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露露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系,陜西西安710061)
對學生身份的理解,人們通常停留在其教育關系或者社會角色定位之上,將其視為相對于教育者而言的受教育者,自然具備其相應的權利義務。例如,在教育學意義上,學生顧名思義“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1]“學生一般指在初等學校、中等學校、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及青年,按照學習的階段分有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及研究生等。也有用來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中國古代所謂弟子、學生或從學者,都指學生?!保?]然而,在全民普及義務教育的今天,社會中的學生數(shù)目及其身份特征不斷擴大,因此,有必要厘清學生身份以及其法律權利來源,這樣才有助于在現(xiàn)實發(fā)生的各種教育法律事件中為學生尋找到相應的法理保護依據(jù)。
學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一切本質(zhì)屬性以及作為人的一切權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人權議題逐步憲法化、國際化和民主化?!暗诙问澜绱髴?zhàn)慘不堪言的戰(zhàn)禍,連同其難以置信的壓迫和暴政,……震撼了全人類的良知?!保?]因此,建立一個人道的法律秩序成為人們普遍的共識?!妒澜缛藱嘈浴肥沟萌藱鄧H化,并為人的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人人生而平等”、“自由”等人權口號也以人權宣言以及國際人權憲章的國際公約形式得以表達。
學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國家法律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按照規(guī)定的條件具有或獲得學籍的公民?!稇椃ā返谌龡l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钡谒氖鶙l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yǎng)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zhì)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币虼?,我國《憲法》成為該內(nèi)涵下作為公民身份的學生的主要權利和義務來源。
從年齡上看,大多數(shù)學生屬于兒童,當以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來劃分時,大多數(shù)學生屬于未成年人。
學生是兒童。1959年《兒童權利宣言》提出了10大原則,希望兒童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雖然宣言在國際上產(chǎn)生影響,但是并不具備法律效應。之后1989年聯(lián)合國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 of the Child)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保障了兒童的人權。該宣言的內(nèi)容包括兒童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等。《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界定為0-18歲的任何人。由于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多處于0~18歲之間,因此理應獲得相應的對待。我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之一,因此當履行《公約》里的條款。
學生是未成年人。中國人大常委會于1991年9月4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因此,從年齡段上來看,與兒童的年齡段重合。在我國,未成年人主要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其權利來源也主要源自該法律。該法律針對未成年人的年齡段特點,對未成年人的權利及其保護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以法律的形式為其身心成長保駕護航。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受教育者”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殘疾人、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職從業(yè)人員和一切接受教育的公民,也就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接受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中國公民。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也對作為教育法律關系主體的學生受教育權利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
綜上所述,學生概念作為一個與教師相對的概念,包含了人、公民、兒童(未成年人)或成年人、受教育者等身份,不同的身份也相應地賦予了學生不同的權利。
權利的來源在歷史上歷經(jīng)了“天賦”、“神授”之后,現(xiàn)代國家主要依靠法律的形式作為權利來源的保障。下面依次按照作為“人”、“公民”、“受教育者”論述各個身份下的學生權利來源。
學生作為人的權利來源具體體現(xiàn)在對0~18歲兒童權利的重視。從文藝復興的“天賦人權”到現(xiàn)代國家制度的建立,人權觀念逐步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重視。“二戰(zhàn)”之后,社會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人權的觀念也通過宣言、公約等形式得到保障。
《世界人權宣言》中宣布:兒童有權享受特別照料和協(xié)助,深信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作為家庭所有成員、特別是兒童的成長和幸福的自然環(huán)境,應獲得必要的保護和協(xié)助,以充分負起它在社會上的責任,確認為了充分而和諧地發(fā)展其個性,應讓兒童在家庭環(huán)境里,在幸福、親愛和諒解的氣氛中成長,考慮到應充分培養(yǎng)兒童可在社會上獨立生活,并在《聯(lián)合國憲章》宣布的理想的精神下,特別是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和團結的精神下,撫養(yǎng)他們成長。
1.學生作為兒童的權利來源
1924年一些教育家為兒童的權利奔走呼號,起草了《日內(nèi)瓦兒童權利宣言》,三十多年后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國大會于1959年11月20日通過了內(nèi)容更為全面的《兒童權利宣言》?!缎浴钒?0條準則,規(guī)定了兒童應享有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受教育的權利。但一些兒童工作者指出,《宣言》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為此,1989年11月20日,在《兒童權利宣言》通過30周年之際,聯(lián)大又通過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兒童權利公約》?!秲和瘷嗬s》最終成為兒童身份的法律保障,是兒童權利的直接來源,也是主要來源。
2.未成年人保護法
我國對未成年人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來保護其權利,這是作為《兒童權利公約》締約國的中國針對本土制定的法律。在中國,兒童(0~18歲)等同于未成年人(公民未滿18歲屬于未成年人),因此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法》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涉及學生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受教育權等。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二條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出發(fā);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以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jiān)護人嚴加管教?!额A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規(guī)定,具有嚴重不良行為、違反犯罪的學生,必須經(jīng)過法定程序,才可以送其到工讀學校學習。未成年人引起成長過程的特殊性,獲得了更多特定的保護。
每個國家的公民權利都來源于國家憲法的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權利也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學生享有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各項基本權利,例如政治權利、人身權利、社會經(jīng)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以及權利受到侵害后的救濟權利,《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應得到尊重。
作為公民的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也對其權利和義務有所規(guī)定?!睹穹ㄍ▌t》第九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依法享有民事權利能力,承擔民事義務。因此,學生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而學生的民事行為能力依據(jù)《民法通則》則有4種情況: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學生。
在國家普及義務教育政策和終生教育理念的今天,學生作為公民的權利不可被忽視。
近年來,我國的法律在教育領域不斷得到完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都對教育對象的權利有明確的規(guī)定,并且規(guī)定了其相應的義務。
學生作為受教育者,主要享有的就是受教育的權利,詳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這是作為一般的學生身份都享有的權利,具體權利依學生就讀學校的不同和學生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如獎學金、貸學金的規(guī)定主要適用于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學位證書的規(guī)定主要適用于高等學校的學生等。
1.學生作為人、公民、兒童、受教育者的權利體現(xiàn)
學生是多重身份的復合體,權利體現(xiàn)由內(nèi)到外依次為:作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權、作為兒童、作為公民乃至作為人的權利。針對目前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事件,我們強調(diào)應該關注學生作為人、公民等身份的以下權利:生命權、安全權、發(fā)展權、身份權、名譽權、自由權、平等權、隱私權、榮譽權和著作權等。
2.教育領域的基本權利
在此基礎上,學生身份在教育領域具體還擁有以下4個方面的基本權利:學生有參加教育活動并使用教育資源的權利;學生享有國家給予的物質(zhì)幫助權利;學生享有公正評價并獲得享有資格證書的權利;學生享有申訴的權利。
3.學生的義務
義務是與權利相對的一個概念,與權利相輔相生。
學生作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在我國《憲法》中有明確規(guī)定;其次,學生作為教育關系中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法律關系中享受相應的權利,同時也承擔相應的義務,例如《教育法》第四十三條對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學生的基本義務專門做出了規(guī)定,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遵守法律、法規(guī);遵守學生行為規(guī)范,尊敬師長,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努力學習,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總之,在明確學生的權利來源以及具體內(nèi)涵之后,將更有助于在具體實踐當中對學生法律事件的處理。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分卷[Z].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0).
[3](瑞典)格德門德爾·阿爾弗雷德松.《世界人權宣言》:努力實現(xiàn)的共同標準.中國人權研究會組織翻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