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學生問我:“學新聞,未來還有出路嗎?”我理解問話隱含兩層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有人說是“全民皆記者”),在此情況下,新聞人還有優(yōu)勢嗎?其二,高等學校的文史哲經法等文科專業(yè)甚至是理科的畢業(yè)生,也能進入新聞媒體,其中不少人在記者編輯崗位上工作游刃有余,新聞院系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還有優(yōu)勢嗎?一些同學思前想后,總覺得很迷茫。
這類迷茫,傳遞出了不同的信息:表明新聞學子具有憂患意識,因而有一定意義;一些同學對前途心存疑慮,此屬情有可原;為此而失去前進方向和動力,不思進取,則不可取。
當今時代,傳播技術高度發(fā)達。只要具備相應的條件,誰都可以通過網絡和手機進行廣義的新聞報道。公眾在更大程度上、以更高熱情參與新聞傳播,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許多情況下,公眾不再僅是媒體所作傳播的一般意義上的受眾,而已成為新聞信息的提供者甚至是首發(fā)報道者(是這一層面上的傳播者),或已成為其觀點借助于新興媒體進行直接傳播的新聞信息的評論者——總之已是新聞傳播的經常性的參與者。這是前所未有的景觀,同時也是人們常說的傳播格局變化的重要內涵之一。
然而,即使如此,受過嚴格專業(yè)訓練的新聞人,仍有用武之地,仍可大有作為。他們以專業(yè)精神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從事新聞工作,憑著自己對新聞精髓的深刻理解,能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相當明顯的優(yōu)勢:
一是在旁人發(fā)現不了新聞的地方發(fā)現新聞。這是因為他們通常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非未經專業(yè)訓練者所能及。1982年3月初,范敬宜夜宿一公社秘書辦公室,結果“睡出”了一篇好新聞,此事被傳為佳話。這篇新聞,題為《兩家子公社干部開始睡上安穩(wěn)覺,夜無電話聲、早無堵門人》。作者諳熟農村生活,深知公社干部在兩個時段往往難得安穩(wěn):一為夜間就寢時常被要求解決各種問題的電話聲吵醒,二為大清早即被有各類訴求的農民“堵門”。因而,“夜無電話聲、早無堵門人”這一悄然變化,本身就是很大的新聞。范敬宜充滿睿智地報道了一般人想不到去加以報道的新聞事實,使人贊嘆不已。這與他非同尋常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分不開的?!侗本┣嗄陥蟆返挠浾?,從法警背被告上法庭這樣的小事中,敏銳地發(fā)現并恰當展現此事所隱含的不容忽視的新聞價值:由司法體制改革所帶來的執(zhí)法者對犯罪嫌疑人人格的尊重。一個“背”的動作,濃縮了全部深意;但這一簡單動作,又是很容易被湮沒或被忽視的。能對不被人們注意的新鮮事加以關注和透視,并挖掘出其中深藏的內涵,并非易事,有賴于平時所受的良好的專業(yè)訓練。
二是能將旁人都能做的新聞做得勝人一籌。做一般的新聞并不難,難的是能做得比別人的高明,或是通過深入采訪獲得別人沒有得到的素材,或是在同題材中選取異乎尋常的角度,或是有自己獨特的選題和發(fā)現,或是報道體現出相當的深度,或是報道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和啟發(fā)性——在以上諸多方面,受過專業(yè)訓練者常能凸顯出自己的優(yōu)勢?!逗颖比請蟆返某删蛨蟮馈段沂〗煌▓D五年七變》,聚焦于全省交通圖的多變,從一個側面巧妙地展示了道路交通建設的巨大成就,委實高于一般的成就報道。專業(yè)素質所起作用毋庸置疑。
三是在旁人做不出新聞精品的情況下能做出新聞精品來。新聞精品是新聞作品中制作相當完美、特別優(yōu)秀者,既與特定主體投入的精力、進行的打磨有關,也受制于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業(yè)務功底。通訊《申紀蘭的市場觀》,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農村婦女申紀蘭進行了報道。申是第一至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她受到過毛澤東的接見,在周總理家中做過客,同鄧小平一起照過相,江澤民稱她是鳳毛麟角,胡錦濤、李鵬、朱镕基、薄一波還親自到西溝村看望過她。關于這一人物的已有報道多矣,再作報道甚難。上述通訊則寫近不寫遠、寫新不寫舊、寫略不寫詳、寫神不寫貌,生動深刻地記述了新時期點燃起向前奔的光亮火炬的申紀蘭。①該報道獨辟蹊徑,舉重若輕,堪稱精品。報道者具有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文本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性因素。
在新媒體語境中,新媒體的一部分使用者作為非專業(yè)新聞工作者,通過寫微博或傳視頻等方式,披露新聞信息或進行評論,確實是做了廣義的新聞業(yè)務工作中的一部分工作,其意義不容低估。而新聞媒體、新聞人往往接過接力棒,按新聞規(guī)律進行有序操作和深度開掘,每每能使相應的新聞在更大范圍內和更深層次上產生影響、發(fā)生作用。
因為受到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新聞學子具有未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士所不具備的素質:他們有著很強的新聞敏感,能夠及時發(fā)現社會生活中的某些事實所隱含的新聞價值;他們對新聞傳播規(guī)律有著較為深刻的了解和理解,能在實踐中自覺遵循;他們能采善寫,具備采寫深度報道的較強能力。
以上就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新聞人仍然具有存在價值的理由,也是以培養(yǎng)優(yōu)秀新聞人才為己任的高等學校新聞院系依然有必要繼續(xù)存在的證據。
新聞學子們,如果正處于迷茫中,請從迷茫中走出來吧。你們有許多理由通過扎實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請對迷茫說“不”!
注 釋:
?、汆嚌骸睹浾叩某晒W秘——訪四獲中國新聞獎的郝斌生》,《新聞愛好者》,2011(6上)。
?。ㄗ髡邽槟暇┐髮W新聞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