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孟侯
數(shù)月前,寫過一篇《簡縮,搞得腦萎縮》,專門說英語和漢語拼音字母的縮略。有文友說:寫得有點意思,其實漢語的縮略比它歷史悠久,你怎么不寫?
憑我個人的感覺,漢語被大量縮略應該是新聞記者的功勞吧?因為一般來說一個新聞稿的標題超過10個字,就算冗長的了。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天隆重召開”,一共24個字,小小的窄窄的報紙怎么容得下?于是縮略一下,“七屆人大隆重召開”,只有8個字。
開初的時候,搞縮略的人還是動一番腦子的,如何壓縮?如何讓讀者看得懂……即使壓縮餅干也不能像一塊木頭那樣難看吧?后來就隨心所欲了,不但“超濃縮洗衣粉”,還搞怪,一直縮略到讀者弄不清那是哪兒飛來的妖蛾子。
有個滑稽演員搞笑說:上海吊車廠,縮略了就是“上吊”,大連餅干廠的縮略就是“大餅”,自貢殺蟲劑廠,就是“自殺”,鎮(zhèn)江壓縮機廠,就是“鎮(zhèn)壓”……這樣的縮略不但不是搞笑,有時候還非常嚴肅認真,我本人就碰到過兩次——
書記在廠里做報告說:我們的中層干部一定要抓好上等工作,啊!性子火爆的車間主任當即就不滿:你們都抓上等工作,那么下等工作都讓我們來做?書記立刻解釋說:我說的“上等”工作是“企業(yè)上等級”工作,革命工作不分上等下等嘛……
還有一次,我和一位很有馬列水平的朋友聊天,他說:毛主席的正處是非常有道理的……我立刻打斷他的話:不可能,毛主席的級別難道只有正處級?他是中國最高的。
朋友說:你怎么如此老土?“正處”指的是毛主席的一本小冊子:《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正——處。
哦,縮略語竟然拋開社會功用和目的,毫無約束,簡直叫人暈頭轉(zhuǎn)向(我猜想:劉少奇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是“共養(yǎng)”嗎?),要究其源頭,實在是由來已久:“文革”時說的“曬搭”,你懂嗎?是和朋友搭伴一起到網(wǎng)上曬一曬?錯!在曬臺上搭出一間小房間,曬——搭;
“無革派”是什么派?是反對穿動物皮革的環(huán)保人士?錯!是指“無產(chǎn)階級革命派”;
“二老”,你以為是指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嗎?不!是指勞動教養(yǎng)和勞動改造的家伙;那么“勞服”呢?是指勞動改造分子正在服刑嗎?不!“勞服”是指勞動服務公司;
還有,“清污”是主人對保姆說的縮略語嗎:“我要上班去了,你好好把污水清理一下,清污”?不,那是“清除精神污染”的簡寫……
中文的縮略語不僅為所欲為,并且反客為主:“人流”——已經(jīng)不代表人流滾滾,這個縮略詞連不搞計劃生育的都知道。“西點”,已經(jīng)不代表西式點心,那是西點軍?!l搶到誰兇,不分先來后到!
比如“三基”兩字,本來的解釋是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墒沁@“三基”跑到公安部就成了基礎、基層和基本功。它跑到醫(yī)院會不會變成基因、基準和基數(shù)呢?天曉得!“三高”指的是血脂高、血壓高和血糖高,可它們跑到“剩女”那里就成了學歷高、收入高和身材高了。猜去吧,猜到什么就是什么,猜錯了也沒關系。
為了把中文縮略這匹野馬歸攏到馬圈里,李熙宗先生編了一本詞典,叫《略語手冊》,收集了15000條縮略語,“大多是形式比較固定、經(jīng)常運用的”,1983年編的,至今快30年了。眼下,這15000條肯定供不應求,因為每月每天都有大量新生的縮略語涌現(xiàn),倘若修訂一次,恐怕有55000條了吧?因為要創(chuàng)造一個縮略語太方便,不論是小店的老板,還是大報的編輯,順手拈來,張口就來。
寫“文革”題材的東西需要上報,登國家領導人的老照片需要得到批準,創(chuàng)造一個縮略詞是分分秒秒的事:國博——國家博物館,娜姐——李娜姐姐……隨便、聽便、方便——我也來創(chuàng)造一個縮略詞:三便。
我記得不知誰說的:中國幾千年形成的漢字最大的缺點就是不精確,特別是動詞沒有詞態(tài),沒有人稱的變化,名詞不加以說明的時候,沒有單數(shù)和復數(shù)的區(qū)別,沒有主賓和從屬的這樣的特殊性……
其實,漢字的不精確,其原因還應該加上一條:縮略語的流行。