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探析

2011-12-08 18:47
關鍵詞:校紀校規(guī)法治

吳 艷

(1.云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社科部,云南 昆明 650101;2.云南大學 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一切問題,由文化產(chǎn)生。一切問題,由文化解決”。[1]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法治文化建設是我國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法治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高校進行,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好與壞將會影響著我國法治文化建設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加快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步伐。

一、 法治文化的內(nèi)涵

要想了解法治文化的內(nèi)涵,就必須先了解文化的涵義,有關文化的涵義, 目前已有幾百種,于1952 年, 美國文化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發(fā)表《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一文中, 給文化下了一個綜合定義:“文化由外顯的和內(nèi)隱的行為模式構成;這種行為模式通過象征符號而獲得和傳遞;文化代表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 包括他們在人造器物中的體現(xiàn);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傳統(tǒng)的( 即歷史的獲得和選擇的) 觀念, 尤其是他們所帶來的價值;文化體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活動的產(chǎn)物, 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活動的決定因素?!痹摱x基本上是現(xiàn)代東西方的學術界所認可并有著廣泛的影響。根據(jù)上述定義可以將文化分為三類,即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所謂法治文化, 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對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根據(jù)本定義也可把法治文化分為三類:其一,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指以物質為載體的文化表現(xiàn), 體現(xiàn)一定生活方式的具體存在, 如法律、法規(guī)等它是一種表層次的文化;其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以規(guī)范為原則的文化表現(xiàn), 即法律法規(guī)在其本土化語境影響下, 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制度,如司法制度等,它是一種中層次的文化;其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法治文化靈魂體現(xiàn)具有時代特征的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如“自由”、“平等”、“正義”、“法律之上”等,它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

高校法治文化,是指高校主體(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高校管理者、高校師生員工)對于高校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因長期受我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和高校教育體制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

二、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

(一)校紀校規(guī)尚不完善,并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銜接不夠

隨著依法治國的推動和國家授予高校享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權”,高校為了更好地自治,就必須要制定校紀校規(guī),以便更好地管理學生,從而達到依法治校的效果并促進校園的和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校紀校規(guī)常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發(fā)生沖突。比如:部分高校的校紀校規(guī)規(guī)定在校期間談戀愛、接吻和懷孕就要開除學生,該規(guī)定顯然違背了憲法的每個公民享有“受教育權”,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狀告母校的案子頻頻上演,大多以高校敗訴而告終,有的高校用罰款懲罰違紀學生,如:遲到罰款,難道這些高校不知道自己沒有權力罰款嗎?不僅部分高校校紀校規(guī)與法律有沖突,而且在處罰學生時程序違法,也導致高校敗訴。例如:在我省某一高校學生代替其同學考試被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學校對該學生做出開除學籍的決定,但沒有公布也沒有告知學生,該學生仍繼續(xù)留在學校學習并參加各科課程的考試直到畢業(yè)論文答辯完畢,最后學校沒有發(fā)畢業(yè)證和學位證給學生,導致學生找工作困難,于是學生把母校告到法院,經(jīng)過開庭審理此案,最終以高校處罰學生程序違法為由而失敗,學生拿到了畢業(yè)證和學位證。我國高校應反思該案從中得到啟發(fā),不僅要重視實體法,而且也要重視程序法。

(二)高校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和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由于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差,部分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就業(yè)過程中,不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能聽之任之,常用這句話“退一步海闊天空”安慰自己受傷的心靈,例如:大學生就業(yè)找工作時,用人單位要求交押金,且也不簽訂勞動合同,即使簽了也不把自己的承諾寫在合同里,殊不知,用人單位的上述做法已侵犯了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然而該學生卻蒙在鼓里還暗自慶幸。近幾年,盡管高校通過《法律基礎》課程設置對大學生進行普法,由于課時較少和教學方式單一,其效果并不怎么明顯。因此,高校應進一步改革法治文化建設讓學生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近幾年,頻頻被媒體曝光的高校各類案件,卻讓人們對這一片凈土產(chǎn)生了憂慮。更為令人擔憂的是校園暴力問題,打開電視、翻開報紙,我們不時會看到學生墜樓、校園傷害等聳人聽聞的報道,而且關于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件卻有增無減。根據(jù)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所作的一項調(diào)查,1965年我國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占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文革”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占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占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占社會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為17%。值得重視的是,在大學生犯罪中,盜竊案約占70%。[2]而大學生犯罪也呈現(xiàn)逐年增加趨勢,據(jù)有關統(tǒng)計資料,我國高等學校學生違法犯罪的占高??側藬?shù)的1.26%。[3]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個案引起了全社會的強烈反響,比如:2008年10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學生竟然用刀將教師程春明砍死在課堂上,這個案件聽起來確實讓人感到痛惜。通過相關調(diào)查資料和大學生案件的頻繁發(fā)生顯示: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迫在眉睫。

