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玲,郭 勇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廣東廣州510631;中共佛山市委黨校經(jīng)濟學教研部,廣東佛山528300)
胡適的大學理念及其辦學實績
吳雪玲,郭 勇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廣東廣州510631;中共佛山市委黨校經(jīng)濟學教研部,廣東佛山528300)
胡適早年留美期間就提出過“建設(shè)一流大學”的口號,為實現(xiàn)此理想,胡適回國后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在北大任教多年并曾擔任中國公學和北京大學校長。在教和在任期間,胡適以歐美一流大學為藍本,對兩所大學進行改造,反對政治勢力對大學的干預,主張教授治學,重視一流師資隊伍建設(shè),辦學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剛?cè)嵯酀慕虒W管理措施,在大學治理結(jié)構(gòu)上,主張實行歐美大學的“三會制”,同時作為校長的他心系國家命運,關(guān)心學生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一個教育家所應(yīng)具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胡適 一流大學 大學理念 北大
“建設(shè)一流大學”一時眾說紛紜,面對迷霧,我們不妨以歷史關(guān)照現(xiàn)實。民國時期眾多的教育家堅守教育救國的志向,為中國教育奔走相告,胡適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早在胡適留學美國時,針對當時盲目出洋留學及忽視國內(nèi)大學建設(shè)的現(xiàn)狀,青年胡適慷慨激昂地寫下《非留學篇》,提出要建設(shè)“與于世界有名大學之列”①胡適:《非留學篇》,見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第35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的大學,胡適為實現(xiàn)此理想奮斗終生。胡適的大學理想具體實踐在他任職中國公學和北京大學期間,從胡適對這兩所學校(一所公立,一所私立)改造的實績中,我們或許能得到一些建設(shè)一流大學的啟示。
關(guān)于大學的本質(zhì)或許很難有明確統(tǒng)一的答案,但毋庸置疑,人們普遍認為大學是“追尋真理的場所”,大學的理念應(yīng)該是為人類創(chuàng)造知識、傳授知識,傳承人類文明,推動社會進步。這也是民國留洋歸來的一批教育家上下求索的大學之道。
“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華”②[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第28頁,王承緒等譯,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學術(shù)自治被稱為大學之魂。胡適認為中國的太學也曾盛極一時,然而卻因為政治問題不能延續(xù),而歐美國家的歷史遠沒有中國長久,卻有長遠歷史的大學,這是“因為人家的大學有獨立的財團,獨立的學風,有堅強的組織,有優(yōu)良的圖書保管,再加上教授可以獨立自由繼續(xù)的研究,和堅強的校友會組織,所以就能歷代相傳,悠久勿替”。“只有在自由獨立的原則下,才能有高價值的創(chuàng)造”③胡適:《談?wù)劥髮W》,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316、317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而反觀中國自漢代以來的官學太學,由于受政府控制,隨著朝代的變更而變更,最終不能延續(xù)。一個沒有歷史積淀的大學很難成為一流大學,基于此,胡適認為大學應(yīng)當獨立于政治,以保障其發(fā)展不受干擾。
1927年胡適致信蔡元培堅決反對“黨化教育”。1937年胡適應(yīng)邀參加國民黨召開的第一期廬山談話會,他主張教育獨立,多次強調(diào)“現(xiàn)任官吏不得作公私立大學校長、董事長;更不得濫用政治勢力以國家公款津貼所長的學?!雹芎m:《胡適日記全編》(第6冊),第694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947年在他擬訂的《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中呼吁修正現(xiàn)行大學制度,“多多減除行政衙門的干涉,多多增加學術(shù)機關(guān)的自由和責任”⑤胡適:《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236頁。。胡適所主張的大學獨立,保持其純潔性和獨立性,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在于反對國民黨對學校學術(shù)自由的壓制,另一方面,教育獨立于政治其關(guān)注點在于主張教育家辦學,“管教育的人必須懂教育,各級各類校長不能隨意的讓一些官員來擔任,教育家辦學是一個永恒的真理”①韓清林、李運昌:《胡適的教育獨立思想論析》,載《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第5期。。
