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董仲舒的人與自然關系思想

2012-04-07 14:46:33徐長波
關鍵詞:董仲舒仁愛自然界

徐長波

(南開大學 哲學院,天津300071)

人與自然關系論是從現(xiàn)代生態(tài)學意義上來言說的,“自然”是指自然界、物質世界及物質宇宙。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并沒有獨立的現(xiàn)代生態(tài)學意義上的人與自然關系論。古代哲人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往往包含在對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天人關系”的探究中,所以說研究董仲舒的人與自然的思想離不開對其天人關系的研究。董仲舒以陰陽、五行思想為工具構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系統(tǒng)。雖然,他的目的主要是為大一統(tǒng)的政治目標尋求終極理論根據(jù),但是其中卻包含了許多合理的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以往對董仲舒思想的研究往往都側重于考察其政治思想,而本文則試圖從生態(tài)哲學的角度出發(fā)挖掘其思想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成分。

一、天人一也

中國哲學中“天”是一個具有多種含義的概念,一般有物質之天,具有道、義理內(nèi)涵的天,具有神性主宰能力的天,等等。同樣董仲舒的“天”的概念也是復雜的。金春峰將董仲舒的天概括為“神靈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三種含義[1]。本文同意金春峰的觀點,主張董仲舒的“天”主要有三種含義:神靈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靈之天指具有人格的主宰之天,具有懲惡獎善的能力;自然之天指整個物質宇宙,包含天空、大地、人、陰陽、五行十端;道德之天指具有倫理道德屬性的天,其賦予人類道德。董仲舒的“天”是一個整體的存在,自然之天、道德之天與神靈之天是互相滲透的,自然之天是神靈之天和自然之天的物質基礎,道德之天的倫理道德構成神靈之天的內(nèi)在屬性,最后神靈之天意志的表達又要靠自然之天來實現(xiàn)。所以,人和自然的關系是董仲舒天人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

在中國傳統(tǒng)思想里,自然界與人以及人類社會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可以借用“天人合一”的命題來表達?!昂弦弧笔侵柑炫c人可以到達一種并存無礙、和諧美好的生存狀態(tài)。先秦儒家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觀點,但是卻有合一的思想?!吨杏埂氛J為,“為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2]32。人能發(fā)揮能動性,成全自己的本性,進而盡物之性,從而真正與天地并列,實現(xiàn)自身的存在價值。人愛護自然、參贊化育的過程就與人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合二為一了。在參贊化育的過程中,人的生命與萬物的生命得以內(nèi)在地結合在一起,人與自然實現(xiàn)了一體貫通。莊子由萬物與人皆由“氣”構成,而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3]80的自然觀,并在生命意義的層面肯定萬物與人平等。他提倡以“道”觀物,反對用“成心”去區(qū)分物的貴賤。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等各家思想,突破先秦儒家生命體驗與審美的層面,利用陰陽五行把人與自然納入同一個系統(tǒng)中形成雙向互動感應的關系,明確提出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4]288的思想。董仲舒認為人的身體有小關節(jié)三百六十六個與一年的日數(shù)相符,十二個大關節(jié)數(shù)與一年有十二個月相符,人的四肢與四季相符,所以,“人之形體,化天數(shù)而成”。同時,人的情感和德性也都是取化于天,“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4]318。除了作為生物的人類是取化于天、與天同類外,人類社會的組織結構、各種社會制度及思想原則也是與天相副。例如,他認為人間之“三綱”與天相類,天以陽為尊陰為輔,所以“陽為夫而生之,陰為婦而助之”[4]351。這樣董仲舒就用副數(shù)和副類的方法將人、人道都與天劃歸為同類。根據(jù)他“同類相動”的思想來看,同類事物可以互相感應,那具體的感應是怎樣實現(xiàn)的呢?董仲舒用陰陽之氣為中介來實現(xiàn)天與人的溝通。他先將陰陽之氣賦予天和人,而陰陽之氣可以“類相益損也”,所以人與天可以溝通。正所謂“天地之陰氣起,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宜應之而起,其道一也”[4]360。這樣天人之間就通過陰陽之氣實現(xiàn)相互感應。由此,天與人在相互感應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深層次的合一??梢钥闯?,在董仲舒那里,人與自然都具有陰陽之氣,而且具備相同的形體構造與感情,所以人與自然是合一的,而且通過陰陽之氣的流動也使人與自然交融起來。同時,人的道德來源于天,而人道德的實踐也以成就自然萬物來最終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然是人的養(yǎng)育著,同時人與自然也互為成就者。

