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平九論”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僅因其主題重大,內(nèi)容豐富,也因其具有獨特氣質、氣度和氣勢,因其具有風揚的文采。本文著重從參差錯落、生動簡約、亦莊亦諧等方面對“九論”的語言美加以賞析。
關鍵詞:“何平九論” 語言美 參差錯落 生動簡約 亦莊亦諧
“何平九論”是指《河南日報》在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21日連續(xù)推出的署名為“何平”的九篇政論文章。這組大型政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迅速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贏得了如潮好評。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九論”主題重大,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為讀者開啟了思想解放的大門,讓黨員干部找準了加快轉變、科學發(fā)展的著力點,提升了對建設中原經(jīng)濟區(qū)的理性認識和自覺。其次,“九論”大氣磅礴、情理交融、文采飛揚、激情澎湃,具有獨特氣質、氣度和氣勢。總之,“九論”既能給讀者以思想啟迪,又能給讀者以極大的審美享受。
整散結合、參差錯落
從結構形式上看,句子有整、散之別。整句的特點是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氣勢貫通,易于上口——集中體現(xiàn)了語言的整齊美。散句的結構不拘一格,富于變化,錯落有致,自由靈活,表意自然——集中體現(xiàn)了語言的參差美。
“九論”的語言首先突出表現(xiàn)為整齊美。例如:
“求真務實重干,需要雷厲風行的高尚品格,切忌拖拖拉拉;求真務實重干,需要充實豐厚的知識底蘊,切忌不學無術……”(七論·十)
該例疊用四個相同的句式,全面深入地論述了求真、務實、重干的品質,回答了怎樣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務實、重干”這一急需解決的問題。
“轉變領導方式,就要不斷增強搶抓機遇、應對挑戰(zhàn)的洞察力;轉變領導方式,就要不斷增強駕馭全局、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掌控力……”(九論·十二)
該例連用八個相同的句式,高度概括了轉變領導方式需要的八種領導力,語言斬釘截鐵,精練整齊,充溢著浩然之氣,表明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一種昂揚的政治激情,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清人馬建忠在他的《馬氏文通》中寫道:“凡有數(shù)句,其字數(shù)略同,而句意又相類,或排兩句,或疊數(shù)句,經(jīng)典中最習用也?!睆男揶o方面看,整句多采用對偶、排比等方法。
對偶句音節(jié)整齊,還講究句子的結構一致、詞性的對應和音韻的和諧,典型地體現(xiàn)了語言的整齊美,具有濃郁的文學色彩和更豐富的表情達意功能?!熬耪摗敝杏写罅康膶ε季?。
“居安必須思危,有備方能無患”(二論·一),“在警醒中迸發(fā),從憂患中崛起”(二論·十五),“登高才能望遠,謀深才能計長”(四論·四)……這些對偶句增強了語言表達的穩(wěn)定的均衡美、辯證的和諧美、對立的鮮明美、雋永的精練美、朗讀的音樂美。
恰當?shù)剡\用排比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復雜的事理,更能大大增強語言的氣勢。
缺乏憂患意識,突出表現(xiàn)為好大喜功、文過飾非……”(二論·九)
“九論”中俯仰皆是的排比句或排比段,不僅將復雜的事理論述得周密、充分、透徹,而且使語言具有強大的邏輯力量、磅礴的氣勢和充沛的激情,有著強大的感染力和鼓動性。
有的還采用反復、頂真等修辭方法,以達到突出某種感情、強調(diào)某種意思,加深讀者印象的目的,還可以使文章整齊有序,大大增強語言的整齊美。例如:
“現(xiàn)在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經(jīng)常在機遇面前犯‘幼稚病’、‘糊涂病’、‘懶惰病’,暴露出‘麻痹癥’、‘遲鈍癥’、‘虛躁癥’,貽誤發(fā)展良機,貽誤崛起大業(yè)?!?一論·十)
頂真又稱連珠,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如“講發(fā)展,更要講發(fā)展方式;講發(fā)展方式,必須講領導方式”(九論·八),“創(chuàng)新必破舊,破舊方立新”(五論·十)……這些句子如層層抽絲剝繭,使人感到“續(xù)續(xù)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沈德潛《古詩源》卷十二),讓讀者的思路豁然開朗,關鍵的問題論證得清晰可辨。
“九論”的語言在表現(xiàn)為典型的整齊美的同時,也不乏參差美。例如:
“開啟全面建設中原經(jīng)濟區(qū)的大幕,河南發(fā)展的‘春天交響曲’已經(jīng)奏響。聽從指揮、把握節(jié)奏,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傾情投入、完美綻放……我們才能傳遞出生機勃勃、萬紫千紅的‘春之韻’,才能迸發(fā)出熱烈奔放、萬物爭榮的‘春之聲’,才能飛揚起活力無限、氣象萬千的‘春之魂’?!?九論·十三)
這段文字用抒情的筆調(diào)、參差不一的語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河南發(fā)展的“春天交響曲”,讓人浮想聯(lián)翩,意象叢生,又有效地舒緩了文氣。
