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秩勇
自19世紀以來,現(xiàn)代印刷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真正的現(xiàn)代平面設計逐步發(fā)展起來,人們對設計的認識及設計對社會的影響在潛移默化地改變。[1]開設圖書設計學科的高校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利用電腦繪圖軟件進行圖書設計和后期特種工藝加工,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出原來需要耗費大量人工與時間才能完成的表現(xiàn)方式。在給圖書設計帶來了生機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筆者多年來從事圖書設計工作及圖書設計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新的科技手段的使用能夠把學生帶入時代的前沿,并根據(jù)社會的需求選擇教學內容與方法,教授新的設計技術,但在新技術大量使用的背后,一些消極作用也相伴而來。
由于各類設計軟件的大量應用以及后期特種工藝的神奇效果,新的科技手段一方面為圖書設計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為設計者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設計思考上,而是在電腦上拼湊一些效果來完成所謂的設計提供了便利,圖書設計的核心——創(chuàng)意,反而被忽視了。一味利用電腦設計或倚重后期特種加工會使圖書設計者沉浸在效果的泥潭里而忽視了創(chuàng)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概念上的設計,重視在利用電腦做效果之前的草圖設計,并通過繪制草圖熟練應用設計理論,減少對技術的過度依賴。
圖書設計是需要設計者結合圖書內容而進行的創(chuàng)意過程,而技術手段只是工具。計算機軟件的利用和后期特種工藝的應用,能夠大大地加強圖書設計效果,將創(chuàng)意很好地表達出來,但它無法代替設計師去思考。而現(xiàn)實狀況是,一個并非設計專業(yè)的人,只要精通電腦技術,就能夠通過應用計算機軟件,輕松做出各種效果的圖書封面圖樣及內頁,這種沒有思想的設計如果可以被認為是圖書設計的話,那么圖書設計的內涵與價值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計算機比傳統(tǒng)鉛筆的方式能更簡單、便宜、快速地生產,現(xiàn)代藝術被稱為“罐頭藝術”、“麥當勞藝術”。[2]現(xiàn)在,很多學習圖書設計的學生并不是把電腦和后期特種工藝作為一個輔助工具,而是將其作為一種主要的設計方向。這就使得科技的發(fā)展對圖書設計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適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把新技術引入設計教學,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如今,電腦設計成為圖書設計的一個基本技術,而后期特種工藝加工更是必講的內容??墒牵趯W生的設計實踐中,個性化創(chuàng)新卻無法與這種新的設計技術取得平衡。一方面,計算機和后期特種工藝是科技的產物,自然帶有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的沖突,如何將傳統(tǒng)藝術與科技融合、呈現(xiàn)出符合時代的新風貌,需要深思。以技術代替設計構思,設計就會畫地為牢,導致復制感、類似感的生硬設計大量涌現(xiàn)。另一方面,工具的方便性造成個人設計風格的喪失,敏銳度失去。一旦創(chuàng)作者習慣于依賴計算機軟件,沉溺于特種工藝加工,創(chuàng)作的動力就會漸漸退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讓學生養(yǎng)成過度依賴科技的思維,而形成死板化、單一化、公式化的審美思維定勢。
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利用電腦做圖書設計的時候,常常會忘記圖書設計理論所要求的一些基本東西,如節(jié)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等,而被電腦軟件和特種工藝應用所獲得的炫目效果吸引。對立體化、漸變、扭曲、透鏡等電腦功能和過UV、擊凸、植絨等特種工藝加工的運用,使學生們沉溺于科技的魔力之中而導致美學意識的逐漸下降?,F(xiàn)今許多設計公司也是如此,在設計對象的各個圖層上應用大量的效果和紋理,在后期加工上大量應用特種工藝,卻偏偏對圖書所要傳達的思想缺乏理解和表現(xiàn),在這樣的設計作品中,設計的基本理論幾乎不見蹤跡。