簡言之,“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是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總原則。這一原則把人與自然放入宇宙生化的大系統(tǒng)中,使人與自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分離的人事——自然系統(tǒng)。

二、“陰陽五行”之天道

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的規(guī)律,人們進行生產(chǎn)實踐時不能隨心所欲,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這是儒家一貫的追求。孟子十分強調用物以時,不違反自然之道。他在《梁惠王上》中論述道:“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盵5]6“不違農(nóng)時”、“斧斤以時入山林”都是遵循自然規(guī)律,這樣人民才能享受安定富足的生活。荀子肯定自然界有其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6]306,能否遵循自然規(guī)律決定了人事的吉兇,“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6]307。他在《天論》中指出:“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盵6]307在此,荀子認識到了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他并沒有之處自然規(guī)律的具體內(nèi)容,他更關注的是區(qū)別天、人職責的前提下“制天命而用之”。也就是說他關注的是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前提下,人怎樣發(fā)揮自身的作用來利用和改造自然。董仲舒則用陰陽五行思想解釋了自然規(guī)律的內(nèi)容。

董仲舒認為,天地之氣分為陰陽,陰陽交互運動產(chǎn)生四時,五行推動陰陽運動并與四時相配從而產(chǎn)生萬物。所以“天道”——自然界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是陰陽五行的流行。陰與陽之間的關系是,陽為主陰為輔。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勝關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勝木,水勝火,木勝土,火勝金,土勝水。陰陽與四季的關系是,春,出陽而入陰;秋,出陰而入陽;夏,右陽而左陰;冬,右陰而左陽”[4]342。五行與四季的相配關系是,“木者春”、“火者夏”、“土者夏中”、“金者秋”、“水者冬”[4]。董仲舒以五行解釋政府機構設置、職責、義務以及相互間的制約關系。在《春秋繁露·五行相勝》中他認為:“木者,司農(nóng)也”;“火者,司馬也”;“土者,君之官”;“金者,司徒也”;“水者,司寇也”。他還詳細解釋各部門間的制約關系。他詳細分析了司農(nóng)、司馬、司徒、司寇的職責與義務。由此,董仲舒把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組成一個整體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并用陰陽五行思想來指導、規(guī)范人們的實踐活動。

董仲舒用陰陽五行理論規(guī)定了人們的實踐活動?!盎鹫呦模砷L,本朝也。舉賢良,進茂才,官得其能,任得其力,賞有功,封有德,出貨財,振困乏,正封疆,使四方”[4]371-373。春夏兩季是萬物復蘇和生長的季節(jié),這是自然規(guī)律,所以人們在這兩季的活動要從這一規(guī)律出發(fā),實施各項舉措來幫助萬物的生長。夏季是自然界的生長之季,而人類社會也要積極選拔人才進行各種社會建設活動。可見,董仲舒認為人道遵從于天道,將人事社會活動與自然規(guī)律銜接起來。雖然董仲舒運用陰陽五行思想是出于政治目的,為建立統(tǒng)一有序的社會政治秩序,但是其中卻包含了豐富的關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資源的合理思想。

自然規(guī)律一方面規(guī)定了人們的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也能對人們的活動作出反應。董仲舒認為,災異實際上是當人們沒有依照自然規(guī)律來進行實踐,使自然受到破壞時,自然界作出的反應。也就是說災異是人類自身造成的,特別是人君的昏庸和國家的過失,“凡災異之本,盡生于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害以譴告之”[4]259。他沒有將人與自然區(qū)分為相對立的主體和客體,而是始終運用整體思維將人與自然界都放在他的天人感應系統(tǒng)中,甚至可以說是放置在他的“天”之中。董仲舒將人們行為不當造成的自然災害看成是天對人的懲罰,這就使自然之天具備神靈之天的角色,從而使自然界具有神圣權威性。自然具備賞罰的能力有兩層意義,一方面自然界本身的地位得到肯定,另一方面使人們對自然界有所敬畏,從而不敢以自然界的統(tǒng)治者自居而肆意破壞自然。