法律意識和違法犯罪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大學生法律意識增強了,就不會出現(xiàn)違法犯罪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關于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例都是因法律意識淡薄引起的,另外網(wǎng)絡中也可搜索到《提供法律意識,遠離違法犯罪》的文章,有些書籍也涉及到。

(三)高校法治文化氛圍的缺失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我國一直采用儒家思想進行治理國家,即是“賢人政治”,其實就是“人治”,這一思想長期影響著人們,在這一過程中也有過法律,但其沒有任何威信,于是出現(xiàn)了權大于法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人們對法律失去了信心而相信權力的威力,因此我國缺乏讓法治文化成長的土壤。在當代現(xiàn)實生活中,“官本位”、“人治”和“權大于法”等思想仍然有市場,于是滋生了司法腐敗問題從而導致“關系案”、“人情案”的出現(xiàn)。有人碰到了糾紛不是去找律師而是去找領導和法官,即使找律師也要看其是否有關系。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意味著我國法治文化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當前的法治現(xiàn)狀也嚴重影響著高校法治文化氛圍。

云南大學董云川教授指出,由于官本位意識的強化,大學學術帶頭人官僚化和官僚“學術化”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4]由此可見,法治文化并沒有在高校真正建立起來。近幾年,雖然我國高校進行改革,即教育自主權,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體制的影響,校園里仍出現(xiàn)了很多違法現(xiàn)象,部分高校違反國家法律在招生方面講關系和金錢、收費不公開、管理中侵犯學生的權益等問題,然而學生不知道怎么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例如,某高校一個女生宿舍某學生的錢包被盜了,該學生就向班主任說明情況,該老師就讓該宿舍的同學把各自的箱子打開查看,之后,學生們都覺得很委屈但卻無處申冤,只能忍氣吞聲,畢竟“忍”是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另外,部分高校在給學生評獎學金時不是按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定,而是看該學生與領導和老師的關系是否密切。長此下去,學生就會對學校失去信心,進而對社會失望,于是就出現(xiàn)了“小小年紀看破紅塵”,在年少的心靈里萌芽了“關系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想法,在這樣的“法治文化氛圍”里,當學生碰到問題時要么通過拳頭解決,要么通過找關系解決,那么我們的校園環(huán)境也就很難和諧了。

高校雖多次提出“依法治?!钡目谔?,但這是“光打雷不下雨”,也許是因為人情、面子和關系等原因,造成了高校執(zhí)紀不嚴和執(zhí)行太軟,導致高校腐敗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如在高校招生方面,部分教師利用招生的權力謀取錢財,從而形成了“正常現(xiàn)象”。另外,因高校執(zhí)紀不嚴,也造成了部分老師對教學的隨意應付,有的老師上課隨意遲到、打手機,教學內(nèi)容也是根據(jù)自己喜好而定,這些行為顯然違背了校紀校規(guī),然而這些老師已習以為常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部分人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惡意規(guī)避,故意不執(zhí)行或變相不執(zhí)行,由于缺乏強有力的監(jiān)督制約,又沒有追究責任措施,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多情況已成了普遍現(xiàn)象,由于他們的“示范”作用,也使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很難執(zhí)行,這就導致人們崇尚權力和關系,而不是法律,最終使法治理念難以深入人心。

三、 高校法治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依法制定完備的校紀校規(guī)和提升其執(zhí)行力

師生的法律信仰是高校法治化的靈魂,是法治文化建設的精髓。要使師生對法律信仰必須具備兩個前提:其一是法律自身的正義性,其二是法律實施的正義性,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是正義和秩序的綜合體”。[5]因此,法治文化建設離不開健全和完善的法律體系,我國應學習國外高校先進的立法經(jīng)驗,并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完善高校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理順高校與教師的法律關系、高校與學生的法律關系和教師與學生的法律關系,使各方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與此同時,高校的校紀校規(guī)才能有法可依,也才會避免與法律的沖突。高校在制定校紀校規(guī)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由校領導負責召集校管理者、法學專家、律師、法官、教師和學生組成立法團對原規(guī)章制度和文件進行審查并草擬校紀校規(guī);其次,將草擬好的校紀校規(guī)通過網(wǎng)絡公布于社會或者將其發(fā)到學校各個部門,讓廣大群眾提出寶貴建議,建議一經(jīng)學校采納就有獎勵;再次,在校領導組織立法團收集廣大群眾的反饋意見并對校紀校規(guī)進行修改;最后,通過校園網(wǎng)、文件、開會等形式公布校紀校規(guī),并要求全校師生學習考試。

高校法治文化建設僅有完善的校紀校規(guī)是行不通的,關鍵在于對其的執(zhí)行,正如古人所言:“法善而不循法,法乃虛器也”,也就是說,如果校紀校規(guī)在執(zhí)行過程中總是執(zhí)行太軟,那么再完善的校紀校規(guī)也只是墻上畫虎,只是個擺設而已。鑒于此,要想提升校紀校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高校應設計一套提升校紀校規(guī)執(zhí)行力的制度,并明確各部門和各人的職責,對于每件事情的執(zhí)行情況都要進行公開監(jiān)督,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也就使校紀校規(guī)得到有力的執(zhí)行。

