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東固根據(jù)地的革命路徑與毛澤東“農村中心論”的形成

2011-12-24 10:29葉福林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11年11期
關鍵詞:中心論根據(jù)地斗爭

● 葉福林

東固根據(jù)地的革命路徑與毛澤東“農村中心論”的形成

● 葉福林

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立足中國農村,依靠廣大農民,建立革命武裝,發(fā)動鄉(xiāng)村暴動”的革命路徑,不僅是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具體應用的生動體現(xiàn),而且為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開啟了智慧之光。東固會師后,東固根據(jù)地的革命路徑為毛澤東徹底破除城市中心論的影響,確立農村中心論的觀點,初步形成中國革命道路理論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思維啟迪。

東固根據(jù)地;革命路徑;毛澤東;農村中心論

東固革命根據(jù)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chuàng)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據(jù)地之一。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伊始,就立足中國廣大農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了一條適合中國社會特點和自身斗爭需要的革命路徑。這條革命路徑不但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而且對毛澤東形成以農村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理論開啟了智慧之光。

一、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發(fā)展的歷程及其路徑選擇

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當局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實行白色恐怖政策。1927年8—9月,賴經邦、高克念、曾炳春等江西吉安的共產黨員,遵照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的有關精神和中共江西省委關于舉行秋收暴動的指示,從吉安城秘密潛回家鄉(xiāng)東固,加緊組織革命活動。9月下旬,在東固坳上村段蔚林家中,賴經邦秘密主持召開了由高克念、曾炳春等12人參加的黨員大會。在會上,賴經邦強調了黨的活動轉入農村的重要性,提出恢復和發(fā)展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武裝,發(fā)動農民舉行暴動等問題。坳上會議是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的起點,會議作出了三方面“載入史冊”的重要決定:一是在東固黨小組的基礎上,建立東龍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領導東固人民開展革命斗爭;二是恢復和重建農民協(xié)會,通過農民協(xié)會把廣大農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三是建立革命武裝工農革命軍,以革命的武裝反抗反革命的武裝,并將斗爭矛頭直指東固人民最痛恨的敵人——富田大土豪王初曦。會后組建了革命武裝——東固工農革命軍,并成功爭取了以段月泉為首的綠林武裝“三點會”的加入。11月12日,賴經邦和段月泉等率領60多名工農革命軍成員和100余名武裝暴動隊員,發(fā)動了著名的“東固暴動”,由此形成了贛西南最早的農村根據(jù)地——東固革命根據(jù)地。

東固暴動勝利后,東固工農革命軍不但創(chuàng)建了以東固為中心的秘密割據(jù)政權,鞏固和發(fā)展了這一地區(qū)的工農武裝斗爭;而且他們以廣大鄉(xiāng)村作為縱橫馳騁的革命陣地,對周邊地區(qū)的農民武裝也主動支援,鼎力相助。往北,工農革命軍的武裝活動擴展到吉水四十都、水南、白沙和富田花巖等地,幫助他們建立秘密黨小組,參加了白沙、水南暴動和捕殺反動武裝紅槍會的斗爭。往南,擴展到了興國楓邊、西林、崇賢、大龍等地,進行了抗租、抗糧、抗稅、抗債、抗息的武裝斗爭,參加了于都橋頭武裝暴動。往東,在永豐潭頭、芹溪、沙溪一帶秘密組織農會,幫助建立黨小組,組織了芹溪、潭溪和沙溪暴動。往西,在泰和中洞的佰佐、諸賢坑、橋市等地成立了農協(xié),制定了“三抗”、“五抗”斗爭策略。到1928年春,“永豐、興國、于都三縣之交,已形成割據(jù)”[1],根據(jù)地的范圍擴大到方圓四五十里。隨后,他們又揮師贛江以西,游擊于分宜、安福、新余等地,開辟了以延福為中心的大片紅色區(qū)域。同年9月,東固與延福地區(qū)的革命武裝在吉水阜田合編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李文林任團長兼黨委書記。紅二團成立后,隨即回師贛江以東,先后攻克樂安、興國,粉碎了敵人的“五縣會剿”,打敗了吉安“五市聯(lián)防”的靖衛(wèi)團。1929年2月,紅二團幫助贛南革命武裝組建了紅四團,根據(jù)地區(qū)域進一步擴大。在李文林、段月泉等人的領導下,紅二、四團以東固、橋頭為中心,采取飄忽不定、變動不居的游擊戰(zhàn)術,在方圓約200里的范圍內開展斗爭、“到處播撒革命的火種”。

