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飛
“詩言志”,言為心聲。詩歌教學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整體閱讀,用心靈、情感去交流對話,用聯(lián)想、想像去體悟詩韻。
那么,在詩歌閱讀的實際教學中,如何成功設計“主問題”呢?筆者認為,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
1.從詩題切入:詩歌的題目往往是全詩內(nèi)容的體現(xiàn),尤其是題眼,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從這個角度設計出來的主問題,能使學生準確地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和脈絡。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圍繞詩歌的題眼“歸”,設計出“詩人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的問題,詩人的情感主線就很容易把握了。
2.從內(nèi)容切入:教學選修教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時,設計“吟詠詩韻,置身詩境,你體悟到哪些江南之美”的問題,使學生在吟詠詞作時,關注“江南之美”,從“春水碧于天”里體悟到江南景色之美;從“畫船聽雨眠”中感受江南生活之美;從“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中想像江南女子之美。這一主問題,使學生對詞作內(nèi)容有了整體性把握。
3.從煉字切入:詩歌最能以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意蘊,為此特別講究煉字。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悟到煉字的妙處。教學選修教材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時,“采擷你認為煉字了得的詩句并簡析”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呼、窺、舉”等字,在想象中體悟分析其出神入化的藝術魅力,提高閱讀賞鑒質(zhì)量。
4.從情感切入:鑒賞詩詞主要是把握情感、體會意境。所謂“境由心生”“一切景語皆情語”,把握詩人的情感主調(diào),以此析景悟情,水到渠成。如《聲聲慢》中抓住詩人的“愁”情,設計“析愁景悟愁情探愁因”的問題,學生將意象、意境、詞人身世等因素融入詞作賞析中,形成課堂閱讀教學主活動。
5.從形象入手:詩歌以表達情感為主,往往會有抒情主人公的活動,甚至也會有簡單的敘述。如鄭愁予的《錯誤》,執(zhí)教者圍繞著抒情主人公“我”和“你”,設計出以下問題:“我”是誰?“你”是誰?他們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又有怎樣的關系?這個主問題是課堂教學線索,牽引著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學生帶著問題,懷著興趣,誦讀品味詩中意象和情境;分析形象,思考表達,參與討論,聽取點撥,探究主題。
6.從比較入手: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發(fā)現(xiàn)問題或矛盾,啟發(fā)思維,加深認識,開闊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Ⅰ教材周邦彥《蘇幕遮》教學中,設計比較的問題:
(1)同是寫荷,杜牧與周邦彥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周邦彥《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學生抓住杜牧詩中的寫荷詩句,指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周邦彥則對荷的形、神具體描繪,前者取勝在移情,后者取勝在煉字。)
(2)“思鄉(xiāng)”在古詩詞中是常寫的主題,回顧學過的思鄉(xiāng)詩作,對比本詩,談談它們的寫作角度有什么不同?(學生回顧 《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天凈沙·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學過的思鄉(xiāng)詩作,師生就詩人使用的意象及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展開探討。)
再如,教學《歸園田居》時,在課堂的深化階段,設計比較評價的問題:有人說陶淵明棄官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選擇,也有人說他的選擇是勇敢高潔的,閱讀下面的專家評述,議議陶淵明棄官歸隱的人生選擇?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在古今詩人之中,能夠直接面對人生的苦難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的,只有陶淵明。當然,他也不得不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道路付出了勞苦饑寒的代價?!?/p>
張銓錫 《陶淵明的悲劇及其詩的思想和風格》——“陶淵明的一生表面上過得那么平淡,但卻是一個深刻的、豪壯的悲劇。陶淵明的悲劇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是偉大的詩人和渺小的社會的矛盾,是美與丑的矛盾?!?/p>
“議議陶淵明的人生選擇”,實際上是學生學習詩作之后對詩人情感的整體性拓展評鑒,專家的評述,激發(fā)學生思考,引發(fā)討論;學生的觀點,促成激烈爭論,釀造高潮;教師的看法,深化多重對話,形成波瀾。
以上教例都以“比較”為主線,或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抓住某一詩歌鑒賞因素(或情感、或手法、或主題、或評價)設計主問題,形成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概況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同一題材詩作的不同情感、寫法的比較;②同一主題詩作的不同意象、寫法的比較;③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比較;④同一作者同一時期的作品比較;⑤專家學者對作者或作品的評析比較。
7.從寫作入手:詩歌教學除了在誦讀賞析中品味詩人情感、體察表情達意的方法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體驗詩人的情感,以彌補自己情感經(jīng)驗的不足,或引起心靈的共鳴,從而體驗到某種人生情緒的極致②。當然,學生受詩歌情境的感染,往往能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激起相似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抓住這些契機,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幻化成文字,學會詩意的生活。
選修教材《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愛的心語”專題是一組愛情詩,教師課前要求學生預習詩作,并創(chuàng)作一首愛情詩或?qū)懗鲎约旱膼矍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現(xiàn)代愛情組詩誦讀體悟賞析,并通過有效的鋪墊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朗誦你創(chuàng)作的愛情詩或談談你的愛情觀,并簡要評價自己的作品(如果是直接抒情,就請談談你要表達的情感;如果是寄情于意象,就請談談你所選擇的意象與表達的情感)。
當然,從寫作角度設計主問題,不僅可以讓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還可以是散文,還可以是賞析文章、評價文字等。
總之,在教師充分備課(精細閱讀課文、思考教學、了解學情)的前提下,找準切入點,設計詩歌課堂教學中不同階段的“主問題”,就可以促進詩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的初讀階段,以“主問題”牽動對全篇課文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品讀課文的質(zhì)量;在教學的進行階段,以“主問題”激發(fā)思考,引發(fā)討論,形成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局面;在教學的深化階段,以“主問題”拓展視角,遷移能力,深化理解,釀造課堂教學的高潮。
“主問題”引領學生棲息于詩歌的海洋中,吟詠古風雅韻,品悟古人情懷;在詩歌的殿堂里徜徉精神,涵養(yǎng)性情;在詩歌的土壤上放飛心靈,抒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