三、“泛愛群生”之人道

人面對自然萬物時應該持怎樣的態(tài)度,應該怎樣做?儒家的根本觀點是以“仁”為本,愛護自然。儒家哲學以仁為核心,仁并不僅僅局限于愛人,仁更包含了愛物??鬃幼⒅厝耸?,他的“仁愛”主要是愛人,但是并不代表他對大自然漠不關心??鬃邮謶z愛自然萬物的生命,“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7]73。他曾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7]62。一方面贊美了君子秉性穩(wěn)重如大山、智者聰慧如水一樣靈動,另一方面也是人們主動賦予山、水性格和感情。孟子曾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5]322,這就為人與萬物單純的作為物種建立的冰冷關系,注入了溫暖的情感。以仁愛為內(nèi)因建立的人與自然界的愛護關系,既肯定了人的道德價值,又體現(xiàn)了自然萬物的地位與存在價值。

董仲舒發(fā)展了仁民愛物思想,明確提出泛愛萬物的思想。他提倡“泛愛群生”。他說:“泛愛群生,不以喜怒賞罰,所以為仁也”[4]165。這樣,董仲舒就擴大了仁愛的對象范圍,將一切生物包括進來。同時也重新定義了“仁”這一概念,他說,“質于愛民,以下至于鳥獸昆蟲莫不愛,不愛,奚足謂仁”[4]251。只愛人并不能稱為仁,只有愛一切生物才是完整的仁愛。董仲舒具體論述了愛護萬物的主張,“恩及草木,則樹木華美,而朱草生;恩及鱗蟲,則魚大為,鳣鯨不見,群龍下”;“恩及于火,則火順人,而甘露降;恩及羽蟲,則飛鳥大為,黃鵠出見,鳳凰翔”[4]372-380。

董仲舒不僅提倡愛萬物,而且從理論高度說明了人之所以泛愛萬物的可能與根據(jù)。他認為天具有仁愛的本性,“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同時,“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4]329,人就具有了仁愛的本能。人道來源于天道,所以人也應該愛護萬物。這樣董仲舒就將泛愛萬物的思想提高到了天道的層次。

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生”是生養(yǎng),不僅是生人,也要養(yǎng)萬物。“生”是天地對萬物的仁愛,也是天之道。人秉承了上天的生生之德,仁愛萬物是人類的使命與存在價值。由此可見,人類生來不是為自然立法,而是“生”的踐行者,幫助自然界生生不息。在仁愛萬物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得以彰顯:一方面,在生命存在上,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生命整體,彼此無法分離;另一方面,人與自然界是價值共同體。仁愛萬物,既實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成就了人在天人系統(tǒng)中獨特的存在價值。人不僅僅是天地間的一普通生物,更是與天地并列的化育者。

四、“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

人與萬物都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組成部分,但是,人卻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儒家認為人吸取天地之精氣而成,只有人可以輔助天地成就萬物,而且把人的道德實踐延伸至人與萬物的關系上,凡是能誠盡先天善性的君子都可以參與到天地化育萬物的過程中,與天地并列。荀子說:“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盵6]308人若能治天時地財而用之,則做到了參于天地。荀子是從天人職分不同的角度來論述人與天地參。董仲舒認為,“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yǎng)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養(yǎng)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禮樂,三者相為手足,合以成體,不可一無也”[4]168。天用孝悌生養(yǎng)萬物,地用衣食養(yǎng)育萬物,人用禮樂成就萬物,天地人結合為一個整體成為萬物之本,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人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作用,萬物的生成除了需要天地的養(yǎng)育,還需要人來成就。由此,董仲舒提出了“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的思想。人之所以可以與天地參,是因為上天賦予人以仁愛之德,人從而能行仁義,所以人道可以參天。

