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世銓
為“后九二共識”化解分歧
■ 許世銓
自2008年5月 以來,海峽兩岸在反對“臺獨”和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步入了國共兩黨2005年4月所確定的構建和平發(fā)展框架的歷史新時期。短短4年多時間,兩岸關系取得了60年來從未有過的豐碩成果。這不僅順應了兩岸同胞的企盼,也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許。馬英九再次當選表明,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民意基礎在島內進一步鞏固。然而,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的構建,如果要從基礎到底層、再到高層逐步建起,兩岸必須同時破解進程中不可回避的新老政治難題,需要在反對“臺獨”和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擴大雙方的政治共識,提升政治互信水平。
“九二共識”是當年兩岸就事務性商談所建立的政治基礎,雙方取得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同,而保留了在一個中國政治意涵上的小異。但是,當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程跨入更為深化的互利雙贏階段時,特別是在處理諸如臺灣“國際空間”、建立軍事互信、結束敵對狀態(tài)、簽訂和平協(xié)議這些政治問題時,就必須破解、至少是縮小兩岸在一個中國意涵、也就是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上的“小異”。筆者認為,在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的階段,兩岸的政治定位仍屬階段性的界定,而非最終的定案,可以稱之為“后九二共識”。即便如此,兩岸要達成這樣的新共識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通過由下至上不同層面的探討與協(xié)商,增信釋疑,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必須首先說明,筆者要探討的“后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中的問題,不涉及國際層面,也就是“內外有別”。在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期間,兩岸在國際上的定位,應維護一個中國的現(xiàn)狀。過去4年多的事實表明,兩岸在國際上為維護這一現(xiàn)狀所展現(xiàn)的諒解和默契,為兩岸關系改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條件。
從兩岸有關政治定位問題的權威論述中,筆者發(fā)現(xiàn),雙方既有長期存在的分歧,也有重要的共識和接近的立場。雙方應當有可能在這些共識和接近立場的基礎上,經過平等協(xié)商找到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雙方的共識包括兩個重要問題,應可以作為兩岸政治定位的基礎:
根據兩岸的法律文件,兩岸自1949年以來雖然處于分離狀態(tài),但主權和領土仍然是完整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雙方都認為,這種分離狀態(tài)肇因于中國內戰(zhàn)。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30周年的講話中,對兩岸的法理地位提出了新的詮釋:“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盡管尚未統(tǒng)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后期中國內戰(zhàn)遺留并延續(xù)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
臺灣則依照1946年在南京制定、翌年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確認兩岸是一個中國,兩岸的分離肇因于中國內戰(zhàn)。200 8年8月2 6日,馬英九接受墨西哥《太陽報》系集團董事長巴斯克斯專訪時說:“我們基本認為雙方的關系應該不是兩個中國,而是海峽兩岸的雙方處于一種特別的關系。因為我們的憲法無法容許在我們的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同樣,他們的憲法也不容許在他們憲法所訂的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所以,我們雙方是一種特別的關系,但不是國與國的關系,這一點特別重要?!彼?010年元旦祝辭中說:“臺海沖突肇因于國共內戰(zhàn)”。
從上述雙方對兩岸政治關系的界定可以看出,雙方都確認,在法理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更沒有“一中一臺”,因此,任何分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都是違反兩岸法律的。據此,筆者認為,雖然雙方確認一個中國的法律依據不同,但都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法理一中”為兩岸探討政治定位提供了法律前提。
這本來是不爭的事實,但島內的分裂勢力卻企圖通過“去中國化”、制造中國人和臺灣人的對立,達到“臺獨”的目的,致使兩岸的民族認同成為是否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馬英九在200 8年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和2010年元旦祝辭中都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他在祝辭中特別強調:“中國文化和傳統(tǒng)是臺灣文化的根源,我們不能否定自己的祖先?!痹谡劦絻砂锻诎l(fā)生自然災害時相互支持的情況時,他曾說:“兩岸人民這種‘血濃于水’的民族感情,讓我們對未來的兩岸關系充滿信心與期待?!弊鎳箨憚t一貫強調,增強兩岸民族感情、弘揚中華文化是解決兩岸問題的精神紐帶和感情基礎。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現(xiàn)今兩岸的重要一致立場。
