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器樂演奏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感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腦、眼、手、腳各個器官的協調運動和配合,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認識力及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課程標準》也指出:器樂教學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生理上分析,學生在演奏器樂時,美妙音樂影響其情緒,情緒又影響著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大腦分析能力和記憶能力。由此可見,通過演奏美的音樂不但能影響和激發(fā)學生的情緒,促進智力的開發(fā),還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那么,在器樂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扎實呢?近幾年,我嘗試了以下幾點做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示范性
課堂器樂教學同其他的課一樣,十分注重示范性。這是器樂教學新授課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師結合樂曲,簡介樂器的特點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過教師本人對器樂演奏的姿勢、指法、呼吸等要點進行規(guī)范性的操作表演,既使學生能夠通過看和聽直觀性地了解該樂器,又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既方便、靈巧、有趣,又能立竿見影獲得器樂教學實效。因為小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再加上他們對教師有著很強的信任感,因此在教授樂曲前,準確、優(yōu)美的示范是很必要的。教師可以通過示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樂曲的興趣,并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知認識,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的家庭熏陶、音樂天賦、音樂素養(yǎng)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而他們學習的感悟力也會有所不同。如果統一要求,學得慢或者學得不好的學生就會感到著急、困惑,甚至會有一種畏懼的心理,以至于對學習失去信心。如能因材施教,對每個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都能熱情鼓勵,就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練習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演奏好一種樂器,不經過持久刻苦的訓練是不行的。所以在課堂上,應側重讓學生練習。教師在進行細致的示范講解之后,就應讓學生反復地模仿、練習,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技能。
四、個別輔導
有的教師經常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練習,意在讓學生各取所需,針對自己的不足多加練習,這樣的做法是必要的,但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更重要,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教師的講解不一定能夠領悟得透徹,所以,在自由練習時,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如不及時糾正,就會形成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只有通過個別輔導,解決不同學生面臨的不同問題,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
五、寓教于樂
心理實驗表明:小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不長,而且不穩(wěn)定,有趣的東西常常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于是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把游戲引進課堂。這種方法是常用的器樂教學方法之一,能融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學生從中獲益。
六、培養(yǎng)審美情感
在音樂情感中,審美情感主要是以豐富的情感體驗為基礎,讓學生對不同文化內涵、體裁、風格、流派等的音樂作品進行情感體驗,而器樂作品往往在這些方面表現得更為豐富、廣泛,因為沒有歌詞的緣故,所以更強調審美情感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詹姆斯·莫賽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梁。”在器樂教學中,教師若只顧及技術技巧層面的東西,而忽視了對音樂審美情感的啟發(fā)和培養(yǎng),將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我們不要走“重技輕藝”的教學道路,音樂作品中有許多生動的音樂形象和豐富的情感,不是僅靠嫻熟的技術技巧展現的,還要有恰到好處的審美情感因素的配合,獲得兩者的完美統一,實現演奏價值。
七、舞臺演奏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學好了一種樂器,肯定會在不同的場合演奏,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很好的“臺風”是很必要的。教師應從基本姿勢、基本演奏技巧、表情、舞臺形象等各方面進行引導、培養(yǎng)。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今后的演出得心應手。
事實上器樂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愉快的音樂教育價值??梢姡鳂方虒W是多么重要。當然,器樂教學的方法、形式還有很多,有待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去發(fā)現、實踐。以上幾種乃淺見,愿與各位同行商榷。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