胡適在強調(diào)教育獨立的同時還主張學術(shù)自由。1946年胡適擔任北大校長時,仍始終不渝地堅持學術(shù)自由的思想,他容許當時各種學派的思想自由辯論,如哲學系所設(shè)課程,既有宣揚大陸理性主義、新黑格爾學派、新康德學派的學科,也有提倡新實在論、邏輯實在論、實用主義、唯意志論的內(nèi)容。盡管胡適不太贊成馬列主義思想,但他還是容許馬克思主義課程的開設(shè)。學術(shù)的魅力就在于爭論中產(chǎn)生真理,交融中滋養(yǎng)繁榮,古今中外的眾多實例證明沒有百家爭鳴的氛圍,就沒有百花齊放的學術(shù)。
正是包括胡適在內(nèi)的一批有膽識的教育家,主張教育獨立于政治、黨派,才保證了北大清華等大學在民國時期的政治動蕩中獲得發(fā)展,大學精神得以弘揚。
在中國公學,對于“中國公學事件”——私立大學受到反動政府的滲透而面臨學校制度和校園文化的摧毀、學術(shù)自由和教育獨立的理念面臨重大危機的事件,胡適立場堅定,他不僅同情中國公學校長以死殉校的悲壯事跡,而且還積極參與到“中國新公學”運動中去,擔任公學英文教員,并在1928-1930年擔任公學校長,短短幾年使中國公學面貌煥然一新。1930年,當時的公學校董會董事長蔡元培致信胡適,稱“兩年多的中公,無論從學生數(shù)量上或思想上,都有很大的發(fā)展。無論何人,到于今不能不承認中國公學是中國較好的大學。然而這是兩年前將近破產(chǎn)的學校,把這個學校從破產(chǎn)中救了出來,使他有很大的發(fā)展,這是先生兩年多的努力”。②黃書光:《胡適教育思想研究》,第86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可見,由于胡適辦學有方,很快將一所瀕于倒閉的中國公學建成一所頗具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大學。學生人數(shù)一年之間由300余人而激增到1 300余人。③羅爾綱:《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第66頁,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
在北大,胡適等教育家拼死維持大學的生存與發(fā)展,堅決與反動政府作斗爭,盡力排除政治勢力對北大的不當干預。在當時政治動蕩的情況下,北大還能取得20世紀30年代“中興”的成績,離不開胡適這位主將的功勞。曾為北京大學教授的陶希圣在回憶30年代的北大時說:“北大六年的安定,乃至國立八校六年的延續(xù),沒有夢麟與適之的存在與活動,是想象不到的?!雹軈窍嘞?《民國百人傳(一)》,第88頁,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
胡適主張彈性學制,認為彈性學制能“發(fā)展青年個性,使得選擇自由”,在修業(yè)年限上,“大學也有四年、五年、六年的不同”,⑤胡適:《對于新學制的感想》,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78頁。對于升級或轉(zhuǎn)學都比較靈活。1919年在胡適等人的主張下,北大改用選科制和分系法。同時,胡適針對當時北大嚴進寬出的狀況,主張嚴格考試。在1921年北大開學典禮上說:“外界有人說:北大是一道很高的門限,很難爬起來,很容易跨出去。這確是實在的情況……但年來因有種種風潮,學校生命幾致不能維持,故考試不嚴,紀律很難照顧周到,學生修業(yè)年限滿了,很容易就畢業(yè)去了?!雹藓m:《在北大開學典禮上的講話》,見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第134頁。為此,他還指出一些具體的嚴格考試的方法,如將試卷密封后交教員批閱,考試的范圍不一定限于書本,只要考查學生是否達應(yīng)有的程度。彈性學制是為了迎合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那么嚴格考試制度則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二者可謂剛?cè)嵯酀?/p>
胡適還強調(diào)文理滲透,強調(diào)學生要掌握全面知識。胡適批判當時文科生不問實科,理工科不懂文科的現(xiàn)狀,教育他的學生文理并進才能有所大成?!皽贤ㄎ睦怼钡摹澳康氖且刮目茖W生多懂得一些科學,不致流為空虛,使理科學生多研究一點人生基礎(chǔ)觀念,不致流為陋隘”。并認為“這種制度是世界最新的制度,美國之大學以‘文理院’為基本,即是此意”。⑦胡適:《論大學學制》,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60頁。胡適在給吳健雄的信中說“凡第一流的科學家,都是極淵博的人,取精而用弘,由博而反約,故能有大成功。”⑧耿云志、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中冊),第70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胡適特別強調(diào)大學高等學問的研究。早在留學美國時,胡適注意到歐美一流大學的通行做法,主張在大學里設(shè)“畢業(yè)院”,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研究生院”。他認為,“畢業(yè)院為高等學問之中心……各國于學問,其有所成就者,多由畢業(yè)院出者也?!雹俸m:《非留學篇》,見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第36頁。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院這也是一流大學的應(yīng)有之義,實踐已然證明胡適當時的主張是具有前瞻性的。