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本教研現(xiàn)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反思推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惑,使新課程改革有效深入地推進,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業(yè)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提升,是新課程改革推進的需要。校本教研是倡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研究的一種方式,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校本教研的開展在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處于很不正常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有:
1.辦學條件較差,教學資源配置差。農村小學規(guī)模小、設備差一直是村小的外在形象。學校沒圍墻或殘缺不全,校園長期處于開放狀態(tài),任由外界侵擾;沒有教師宿舍,不能解決教師最起碼的生活問題;與教學直接聯(lián)系的教學資源配置更差。雖然實施“兩基”以來,各級政府對學校加大投入,但教學設施遠遠跟不上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求。
2.教師工作強度大,精力不夠。村完小、教學點師資嚴重不足,教師大都包班上課,甚至是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