與同一時期其他革命武裝暴動由攻打城市受挫后轉入農村的發(fā)展軌跡相比,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的路徑選擇,從一開始就立足于廣大農村,通過組織農民協(xié)會,建立農民武裝,發(fā)動鄉(xiāng)村暴動建立起來的,斗爭矛頭也是直指農村封建勢力的代表——土豪劣紳,斗爭區(qū)域是以贛西南廣袤的農村腹地作為縱橫馳騁的陣地,斗爭方式是開展“變動不居、飄忽不定”的農村游擊戰(zhàn)爭。所以,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的領導人始終是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把根據(jù)地扎根在廣大農村,因地制宜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起來的:他們沒有經歷“攻打大城市受挫后”的迫不得已,也幾乎沒有受到“盲動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干擾,始終穩(wěn)扎穩(wěn)打、健康發(fā)展并波浪式推進。

二、經典作家對農民和農村問題的論述及其在中國的反響

盡管馬克思、恩格斯在闡述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時,提出了在工人力量比較集中的工業(yè)城市同時爆發(fā)無產階級革命的構想,但他們對于農民和農村問題也予以了相當?shù)年P注和重視。早在1848年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產主義原理》、《共產黨宣言》中闡述過工人階級要努力爭取農民,緊緊依靠農民的思想;在1848—1849年歐洲革命中,他們又對無產階級奪取革命勝利的基本條件——工農聯(lián)盟的思想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證。巴黎公社失敗后,馬克思更加關注農民問題,深刻指出:在農民占多數(shù)的地方,無產階級不與農民結成聯(lián)盟,“農民會阻礙和斷送一切工人革命,就象法國迄今所發(fā)生的那樣”。[2]20世紀初,列寧進一步發(fā)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民和農村問題的理論,認為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是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是爭取民主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1919年列寧向中國和東方各民族的共產主義者告誡說:“你們面臨著一個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所沒有遇到過的任務,就是你們必須以一般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依據(jù),適應歐洲各國所沒有的特殊條件,善于把這種理論和實踐運用于主要的群眾是農民、需要解決的斗爭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殘余這樣的條件。這是一個困難而特殊的任務,同時它又是特別崇高的任務。”[3]

盡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無產階級革命中的農民和農村問題有過不少精辟論述,但在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和深刻影響下,中共早期的領導層都把革命斗爭的重心放在工人力量比較集中的城市,形成了“城市中心論”。不可否認,在“城市中心論”的思想影響下,毛澤東最初也是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攻打中心城市、奪取全國政權的方針政策的。但當秋收起義計劃受到嚴重挫折時,他不僅在實踐上首先把武裝斗爭的立足點轉移到農村,領導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而且在理論上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堅持和發(fā)展農村根據(jù)地的一系列根本問題,科學回答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原因。毛澤東在井岡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思想,給從事農村革命斗爭的同志以重要理論武裝,增強了建設農村根據(jù)地的信心和決心?!安贿^,這時他還沒有形成全黨應把工作中心放在農村的思想,也還是認為要以城市工作為中心,并且是抱著影響和配合城市工作的目的而主張在湘贛邊創(chuàng)造根據(jù)地的?!盵4]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對于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道路也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他只是尋求在井岡山建立一個“軍事大本營”,長期固守、保存實力、蓄勢以待,以為將來“湘贛兩省暴動前途建立一鞏固基礎”。[5]對于當時有些人不切實際的想法,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現(xiàn)在單靠邊界主觀的力量,妄想打出一個天下,或造成更大的割據(jù)是不可能的?!盵6]可見他此時還沒有以井岡山道路作為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準備。

三、東固根據(jù)地的革命路徑促使毛澤東轉變?yōu)椤稗r村中心論”者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出擊贛南。但由于敵人的圍追堵截和當?shù)厝罕姷牟涣私?,他們一路走來,顛沛流離、屢遭挫折,“是為我軍最困苦的時候”。2月1日,羅福嶂會議作出了“為安置傷兵計,為我有黨有群眾的休息地計,為救援井岡山計,決定前往東固”的決策。[7]