(二)培育師生對法律的崇尚和信仰

美國著名法學家伯爾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6]由于我國缺乏法治文化傳統(tǒng),“權大于法”、“人治”、“避訴”、權利意識差等觀念仍然根深蒂固于人們的心中,鑒于此,要想培育高校師生對法律的信仰,將會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應該由校領導牽頭學習法律知識,通過講座形式請知名法學專家、律師、法官、檢察官到學校進行普法,讓全校師生意識到學習法律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可請法學院的老師進行有關法律知識的講座,并讓全校師生寫學習法律的心得體會。另外,也可通過校園網(wǎng)絡宣傳有關與師生密切聯(lián)系的典型案例,通過黑板報和校園廣播的形式宣傳法律。對于學生而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信仰的主要途徑,該門課的法律基礎部分的內(nèi)容和課時相當少,這對于任課老師來說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這就要求老師要通過視頻、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學生參與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一次良好的法治實踐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傳教育,且效果遠遠勝過百次空洞的說教。”[7]必須加強全校師生的法律實踐活動,由學校組織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鑒于此,學??赏ㄟ^校園法學社團每星期組織一次模擬法庭,找一些典型案子讓師生扮演法官、律師、當事人的角色,然后組織師生旁聽并進行點評。另外,校學生處可分批組織師生輪流到當?shù)胤ㄔ号月?,也可到當?shù)乇O(jiān)獄觀看,最好請監(jiān)獄里的服刑人員到高?;虮O(jiān)獄里現(xiàn)身說法,這樣能讓師生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與此同時,學??沙闪⒎稍行倪M行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當師生碰到有關法律問題時可到該中心進行咨詢,這能讓師生感受到通過法律解決問題的益處。

(三)建立校領導責任機制,營造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氛圍

營造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氛圍設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校領導必須重視并以身作則并帶頭起模范示范作用。因此,高校應成立由領導任組長的“法治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該小組應是長期的而不是暫時的,因法治文化建設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將對有關校紀校規(guī)的制定、全校師生法律信仰的培育和法治氛圍的營造等工作進行策劃并安排相關部門貫徹執(zhí)行。另外,因我國老百姓有一種很深厚的“包青天情結”,他們認為只有包青天才有司法正義存在,所以,應在高校領導中間樹立包青天式的典型人物,并通過當?shù)孛襟w和校園網(wǎng)絡廣播對其先進事跡進行宣傳,當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才會求助于法律解決。

培根指出:“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后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保琜8]因此,高校應該“依法治?!?,做到依法管理、依法獎懲、依法教學和依法辦事,決不能因人而異、因人情而異和因關系而異,只有學校做到“依法治?!睘槿熒鷺淞駱?,師生才會認同法律。另外,學校應建立健全的救濟機制,讓學生有為自己申辯的機會,在處罰違紀學生時做到公開公平并告之學生,但是涉及到學生的隱私時就不要對外公開,否則學校將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當然,法治氛圍的培育僅靠高校唱“獨角戲”是不行的,它還需要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的共同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參考文獻]

[1]葛洪義.法理學導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47.

[2]大學生犯罪增多的原因分析[EB/OL].Http//www.jcrb.com/zylo/m156/ca86203.htm.

[3]毛磊.大學生犯罪率如何降到最低限度[N].人民日報, 2003-06-18(14).

[4]張文凌.教授質疑:大學為何遠離學場[N].中國青年報,2005-12-02(03).

[5]高凜.法治文化及其建設路徑探討[J].江南論壇,2008(11):32-34.

[6][美]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4.

[7]南京市司法局.五五普法教育創(chuàng)新之思考[J].中國司法,2007(10):76-78.

[8][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論說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193.

猜你喜歡
校紀校規(guī)法治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校規(guī)校紀如何制定?
校有校規(guī)
人大戰(zhàn)“疫” 法治為要
校規(guī)之戰(zhàn):“嚴”與“愛”何以平衡
法治護航 守護生命之源
校風校紀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大學生對校紀校規(guī)的認知與行為相背離的心理機制探析
校紀校規(guī)的制定與執(zhí)行都要以學生為本
娄底市| 邻水| 黄龙县| 介休市| 辛集市| 左贡县| 揭阳市| 徐水县| 班戈县| 富阳市| 绿春县| 报价| 长春市| 兖州市| 永昌县| 三明市| 云梦县| 洱源县| 吐鲁番市| 公主岭市| 韶山市| 伊川县| 饶河县| 衡东县| 应城市| 舒城县| 英吉沙县| 自治县| 佳木斯市| 大洼县| 托克逊县| 德江县| 平陆县| 余干县| 镇原县| 江西省| 古蔺县| 和政县| 宽城| 新竹市|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