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黎波 侯文娜
(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01)
民主是當今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學術界對民主問題的探討從未止步,尤其是關于民主的普適性問題,歷來存在頗多爭議,致使當前思想觀念比較混亂。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了解民主及民主的普適性問題。
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fā)展的優(yōu)秀成果,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追求。民主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和理想形式,具有普適性。這種普適性集中表現在對民主的追求上,是全世界進步人類的共同追求和價值目標。
(一)古希臘民主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斯巴達和雅典城邦民主。在古希臘各城邦中,公民是政治的核心力量,由城邦的成年男子組成,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利,因此,開創(chuàng)了有史以來實行民主化程度最高的“直接民主制”。但是,古希臘城邦中公民的“民”只是貴族,公民大會是由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成年男子組成的一個機構,而廣大的婦女、奴隸和外邦人根本沒有公民權利。因此,古希臘民主是奴隸主內部的民主,和封建專制制度相比,是個歷史的進步;但古希臘的民主概念與當今民主概念有很大區(qū)別,今天的民主是實現大多數人的統(tǒng)治,而古希臘的民主概念只不過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擴大的專制。
(二)近代民主的產生和發(fā)展
民主雖然不是資產階級的首創(chuàng),但近代民主的產生和發(fā)展卻得益于資產階級。針對封建專制制度,新興資產階級提出了破除封建專制,反對封建制度的口號,與專制主義相對抗,而近代民主正是資產階級所代表的近代生產方式反對封建階級和制度的一種需要。由于近代民主是在反對中世紀專制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西方資產階級把近代民主解釋為資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民主起源于英國的議會制度,之后經過美國、法國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民主政治體制,包括三權分立、定期大選、政黨輪流執(zhí)政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西方民主一直被當作民主模式的典型,直到馬克思主義的問世,蘇聯和新中國的建立,才出現了新的民主模式——社會主義民主,民主的概念更加廣泛,更具包容性,這是資產階級民主所無法比擬的。
(三)科學社會主義對民主的探索
民主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追求民主也是科學社會主義者的訴求與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領導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1]列寧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追求者和實踐者曾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明確提出:“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國”。鄧小平也反復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2]改革開放后,我國更加注重民主化的建設,歷屆人大都對民主問題作了重申和提升。十二大提出發(fā)展基層民主的目標,指出“社會主義民主要擴展到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展各個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民主管理,發(fā)展基層社會生活的群眾自治?!笔拇笾赋觥叭嗣衩裰魇巧鐣髁x的本質要求和內在屬性”,十五大提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十六大強調“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十七大站在歷史的高度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論斷。因而,民主作為一種價值目標,始終是社會主義者追求的政治目標。
(四)亞非拉獨立國家走民主化道路
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擺脫殖民控制的亞非拉國家,興起了建立民主化政權的浪潮,走民主化的道路。經過這場民主化進程的洗禮,絕大多數國家的各種個人獨裁、軍人統(tǒng)治、威權政體和極權政權相繼被民主政權所取代;雖然有些專制政體的國家還沒有完全實行民主政體,但都不得不打出民主的旗號,由此可以看到,追求民主已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是各國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據統(tǒng)計,70年代中期,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被稱為權威主義國家,如今,民主化的國家在急劇的增加,而權威主義的國家屈指可數,民主已成為當今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標準。盡管各國對民主問題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認為民主是值得追求的,因此,民主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已得到世界的認可,不僅發(fā)達國家要追求民主,發(fā)展中國家也要追求民主。
民主作為一種抽象性的價值形態(tài),作為封建專制的對立概念和新式政體,為近代社會各民族國家所認同,具有普適性;但在實踐中,民主作為一項政治制度,是具體的,與一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相聯系,具有特殊性。世上從沒一種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制度和模式,即使同是資本主義的美歐發(fā)達國家,也有總統(tǒng)制和內閣制、保留君主和廢除君主之分。具體影響和制約民主特殊性的因素有:
(一)經濟基礎的差異
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的實質是一種國家制度。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屬于一個國家的政治上層建筑,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并為這種經濟基礎服務的。列寧指出:“任何民主,和一般的任何政治上層建筑一樣(這種上層建筑自在階級消滅之前,在無階級的社會建立之前,是必然存在的),歸根結底是為生產服務的,并且歸根結底是由該社會中的生產關系決定的”。[3]因此,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直接決定了其民主的形式和內容。
東西方國家實現工業(yè)化程度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差異甚大,必然造成民主化進程的東西方差異。西方大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最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保?]經濟決定政治,先進的經濟條件為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美國是實現工業(yè)化較早的國家之一,發(fā)展經濟的基礎良好,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得天獨厚的經濟條件為美國民主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保障。而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民主化的進程正在進行中,許多方面還不完善,亟待發(fā)展。縱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各國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經濟發(fā)展存在差距,經濟的不平衡決定了政治的多樣性,因此,不能用統(tǒng)一的民主模式來要求所有的國家,西方國家有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東方發(fā)展中國家也有自身的民主模式。再者,西方民主化起步的時間比東方早,其發(fā)展的程度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如果東方國家生搬硬套西方民主,不僅造成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不協(xié)調,還會阻礙經濟發(fā)展,引起政治恐慌。
(二)條件限制的差異