1929年2月17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四軍抵達吉安東固地區(qū),與李文林、段月泉等領導的紅二、四團勝利會合。東固會師后,通過在東固一個星期的休整考察和與東固根據(jù)地領導人的經驗交流,毛澤東看到了東固根據(jù)地以農村為中心革命路徑的巨大潛能和廣闊前景。一方面東固根據(jù)地從一開始就立足中國廣大農村,以當?shù)剞r民為革命主體,以土豪劣紳為打擊目標,以鄉(xiāng)村暴動為革命方式的路徑選擇,不僅使革命隊伍得以迅速成長壯大,而且使敵人陷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包圍之中;另一方面東固根據(jù)地以農村山區(qū)為回旋余地,以游擊戰(zhàn)術為斗爭策略,以秘密割據(jù)為政權形式,采取“到處發(fā)動、四面點火”的波浪式前進的發(fā)展模式,也讓毛澤東從迂回進攻的視角破解了中國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論”的制約瓶頸。

1929年4月5日,離開東固僅一個多月,毛澤東就在給中央的信中對“城市中心論”予以了有力批駁。他說:“農村斗爭的發(fā)展,小區(qū)域蘇維埃之建立,紅軍之創(chuàng)造與擴大,亦是幫助城市斗爭、促成革命潮流高漲的條件。所以拋棄城市斗爭沉溺于農村游擊主義是最大的錯誤,但畏懼農民勢力發(fā)展,以為將超過工人的領導而不利于革命,如果黨員中有這種意見,我們以為也是錯誤的。因為半殖民地中國的革命,只有農民斗爭不得工人領導而失敗,沒有農民斗爭發(fā)展超過工人勢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盵8]雖然毛澤東此時還沒有明確提出以農村為中心,但已指明農村革命斗爭并非居于從屬次要的地位,而是與城市工人運動具有同等重要并相輔相成的。

隨后,通過對贛南、閩西等地情況的綜合考察和深入調研,毛澤東進一步確立了以農村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理論。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給林彪的信中,提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9]。在這里,毛澤東強調農村革命斗爭是促進革命高潮、奪取全國勝利的“最高形式”和“最重要因素”,其它方面只是次要因素或配合力量的觀點,實際上已經指明了黨的革命斗爭應該以農村為中心,而不是以城市為中心。這個新結論已把農村根據(jù)地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他還明確指出:“單純的流動游擊政策,不能完成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任務,而朱德毛澤東式、賀龍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jù)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是經由鄉(xiāng)赤衛(wèi)隊、區(qū)赤衛(wèi)大隊、縣赤衛(wèi)總隊、地方紅軍直至正規(guī)紅軍這樣一套辦法的,政權發(fā)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等等的政策,無疑義地是正確的”[10]。這些論述,實際上已提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爭,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發(fā)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思想。

綜上所述,立足于中國農村,依靠廣大農民,組織鄉(xiāng)村暴動,實行土地革命,這是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得以成功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的路徑選擇,也是馬克思主義革命學說在中國具體應用的生動體現(xiàn)。東固會師后,東固根據(jù)地的革命路徑給正苦苦思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毛澤東以巨大的思想靈感和智慧之光,為其徹底破除城市中心論的影響,確立農村中心論的觀點,初步形成中國革命道路理論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思維啟迪。

[1][7]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等.東固·贛西南革命根據(jù)地史料選編(第2冊)[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281.33.

[2]馬克思.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tài)》一書摘要[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7.

[3]列寧.在全俄東部各民族共產黨組織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A].列寧選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4]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295.

[5]中共湘贛邊特委和紅四軍軍委給湖南省委的報告(1928年7月4日)[A].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5冊)[C].449.

[6]湘贛邊界各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1928年10月5日)[A].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中共黨史參考資料(第5冊)[C].454.

[8]毛澤東.紅軍第四軍前委給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A].毛澤東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5.

[9]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A].毛澤東選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8.

[10]毛澤東.給林彪同志的信(1935年1月5日)[A].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6冊)[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554.

D231

A

1009-928X(2011)11-0015-03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固革命根據(jù)地史論”(批準號:09BDJ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助理研究員、法學博士

■ 特約編輯:魯月棉

猜你喜歡
中心論根據(jù)地斗爭
同步發(fā)電機理論的一個奇點與氣隙中心論
強迫癥患者的孤獨斗爭
革命者的斗爭精神
閩北革命根據(jù)地從這里走來
總體性:習近平新時代文化建設思想的辯證架構
窗臺上的媽媽
以斗爭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
正當防衛(wèi)正當斗爭
生態(tài)女性主義視角下的自我身份的探尋
成德同城化背景下德陽旅游特色小鎮(zhèn)的改造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