要使科技的發(fā)展與圖書設計的基本理論很好地結合,在圖書設計教育上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面對圖書設計的時候,進行多方位發(fā)散思維,將圖書所傳達的內涵升華成視覺可見的圖形,并且在圖形的表達手法上應注重多考慮適合圖書內容的技法,切忌盲目應用電腦效果及后期特種工藝,造成所設計的圖書樣式雷同,表達膚淺。如果學生們能在圖書設計中將自己對圖書的理解通過適合圖書內容的獨特創(chuàng)意思路和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用時代的審美與構成去完成圖書設計的草圖,再利用現(xiàn)代的電腦技術和后期特種工藝加工來制作,必然能使圖書設計作品獲得新生,創(chuàng)造出別具風格的設計作品。
我們知道,圖書設計作品最重要的是傳達思想,圖書設計“必須以某一種形式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表現(xiàn)其實就是直覺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3]在圖書設計教學中,要讓學生把自己對圖書的思想解讀依靠創(chuàng)意直覺通過設計完整地表達出來,使得閱讀者通過圖書設計能直觀地了解圖書的思想和內容,并能方便地閱讀。另外,圖書的思想和文化只有通過圖書的具體圖形和文字這些線和形的視覺元素才能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這種線、形的關系和組合,這些審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視之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藝術的共同本質。[4]只有考慮用最能傳達圖書內涵的有意味的表達方式,才能將圖書所傳達的情感和理念的升華,通過圖書設計以獨特的視覺元素和構成方式傳達出來,使閱讀者能理解并接受圖書所傳達的文化和思想,從而使圖書通過設計之美得以傳播。然而,如何恰當?shù)乩L制和表達出圖書設計的這種意味,并實現(xiàn)這些圖書視覺元素間的有秩序的構成變化,這就需要我們在圖書設計教學中教會學生去學習和思考,并且能很好地應用草圖將思考的內容表達出來。學生只有掌握了表達形式以及表現(xiàn)要素節(jié)奏的具體手法,熟悉電腦和后期特種工藝手段所取得的直接效果,才能設計出既有好創(chuàng)意又有好效果的圖書設計作品。
在實際面對圖書設計教學課題的時候,第一,我們應該教導學生多從圖書的背景內容出發(fā),立意在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將圖書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文化,演化成各種可視的象征性的圖形設計。第二,通過繪制草圖,將在頭腦中孕育的各種創(chuàng)意圖形在草圖中記錄下來并逐步完善,通過溝通調整,使得圖形更加接近我們要傳達的目標。第三,使用適合表現(xiàn)創(chuàng)意草圖的表達技法,究竟是使用手繪的方式(手繪里面又包含了國畫、油畫、鉛筆畫、插畫等眾多的表達方式),還是使用攝影圖像,或使用傳統(tǒng)文化圖形,等等,哪一種更能表達圖書設計的創(chuàng)意主題,就用哪一種形式。第四,考慮圖書設計的整體版式和節(jié)奏,圖書設計的各種元素有秩序的節(jié)奏變化——并且所有這些變化層層遞進,刺激閱讀者的注意力,在變化與遞進中將不同的設計元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建構出一個跌宕起伏的新秩序,并以節(jié)奏韻律的方式奠定了圖書設計作品的基本風格。等這些都考慮準備完善之后,再回到電腦上去充分利用電腦的便利性將已經思考成熟并繪制好圖形的草案表達出來,形成圖書設計的定稿。最后,合理使用后期加工工藝,局部過UV或者是擊凸、燙印等,為我們的圖書設計作品增添質感和手感。這樣,圖書設計作品就既擁有了適合圖書思想內涵的具體表達圖形,也使圖書設計的各種視覺要素遵循圖書設計的理論,產生出獨具韻味的好作品。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把圖書設計的專業(yè)基礎理論與科技的運用相結合,讓強大的設計原理發(fā)揮本來的作用。具體而言,要將好的創(chuàng)意在紙上畫出草圖,把頭腦中概念性的設計呈現(xiàn)于紙上,確定不再有變動之時才使用計算機處理,計算機表達出完整的創(chuàng)意之后再恰當應用后期特種工藝。
做草圖是表現(xiàn)創(chuàng)意最有效的形式,有助于保存易忘的概念性想法,有助于在概念性創(chuàng)意的基礎上做進一步修改。因此,在圖書設計的時間分配上,相比電腦處理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做設計草圖。草圖中的圖形與想象的圖形尚且不完全一樣,如果直接利用電腦表現(xiàn)概念性的圖形,差異會更大。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Nadin, Emergent aesthetics- Aesthetic issues in computer arts. Leonardo(J).Computer Art in Context Supplemental Issue.1989:43-48
[3]克羅齊.美學原理[M].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 1983:15
[4]萊夫·貝爾.藝術[M].北京:中國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