現(xiàn)代修辭學家金兆梓在《實用國文修辭學》中寫道:“偶句之妙在凝重,奇句之妙在流利?!薄叭化B用偶句,其失也單調(diào)而板滯;疊用奇句,其失也流轉而無骨?!币虼?,“必也參互錯綜而用之,則氣振而骨直,且無單調(diào)之病,而有變化之妙”??傊?,整齊美和參差美要和諧共處,要在對立統(tǒng)一中追求一種變化美?!熬耪摗本偷湫偷伢w現(xiàn)了這種對立統(tǒng)一中的變化美:
“忠、孝、仁、義、禮、智、信,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tǒng)美德,強調(diào)的都是同一個詞——責任。面對國家,沒有責任感,哪有盡忠之心?面對長輩,沒有責任感,哪有孝順之心?面對自己,沒有責任感,哪有進取之心?”(六論·二)
該例先用散句,接著由三個反問句構成排比,語勢強勁,論證有力,令人深思。
生動形象、簡約精練
政論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語言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說理的方式和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是枯燥乏味的。但“九論”常常在說理中適當?shù)剡\用形象化的語言來闡述抽象的道理,取譬生動形象,在給人以理性啟迪的同時,又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例如:
“觀星斗以察南北,行江河則知浮沉。責任是一盞航燈,指引人們朝正確的方向行進;責任是一架天平,它稱出生命價值的輕重;責任是一片沃土,能長出勇氣、智慧和力量的大樹?!?六論·十四)
該例子先后用航燈、天平、沃土等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比喻責任,深入淺出,多層次、多角度地闡述了責任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語言美的另一種形態(tài)是簡約精練,是“斂其芳姿,止其鋪麗,而葆其樸素平淡之純真”。“九論”的語言也不失簡約之美。例如,掌權不忘責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中原大地上,為民的舉措,層層展現(xiàn):
“站位全局,體現(xiàn)的是一種萬千氣象盡收眼底的開闊眼光;站位全局,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世事如棋了然于心的博大胸懷;站位全局,體現(xiàn)的是一種敢作敢為、敢闖敢創(chuàng)、敢為天下先的非常魄力……”(四論·十五)
該例用八個高度凝練的排比句,從眼光、胸懷、魄力、態(tài)度等八個方面展示了各級領導干部站位全局的追求和境界,擲地有聲,朗朗上口,激情四射。
最佳政論文是最深邃的理性與最機巧的悟性相融合的結晶,是優(yōu)美的藝術性闡釋與深刻的哲理性、思辨性的和諧統(tǒng)一?!熬耪摗笨胺Q最佳政論文的典范代表。在這里,理性思辨在作者的筆尖奔涌而出,汪洋恣肆,體現(xiàn)出作者高超的理論水平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令人拍案叫絕!
莊重典雅、詼諧風趣
“九論”的語言還表現(xiàn)為莊重典雅、詼諧風趣之美。
首先,“九論”有效地汲取了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國語》、《周易》、《論語》、《孟子》、《史記》等典籍、詩文里的警言妙語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莊重美、典雅美。在這里,我們既可以讀出古圣先賢的豁達睿智,又可以讀出當代偉人的領袖風采。這里既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四論·十五)的豪邁,又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二論·十三)、“心中猶念農(nóng)??啵锶缏勷噧雎暋?八論·十九)的深沉。在這里,我們既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九論·十九)的不屈精神所感動,又為“大風起兮云飛揚”(九論·十九)、“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二論·十三)的浩然長歌所震撼,還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二論·十三)的遠大抱負所激勵……品讀這些格言名句,頓時便能產(chǎn)生千重霓彩、萬道霞光照進心田之感,不禁升騰起對中華文明的景仰與驚嘆!
歷史的星空是燦爛的,腳下的土地更是厚實的?!熬耪摗钡淖髡呱钪O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在從古圣先賢那里尋找理論支撐的同時,更是把根深深地扎進當下社會的最基層,極力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擷取大量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俗語、諺語等,例如:
“前怕狼后怕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論·十);“把‘邊緣’當‘前沿’,變‘后衛(wèi)’為‘前鋒’”……
以上語句生動幽默、詼諧風趣、睿智激越、富含深意,有些投射出了人間萬象,有些活畫出了世間風情;有些揭示了生活的真諦,有些則極具生命的張力……真可謂“平實中顯奇崛,樸素中見靈氣”,極大地吸引了讀者。
總之,“九論”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交融,廣采眾長,深入淺出,有時嚴肅莊重,有時妙趣橫生,大有亦莊亦諧、雅俗共賞之妙。
綜上所述,多姿多彩、琳瑯滿目的語言美,使“九論”真正達到了“言而有文”的至高境界。我們有理由相信,“九論”不僅在當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且必將“行之更遠”。
?。ㄗ髡邽楹幽鲜∶裾W校高級講師)
編校:董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