在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上,雙方接近的立場也有兩個,應當有可能通過協(xié)商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共同認知或一致立場:
祖國大陸關于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歷來有“老三句”和“新三句”之說?!靶氯洹币娪?000年8月25日錢其琛副總理會見臺灣《聯(lián)合報》系訪問團時發(fā)表的講話。他說:“就兩岸關系而言,我們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睆哪菚r起,“新三句”一直是祖國大陸在兩岸關系中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立場,并以法律形式見諸于《反分裂國家法》中。在錢其琛講話之前,海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曾就兩岸關系發(fā)表過著名的“86字方針”。1998年10月14日,他在上海會見?;鶗麻L辜振甫時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統(tǒng)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平等協(xié)商,共議統(tǒng)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臺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討論”。
根據以上情況,筆者認為,祖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涉及到兩岸政治定位的,有兩點重要內涵:
(1)“新三句”中有“就兩岸關系而言”這個條件子句,也就是把兩岸關系和其他關系,如國際上的關系區(qū)分開來,忽略了這個子句,在解讀“新三句”時就可能出現(xiàn)某些困擾。(2)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應當可以理解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祖國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和臺灣“國家統(tǒng)一委員會”1992年8月1日通過的“關于‘一個中國’的涵義”是接近的,即“臺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弊鎳箨戇€明確,這兩部分可以平等協(xié)商,共議統(tǒng)一。
很明顯,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分歧是:臺灣明確兩岸都屬于“中華民國”,而祖國大陸則只說屬于中國,沒有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問題,這是祖國大陸自“九二共識”以來一貫的立場。200 0年7月1 3日,錢其琛在北京會見臺灣媒體負責人訪問團時說過,一個中國并不是“非此即彼”,兩岸只要堅持一個中國,不必在一個中國到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中華民國”上打轉?;膺@個分歧是取得“后九二共識”的核心問題。
馬英九主張,兩岸在法理上互不承認,但在事實上互不否認,用把主權和統(tǒng)治權區(qū)分開來的方式解決兩岸法律和政治分歧。2009年5月,他在接受美國《時代》周刊采訪時說:“兩岸處理這項問題(主權)可以在法律層次上相互不承認,在務實的層面卻相互不否認?!?010年1月,他在接受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書面采訪時表示:“我們同德國一樣將主權和統(tǒng)治權加以區(qū)分,用此方式解決(兩岸)法律上與政治上的困擾”。
祖國大陸沒有公開對馬英九的上述主張予以回應。祖國大陸對兩岸法律和事實現(xiàn)狀的基本立場一直是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所作政治報告中的描述:“盡管兩岸尚未統(tǒng)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苯鉀Q兩岸問題的途徑是“正式結束敵對狀態(tài),達成和平協(xié)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開創(chuàng)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新局面。”祖國大陸認為,兩岸是處于“尚未統(tǒng)一的特殊情況”,而且根據“一國兩制”的基本政策,兩岸統(tǒng)一后臺灣同胞還是自己管理臺灣的內部事務。
筆者認為,在具備上述兩個共同認知和兩個接近立場的情況下,兩岸只要都有誠意和愿望,是能夠逐步破解兩岸政治定位這個難題的。為此,兩岸應繼續(xù)秉持求同存異的包容與務實思維,找到互利雙贏的解決辦法。
在兩岸政治定位這個問題上,雙方對1949年以前的中國沒有異議,雙方都確認法理上的一個中國,雙方對中華民族的中國沒有分歧,雙方可以通過討論找到“解決法律上與政治上的困擾”的共識。問題的癥結還是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問題。在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框架期間,兩岸認知的一個中國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鑄造的具有五千余年璀璨文明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中國。自1949年以來,作為中國內戰(zhàn)遺留的問題,兩岸雖然尚未解決政治分歧,但雙方均明確,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并沒有分裂,是完整的。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行為都是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