1917年的北大新學期開學典禮上,胡適作了《大學與中國高等學問之關(guān)系》的講演,闡述了關(guān)于大學在保留儲積高級文化知識和人才,精研開拓科學,創(chuàng)造國家新文化的重要作用的思想,提出要用西方現(xiàn)代大學的模式來整頓北大,把北大變成現(xiàn)代化的大學。②劉克選、方明東:《北大與清華——中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的歷史與風格》,第307、313頁,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1920年北大開學典禮上,胡適說:“希望北大的同人一齊用全力向‘提高’這方面做工夫。要創(chuàng)造文化、學術(shù)及思想,惟有真提高才能真普及?!雹酆m:《提高與普及》,見白吉庵、劉燕云編:《胡適教育論著選》,第127頁。胡適提倡“輸入學理,整理國故”,1922年在北大設(shè)立國學研究所,不斷地提倡大學要向發(fā)展研究的方向努力,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新北大各種門類的研究所或者研究學會紛紛崛起,特別是文科,在胡適的直接領(lǐng)導或影響下,各科研究所相繼成立。④黃艾仁:《胡適與北京大學》,見耿云志、聞黎明編:《現(xiàn)代學術(shù)史上的胡適》,第338頁。1932年,北大又在中國率先成立研究院,成為北大及國內(nèi)外大學畢業(yè)生繼續(xù)研究高深學術(shù)的場所,明文規(guī)定:北大以研究高深學術(shù),養(yǎng)成專門人才,陶融健全品格為職志。⑤阿子:《談胡適的教育思想》,載《張家口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這一思想更是在1947年提出的《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中得到延續(xù):“今后的中國大學教育應(yīng)該朝著研究院的方向去發(fā)展。凡能訓練研究工作的人才的,凡有教授與研究生做獨立研究的科學研究的,才是真正的大學”。⑥胡適:《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236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這里,胡適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建造具有自主研發(fā)能力的研究型大學。擔任北大校長后,胡適有一個重要設(shè)想——在北大建立一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此時的國民政府忙于內(nèi)戰(zhàn),胡適的這一頗有雄心的計劃只能擱淺。胡適執(zhí)掌中國公學時設(shè)立獎學金,提倡組織各種研究會,創(chuàng)辦《吳淞月刊》,鼓勵學生讀書和從事學術(shù),使中國公學進入黃金發(fā)展時期。⑦劉克選、方明東:《北大與清華——中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的歷史與風格》,第307、313頁,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
胡適始終把學生培養(yǎng)作為大學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胡適的主張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特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獨立健全的人格,成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獨立觀察,獨立判斷的能力”⑧胡適:《實驗主義》,見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2》,第147、486-488、24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及各種社會所需要的能力的人。胡適強調(diào)學生獨立自主的個性人格和貢獻社會的統(tǒng)一,使個人的“自由意志”與“負責任”、“擔干系”結(jié)合起來,在批評和改造社會中獲得人格的真正獨立。⑨胡適:《實驗主義》,見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2》,第147、486-488、24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胡適也把個人興趣與社會責任感統(tǒng)一起來,認為興趣不但與責任心不相沖突,并且可以補助責任心。
二是強調(diào)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興趣,強調(diào)“興趣第一”的原則。他說:“做學問不要去適應(yīng)社會的需要,不要著眼到將來的職業(yè),不要趨時髦,要看清楚自己宜于做什么,才去學什么?!雹夤⒃浦?《胡適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見耿云志編:《胡適研究論稿》,第208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他認為,只有努力發(fā)現(xiàn)并學習與自己的興趣、才能相近的學科,才能盡力發(fā)揮自己的天才潛力,否則就是極大的浪費。他說:“若是學校的生活能使學生天天發(fā)生新興趣,他自然不想做不道德的事了,這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薄罢嬲牡赖陆逃谟谑谷藢τ谡?shù)纳畎l(fā)生興趣,在于養(yǎng)成對于所做的事發(fā)生興趣的習慣?!?胡適:《實驗主義》,見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2》,第147、486-488、246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焙m對此的認識可謂清醒。