在資本主義國家,并不是人人都有普選權的,選民資格要受到居住年限、性別、財產狀況、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限制。美國憲法規(guī)定,競選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的候選人必須是美國出生的公民,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至少14年。有些國家限制婦女參加選舉,對婦女進行嚴格的限制,瑞士婦女1971年才獲得參加議會選舉的權利,而沙特阿拉伯婦女直到去年才獲得與男子平等的選舉權。此外,雖然財產資格限制在國際上已取消,但在不同的國家,資產仍起著隱形的后盾作用?!霸谖鞣絿遥x舉常常被金錢、財團、媒體和黑勢力等所影響和操縱,從而成了‘富人的游戲’、‘錢袋的民主’和資本玩弄民意的過程。”[5]法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總統(tǒng)候選人在提交候選人資格的同時必須向憲法委員會申報個人及家庭財產,當選總統(tǒng)的財產狀況以政府公報形式公布。如今年奧朗德在競選總統(tǒng)時申報了個人財產,共計超過117萬歐元,其中大部分為房地產,法國政府于5月11日公布了新任總統(tǒng)奧朗德的個人財產申報清單。美國報刊供認:金錢是哺育政治的親娘乳汁。[6]2004年美國大選的費用接近40億美元,較2000年大選多出近10億美元。2008年總統(tǒng)大選花費超53億美元,成為史上最昂貴的選舉,因而有人預測2012年大選將超60億美元。因此,西方選舉是金錢控制下的選舉,民主的實質是金錢民主。
有些國家不僅對本國公民進行種種限制,還對外來移民設置重重歧視和制約。在美國,生活在底層的黑人在司法、就業(yè)及受教育等多方面受到嚴重的歧視和限制,如黑人被囚禁率是白人的7倍,失業(yè)率是白人的2倍之多,受教育率僅占40%,飽受不公正的待遇。除黑人種族受到不平等的歧視待遇外,為美國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的華人團體毫不例外地也受到了排擠。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限禁外來移民的排華法案,該法案對華人進行種種限制和歧視,例如不得給予華人美國公民身份,禁止在政府就職,禁止與白人通婚和對簿公堂等,剝奪華人的美國公民權,從而使華人永久孤立。該法案一直持續(xù)了一百多年,直到2011年10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全票通過一項法案,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排華法案等歧視華人法律表達歉意。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全票表決通過道歉法案,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道歉,為美國華埠結束了百年恥辱,帶來了遲到的公正。
即使在雅典最興盛的時期,民主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權利。在古希臘的民主體系中,享有參政權的,僅限于父母雙方都是本城邦自由民的男性公民,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擁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力,占人口半數的婦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外邦人只能參加一般社會和文化活動,而沒有公民權。最不合理的是,廣大的奴隸只是作為“會說話的工具”,與牲畜一樣成為奴隸主的財產,沒有人身自由,更談不上享有政治權利了。所以真正擁有公民權的僅僅占到總人口的1/10。雖然希臘人開創(chuàng)了民主,但是他們的民主僅將公民自由賦予極少數具有公民權的男性而已。
(三)具體國情的差異
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由于各國國情的巨大差異,民主在各個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現。因此,各國民主必須與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環(huán)境相結合,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制度,才能確保國家的各項政治制度充滿活力。
東西方國家之間經濟實力、歷史文化條件及所面對的國內外環(huán)境等不同,決定了它們的歷史任務和民主制度存在差別。西方國家大多數為發(fā)達國家,經濟實力比較強,在全球化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國家安全能夠得以保障。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足以保證自己國家的安全,不管是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還是2001年的“911”事件,都只是部分的動亂和不安,整體性的混亂不存在,所以,他們可以把保障國民的人權放在首要地位。而我國近代100多年一直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即使在獨立后的60多年間,也一直是發(fā)展中國家,國家的領土領海主權安全一直受到威脅,這就要求我國人民必須為了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犧牲一部分個人利益,所以,我國更強調國家的生存權與發(fā)展權。蘇聯解體后的20年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人權高于主權”為口號,實質是在全球為推行自己的民主制度,發(fā)動了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結果不僅沒有成功實施美式民主,反而使這兩個國家持續(xù)混亂至今,并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暴露了自身民主的種種弊端。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非洲興起了一股多黨民主化浪潮。以美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將經濟援助與民主掛鉤的方式,強行要求非洲大陸推行西方民主,走多黨制道路?!氨姸喾侵迖医涍^近20年多黨制民主的發(fā)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有的國家民主化初期便發(fā)生種族沖突,甚至包括種族屠殺。具體地說,在推行多黨制民主的過程中,1992年3月布隆迪揭開了部族屠殺、政局動蕩的序幕;盧旺達于1994年爆發(fā)內戰(zhàn),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部族仇殺慘劇,直接導致了近50萬人死亡?!保?]因而,將西方民主普適化的政治理念開始遭受質疑。在非洲民主化道路發(fā)展過程中,有些國家偏離西方預設的軌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跋衲戏堑缺姸鄧也捎靡稽h主政、多黨參與的模式,烏干達所采用過的‘無黨制’,都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充分說明西方意義上的多黨民主制并不是非洲國家唯一的選擇,有時甚至難以與其國情相適應?!保?]非洲國家的確需要民主化,但應該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的“多黨制民主”。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民主模式只有適合國情才能有望發(fā)展,照搬照抄他國的民主模式是行不通的的。任何國家企圖以強制手段把自己的民主模式推行到其他國家去,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我們認為,沒有哪一種民主模式是具有普適性的,各國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民主化發(fā)展道路。
總之,民主作為人類的普遍追求,每個國家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民主發(fā)展模式,任何國家無權把自己的民主模式強加于他國;并且由于各國經濟基礎、社會制度、國情差異等方面的影響,決定了各國只能采用適合自身的民主制度。沒有適合于全世界的民主模式,民主模式多種多樣,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資本主義民主發(fā)展了三百多年,其有益成果可以借鑒,但絕不能照搬。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2.
[2]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A].鄧小平同志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的講話.
[3]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5]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J].求是,2006,(1).
[6]王連城.無產階級民主的基本要求[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5).
[7][8]周志發(fā).論非洲國家民主化范式——基于容錯性民主的視角[J].浙江社會科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