當(dāng)時,有人還追著問:‘究竟吃些啥?老人說:‘吃啥俺也記不清了,反正就是不讓俺吃饃,沒上饃……‘啊……聽的人都感到奇怪。因為在當(dāng)?shù)?,不吃饃就不叫吃飯。既然請人家吃飯,為什么偏偏忘了上饃呢?老人十分認(rèn)真地重復(fù)說:‘是沒饃,穆社長請俺吃的飯是沒吃饃呀!人們說,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頓沒吃饃的飯,所以記得特別清楚?!边@一系列的白描手法,在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中將當(dāng)時老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心態(tài)表露無遺,不僅勾勒出了吳吉昌樸實忠厚的鮮活形象及兩人深厚的友誼,同時也平添了幾分平實的風(fēng)趣。

細(xì)節(jié)描寫拉近與人物的距離。精彩的細(xì)節(jié)往往能增強通訊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起到于細(xì)微處見精神的效果。而細(xì)節(jié)描寫恰恰是穆青人物通訊中的特長,他的人物通訊大多都有細(xì)節(jié)描寫,這些細(xì)節(jié)生動、形象,常給人以新意。在《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文開頭部分穆青就先寫道:“他握住吳吉昌的手,炯炯有神的目光凝視著吳吉昌說,‘我把解決落桃的任務(wù)交給你了,你把它擔(dān)起來。吳吉昌遲疑地說:‘中,可我是個大老粗,一沒文化,二來歲數(shù)也大了……,總理打斷他的話問:‘你多大了?吳吉昌答:‘57;總理說:‘你57我67,毛主席比我們都大得多,我跟你說,再過20年,我87,你77,咱們一起用20年時間,把毛主席交給的任務(wù)完成,行不行?熱血涌上吳吉昌的臉,他緊緊握著總理的手,響亮地回答:‘行!”這個對話是文章的點題之筆,一問一答既把文章主題給烘托了出來,又把主人公的人物關(guān)系說清楚了,以此為由引出主人公未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涑水情》中,當(dāng)老人得知穆青本人要來時,趕到縣里晚上睡不著覺,“半夜,老人突然醒了,也可能他根本就沒睡著。他叫醒了我們那位記者,心事重重地說:‘你說,你們穆社長那么忙,真會從北京到俺家來嗎?老人索性披衣起床,怔怔地呆坐在床沿上?!敝?,老人不放心“說著又突然從床沿上站起”。穆青將吳吉昌在等待與他見面前的激動心情及行動,都在文字中看似不經(jīng)意地做了交代。從全文看,是用平實的語言進行敘述,但卻通過對老人心理活動與動作細(xì)節(jié)的捕捉,將兩人之間酒逢知己的那份心情攤開來給讀者品味。

文字畫面感促生情感共鳴。穆青的通訊作品中散文式的描寫手法,往往會將所寫景物推至溢于言表的美好境界中,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強烈的畫面感。穆青筆下狀物寫景,簡潔優(yōu)美,筆調(diào)含蓄,耐人尋味?!朵乘椤芬浴敖衲瓿跸模瑫x南的涑水河河水不大,但沿岸300多畝蘆葦卻長得格外茂盛。站在聞喜縣涑陽村橋頭一望,風(fēng)吹葦動,綠浪起伏,蕭蕭的蘆葦隨著彎曲的涑水河直鋪天際。這里就是全國勞模吳吉昌老人的家鄉(xiāng)”為開場白拉開了重訪全國勞動模范吳吉昌的序幕。三言兩語便簡筆勾畫出十幾年后再次見到的涑陽村,意境油然而生。比如,在《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中,當(dāng)吳吉昌發(fā)現(xiàn)鄰隊社員真誠歡迎他去幫助指導(dǎo)種植棉花時,就“立刻放下草筐,向棉田走去。他撫摸棉苗,就像撫摸自己久別重逢的孩子,兩手顫顫發(fā)抖”。穆青只寫了他“撫摸棉苗”這個動作和激動的心情,雖是寥寥幾筆,卻展現(xiàn)出了感人的畫面,讓讀者看到的不只是被批斗的吳吉昌仍保持著對種植棉花的熱愛與激情,也有穆青本人對吳吉昌完成周總理囑托的決心的敬佩之情。

語言平實奠定群眾基礎(chǔ)。穆青向來主張新聞記者要博采群眾口語,增強表現(xiàn)力。在他的作品中,到處閃現(xiàn)著群眾語言的光彩,許多用詞都非常貼近農(nóng)村地方特色,這對于時常寫農(nóng)村人物典型的穆青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比如,在這兩篇人物通訊中時常出現(xiàn)的“啥”、“哩”、“中”、“吃蒸饃”、“一大嘟?!倍际窃兜霓r(nóng)民語言,吳吉昌老人在《涑水情》中說的:“究竟吃些啥?”“是沒饃,穆社長請俺吃的飯是沒吃饃呀!”這些語言都帶著泥土的芬芳,既親切又朗朗上口,進而也形成了穆青作品的又一獨特風(fēng)格,拉近了與吳吉昌等農(nóng)民群眾的距離,無形中讓穆青走進了群眾之中,真正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記者。

透過這兩篇寫農(nóng)民科學(xué)家吳吉昌的人物通訊,字里行間可以感到穆青那顆圣潔的赤子之心,在忠于黨的新聞事業(y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穆青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正如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范敬宜所說的那樣,穆青對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永遠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和公仆,他永遠為人民寫作。“情感”始終是穆青創(chuàng)作新聞作品、塑造人物的靈魂與內(nèi)核,作為一名記者,也只有懷揣著一顆真摯的心進行采訪、寫作,才能實現(xiàn)自己新聞事業(yè)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穆青.穆青論新聞[J].記者觀察,2004(11).

[2]葉廣濟.穆青與吳吉昌[J].記者觀察,2004(11).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編校:趙 亮

猜你喜歡
穆青
扶溝人民的老朋友穆青
時代郵刊(2023年21期)2023-11-20 08:46:38
穆青年表(1921年~2003年)
穆青五上紅旗渠
在潮濕的雨季,邂逅溫暖的你
在潮濕的雨季,邂逅溫暖的你
淺析穆青通訊的語言藝術(shù)
傳播力研究(2019年8期)2019-03-20 10:58:14
我愿輸你我這一生
小小說月刊(2017年1期)2017-01-13 17:49:46
我愿輸你我這一生
新青年(2016年5期)2016-05-06 12:45:48
大氣磅礴的穆青傳記
讀懂穆青 弘揚穆青精神
新聞愛好者(2014年9期)2014-10-08 01:37:10
织金县| 获嘉县| 安化县| 盐池县| 虹口区| 内乡县| 通辽市| 敖汉旗| 固原市| 齐齐哈尔市| 甘泉县| 霸州市| 泌阳县| 三台县| 岚皋县| 山阳县| 广南县| 武定县| 会泽县| 清远市| 宁阳县| 武强县| 临夏市| 谢通门县| 和硕县| 枣阳市| 托克托县| 阿拉尔市| 岑溪市| 池州市| 南川市| 台东县| 金寨县| 光山县| 五华县| 金平| 新余市| 公安县| 措勤县| 陆川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