三是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胡適一貫主張“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的學習方法,這十個字是科學治學方法的很好概括,既包含了要鼓勵學生敢于大膽地想象,同時又要腳踏實地、刻苦地鉆研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他經(jīng)常不遺余力地向?qū)W生宣傳這個方法,使許多學生受益不少。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吳在國內(nèi)外的幾次學術(shù)演講上都說她的證明方法得益于胡的治學方法。她說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父親,另一個就是胡適。?江才健:《吳健雄傳》,第28頁,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此外,胡適還重視幫助貧困子弟求學深造。進入北大不久,便與北大會計課職員鄭陽和發(fā)起成立“成美學會”,擘劃章程,帶頭捐款,效古君子成人之美之意,資助熱心向?qū)W而家境貧寒的子弟,得到蔡元培、章士釗、王景春等人的贊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它是在高校設(shè)置獎學金制度的先河”①劉克選、方明東:《北大與清華——中國兩所著名高等學府的歷史與風格》,第337頁。。
如何管理大學,胡適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在學校的治理結(jié)構(gòu)方面,胡適效法歐美一流大學的做法,試圖將西方的大學治理模式移植到中國的大學中來。胡適在多次演講中稱羨歐美大學的“三會制”,即董事會、教授會、校友會。其中,董事會保證大學的獨立,使大學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教授會,是教授治校的管理機構(gòu);校友會,是全力支持母校且與社會全方位聯(lián)系的政治經(jīng)濟實力團體。
盡管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難以完全實行“三會制”,二三十年代的北大和清華卻也做了一些嘗試,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功。1917年初到北大的胡適就提議,北大應(yīng)當試著實行類似于歐美大學教授會的“教授治校”,仿效美國大學建制實行各科教授會制度,建立評議會,并以創(chuàng)議人的身份擬定詳細章程。胡適的建議得到蔡元培的肯定并采納,1917年北大成立評議會。1931年,胡適任北大文學院長時期又與校長蔣夢麟共同擬定了北大發(fā)展計劃,提出“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钡姆结?,并成立了校務(wù)委員會。胡適在《回顧與反思》中寫道:“從校長學長獨裁制變?yōu)椤淌谥涡!?這個變遷的功效在于:(一)增加教員對于學校的興趣與情誼;(二)利用多方面的才智;(三)使學校的基礎(chǔ)穩(wěn)固,不致因校長或?qū)W長的動搖而動搖全體?!雹诤m:《回顧與反思》,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104頁。評議會決定學校的重大決策,不致因領(lǐng)導人的好惡、變更而影響學校發(fā)展的連貫性,保持了大學平穩(wěn)持續(xù)的發(fā)展。教授會打破了受政府官僚體制制約和影響的舊有學校管理制度,確立了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新體制,對于維持大學穩(wěn)定與進步有重大意義。
對人才的重視是每一所成功大學的通行做法。梅貽琦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贝蠹叶炷茉?,胡適也有類似表述:“在發(fā)展科學的過程中,設(shè)備固然重要,學人更為重要。”③胡適:《發(fā)展科學的重任與遠路》,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786頁。
胡適極其重視一流人才的作用,在辦學中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shè),認為要辦出一所一流大學,非得有一流的師資不可。胡適指出:“學術(shù)的發(fā)達,人才是第一要件,我們必須集中第一流的人才,替他們造成最適宜的工作條件,使他們可以自己做研究,使他們可以替全國訓練將來的師資與工作人員?!睂Υ?,胡適曾以芝加哥大學為例來說明一流師資對于辦好一所一流大學的重要性,芝加哥大學在辦校之初就以高薪聘請世界一流人物,美國沒有的就到歐洲去選,“一年之后,人才齊備了,設(shè)備夠用了,開學之日,芝加哥大學就被公認為第一流大學。”④胡適:《爭取學術(shù)獨立的十年計劃》,見季羨林主編:《胡適全集》,第20卷,第237、238頁。
