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071000;2.廊坊師范學院,河北 廊坊065000)
摘要:傳統(tǒng)的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為社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對其進行改革勢在必行。文章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為基礎,構建了一種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輔助研究生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目的旨在提高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語言輸入與輸出
一、引言
2004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對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和要求。全國大部分高校順應時代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的立體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高教司函[2004]190號)。而研究生英語教學仍然沿用以傳統(tǒng)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相對本科生而言心理上更加成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網絡資源信息量龐大、速度快、交互性強、跨時空等特點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為教師開展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诰W絡環(huán)境的英語教學研究已經成為當今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但目前該研究主要在本科教學中進行。因此,建立在本科英語教學基礎之上的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也應順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潮流而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能夠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
目前多數(shù)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主要是在本科生中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室也是為本科生教學提供。研究生英語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即以書本和課堂為中心、課堂以傳授為主的灌輸型教學模式。電腦、互聯(lián)網的使用目前已經普及,調查顯示,97%的學生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學生宿舍都設有網絡接口,上網便捷。96%的學生認為上網對于學習是必要的,但網絡需要合理利用才能促進學習。鑒于這種實際情況,課題組試圖突破學校硬件設備方面的障礙,為研究生英語教學提供一種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輔助研究生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硬件資源,又可幫助他們合理使用互聯(lián)網。
1.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教學觀要求突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網絡信息浩瀚,教師要扮演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把話語權交給學生,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大量豐富的資源以及適當?shù)膸椭椭С?,促進學生自身建構意義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是年齡還是英語水平,研究生都不像本科生那樣整齊,情況比較復雜,這給教學帶來了困難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模式很難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诰W絡資源利用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首先要對信息資源進行組織,教師的角色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習者學習的組織者、學習的參與者和咨詢者,教師要由“教學”轉變?yōu)椤皩W”。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學習是學生主動進行,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這種學習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的目的,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始終貫穿其中,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都是通過自己的經驗成果構建起來的,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不再是以課堂和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模式,教師教授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以往的單向傳授方式轉變?yōu)榻處煛W生和計算機三者之間的交互模式。學生對知識的建構既有賴于自身原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伙伴之間對問題的共同探討與理解。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有助于知識的獲得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還能培養(yǎng)學習者的協(xié)作精神。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互動其實就是學生的主動探索過程,圍繞問題和學習目標,學生要對大量信息資源進行構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教學。教師通過課堂或網絡與學生互動,能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個別情況予以個別指導,真正做到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激發(fā)學生,尤其是英語水平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
3.構建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網絡自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1985)指出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備條件。只有讓學習者首先接觸大量的語言輸入材料,然后通過具體的交際情景和上下文理解意思,才能讓學生掌握寓于交際語言中的句子結構,這樣語言習得也自然實現(xiàn)。加拿大第二語言教育專家Merrill Swain教授(1995)提出的語言“輸出假說”認為“輸入假說”在二語習得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可理解的語言輸出對語言習得也同樣重要。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輸入外,學習者必須有機會使用所學的語言,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流利、類似母語者的水平。語言輸出能夠使學習者意識到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與他們能夠表達的思想之間的距離,使他們對自己使用的語言形式作出反思。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從總體上看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這樣的教學割裂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忽視了學習者的輸出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使得語言知識的積累與語言技能的開發(fā)之間失去平衡?;诰W絡環(huán)境的網絡自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調節(jié)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之間的不平衡。學生課下網絡自學,進行網絡資源查詢,包括大量的讀和聽,就是進行大量語言輸入的過程。課堂上生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就是語言輸出的過程。有了課前大量可理解語言輸入做基礎,再將課堂時間用來進行語言輸出的教學,其本身就是對學生語言輸入與輸出進行調節(jié)的最有效途徑。
三、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明確主題
互聯(lián)網提供的知識包羅萬象,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除了給學生提供課本資源外,還必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目的地選擇出與教材某一主題有關的素材,制成自己的主頁,供學生瀏覽,從而給予學生明確的教學主題,指明學習方向。學生明確了老師的教學目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正確地查找相關信息。
2.問題導向
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景能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欲,為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便于學生對課文更好地理解。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學的情景。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熱情。
3.網絡查詢
學生圍繞學習主題,在課下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搜索、分析、加工、整理。查詢信息的過程是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廣泛閱讀、思索和比較信息,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的認知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4.交流互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建立多個活動小組,并由小組長對本組在線互動過程進行監(jiān)督、記錄。對于查詢信息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學生通過email、飛信、bbs論壇等形式對各自查詢到的信息進行在線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共同探討學習內容,完成本組學習任務。
5.課堂反饋
教學反饋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本模式要求學生課下即課前利用網絡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反饋信息。首先教師指定每個小組一位成員陳述本組的學習結果。然后教師或其他組的同學可以任選該組組員就學習內容的某方面進行提問,每組都進行完之后,各組成員再進行交叉討論,整個過程教師進行監(jiān)督指導。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轉換。
6.課后反思
教師和學生就本次課下網絡自主學習與課堂交流反饋相結合的學習經歷進行反思,找出問題和不足所在,共同探討改進教學方案。
四、結語
本文通過研究如何將網絡資源的利用與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一種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研究生英語教學的模式。該模式要求教師根據(jù)相關網絡資源設計教學過程,學生通過網絡工具完成課前的學習任務,課堂上按照教材單元采用主題教學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語言輸出訓練。網絡資源成為課堂的延伸,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也因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對于網絡環(huán)境下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的操作和教學策略的探討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為優(yōu)化外語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資源為教師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資源的應用,可以使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教學從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教學模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 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Longman,1985.
?。?] 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Rowley,
MA:Newbury House,1985.
?。?] 崔景貴.建構主義教育觀述評[J].當代教育科學,2003,
?。?).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馬玉梅.論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生英語個性化教學[J].新鄉(xiāng)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 王慧莉.研究生英語自主型學習與網絡環(huán)境教學模式的
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1).
?。?] 謝忠明,陳莉萍.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轉型及對策研究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 謝宇,等.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
外語界,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