董仲舒的參天地思想的目的是實現(xiàn)宇宙的和諧。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中描述的“毒蟲不蟄,猛獸不搏,抵蟲不犯。故天下為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風雨時,嘉禾興,鳳凰麒麟游于郊”的生態(tài)和諧的美景,正是“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的目的。這樣的理想社會是儒家一貫的追求?!吨杏埂防镆裁枋隽诉@樣的理想社會:“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比寮蚁虢⒌暮椭C宇宙不是取消差異的絕對一致,而是天、地、人并存而各得其樂的宇宙。

董仲舒參天地的根本方法是“中和”。他說:“中者萬物之達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4]444“中和”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鬃雨P注人事,他倡導的中庸之道主要是用于人與人之間,目的是達到人際和諧、社會秩序穩(wěn)定?!吨杏埂分v:“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將“中和”提升到宇宙根本法則的高度,不僅用其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將其運用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和”使人與自然保持一種適宜得當?shù)年P系,并達到萬物并育不相害的境界。董仲舒認為,天道本身就是“中和”,“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4]447。而且,“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4]444。以中和理天下,就包括了以中和理自然,人與自然從而能達到和睦共處的境界。

董仲舒的天地人是一個由人類社會、自然界構成的有機系統(tǒng),人能參天地則蘊涵了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協(xié)調發(fā)展的思想。人與天地參雖然有很強的政治目的性,但是更是以社會、自然的整體和諧為價值導向。人去參天地,這也暗含了人從屬于自然界,是自然一部分的思想,這與“人最為天下貴”的觀點并不矛盾。人參天地的“天地”,指自然界整體?!叭俗顬樘煜沦F”首先是將人視為自然界的一部分,然后將人與鳥木蟲魚等自然界中的存在物做比較。萬物之中,唯獨人能偶天地,唯獨人能行仁義,所以天地間的生物,莫貴于人。所以唯有人可以與天地參。參天地、成就萬物,不僅是人具有有別于萬物的能動作用的體現(xiàn),也是人實現(xiàn)自身價值、達到生命的理想境界的必經(jīng)階段。人成就萬物,從而人的生命與物的生命緊密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貫通。

當前,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態(tài)危機的威脅,各種生態(tài)問題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采取科技等具體的辦法解決生態(tài)問題,只是局部表面地緩和緊張的生態(tài)關系,反思我們的自然觀才能認識生態(tài)危機產(chǎn)生的深層原因。所以從理論層面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迫在眉睫。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自然觀尊重自然規(guī)律,愛護萬物,這些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我們與自然界的相處方式。而且他將人—自然—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天人系統(tǒng)來看待,這對于習慣用主客對立來區(qū)分人與自然的現(xiàn)時代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與參照物。

[1]金春峰.漢代思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47.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庸[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齊物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蘇輿.春秋繁露義證[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

[5]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6]王先謙.荀子集解·天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8.

[7]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猜你喜歡
董仲舒仁愛自然界
春秋決獄與法律解釋——以董仲舒春秋決獄案例為中心的考察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問題研究述評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9:00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軍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自然界的一秒鐘
增強必勝、責任、仁愛、謹慎“四心”
公民與法治(2020年8期)2020-05-21 07:39:20
春秋“王魯”說芻議:以董仲舒為中心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4:52
例說“自然界的水”
仁愛篇(上)為人撐傘
中國漫畫(2017年4期)2017-06-30 19:35:02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學生天地(2016年24期)2016-05-17 05:47:30
三门县| 重庆市| 安吉县| 崇义县| 南京市| 云林县| 龙海市| 万安县| 库车县| 新巴尔虎左旗| 龙里县| 古交市| 微山县| 韩城市| 柳河县| 朝阳市| 肥乡县| 宣武区| 成安县| 乌鲁木齐市| 东港市| 宁武县| 宝鸡市| 章丘市| 右玉县| 台湾省| 利津县| 同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图木舒克市| 西充县| 宁河县| 海南省| 克什克腾旗| 名山县| 晋州市| 饶河县| 南汇区| 乌拉特前旗| 繁峙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