胡適在組建教師隊伍時,用人可謂獨具慧眼,不以學歷、出身背景論人才,唯才是舉,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上海公學,“胡適聘請教授,兼容并包有蔡元培作風,不分派別,不限資格”。⑤羅爾綱:《師門五年記·胡適瑣記》,第66頁。破格聘用只有高小學歷卻自學成才的沈從文到中國公學任教,一時傳為佳話。胡適在中國公學任職時聘到的著名教授有楊亮功、葉公超、羅隆基、梁實秋、鄭振鐸等近30人。⑥白吉庵:《胡適傳》,第273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這些明師指導下,中國公學面貌煥然一新。剛進北大不久,胡適即強調(diào)一流學者的延聘,在他的精心羅致及行之有效的用人制度下,他到北大第一年就聘請30多名流學者到北大任教,30年代蔣夢麟初任北大校長時,蔣夢麟負責“辭退舊人”,胡適專管“選聘新人”。胡適作為文科院長積極引薦人才,經(jīng)他手所請的知名學者有錢穆、馬敘倫、湯用彤、俞平伯、梁實秋、聞一多、葉公超等人,以及理學院的一些教授如丁文江、饒毓泰、吳大猷等,強大的師資力量成為“北大中興”的保證。難能可貴的是,對于有些知名學人不宜教課,胡適建議設(shè)“研究教授”,①以充分發(fā)揮其個人所長。胡適把教授分為研究教授與專任教授兩種,研究教授以對所治學術(shù)有貢獻,擔任學術(shù)研究及指導學生,專任教授專任講課、研究及指導學生。兩類教授的授課時數(shù)與年薪均有所不同,但均保證發(fā)全薪,并規(guī)定無論研究教授或?qū)H谓淌谠趹?yīng)聘期間,均不得在校外兼任教學及教務(wù)工作,以保證北大的教學質(zhì)量。由于胡適對教師的重視并形成一套聘請教師的科學有效的方法制度,北大才能匯聚眾多的名流學者。
在中國公學任校長時,胡適察覺到學校行政系統(tǒng)職責不明,效率不高,則建議任命或直接任命了副校長楊亮功和總務(wù)處、教務(wù)處等部門負責人,然后放心地把權(quán)力交給他們,僅過問學校重要事務(wù),做到了以無為而治之名,行標本兼治之實。為減少學校經(jīng)費,胡適精簡學校機構(gòu),只留14名職員。由于分工明確,授權(quán)適當,公學職員雖少,辦事效率卻提高很多,這成為公學由衰轉(zhuǎn)盛的重要保證。
由于時代所限,民國時期一批教育家的思想超越了當時的實際需求,種種教育理念缺乏成熟的條件做支撐,因而其教育理念難以付諸實踐并取得預想的效果。胡適的一流大學理想同樣如此,不少做法未能取得實效,有些則一直未能實施,可謂英雄氣短。但歷史是一個延續(xù)的過程,前人未能走完的路后人總歸是要走的。
【責任編輯:王建平】
Hu Shih'University Ideal and Practice
(By WU Xue-ling,GUO Yong)
Hu Shih advocated“building first-class university in China”when he was studing in the US.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ideal,he committed himself to Chinese education development after returning home.He modeled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to transform two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a College and Peking University).He opposed political forces to interfere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advocated the mode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by professors and scholars,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first-class teaching staff and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took hardness and softness management measures,and advoc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three organizations system”in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tructure.As a university president,he cared about the national destiny,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Hu Shih;first-class university;university idea;Peking University
吳雪玲(1964—),女,廣東饒平人,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
2011-12-20
G649.29
A
1000-5455(2012)04-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